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与标准分级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岗位评价方案岗位价值评估是衡量公司各岗位的相对价值,保证薪酬系统公平性和激励性的重要手段。
为使薪酬能与岗位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各岗位人员积极性,根据公司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岗位评估范围: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
二、岗位评估依据:岗位说明书。
三、岗位评估方法:1、要素评分法:将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要素和等级,逐项进行评分。
2、综合评分法:只给每个岗位进行综合评分(本次评分作为参考)。
四、评价人员组成:成立岗位评价小组,负责对评价方案修订、实施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及争议处理。
评价小组由XX组长,XX任副组长,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
评价人员组成及评分权重评价岗位评价人员权重部门负责人、主管XX,XX 40 各部门负责人40 每部门推选二名代表30其它管理岗位各部门负责人50每部门推选两名代表50 五:统计方法为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将每组中的最高分、最低分去掉计算平均分数。
二、要素、指标解释与分级标准1、对企业的影响岗位贡献:衡量一个岗位对企业收入、质量、成本及企业长运发展的影响程度等级标准1 基本无影响:只对本岗位的工作有一定影响2 影响较小:对公司某一方面的工作产生影响,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小。
3 一般影响:对公司多个方面产生影响但影响不大,对业绩有一定的影响。
4 影响较大:对公司多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公司业绩有明显影响。
5 重大影响:影响到公司的快速和长远发展,对公司业绩有重要影响。
过失损害:衡量一个岗位工作出现失误对公司的损害程度。
等级标准1 损害很小:公有一些小的损失,不会对部门正常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2 损害较小:有一定的损失,发生损害的机率很小或虽发生但造成的损害较小。
3 一般损害:发生损害的机率较大,影响其它部门工作。
4 损害较大:有很大损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工作。
5 损害重大:有极大损害,会影响公司的长远经营。
2、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衡量岗位责任人在正常的权限范围内,对他人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帮助的责任。
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表
(2011-08-11 08:59:53)
标签:
标准分
百分等级
中考
高考
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表
说明:
1、此表列出了500至900分,各分数与该分数以下考生占考生总数比例的对应关系。
表中T栏表示整10标准分,横向0、1、……、9栏表示对应于该行整10分数的个位数值。
表内的数值即对应的百分比。
,凡500分以上的分数可直接在表中查出该分数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如:某一考生的成绩为726分,那么先在表中T栏纵向查720,再横向查6,得表中交叉处的数0.,说明低于726分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
2、凡不足500分的分数,先用1000减去该分数再查表,用1减去查表所得的比例数,所得的差即为该分数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如:某一考生成绩为453分,那么,1000-453=547分,查表得比例数为0.,然后1-0.=0.,即低于453分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
危(wei)险源风险分级标准一、引言危(wei)险源风险分级是为了对各种危(wei)险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wei)险源风险分级的标准和流程。
二、危(wei)险源风险分级标准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wei)险源的潜在危害程度和可能引起的事故后果,将危(wei)险源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一级风险:具有极高的潜在危害和重大事故后果- 二级风险:具有高度的潜在危害和较大事故后果- 三级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和普通事故后果- 四级风险:具有较低的潜在危害和较小事故后果- 五级风险:具有极低的潜在危害和弱小事故后果2. 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是对危(wei)险源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主要考虑以下指标:- 潜在危害程度:危(wei)险源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事故后果:危(wei)险源引起事故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风险控制措施:已经采取的或者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 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危(wei)险源: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存在的危(wei)险源- 评估潜在危害程度:根据危(wei)险源的特性、性质和操作条件,评估其潜在危害程度- 评估事故后果:分析危(wei)险源引起事故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评估风险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或者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潜在危害程度、事故后果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危(wei)险源的风险等级4. 风险等级划定依据风险等级的划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相关专家的意见和经验5. 风险等级的应用根据危(wei)险源的风险等级,可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不同风险等级的危(wei)险源应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级风险:采取最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如隔离、远离、封闭等- 二级风险:采取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如防护装备、安全培训等- 三级风险:采取普通级别的控制措施,如标识、警示、操作规程等- 四级风险:采取较低级别的控制措施,如巡检、维护等- 五级风险:采取基本级别的控制措施,如常规操作、安全教育等三、总结危(wei)险源风险分级标准是对危(wei)险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的重要工具。
客户分层分级标准客户等级划分标准有很多办法,有按照销售额,潜在销售额,利润率,所属行业等等。
客户等级划分五个等级:A级客户:有明显的业务需求,并且预计能够在一个月内成交;B级客户:有明显的业务需求,并且预计能够在三个月内成交;C级客户:有明显的业务需求,并且预计能够在半年内成交;D级客户:有潜在的业务需求的客户或者有明显需求但需要在至少半年后才可能成交;E级客户:没有需求或者没有任何成交机会,也叫死亡客户。
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所需的步骤有:一、确定客户分层的维度客户分层的维度是指用于区分和分类客户的因素和指标。
常见的客户分层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维度:按照客户的交易量、交易频次、利润贡献等指标进行分类,以确定客户的价值和重要性。
2.需求维度:按照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分类,以确定客户的需求和购买力。
3.忠诚维度:按照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进行分类,以确定客户的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
4.行为维度:按照客户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分类,以确定客户的购买意向和反馈。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客户分层管理需要基于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信息,因此需要对客户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交易记录、客户反馈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使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和分层,确定不同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以便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
三、制定客户分类标准根据客户分层维度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客户分类标准。
客户分类标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操作性:客户分类标准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根据客户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分层。
2.易于理解:客户分类标准应该具备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让营销人员和销售人员快速掌握客户特点和需求。
3.针对性:客户分类标准应该具备针对性,能够制定相应的营销和销售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制定不同层次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根据客户分类标准,制定不同层次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是指因疾病、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生理、心理、智力或感知能力方面出现长期、障碍性的限制,使其难以完全参与社会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残疾人,需要对残疾进行分类和分级。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标准。
残疾分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残疾可分为以下几类:1. 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部位或器官的缺陷,例如肢体残缺、听力障碍、视力受损等。
2. 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指由于染色体异常、损伤或病毒感染、脑部疾病等因素导致智力发育受到抑制,表现为智力低下。
3.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指由于负面情绪、应激、药物等原因造成的心理方面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4. 感知缺陷感知缺陷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感知能力障碍,例如失聪、失明等。
残疾分级标准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估残疾程度,需要对残疾进行分级。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残疾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1. WHO残疾评估方法WHO残疾评估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评定个体残疾程度的方法,其使用简单,科学性强,被广泛应用在社区康复中心、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和疾病诊所等机构。
该方法将残疾分为六个等级:•0级:没有限制或障碍;•1级:有轻微限制或障碍;•2级: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或障碍;•3级:有重度限制或障碍;•4级:完全失能,需要长期护理;•5级:无法评估。
2. 全球残疾评估方法全球残疾评估方法是针对残疾人的科学评估工具,在评估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该方法将残疾分为五个等级:•1级:极轻微失能,暂无影响;•2级:轻微失能,影响日常活动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3级:中度失能,影响工作和学习,但仍能自理;•4级:重度失能,需要护理照顾,但仍能自理生活;•5级:极重度失能,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照顾。
3. 美国社会安全局残疾评估方法美国社会安全局残疾评估方法是在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中规定的,用于对符合社会保障残疾资格的申请人进行评估。
核桃分级标准与分级方法
核桃新的质量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坚果具有不同的价格。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核桃分级标准与分级方法,供种植核桃和经营核桃坚果的朋友们参考。
1、特级核桃的标准
果形大小均匀,形状一致,外壳自然黄白色,果仁饱满、色黄白、涩味淡。
坚果横径不低于30毫米,平均单果质量不低于12.0g,出仁率达到53.0%,空壳果率不超过1.0%,破损果率不超过0.1%,含水率不高于8.0%。
要求无黑斑果,易取整仁,粗脂肪含量不低于65.0%,蛋白质量达到14.0%。
2、一级核桃的标准
果形基本一致,出仁率达到48.0%,空壳果率不超过2.0%,黑斑果率不超过0.1%,其他指标与特级果指标相同。
3、二级核桃的标准
果形基本一致,外壳自然黄白色,果仁较饱满、色黄白、涩味淡。
坚果横径不低于28.0毫米,平均单果质量不低于10.0g,出仁率达到43.0%,空壳果率不超过2.0%,破损果率不超过0.2%,含水率不高于8.0%,黑斑果率不超过0.2%,易取半仁。
粗脂肪含量不低于60.0%,蛋白质含量达到l2.0%。
4、三级核桃的标准
无果形要求,外壳自然黄白色或黄褐色,果仁较饱满、色黄白色或浅琥珀色、稍涩。
坚果横径不低于26.0毫米,平均单果质量不低于8.0g,出仁率达到38.0%,空壳果率不超过3.0%,破损果率不超过0.3%,含水率不高于8.0%,黑斑果率不超过0.3%,易取四分之一仁。
粗脂肪含量不低于60.0%,蛋白质含量达到10.0%。
综合性医院(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三等别,即甲等/乙等/还有丙等,三甲医院最好,三乙次之,以此类推至一甲,一乙医院条件太次几乎就没有了。
医院等级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等级划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划分确定。
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三、二、一级,一、二、三级医院的划定、布局与设置,要由区域(即市县的行政区划)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统一规划而决定。
医院的级别应相对稳定,以保持三级医疗预防体系的完整和合理运行。
一级医院:一级(街道/乡/镇的卫生院,一般常见病的初步治疗)(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二级(区/县/地区性一般综合性医院,解决普通常见病的治疗)(病床数在1 01张至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能解决疑难杂症)。
(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一级综合医院1、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张至99张。
2、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3、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sas评分标准等级SAS评分标准等级是根据不同的考核要素、考核指标和评分规则,对被评定对象进行评分分级的依据。
在SAS评分标准等级中,一般会根据各项指标的表现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评级等级,以反映其综合水平和相对优劣。
以下是一份关于SAS评分标准等级的参考内容:一、SAS评分标准等级的定义:1. 优秀(90-100分):工作成果卓越,表现出色,对组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良好(80-89分):工作质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能力和主动性,为组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 较好(70-79分):工作属于正常水平,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偶有闪光点。
4. 合格(60-69分):工作基本达到要求,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升。
5. 不合格(0-59分):工作较为糟糕,经常出现严重的问题和失误。
二、SAS评分标准等级的考核要素:1. 工作质量:工作的结果和效果,包括任务完成的质量,精确度,时间效率等。
2. 工作态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包括工作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尽职尽责等。
3. 团队合作:与同事和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对团队目标的支持程度。
4. 自我发展: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意愿和能力,包括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等。
三、SAS评分标准等级的考核指标:1. 工作成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输出物的质量和数量,项目的完成情况等。
2. 工作质量:工作结果的准确度,缺陷和错误的数量,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程度等。
3. 工作态度: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处理工作中的困难的能力。
4. 团队合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方式,与他人沟通的准确度和有效性,以及协调和支持他人的程度。
5. 自我发展: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参与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和意愿,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执行力。
四、SAS评分标准等级的评分规则:1. 根据每个考核指标和参考内容进行细致评分,可以使用百分制或其他等级制度。
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竞技体育中,肌肉力量的大小和运用方式对运动员的技术表现、比赛成绩和运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肌肉力量的评估和分级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肌肉力量评估与分级准则,帮助读者了解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和分级标准。
一、肌肉力量评估方法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肌肉的力量输出,如拉力器、举重、推重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肌肉的力量水平,但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测量设备和人员。
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身体其他指标来间接反映肌肉的力量水平,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形态、呼吸状态等。
二、肌肉力量分级标准肌肉力量的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评估指标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肌肉力量分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 初级:肌肉力量在50公斤以下,适合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
2. 中级:肌肉力量在50-100公斤之间,适合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
3. 高级:肌肉力量在100公斤以上,适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
三、肌肉力量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肌肉力量,需要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法:逐渐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负荷,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2. 动态训练法:通过快速伸缩肌肉练习,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
3. 抗阻训练法:通过施加外力来对抗肌肉的收缩,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4. 柔韧性训练法:通过拉伸练习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5. 有氧训练法: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四、肌肉力量训练注意事项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训练前要做好热身活动,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2. 训练时要合理控制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3. 训练后要及时补充营养和休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部门分级评价标准前言部门分级评价是公司内部进行组织架构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工作职能、权责和目标的明确规定,为企业整体运营提供指导和保障。
本文将重点探讨实现部门分级评价的具体标准,为企业内部部门管理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部门类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规模,可以将部门分为以下几类:1.1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品质保证等方面的工作。
在部门分级评价中,生产部门的评价主要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效率: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生产线效率等;•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设备维护和改进等;•质量保障:产品质量、质检规范、售后服务等。
1.2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主要负责企业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在部门分级评价中,销售部门的评价主要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销售业绩: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市场拓展:市场调研、市场份额提升等;•售后服务:客户投诉的处理及跟进等。
1.3 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部门分级评价中,行政部门的评价主要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行政效率:文件审批速度、办公用品采购等;•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招聘、培训和福利等;•行政服务:接待、统计等。
二、部门等级在部门分级评价中,我们会将部门分为以下几个等级:2.1 核心部门核心部门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通常是实现企业战略和目标的主要驱动力。
核心部门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支持部门支持部门主要是为核心部门提供支持服务的,如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
支持部门的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利润。
2.3 辅助部门辅助部门则是为核心部门和支持部门提供配套服务的,如信息技术、安全等。
虽然辅助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但是它们的工作同样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部门评估标准在部门分级评价中,我们会使用以下标准来进行评估:3.1 工作完成情况评估工作完成情况是部门分级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衡量部门绩效和效率的指标之一。
实验室人员A级、B级、C级管理以及对应的指标2023-04-2008:521实验室人员分级实验室人员分级可分为实验室A、B、C实验室三个等级:实验室A级:为最实验室高级,实验室代表实验室人员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优";实验室B级:为中间级,实验室代表人员某一实验室方面的能力为〃良"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实验室C级:为实验室级为基础级,实验室代表人员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一般",能够达到该指标最基本的上岗标准。
2、实验室知识指标分级A级要求:能够深刻理解、全面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对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原理、现象、数据等进行独立观察、分析、实验计算、实验室判断,实验室并能实验室够进行系统性总结,实验室能够对其他人员实施教育培训、考核,实验室能够制修订实验室领域检测方法、程序、指导性文件等。
B级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实验室对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原理、现象、数据等进行观察、分析、计算、实验判断,公众号:实验室ISO17025提醒,B 级人员能够对其他人员实施监督,能够参与制修订实验室领域检测方法、程序、指导性文件等。
C级要求:能够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快速学习并理解实验室领域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并合理运用到实验室检测及相关活动中。
3、实验室技能指标分级A实验室级要求:能够深刻理解实验室检测标准和方法,具备丰富的全流程检测项目经验;能够独立查找、阅读实验室标准,能够开发实验室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实施方法验证;确认,对测试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熟悉实验室测试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限制范围,掌握设备校准状态,具备实施期间核查的能力;熟悉实验室实验室检测领域的规范、程序及其它文件,公众号:实验室ISO17025提醒,有能力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评定;能够指导培训他人完成实验室检测项目。
B实验室级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检测标准和方法,具备实验室检测项目实验室经验;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室测试设施设备,掌握设备校准状态;熟悉实验室检测领域的规范、程序及其它文件,实验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室检测,解决检测活实验室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出具结果报告,可以检测结果进行审查;能够监督他人完成实验室检测项目。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 2·a)] 平均流失厚度(mm/a)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微度<1000 <200 <500 <0.74 <0.15 <0.37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中度2500-5000 1.9-3.7强度5000-8000 3.7-5.9极强度8000-15000 5.9-11.1剧烈>15000 >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 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土地生物生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产量较侵蚀该地面积% 沟)占该面积% (%)前下降%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1m 以下,片蚀及细10-30沟发育。
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中度10-30 10-30 50-30 地。
沟谷切割深度在1-3m。
较广泛30-50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强度≥30 ≥30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谷切割深度3m 以上。
地表切割破碎≥5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度(%)(非流沙面积)风蚀厚度(mm/a)侵蚀模数[t/(km 2·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70 <2 <200 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10 20-100 8000-15000 剧烈大片流动沙丘<10 >100 >1500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分级标准比例法
分级标准比例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它通过将被评估对象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得分比例,从而对其进行评价。
下面是分级标准比例法的详细标准:
一、评估对象
1. 可以使用分级标准比例法对各种类型的对象进行评估,如产品、服务、人员等。
二、分类等级
1. 分类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通常包括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
2. 每个等级对应的得分比例为:A等级为90%~100%,B等级为70%~89%,C等级为60%~69%。
三、评估流程
1. 确定评估指标和权重:根据被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相应的
评估指标,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2. 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客户反馈等方式
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
3. 分类打分:根据分类等级及其对应得分比例,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出总得分。
4. 综合评价:根据总得分和设定的分类等级,对被评估对象进行综合
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等级和得分。
四、注意事项
1. 在确定评估指标和权重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并确保指标具有客观性、可衡量性和可比性。
2. 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应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准确无误,
并注意避免样本偏差等问题。
3. 在打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定的分类等级及其对应得分比例进行
打分,并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4. 在综合评价时,应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量规的评价指标,等级和分级描绘第 5 章光滑极限量规5.1 概述在机械制造中,检验尺寸一般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直接测取工件的实际尺寸,以判定其是否合格,但是,对成批大量生产的工件,为提升检测效率,则常常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来检验。
光滑极限量规是用来检验某一孔或轴专用的量具,简称量规。
一、量规的分级描绘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它来检验工件时,只能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而不能测量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检验工件孔径的量规一般又称为塞规,检验工件轴径的量规一般称为卡规。
接配制在一个塞规体上,尺寸较大的塞规,做成片状或棒状的。
塞规的通端按被测工件孔的MMS(Dmin) 制造,止规按被测孔的LMS(Dmax) 制造,使用时,塞规的通端若能通过被测工件孔,表示被测孔径大于其Dmin ,止规若塞不进工件孔,表示孔径小于其Dmax ,所以可知被测孔的实际尺寸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是合格的,否则,若通规塞不进工件孔,或者止规能通过被测工件孔,则此孔为不合格的。
同理,检验轴用的卡规,也有“通规”和“止规”两部分,且通端按被测工件轴的MMS(dmax) 制造,止规按被测轴的LMS(dmin) 制造,使用时,通端若能通过被测工件轴,而止规不能被通过,则表示被测轴的实际尺寸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是合格的,否则,就是不合格的了。
二、量规的评价指标和等级我国于1981 年颁布者了《光滑极限量规》GB1957-81 ,标准规定的量规适用于检验基本尺寸500mm ,公差等级为IT6-IT16 级的孔与轴。
量规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三类。
1. 工作量规:工作量规是工人在工件的生产过程中用来检验工件的量规。
其通端代号为“ T ”止端代号为“ Z”。
2. 验收量规:验收量规是检验部门或用户验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GB 对工作量规的公差带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验收量规的公差,但规定了工作量规与验收量规的使用顺序。
即:加工者应使用新的或磨损较少的量规;检验部门应使用与加工者具有相同形式且已磨损较多的量规;而用户在用量规验收产品时,通规应接近工件的MMS ,而止规应该接近工件的LMS ,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尽量避免工人制造的合格工件,被检验人员或用户误判为不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