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18.90 KB
- 文档页数:3
01【考情分析】本考点对应考纲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02【概念阐述】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
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
对于内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1.层(段)意概括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2.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3.主旨概括主旨,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03【设问方式】1.层(段)意概括(湖北卷)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才子赵树理》)2.特定信息概括(1)(2021北京)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
[《心灵的呼吸》(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2)(2018天津)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3.主旨概括(2017全国卷II)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04【解题思路】一、层(段)意概括解题技法1.提取词句法。
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京剧札记京剧中最引起争议的是它那俚俗的词句,有的唱词甚至文理不通。
但必须注意,京剧唱词大都是老艺人根据表演经验的积累,以音调韵味为标的去寻找适当的字眼来调整,只要对运腔使调有用,词句是文是俚,通或不通则在其次,因为京剧讲究的是“挂味儿”,可以说京剧虽在遣词用语上显得十分粗糙,但在音调韵味上是极为精致的,目前尚无出其右....者。
用俚俗不雅,甚至文理不通的词句,竟能唱出感人肺腑的优美腔调,这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
记得外国一位戏剧家说过,好演员读菜单也令人下泪。
这就是说,把词句当作激发情感或情绪的一种媒介或诱因,使音调韵味成为感人的主要力量。
在京剧中,音调与词句俱佳,自然最好,倘不能至,我认为正如作文不能以词害意,京剧也同样不能为了追求唱词的完美而任意伤害音调韵味。
凡懂得并喜欢京剧的人都会同意京剧最吸引人的是在唱腔方面。
我小时在北京,观众到剧院,不说看戏而说听戏。
据说早先时候,一些老观众,只是闭目聆听,用手拍板,而眼睛并不看台上。
可见唱功在京剧中所居的重要地位。
也许这和我国艺术传统素重音乐有关。
早在先秦时期音乐理论就已十分发达。
连对艺术十分轻视的法家在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如韩非就记有音乐的理论:“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反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
”(《外储说右上》)。
至于有关音乐的传说与美谈,如“广陵散”、“伯牙琴”等等,更是不胜枚举....。
这种艺术传统的基因也渗透在京剧中。
京剧老生从同光十三杰的程长庚、余三胜到谭鑫培、汪桂芬、余叔岩,再到言菊朋、孟小冬、周信芳、谭富英、马连良、杨宝森……在唱腔上经过不断的变化,形成各自不同的流派。
他们都使京剧唱腔能表现最丰富、最复杂的情绪,或凄怆、或悲愤、或沉郁、或高吭、或雄伟、或委婉……慑人心魄,使人陶醉。
我青少年时代听到一位国外音乐家去听刘宝全的京韵大鼓的情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茅盾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谈茅盾①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反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②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可是没有完。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散文阅读之议论说理类(建议用时: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念麦子彭家河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
农历十月,水稻已装进了仓,踏实的农民们便早早地忙碌着麦子的婚礼了。
光亮的犁铧、黑色的钉耙、带着农药气味的耧斗是麦子千百年来简陋的陪嫁,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陪嫁,农家计算好的那些碳铵、尿素、农家肥才是麦子最好的嫁妆。
在麦子离开家的前夜,老农便点起烟锅,叨念着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平衡起麦子陪嫁的多少,掂量起麦子出嫁以后的日子的舒服与艰涩。
丰盛的早餐过后,一家老小便扛上犁耙、炊具,连同孩子、耕牛、黑狗,一路浩浩荡荡,送小麦出门。
小麦要远嫁到村外的山上、山下去了,农民就是小麦的娘家人。
新犁过的田散发着纯朴的芳香,每一个畦埂都像用墨线量过那样笔直,每一垄土都被铁耙细细地平整过,每一块大一点的坷垃都被敲碎,那是小麦的婚房,它们将隆重地迎接小麦的到来。
一粒粒饱满的褐色的小麦马上就将成为这片整侍妥帖的土地上的新媳妇了。
远离村庄,农户在田野垒起锅灶,露天生火做饭,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
这顿午餐,是为麦子摆设的婚宴。
嫁过去了,小麦深入土地,度起了蜜月。
蜜月过后,她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出现在自己的院落,那望穿秋水的村庄便远远地成了她的娘家。
在新的土地上,小麦越长越滋润,腰身越来越苗条。
微风过处,麦子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断地忙碌,有时也会在田野里载歌载舞,以细细的绿色绸带舞起秧歌。
娘家的亲人会不时地过来走走,帮助麦子理理家事,拔一拔麦子的院子里生出的几棵荒草,看到麦子生活幸福,也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
麦子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默默担负着自己的责任。
农夫的儿子打工去了,农夫的媳妇也打工去了,娘家的亲人基本上全到大城市了,只有麦子仍生活在朴实的村庄里。
麦子独自顶风挡雨,养家糊口,是村庄最后的村姑。
在乡下,她们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她们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
纷繁尘世,麦子是乡下最忠诚的妻子,是土地最贤惠的媳妇。
第5讲形散神不散,从中寻灼见——探究标题、意蕴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鉴赏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层级,是考试能力中的最高级。
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设题角度多涉及主旨意蕴、审美意蕴及创作意图等。
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探究”上淡化了许多,虽然不冠以“探究”字样,但不少题目的实质仍是探究。
散文探究与小说探究在探究角度及方法上差不多,仍以主旨意蕴为主,要求思考深刻、开掘广泛。
对于我们复习来说,需要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探究题型的探究要点。
题型一探究标题标题类探究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要善于根据不同题型合理、有序地探究解读。
1.命题形式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21·全国甲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2)(2018·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水缸里的文学》)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探究”等作答动词和“意蕴”“寓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探究标题“五思考”(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写作对象。
作答时要特别关注写作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有的标题由写作对象和修饰性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作答时,要特别关注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其内在的意蕴,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要特别注意标题中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的特征或内在意蕴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标题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有些标题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它常常就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练案35 探究情感内涵和阅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田野、瓦檐和雨何士光我在书架上不经意地搜寻,倏然看见一本,觉着似曾相识,原来是自己的书,取下来掂在手里,随便一翻,有一篇叫《雨霖霖》。
开头一段,就写了田野、瓦檐和雨,于是这心就迷茫起来,禁不住懊伤,触着了痛处似的。
那时候,夜雨落起来了。
一阵阵雨点从暗夜里斜过来,先打着四下里的苞谷林,跟着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
不久就变得缠绵起来,檐水一直淅沥作响。
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见雨声,人的心就禁不住彷徨。
仿佛是一种亘古的诉说,有摧人肝肠的力量……究竟是为什么?你一听见雨声心里就禁不住彷徨,觉着温馨而忧伤。
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那时我还在梨花屯乡场。
依旧是夜晚,夜雨也还是打在瓦檐上。
你说怎么样呢?一切都会改变,只有这雨声,这夜深人静,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仿佛注定了一般,不论我在哪儿,不论在故乡,还是远方,它都要追逐着人,搓揉着人的衷肠。
要是一整夜都落雨,你就宁愿一整夜都不睡。
或者就赶紧躺下来,丢掉手边的任意什么工作,觉着再没有比躺在无边无际的雨夜里更安适的。
在梨花屯乡场,每逢下雨,倘使是在白天,你就立即搬上一把椅子,坐到楼廊上去,看着田野上的雨丝,直到它停歇下来。
一次又一次地,你情不自禁地赶紧拿好纸笔,尽快地记下雨从田野上掠过的情景,只要翻开笔记查找,这种记叙是随处可见的。
你总觉得它包含着什么呼唤,你又总觉得它始终在向人们,径直向着人的灵魂诉说着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你一直想听得更真切一些。
它沙沙地来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紧一阵,慢一阵。
仿佛要轻敛下去,跟着又急切起来,依旧地诉说着,直截地诉说着,撇开人世间东零西碎的焦虑,撇开日子里光怪陆离的景象……这几乎就和你的心灵一样,一直在纠缠和煎熬着你。
你也一直想动手来写一回雨,但可以不写,或是用不着写的东西,你倒是写了一些,而这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心思,却又始终没有来得及。
只是在字里行间带上点点滴滴,又匆匆地掠过去。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
以下是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一起来复习吧~
散文阅读
一、文学类阅读——《考试说明》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四.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大家都看完了吧,接下来还是好好复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