外交学概论_金正昆_第3章.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25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外交学概论第一节外交的界定一、外交的本质1、广义的外交“外交”的出处;“外交”的正式出现;经典解释;广义的外交及其特性。
2、狭义的外交的实质;经典释义;狭义外交及其共性;广义外交与狭义之比较研究。
3、外交的本质:广义外交的本质;狭义外交的本质。
二、外交的定义l、外交的主体定义:学术界的共识;实际运作与特殊情况。
2、外交的客体定义:国际组织对原有定义的改变:外交实体的定义。
3、外交的基础一般定义:本书中的定义;外交惯例的作用。
4、外交的目的定义:外交的目的;国家利益定义及其重要性。
5、外交的方式经典解释:外交方式的内涵;和平的外交方式的多样性。
6、外交的范围外交的范围及其内涵:本书的界定。
第二节外交的发展一、外交的萌芽1、萌芽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与外交理论的空白;外交范围较为狭小;外交辅助对外战争;外交谋略倍受重视。
2、贡献使节制度:结盟制度:外交方式。
二、外交的形成l、形成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基本形成:外交理论争相问世:外交范围有所扩大:秘密外交与强权外交成为外交的主旋律。
2、贡献外交人员职业化:外交行为规范化;外交活动集团化。
三、外交的定型1、定型时期的特点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新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技革命影响历史进程。
2、贡献外交范围扩大化;外交方式多样化;外交决策民主化;使节作用的淡化。
第三节外交学研究一、外交学的研究对象l、外交学的定位外交学的定位及研究对象;有关外交学研究对象的不正确认识:对“外交”的界定。
2、外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法学;交际学;外交史。
二、外交学的研究范围1、现行的外交学研究范围以外交理论外交实务外交过程外交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围。
2、外交学范围的重新确定现行研究范围的片面之处;重新确定时的重点考虑因素:重新确定后的内容。
三、外交学的研究方法1、阶级研究法定义:重要意义:正确态度。
2、经济研究法定义;经济研究法与阶级研究法的关系;正确态度。
本文由workathome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金正昆教授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金正昆教授, 1959 年 11 月 6 日出生,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泉府村人, 满族, 著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 系主任,礼仪与公共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礼宾司礼仪顾问,2008 年北京奥运 会礼仪顾问、中国礼仪第一顾问,在 CCTV《百家讲坛》的讲座和音像制品风靡 全国,影响极大。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教材 12 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 580 多万字。
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知名媒体的礼仪节目中担任主持人或嘉 宾。
工作经历 2001 年兼任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礼仪与公关中心主任; 2000 年任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 1998 年任人大国际政治外交学教研室副主任; 1995 年任教于人大国际政治系国际传播教研室; 1989 年任教于人大国际政治教研室。
教育背景 从 1984 年到 198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专业 所获荣誉 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十大教学标兵”;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擅长领域 职业素养 人力资源 广告与公关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目前金正昆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 论与实务》、《国际礼仪》、《涉外工作实务》、《社交礼仪》、《现代商务礼 仪》、《文官礼仪》及《谈判学》等多门专业课、基础课。
在国内高校中,首先 开设礼仪课程。
现招收外交学方面硕士研究生, 外交学博士研究生。
代表作为 《现 代外交学概论》、《现代商务礼仪教程》、《国家公务员礼仪教程》、《社交礼 仪教程》、《涉外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
小马哥背死你(八)一.外交与外事的关系(简答)1.广义外交与广义外事广义外交: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它们的领导下的半官方非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个人,通过会谈、谈判、访问,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广义外事:外事是中央政府、政党、议会、军队、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往活动。
关系:广义外交是广义外事的一部分。
广义外事中不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称为外交。
2.狭义外交与狭义外事狭义外交:外交是谈判的艺术。
狭义外事: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团体、个人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对外工作。
二.外交与武力的关系(简答)1.武力是外交的后盾: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对另一国的谈判立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2.外交涉及武力的非暴力使用:包括武力威慑和武力威胁。
这两者都不涉及武力的直接使用,而是通过表达使用武力的决心来增强本国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地位。
3.使用武力的全过程都需要外交:之前寻找盟友孤立对手,之中寻求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之后落实战后安排。
三.外交团(名解)1.由同驻一国的所有外国外交官所组成要求:由外交代表人员组成,不是由外交代表机关组成。
不包括使馆一般工作人员不包括驻在国本国的外交官不包括驻在国其他城市的领事官(有些国家包括外交官的配偶和子女,有些国家只包括馆长)四.政治庇护(名解)请求整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请求准许居留。
给予政治庇护:他国接受上述逃亡者,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五.外交庇护(名解)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无论题目是外交庇护还是政治庇护,两个都要回答六.人权的国际保护(简答)1.人权的内涵:包括西方国家强调的“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2.为什么要保护人权:有些国家不能保护人权:战争、国力不足有些国家不愿保护人权:种族歧视、屠杀3.谁来保护人权:大国、邻国、国际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会)七.全球化时代的外交1.主客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数量增加;客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个人数量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指定参考书目一、文献部分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外交部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卷。
《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65年版。
二、外交思想专题著作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
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卫灵, 孙洁琬:《邓小平外交思想探究》,中央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滕藤:《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战略基金会:《环球同此凉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韩景云:《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泰平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李世华,张士清:《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孙云龙:《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5年5月。
胡若卿:《论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6年5月。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以后各章。
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第一章外交的起源与外交的历史演变第二章古希腊的外交公元前600年前后,古希腊地区城邦林立,相互交往以图发展,相互结盟以御外敌,外交活动频繁。
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外交原则(通过仲裁解决争端,不宣战不能开战,使者不可侵犯,在寺庙中避难者不得杀害,战俘可以交换或赎回,战场上死者不论敌友一律掩埋)。
由于彼此间存在一些共同的利益和目的,因而结合,设有同盟会议,每国平等通过投票解决重大问题。
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社会,受共同法律制约。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推动古希腊外交的发展。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外交原则发展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公认的制度,前三世纪,这个外交制度形成了希腊化的地中海体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区域性国际社会。
古希腊人提出的一些概念、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外交有重要影响。
古罗马外交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总揽大权(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财政、司法),对外宣战、媾和、缔结军事同盟,由元老院决定,民众大会通过。
签订友好条约、续订旧约、派遣使节、接见使节由其全权处理。
使节不可侵犯成为公认的外交惯例。
帝国时期:皇帝掌握一切对外事务。
20个祭司专门分管对外关系。
依据所谓的祭司法。
罗马帝国是以军事手段政府其他民族建立起来的,因此对外关系主要是对境内外国人的问题。
除大使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其他人是否受法律保护依据该国是否与罗马有友好条约。
由于罗马的外国人多,因而产生了规定外国人与罗马公民关系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即所谓《万国法》。
对于战争与和平,罗马人也有一套法律制度。
开战的正当理由:1对罗马领地侵犯2对大使侵犯3违反条约4在战争中先前友好的国家对帝国的援助。
派使节前往该国提出要求,要求被拒绝战争才正当。
战争的终止:1双方缔结合约终止战争2敌人投降终止战争,敌人的生命财产可以保全3征服帝国终止战争,可以有处理敌人的生命财产。
罗马人给后世创立了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有法律规范的典范。
后人对罗马法的释义发展了法学,为国际法的萌芽。
外交学概论《外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60字左右,5-6题)1 外交庇护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其庇护,根据国际法规定,使馆馆舍享有不可侵犯权,外交庇护就是利用使馆的这种特权,把使馆作为遭到驻在国追捕的公民的避难所。
2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63年3月4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主持召开关于领事关系的国际会议,并与4月22日通过《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该公约于1967年3月19日生效。
该公约对以职业领事官员为馆长的领馆的设立,领事职务等级以及委派领事官员和其他领馆人员的便利,特权和豁免等,作了系统的规定。
3 外交豁免指一国派驻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受接受国法律规范约束的待遇。
外交豁免权的全称是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执行豁免。
4 多边外交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两国以上的国家通过磋商、协商及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由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磋商,协调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5 外交报复专指原伤害行为是外交性质的,受害国所采取的报复手段也是外交性质的。
如甲国驱逐乙国的外交官,乙国也以驱逐甲国的外交官作为报复,这就是外交报复。
6 外交调研指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之状况及发展情形,并向派遣国政府具报。
外交调研的最高目的是为一国对外决策机构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情况、信息、观点和建议。
7 临时代办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履行职能时,被委派代理其职位的外交人员称临时代办。
临时代办由外交人员中等级最高者担任,他以临时代办的名义履行使馆首长的职能。
8 外交交涉指主权国家之间,各自通过它们的外交代表机关,在双边或多边国际关系中,就利害相关的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磋商和谈判,以求得适当的或为大家满意的解决办法。
课程编号:105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分:三学分主讲老师;金正昆教材: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教学日的:本课是为国际关系学院各个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有关外交理论与外交实务的基础性专业课程。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第-,是对外交、外交学的界定,以及对当代外交基本制约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第二,是对外交所进行的静态分析与研究;第三,是对外交所进行的动态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要达到下述四个目的:一是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具有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对外交机制与外交途径加深了解;三是对外交理论与外交实务加以较为全面的掌握;四是努力培养自身的外交敏感、外交素质。
第一章外交学概论课时:3周,共9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外交的界定一、外交的本质1、广义的外交“外交”的出处;“外交”的正式出现;经典解释;广义的外交及其特性。
2、狭义的外交的实质;经典释义;狭义外交及其共性;广义外交与狭义之比较研究。
3、外交的本质:广义外交的本质;狭义外交的本质。
二、外交的定义1、外交的主体定义:学术界的共识;实际运作与特殊情况。
2、外交的客体定义:国际组织对原有定义的改变:外交实体的定义。
3、外交的基础-•般定义:本书中的定义;外交惯例的作用。
4、外交的目的定义:外交的目的;国家利益定义及其重要性。
5、外交的方式经典解释:外交方式的内涵;和平的外交方式的多样性。
6、外交的范围外交的范围及其内涵:本书的界定。
第二节外交的发展一、外交的萌芽1、萌芽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与外交理论的空白;外交范围较为狭小;外交辅助对外战争;外交谋略倍受重视。
2、贡献使节制度:结盟制度:外交方式。
二、外交的形成1、形成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基本形成:外交理论争相问世:外交范围有所扩大:秘密外交与强权外交成为外交的主旋律。
2、贡献外交人员职业化:外交行为规范化;外交活动集团化。
三、外交的定型1、定型时期的特点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新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技革命影响历史进程。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一、外交本质广义: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活动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狭义: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外交六要素1.外交主体:一切外交行为中的行为者。
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外交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外交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外交主体。
2.外交客体:外交行为的对象。
3.外交基础:实际上指的是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
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
4.外交目的:指宏观的外交根本目标,外交总体的基本的意图。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主权是外交的根本目的。
5.外交方式:在外交活动中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具体方法。
6.外交范围:指定义外交时的具体涉及面。
第二章一、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对外交的制约国内政治影响:1.统治阶级掌控本国外交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3.政局稳定牵制本国外交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国际政治影响:1.全球政治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外交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外交意识形态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标3.意识形态涉及外交决策(影响决策者、决策模式、社会舆论)军事制约因素:1.军事实力奠定外交后盾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3.军事行动波及外交行动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交往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的制约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是外交的主题(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外交活动往往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2.经济是外交的先导(为建立外交关系准备、为密切外交合作积极努力、意在政府欺压奴役利用对方)科技制约因素:1.科技决定外交能力2.科技拓展外交空间3.科技更新外交工具4.科技密切外交联系文化制约因素:1.文化交流推进外交2.文化传统限制外交(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外交风格、各国奉行不同外交战略与策略、决策者采用不同操作方式、外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准备不同)3.文化差异阻碍外交三、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制约国际法:1.国际法是外交的规范(为外交构建了框架、作出了限定、提供了守则、建立了秩序)2.国际法是外交的保障(保障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馆舍安全、咨询安全、行动安全)3.国际法是外交的依据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扩大了外交的外延(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外交活动、各国与国际组织进行外交来往、国际组织拥有一定的外交地位)2.国际组织规范外交的行为3.国际组织提供了外交的舞台(为各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外交接触创造了机会、为阐述本国外交政策创造了场所、对各国外交产生了深渊的影响)4.国际组织协调外交的行动(讨论各国外交事宜、决议有关外交事务、规划统一的外交目标、采取一致的外交行动)第三章外交制度一、外交准则外交准则,指从事外交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用以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资深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
外交学概论什么是外交?外交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活动的宗旨是什么?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活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影响外交活动的要素对外交活动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外交的制约因素,指的就是对于外交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构成其原因或条件的重要的因素。
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外交也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紧密结合。
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以及各类民间对外交往,则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
政治上:国内政治对外交影响的表现:第一,统治阶级掌管本国外交。
第二,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
第三,政局稳定波及本国外交。
第四,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
军事上:所谓军事主要是指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宜,而并非是指直接利用军队介入外交活动,或是为此而悍然发动战争。
其对外交的影响:其一,是各国在具体采取外交行动时,往往军事行动同时与之并用。
其二,各国的军事行动通常都具有明确的外交目的。
经济上:经济是外交的主流,具体表现在:其一, 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主要是为本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二,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也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其三,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还往往是为了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什么是多边主义?多边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多边主义的积极作用是什么?多边主义(也指多边外交)则指一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强调与他国合作、采取共同行动的理念和做法。
多边外交对当代外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它为各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外交接触创造了机会;第二,它为各国创造了一个阐述本国外交政策的绝佳的场所;第三,它为各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9月16日第二周第一讲外交学概论沈国放先生——联合国外交李维一先生——外交应对外交是什么?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1、能让我记住你吗?2、能让我对你有好印象吗?3、能让我给你机会吗?问好,没人记得你的,不问,别人惦记你的…其实外交就是讲规矩求大同,存小异君子不言他人之非大事讲原则,小事会变通喝红酒什么都不能加,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不成熟的表现:话多什么是外交?1、外交是国家之间的交往2、外交是合法政府(世界上多数国家承认的政府)之间的事3、外交是中央政府之间的交往(舞照跳,马照跑,股照炒)——外交是国家主权的核心,次政府外交4、外交是两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之间的交往,自古到今我们谈的外交都是双边的(严格意义上多边外交不算是外交,多边外交只能算是一种多边访谈)“外交学之父”——外交是秘密的。
该怎么外交?外交即沟通接待;客人来时吃什么,客人走时送什么,客人在时聊什么目的往往不重要,运动最重要外交最好的结果是双方妥协沟通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对方要什么中国国家地位提升:1、中国进入联合国,是中国政治上进入国际社会2、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上进入国际社会3、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中国社会进入国际社会老师问问题不想要正确答案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不乱说)陪蒙代尔教授逛雍和宫,不该聊什么?1、不讲历史典故,不要给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做科普扫盲2、不要问他来过北京吗(即使是偏远的地方也不要问)3、有敷衍之嫌的话(问天气,问对方的休息状况)该聊什么?1、对方感兴趣的问题(金老师喜欢萝卜炖牛腩)2、对方擅长的问题有效沟通,使你成功课后问题:补充一个聊天最好的问题《交谈的最好的三个问题》聊天的最好问题是“请教”2010年9月19日第三周(王星宇老师)主要内容1、外交学学科的研究现状2、外交的内涵与基本内容3、传统外交理念的外延与实践外交学学科的研究现状一、外交学学科研究历史回顾外交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外交学研究的特征:多样性二、外交学研究的新动向与新发展外交学研究的历史新条件外交的功能与任务发生变化外交方式的转变外交是一个历史和动态的范畴调整1:一战后期,国际上提出反对秘密外交,开创了“新”外交的先河宫廷外交调整2:二战以后,超级大国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角,意识形态在外交中占有突出地位调整3:20世纪8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后,多极化发展,意识形态作用和影响力下降,全球化发展外交学研究的特征:多样性多样性之一:外交学研究的多国化表现1:西欧的研究偏重于外交的职业技术等内容,如:德·卡利埃的《外交艺术》、尼科尔松的《外交学》、萨道义的《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白瑞智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巴斯顿的《现代外交》、德马格艾斯的《外交的纯概念》等表现2:美国的研究侧重在外交政策分析和历史研究方面,如:理查德·莫瑞斯的《对外政策分析》、巴布洛·伊农的《外交哲学》、基辛格的《大外交》、路易丝·戴蒙和约翰·麦克唐纳的《多轨外交》等外交中有一些先验论和经验论外交的体系分析和外交决策分析国际关系学界两大研究:基础研究(历史、发展、脉络)和对策研究(对具体案例的应对)表现3:俄罗斯的研究出史学研究之外,强调外交的对外政策工具性质是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外交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其主要著作有:波将金等的《外交史》、维辛斯基的《外交辞典》…表现4:中国的研究,主要专著有早年刘达仁的《外交科学概论》、李其泰的《外交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译著和著述包括:杨公素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周启朋等译的《首脑外交》、《国外外交学》(概念比较齐全)、鲁毅等编的《外交学概论》、黄金祺的《概说外交》、金正昆的《现代外交学概论》等表现5:其他地区的外交学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马耳他的地中海外交研究院出版的《现代外交学》、《双边外交》,韩国(注重政策分析,与美国的研究比较类似)全雄的《外交政策论》、印度(与前苏联的研究比较类似)罗伊德《外交学》、基尚·拉纳的《双边外交》多样性之二:外交学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1:综合性的、理论性的外交研究异彩纷呈表现2:分类外交研究日趋增多:《多轨外交》(政府、商业、宗教)、《经济外交》、《公众外交》、《双边外交》、《会议外交》、《军事外交》、《首脑外交》表现3:国别外交成果显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金正昆商务礼仪百度云篇一:金正昆商务礼仪全集笔记金正昆商务礼仪全集笔记主讲人简介:金正昆,资深、权威的国际商务礼仪专家、外交部礼宾司礼仪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金正昆教授。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
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目前在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论与实务》、《国际礼仪》、《社交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课程。
内容简介: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
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
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第一期交往艺术的重要性商务礼仪指在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应遵循的交往艺术。
「例」索取名片四种常规方法:1、交易法:首先递送名片;2、激将法:递送同时讲"能否有幸交换一下名片";3、谦恭法:对于长辈或高职务者,"希望以后多指教,请问如何联系?"4、平等法:"如何与你联系?"「例」mobile 使用:"不响(当对方面关机,暗示"为你而关机")"、"不听"、"不出去接听".如因业务繁忙等原因无法关机可改为震动或交由他人代管学习商务礼仪的三个目的:1、提高个人素质: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体现个人素质;2、有利于交往应酬;3、维护企业形象:商务交往中个体代表整体。
金正昆简介:金正昆教授,1959年出生,浙江东阳人。
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与公共关系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等。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念念有词,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
对“礼仪”这两个字有解释。
“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
“礼者敬人也”。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但是你光说尊重有时候没用。
心里想什么?你得善于表达,它需要形式。
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把这活儿做地道了,不仅要有礼,而且要有仪。
“仪”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从三个角度讲礼仪,第一:礼是交往艺术。
第二:礼仪其实是沟通技巧第三: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礼其实就是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我们为什么要讲礼仪?学习礼仪,简而言之,它有以下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第二个作用就是外塑形象,第三个作用学习礼仪增进交往,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如何操作,它第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它强调标准,不可肆意妄为,第二个特点是对象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再有个特点呢,可操作性,礼仪的操作实际上我们讲它就是七个字: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中,不能出什么洋相,不能犯什么错误;有所为,怎样去把它做好一点。
学习礼仪它需要注重以下三个基本的理念。
第一,尊重为本,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礼者敬人也,我们强调礼、学习礼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当然,我们强调的尊重不仅是对外人的,也包括自尊。
第二个理念我们强调善于表达,你一定要恰到好处的把你的尊重和友善去表达出来,你不去表达,你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会被人家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最后我们强调形式规范,讲不讲规范,是你个人素质问题,懂不懂得规范是你教养和修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