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第十九章 光的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0.51 KB
- 文档页数:13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找出本影和半影,能解决日月蚀问题.2、会使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解释有关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三、情感目标1、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日月蚀现象,破除传统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用科学家对光速进行测定的不懈努力的事实,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树立信心,勇于探索.3、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光学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变通.教学建议1、发光的物体是光源,但是在实际的问题中,例如研究成像问题时,反射光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光源处理.在教学时可以先回避这一问题.2、光现象是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解释光现象往往不能脱离开人眼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物体以及人眼根据什么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因此教材中特意指出:“光射入了人的眼睛,使人眼产生了视觉反应.”又指出:“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是根据射入人眼睛那部分光线的方向和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详情,比较复杂,虽不作详细考察,知道上述两个基本点”,对于解释像的位置和观察范围之类的问题都是必需的.3、本节教学中涉及了两个抽象概念:点光源和光线,都是理想的物理模型,在前面学习质点和力的图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教材中特意对光线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光线概念的理解.教学要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重点掌握以下几部分知识点: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讲解时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本影和半影等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3、光线:光线只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它不是客现实际存在的东西,光线是光束的抽象.是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4、光束: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5、介质(媒质)、光在其中传播的物质、但要注意:光传播时并不需要介质.6、影:光线被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的光照射,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部分光源发出的光.如果是点光源,只能形成本影,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与半影.光的直线传播可以通过本影和半影的实验来证实如图所示一个点光源,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能形成一块阴暗的区域.如图所示两个或几个光源,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能造成本影和半影区域.7、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8、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9、光速:通常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00×108m/s.注意: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都将小于该值.教学设计示例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重点讲解一、复习相关光学知识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2、光线如何表示?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二、重点分析1、光源:(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 tupian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分类:1 ) 、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高三物理 第十九章 光的传播1.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021sin 1sin sin C v c n ===θθ (θ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
) 2.各种色光性质比较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n 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传播速度v 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3.边作图边计算有关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解题时要把计算和作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数据计算反射角、折射角,算一步画一步,画一步后再根据需要算一步……。
作图要依据计算结果,力求准确。
例1.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由n =1.5知临界角C 大于30º小于45º。
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º、60º、45º、30º,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直到D 点时,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4.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一般所说的棱镜与其周围的介质相比,都是光密介质。
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
(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的折射率小,则向顶角偏折。
)这里所说的底边是指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都没有经过的那一边;顶角则是指底边所对的角。
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细束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将发生色散现象(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入射光在第一次发生折射时发生色散,第二次折射时不再发生色散。
)例2.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 1和n 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 1<n 2,a 为红光,b 为蓝光B .n 1<n 2,a 为蓝光,b 为红光C .n 1>n 2,a 为红光,b 为蓝光D .n 1>n 2,a 为蓝光,b 为红光解: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光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概念,以及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黑板板书、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光的概念:请学生复习一下光是什么,有哪些性质?2. 观察实验:请学生观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30分钟)1. 光的直线传播概念(1)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说说光传播的路线。
(2)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理解光直线传播的概念。
(3)探究一下媒质对光的传播的影响。
2. 光速的概念(1)什么是光速?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光速,如何计算光速?(2)探究一下光速与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3. 数学运算(1)速度的计算公式。
(2)光速的计算方法及例题分析。
三、练习(15分钟)1. 请学生在课后完成PPT中的PRACTICE(练习题)。
2. 班内交流答案,并由教师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不要忘记加强相关的练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速度计算公式光速的计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教学案例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概念,并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的传播和速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本节课还需要加强实验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三物理新课光的直线传播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光的直线传播二. 知识要点:1. 光源(1)什么是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点燃的蜡烛、放射的礼花等。
光源分为: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
注意:①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并非都是光源,如钢笔、树木等,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它们,它们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反应,所以,一定要抛弃“看得见的物体就是光源”这种错误认识。
②月亮不是光源:月球本身不发光,人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引起了人的视觉;我们常说的月光并非月球发出的,而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③发光的物体是光源,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例如研究成像问题时,反射光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光源处理。
(2)光源的能量转化光的特点是:光具有能量,发光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过程,由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如太阳将内部的核能转化为光能;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生长,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金属块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将光能转化为内能。
电灯发光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光能。
说明:①不同的发光体,其形状、大小各不一样,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将一些小的发光体(如灯泡、蜡烛)看成一个能发光的点,这样的光源称为点光源,它是一个理想模型。
条件是发光体与观察点相距较远。
②由于太阳很大,故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太阳作为点光源看待。
一般将太阳看作面光源。
③有的光源需看成面光源或线光源。
一般把日光灯看作线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1)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做光介质,简称介质。
注意:①介质可以是固体(玻璃)、液体(水)、气体(空气)。
②有些介质是均匀分布的,叫均匀介质,有些则是非均匀介质。
③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光在真空中能良好地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大小为38。
m/10s(2)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小孔成像、影、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物理第十九章光的传播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折射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十九章光的传播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折射二.知识要点1. 了解光源、光线的概念。
2. 理解光的直进规律并能利用光的直进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掌握真空中的光速值,知道光速与介质有关。
4. 掌握光的反射律。
并能解释和计算有关问题。
5.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成像的特点。
6. 掌握光的折射律,并能解释和计算相关问题。
7. 了解折射角的意义,并能用来处理相关问题。
三. 、难点解析1. 光源我们把自行发光的物体统称为光源。
太阳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光源.日光灯、白炽灯、燃烧的蜡烛是人们制造的各种人造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它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行发光。
如果光源的大小与观察者的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那么光源就可以看做是点光源。
点光源和质点一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光具有能量,光源实际上就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装置。
2. 光的传播无需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影、小孔成像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3. 光线光传播的路径用几何的线来代表,叫做光线。
对光线的认识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光线是对实际存在的一束很窄的光束的抽象;②引入光线的概念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4. 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假设遇不透明物体遮挡,在物体后留下一光线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只能形本钱影。
发光面较大的光源,会在遮挡物后不同区域形本钱影和半影。
下列图中A区域为本影,B、C区域为半影,与A形成对顶圆锥的D区域叫伪本影。
光源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影区越小。
所以医院外科手术室的手术灯要由多个大面积的光源组成,从而消除本影区,称为无影灯。
5. 光的反射有两种典型的反射模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是一个光滑的理想平面。
经镜面反射后不改变原入射光线的性质,即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镜面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发散光线.当平行光入射到粗糙平面后,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即所谓的漫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律。
高中物理光学公式篇一: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一、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3108m/s;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v<C。
说明:①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
否则,可能发生偏折。
如从空气进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②同一种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也不同。
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低的光其传播速度越大。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③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可以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④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和极低的温度(10-9K)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运动。
2.本影和半影(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具体来说:若图中的P是月球,则地球上的某区域处在区域A内将看到日全食;处在区域B或C内将看到日偏食;处在区域D内将看到日环食。
若图中的P是地球,则月球处在区域A内将看到月全食;处在区域B或C内将看到月偏食;由于日、月、地的大小及相对位置关系决定看月球不可能运动到区域D内,所以不存在月环食的自然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本节教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是一种理想处理方法,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还有很多,可引导学生体会理想化模型的简练及完美.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是根据射入眼睛那部分光线的方向和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知道这一点,对于解释像的位置和观察范围之类的问题都是必须的,因此可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尝试用一只眼睛和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准确度是不相同的,并让他们讨论是为什么.影及日、月食现象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让学生适当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源,什么是点光源,知道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2.知道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光现象.3.知道光线的概念并会画出光线.4.知道人眼根据什么判断物体的位置.5.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解释日、月食现象.2.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确定物体的位置——测量远处的一棵树到自己的距离,测量旗杆的高度等.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光线”概念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中去粗存精、变复杂为简练的思想方法.2.通过动手测量旗杆的高度体会科学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并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人眼判断物体位置的原理.3.光速.●教学难点人眼是怎样判断物体位置的.●教学方法“光源”的教学采用议论法;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涉及到的影、日食和月食现象分别用实验法和CAI 课件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人眼判断物体的位置部分用讨论法.光速的教学采用讲授法.●教学用具激光发生器,小手电筒一支,CAI课件(影、本影、半影、“无影”灯、日食、月食现象形成).●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金色的朝霞,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青山,姹紫嫣红的花朵…是谁把大自然点缀得如此美丽多彩?它的化妆师就是光.据统计,人类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中,有90%以上是通过眼睛得来的.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远在2400多年前,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们所著的《墨经》一书中,就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现在,光学已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的基础科学,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著名的诗人顾城有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探寻光之秘密吧.二、新课教学(一)光源[教师]光源者,顾名思义,光之“源头”,请问,同学甲是不是光源?[学生]哄笑,答:不是.[教师]那么你们说什么是光源?[生1]电灯.[生2]太阳.[生3]点燃的蜡烛.[教师]月亮是不是光源?[生齐]不是.[教师]为什么?[生齐]它是反射的太阳光.[教师]我们来归纳一下.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反射别处光的不能算. 对不对?[生齐]对.[教师]光有没有能量?[生]有.[教师]请举例.[生1]太阳能热水器.光能把水加热.[生2]植物吸收光生长.[生3]光电池.[教师]对.光源发光要消耗其他能.比如电灯发光消耗电能.蜡烛发光消耗化学能等.光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光能又可以再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自然界的总能量是……[生]守恒的.板书归纳两点:光源——点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光线1.光的直线传播(1)实验:拉上窗帘,关上所有的灯.在暗室里打开激光发生器.学生看到一细束激光在屏上沿直线行进的路径.(2)打开小手电筒,学生也可以看到光束沿直线行进.(3)在激光束行进的路途中放上一块玻璃砖,可看到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总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线[教师]如果沿着光的传播方向作一条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线就叫做光线.要注意,光线这个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并非实际存在.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即便是很窄的一束激光,也是有一定粗细的.不存在像几何线那样的光线. 我们所说的光线只是一种简练的符号语言,以便于我们用几何学的方法研究光的传播.[归纳](三)人眼是怎样判断物体位置的[教师]人眼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物体?[生1]白天,有光源.[生2]眼睛没有问题.[哄笑][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光射入人的眼睛里,可以使人眼产生视觉反应.我们能看到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我们能够看到花草、树木及彼此,是因为它们向四面八方反射的太阳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教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请预备按我说的来做.(学生活动)[教师]每人拿两支笔.(学生照做)[教师]闭上眼睛.(学生笑做)[教师]睁开一只眼.(生大笑做)[教师]从左、右方向移动.不要前后移动,将两只笔笔尖相碰.[学生有兴趣地做][很多学生没有成功,再做][教师]两只眼睛都睁开,再做做看.[学生做,很容易完成][教师]知道上帝为什么给我们两只眼睛了吧.[学生大笑][教师]设想如果我们都是独眼龙.[生笑]那交通事故就会增多了.[生开心地笑,兴趣盎然][教师]现在让我们来解释一下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把笔尖看成是点光源.眼睛的瞳孔是很小的,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只有一条光线进入一个瞳孔(如图19—1),人眼按照直线传播的经验,只能判断出发光点在这条直线上,但无法确定它的远近.当两只眼睛都睁开时,情况就如图19—2那样,我们就能准确确定物点的位置了.[生甲]好像一只眼睛也能差不多的判断.只是比两只眼睛的准确性稍差一些而已.[教师]你说的有道理,这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你的经验.第二是进入一个瞳孔的光用一条光线来代表也是一种粗略的处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于瞳孔很小,只根据一只眼睛进入的光束来判断往往是无法准确的.因为光束是有粗细的,可以认为一个物点发出的光只有一束可以进入一个瞳孔.[生称]是.[教师]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人眼判断物体位置的依据.(1)人眼的经验是——光沿直线传播.(2)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物点的位置.(四)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举例[CAI课件展示]1.影a.点光源形成的影b.面光源——本影、半影c.面光源线度远大于物体线度——本影区小d.多个面光源——无本影区2.日食现象(日食和月食现象播放录像)3.月食现象4.小孔成像(CAI课件)(五)光速[教师]如果我们晚上在室内打开灯.我们会感觉房间内的各处同时沐浴在光辉中,而不是由近及远地渐亮.所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才发现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只不过由于光传播得很快,在日常接触到的距离内,凭感觉无法觉察而已.现在已知的光速值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这么快的速度是怎样测定的呢?同学们一定有兴趣知道,就请看看课本的阅读材料吧.[学生看阅读材料:光速的测定.用时5分钟][教师]当然,现在已知的光速是用更先进的方法测定的.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查查看.(六)课堂讨论1.现在需要知道学校里升国旗的旗杆的高度,你能否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想出一种测量的办法来?(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教师提示]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学生思考讨论]有学生画出如图19—3所示的光路图.[教师再启发]按照你们现在的设想. 如果能知道哪些量就可以了?BC 是什么?[学生]∠ACB.BC 是影长,可以用直尺测出来.[教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ACB ?再想想,太阳光是平行光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甲]再拿一个长度已知的杆,用来测角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9—4][教师]课后请你们去实地测量然后把报告交上来.2.举出几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学生讨论][讨论结果](1)队伍是否排整齐,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观察的.(2)瞄准射击(3)木工检查木板是否平直(4)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七)课堂巩固训练1.________叫光源.光源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_____________叫点光源,点光源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光源可看成由无数个点光源组成.2.关于日食和月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月球的本影区里可看到日全食B.在月球的半影区里可看到日偏食C.在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可看到月偏食D.在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3.盛夏时,我们在树阴下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这现象表明A.树叶之间形成的小孔是圆的B.树叶的形状是圆的C.太阳的形状是圆的D.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光年是天文学上用的长度单位,1光年为光在1年里走过的距离.天狼星距地球约8.7光年,合多少千米?5.点光源S和不透明小球A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上,并位于竖直墙MN的一侧,如图19—5所示.让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下落的A球在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加速度增大的直线运动D.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1.略2. ABD3.C4.2.7×1013 km5.简答:依题意画出图19—6.B 是A 球下落前的影子.A ′是A 球下落时间t 的位置,此时影子为B ′.即影子运动的加速度SB >SA ,所以a >g .选D.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主要有:1.光源.点光源.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性质的应用——如测旗杆的高度等.4.光直线传播所形成的一些现象——日食、月食、小孔成像.5.眼睛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两条光线的交点及光沿直线传播.6.光线概念7.光速c =3×108m/s (真空中)四、布置作业1.测本校旗杆的高度——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测量数据等.2.宇航员看到的太空是一片漆黑的,为什么?(可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将资料打印或手写均可)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1.对光线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光线就是光束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直线D.光线是尘埃微粒对光的反射所呈现的现象2.当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时,设想在屋顶开一个方形孔,则:(1)若孔为边长3 mm的方形孔,太阳光通过孔照到屋内地板上光斑的形状是A.方形B.圆形C.长方形D.无法判定(2)若孔为边长30 cm的方形孔,则地板上光斑的形状是A.方形B.圆形C.长方形D.无法判定3.在距竖直墙MN一段距离的A点,有一小球,在球的左边紧靠小球处有一固定的点光源S,如图19—7所示.给小球一向右的水平速度让小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则小球在碰墙以前,它在墙上的影子由上而下的运动是图19—7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变加速直线运动D.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身高1.7 m的人以v=1 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在某个时刻人影长l1=1.3 m,2 s后影长l2=1.8 m.(1)求路灯S悬吊的高度H.(2)人是匀速地远离路灯而去的,他影子的顶端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做加速运动?(3)在影长l1=1.3 m和l2=1.8 m时影子顶端的速度各是多少?5.一同学自制了一个针孔照相机,照相机尺寸为10 cm×10 cm ×16 cm(如图19—8所示).照机底片尺寸为8 cm×8 cm.这位同学用此照相机来照一棵15 m高的树,他照的树的像高6 cm,问照相机距离树多远?参考答案:1.C 2.(1)B (2)A 3.A 4.(1)8.5 m (2)匀速运动(3)1.25 m/s 5.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