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20 KB
- 文档页数:2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汉语成语是我国数千年文化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成语一般由短短四个字组成,但是这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却能表达非常丰富的含义,很多成语还包括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深刻含义。
也正是这个原因给汉语成语的英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将成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准确、深刻和完整,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多种英译技巧来进行翻译,尽可能地使英译符合成语的字面义和引申义。
标签:汉语;成语;英译;技巧汉语成语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具有一定深意的词语,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四个字的形式出现。
汉语成语一般除了本意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多数是用比喻或者是典故的形式来说明一个普遍的现象或讲述一个道理。
所以成语中往往存在着比喻等修辞效果,而且还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对于汉语成语的翻译,我们除了要保持成语本身的表面意义以外,还要注重结合多种英译方法表现出成语的深层含义。
一、汉语成语英译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汉语成语的感情色彩汉语成语的意义褒贬不一,我们在进行翻译时一定不能弄错,一定要注意正确表达出成语的感情色彩。
2.注意汉语成语语气汉语成语的语气过重或过轻都有可能会影响成语要表达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成语的语气,进行正确的翻译。
3.注意兼顾译文的美化汉语成语的翻译除了要求意义准确以外,还要兼顾译文的美化,要使成语读起来能够押韵和通顺,还可以采用英语成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对成语进行美化。
二、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1.直译对于一些原义易于理解且易于翻译的成语,我们可以直接采取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在翻译时可以尽量保留成语中的比喻形象以及语言特点,这样可以使成语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给外国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觉。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打草惊蛇: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dog)。
这个成语的英译就做到了既准确又生动形象。
2.意译有些成语如果直接进行翻译,读者会感到一头雾水,这个时候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英语翻译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2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3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l”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4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5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翻译例如1、荷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许多地方的湖泊和池塘都适合荷花生长。
习语的翻译方法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做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为了忠于原著,译文心须既保持它的外国风味,又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当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
“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教你技巧,翻译英文在翻译界,翻译理论众多,各派观点不一,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除了在我们论坛里出现过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外,还有“归化”和“异化”之争。
我们将在今后的两期节目里,讨论这个话题,希望对有志于翻译的沪友有所启发。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还要想着译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但是,要完全做到这两个方面却不容易。
有时,由于各种因素,译者不得不“背叛” 自己的一个“主人”,于是就出现了“归化”或“异化”的现象。
今天先说说“归化”。
归化,就是不考虑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而用读者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例如:汉语英文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从以上例子,大家也许可以看出,“归化”的方法经常用于翻译习语或典故,以利于读者理解原文。
=---=---=---=--=--==---=---=---=--=--=--=---=---=--=--=---=---=---=--=--=---=---=---=--=--=---=---=---=--=--= 本期练习:请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翻译下面几句话:⑴ Lead a dog's life⑵ Jack of all trades⑶ A drowned rat⑷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⑸ Every dog has his day.⑹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to me; you know you are really glad that they're met with misfortune.⑺ Your honor, I confess the corn. I was royally drunk.⑻ Don't play your ace in the hole until the critical moment.⑼ The gravy train is just not for me.⑽ George Washington adopted a Fabian policy during the war of Independence.注意:千万不要拘泥于英语的形式。
习语的六种翻译方法语言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搞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因为为了忠于原者,译文心须既何持它的外国味,但也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汉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忠实地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外国人看起来示但深明其义,而且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由“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人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walls have ears”,两者也完全一样。
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
“乌烟瘴气“形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i shattered to pieces”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
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 l” 已经足够,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实在无须说成”wall pf klckopper and iron”.”便可以了。
翻译英语习语:三大绝招必须掌握之套译
套译
套译就是借用汉语成语来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中国习俗,若直译会使得寓意颇为费解,从而影响到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这时,大多可以采用套译。
英汉习语形异义似时,便可采用这种译法。
例:
1、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2、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3、as lean as a rail:骨瘦如柴
4、clean hand:两袖清风
5、It was by no means a bed of rose.
这决不是安乐窝。
6、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
7、as pale (or white)as ashes(or sheet or death):面如土色
8、as red as rose:艳如桃李
9、as clear as daylight:洞若观火
10、All shall be well, Jack shall have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11、He robs Peter to pay Paul.
拆东墙补西墙。
12、Diamonds cut Diamonds.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英雄惜英雄
13、Pay on the spot and borrow a lot; pay slow and you’ll get no dough.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一.直译和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四级翻译技巧:汉译英-⽆主句的翻译⽅法相关推荐四级翻译技巧:汉译英-⽆主句的翻译⽅法 关于提⾼英语笔译能⼒的⽅法,今天⼩编给⼤家整理了⼀些简单实⽤的的英语技巧,觉得有⽤的话快收藏吧。
汉语⽆主句较多,⽽英语句⼦⼀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主句的时候,除了可⽤英语⽆主句、“There be…”结构或者根据情景补出语境来翻译之外,运⽤被动语态来翻译也是常⽤技巧。
例1____________(利⽤电脑)to collect the data much better. 译⽂:Computer is used例2 没有能量,没法做功。
译⽂:No work can be done without energy.例3 通常六点半开灯。
译⽂:The lights are usually turned on at 6:30. 这三句都没有讲明动作的主语是谁,因此考试的时候翻译成英语时最好的办法是运⽤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是⼀个独⽴的主动语态转变⽽来的从属性语态。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是受到词汇和结构等因素的限制的。
汉译英时不能拘泥于原结构,要摆脱原句状态的局限,采⽤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
但是,考⽣⼀定要在语态选择中注意以下这两点: 第⼀,有⼀些动词和词组不能⽤于被动语态。
它们是:come true,consist of,take place,happen,become,rise,,break out,appear,arrive,die,fall,last,exist,fail,succeed等。
例4__________(这件事发⽣)before liberation 译⽂:This took place 第⼆,下列动词的主动语,⽽且常与well,quite,easily,badly等副词连⽤。
它们是:wash(洗),sell(卖),read(读),wear(穿),blame(责备),ride(乘坐),write(写)等。
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套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haveears”, 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addfueltothe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
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beshatteredtopieces”或者“tobebeaten into a mess ”。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of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需说成“wallof bronze and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gossip”便可以了。
5.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
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thetreefalls,themonkeysonitwillfleehelter-skelter,” 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6.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
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thetailbetweenthe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