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系统即是输入、过程、输出还有回馈所 组成,如图:
7
过程控制系统模式
制程回馈
人 机 料 法 环境
输入
统计的方法
处理过程
产品/服务
客户
过程/系统
客户回馈
需求与希望 改变之辨识
输出
8
(三)变异
任何一种生产,即使在生产条件完全相同的 条件下,其产品的特性值也不会完全一致,总是 存在着波动,造成波动的原因可以分为普通原因 与特殊原因。
11
3.偶因与异因的比较:
偶因 ① 始终存在与生产过程中。 ②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微小。
异因 生产中时有时无。
影响较大。
12
偶因与异因的比较:
偶因
异因
③ 受到的影响是随机的 。
产品受到同一方向
的影响。
④ 难以除去,不是技术上
不难除去。
有困难,就是经济上不允许。
⑤偶因只能减小,不能
彻底消除。
13
(四)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
22
3.控制图的判读
判断过程异常的准则(判异准则): (1)判异准则有两类: 一类: 1. 连续25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0. 2. 连续35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1. 3. 连续100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 >2. 4. 另一类: 5. 界内的点排列不随机,有异常现象.
4.不受控不可接受:无法符合要求,又不在控制状态。 必须同时降低偶因以及消除异因。
15
(五)过程改善
过程之持续改善,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分析过程
过程之现况 过程之问题 过程该如何进行 使过程在统计控制状态 决定过程能力
16
2. 维护过程
监控过程绩效 追查特殊原因并改善
3. 改善过程
改变过程以进一步了解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异 降低一般原因造成之变异
所谓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为了贯彻 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进行评估和检察,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 求的均匀性。
2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由过程质量来决定的, 一个好的过程,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处于 受控状态(2)过程能力指数CPK值达到要求。 所以持续的过程改善对每个公司来讲都非常 重要。
9
1.普通原因(偶因)
又称为一般、偶然、机遇原因,在制程中的自然 或天生的变异,通常这些变异是由一些小的干扰造成, 不容易控制,即使再好的过程,我们必须承认,必定 有变异存在。偶因引起的质量的偶然波动(简称偶 波),偶波是不可避免的,但对质量的影响微小,故 可以把它看作背景噪音而听之任之,所以我们认定当
则: σ A= [(1-5)2+(5-5)2+(5-5)2+(5-5)2+(9-5)2]/5 =2.53 σ B = 3.58
6
(一)预防与查误 有一句话在品管领域是非常实用的“第一
次就把事情做好”,当然“预防胜于治疗”也有 相同的意义。查误可在不良发生后找出问题所在, 而预防则可以防范不良之发生。后者具有更积极 的意义 (二)过程控制系统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
1
背景与概念:
为了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 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 一为过程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另一为产品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 道奇(Harold F.Dodge)。其后,休哈特提出了过 程控制理论以及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 制图(control chart),现今统称为SPC。
(d)缺陷数控制图
U控制图
20
2.制作和使用控制图的的一般步骤: (1) 收集预备数据 (2) 制作分析用控制图 (3)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4) 作控制用控制图 (5) 修正控制图
21
3.控制图的判读
判断过程稳态的准则(判稳准则): 1. 连续25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0. 2. 连续35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1. 3. 连续100个随机排列的点,界外点数d ≤2.
(b)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X--s控制图
(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R控制图
(d)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X--Rs控制图
19
(2)计数值控制图:所谓计数值指控制图之数据以单位 计数而得,如不良数、缺点数等。
例如:
(a)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控制图
(b)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n控制图
(c)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C控制图
过程的状态有4种,用下表分类:
分类
可接受
受控
1
不受控
3
不可接受 2 4
1. 受控可接受:制程符合要求(规格),且在制 状态。
14
2.受控不可接受: 虽在管制状态,但由于变异太大, 无法符合要求(稳定的生产,但不合格品率一直处在高水 平)。必须降低偶因之变异,如工艺的设计缺陷,设备的 先天不足。
3.不受控可接受:符合要求,但不在控制状态。必须 找出异因,着手改善。
制程仅有普通原因(偶因)时,仍属于控制状态。
10
2. 特殊原因(异因)
又称为非机遇原因,在制程中某些失误造成,失 误的来源,可能为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 此等变异比一般原因造成的变异大,且非周期性产 生。异因引起的异常波动(简称异波),异波对质 量的影响大,且采取措施不难消除,故在过程中异 波及造成异波的异因是我们注意的对象,一旦发生, 就应该尽快找出,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并纳入标准 化,保证它不再出现。若异波发生则表示制程已经 失去控制了。
17
(六)控制图
控制上限 UCL 中心线 CL 控制下限 LCL
1.控制图的种类: 按使用目的分类来自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18
1.控制图的种类:
按用途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所谓计量值指控制图的数据 均属于由量具实际测量而得,如长度、重量、电阻 等。例如:
(a)均值-极差控制图
X--R控制图
4
统计基础:
(2).极值—R
R=Xmax-Xmin 例如:
A组:30,50,60,70,90 B组:40,50,60,70,80
则: RA=90-30=60 XB=80-40=40
5
统计基础:
(2).标准差--σ
n
Σ(Xi-X)2 = σ
i=1
n
例如: A组:1,5,5,5,9 B组:1,1,5,9,9
在过程控制最基本的统计运用,便是控 制图及过程能力分析.在说明过程统计方法之 前,先就过程统计的观念作一下简介。
3
统计基础:
(1).算术平均值—X(简称均值) 例如:
A组:50,70,80,80,90 B组:40,60,70,80,90
则: XA=(50+70+80+80+90)/5=74
XB=(40+60+70+80+9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