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6
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针对电力系统需求侧的管理与优化。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供需之间的平衡往往是由供给侧来调节的,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变革,需求侧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主要是由发电侧管理的,因此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与当前电力市场的改革和变革密切相关。
电力需求侧管理旨在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手段,通过推广和实施节能、增效、调峰等相应措施,从而实现平衡供求、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电力质量的目的。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措施1. 节能技术措施节能技术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通过引进和推广各种节能技术,来降低电力的需求,遏制电力消耗的增长。
这包括:•提高电动机的能效,降低电机功率、电流、运行时间等,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安装更加节能和优质的照明系统,如LED照明等。
•推广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热工研究成果,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推广高效的电能管理系统,对传统的电气输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
2. 增效措施增效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电力生产效率,二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采用合理的并网方式,提高电力生产、输配电和用电效率。
•发展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推广电缆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输电效率。
•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并进一步发展能量储春技术,更好地利用分布式能源。
3. 调峰措施调峰措施是指电网调节能力的提高和利用。
主要是通过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储能技术等措施,调整用户用电量,实现更加合理的社会电能消费形态。
调峰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和峰值负荷,实现供需平衡。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优势电力需求侧管理与传统的供需管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降低系统的负荷峰值,减少系统的压降。
•提高系统的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再生能源应用推动。
•减缓电力系统对新的电站和输电线路的需求,降低相关投资成本。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
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次能源危机,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促成了DSM的兴起,取得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显著效果。
从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引入了这项新的管理技术。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在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下,通过电力公司与电力用户的相互合作,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和诱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设备效率,在完成同样用电供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降低成本而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是单纯的节约用电,它还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凡是以节约电量和调整电力负荷为目的的任何改变用电状况的措施、手段和技术都属于DSM范畴。
其特点是:1、把需求方实施DSM项目提高用电效益而减少的电量消耗,改变用电方式,从而降低的电力需求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同时参与电力规划;2、强调政府在实施DSM中的主导作用。
只有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等行政手段,协调并保证参与DSM活动的各方利益,才能有效的推动DSM的实施;3、电力公司是实施DSM的主体。
政府必须激发电力公司开展DSM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电力公司将DSM纳入公司的正常运营;4、实施DSM的最终结果,必须使参与各方均能受益。
电力用户通过提高设备和用电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电力公司实施DSM,通过电力需求的减少,少建和推迟建设电厂,得到比其他投资更好的收益;同时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惠及全社会。
实施DSM的措施包括:1、技术措施:主要是提高设备的用电效率和削峰填谷,包括采用节能灯、节能电器、高效风机、水泵、电动机、低损耗变压器,推广可控调压装置,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无功补偿技术,远红外微波加热技术、蓄能技术以及用电设备经济运行等;2、行政措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法规、标准和制度来控制、规范电力消费和市场行为,推广节能技术。
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电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
第四条满足电力需求应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在增加供应的同时,统筹考虑并优先采用需求侧管理措施。
第五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自行开展并引导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为其他各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国家鼓励其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措施。
第二章管理措施第九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潜力调查、市场分析等工作。
第十条各地区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电力供需特点,将通过需求侧管理节约的电力和电量,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支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什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各种手段,通过对电力消费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控制和调节电力消费峰谷差异,提高电力利用率和效率的过程。
也可以说DSM是一种系统性的、计划性的和渐进式的电力管理方法。
DSM的主要内容DSM主要涉及预测、计划和实施三个主要环节:预测:指利用信息化、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未来电力需求进行预测,评估当前电力需求状况。
计划:指在预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电力需求管理计划,包括合理安排电力负荷和管理电力需求曲线等。
实施:即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如调整电力价格、引导用户减少能耗、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实际操作。
DSM优势DSM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降低电力高峰时段的负荷压力DSM可通过减少高峰电力负荷,缓解电力系统峰值需求时段负荷压力,进而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DSM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能源效率,使得整个系统能源利用更为合理,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改善能源结构DSM可通过引导用户使用可再生能源,促进新能源在整个电力供应链中的发展,使得能源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降低用户电力成本DSM可通过合理的电力供应计划和价格调控,帮助用户降低电力消费成本和费用支出,提高用户的利润。
DSM的应用DSM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工业和商业领域。
其中,DSM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直接调节型和间接调节型。
直接调节型直接调节型DSM主要通过直接监控用户用电状态和调节用电负荷来实现。
如对某些电器进行限电、追踪用电行为,促进智能用电等方式进行管理。
间接调节型间接调节型DSM主要通过设定电力价格、电费优惠等措施来影响用户用电行为,降低峰值负荷压力。
如实施居民电价阶梯制等措施来激励用户节约用电,降低峰值负荷。
DSM的风险DSM的应用面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
其中主要包括:供电不足风险DSM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导致供电不足、电力系统负荷过重等问题。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之概念简介电力需求侧管理(DSM,Demand Side Management),它是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在电力资源规划上的运用。
即除电力供应方资源外,还把需求方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的电量消耗和改变用电方式降低的电力需求视为一种资源同时参与电力规划。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对用电一方实施的管理。
这种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引导用户高峰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的办法。
这样可以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缺电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
使供电和用电双方得到实惠。
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远目的。
DSM含义在节能方面,现在国外较新的,也是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是需求方管理技术(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
它的思想核心是,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能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的做法,将提高需求方的能源利用率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
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主张将资金投入能耗终端的节能(需求端),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将资金投资在生产更多能源上的效益。
举例讲,由于蓄冷空调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冷量蓄存下来,待到用电高峰时使用(即将用电高峰时的负荷移到了用电低谷),从而具有平衡负荷,优化用能结构的优点。
但从传统节能的观点上看,在制造单位冷量上,蓄冷空调的效率不会比普通空调的制冷效率高,反而对蓄冷空调通常采用的冷蓄冷系统而言,由于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比普通空调所采用的蒸发温度低,其循环的效率因而较低,所以它也是一种“耗能”技术。
这却恰恰反映了DSM的思想:因为用蓄冷空调的办法将1kW的电高峰的电耗移到低谷去所需要的投资是1200元,而建一座30万kW的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平均为6670元/kW,并且,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环保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DSM之供需双方为便于规划和运营管理,必须划清双方的资源。
供需双方资源的界定和划分,是以用户计费电能表为界限。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能效管理(能效及能源效率)是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采用各种先进技术、管理手段和高效设备提高终端效率,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或单位产值能耗。
其目标是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能效电厂是指通过采用高效用电设备和产品、优化用电方式等途径,形成某个地区、行业或企业节电改造计划的一揽子行动方案,达到与新建电厂相同的目的,将减少的需求是同“虚拟电厂”提供的电力电量,实现能源节约和污染物减排。
负荷管理是指通过加强管理或采用蓄能技术改善用电方式,降低用电负荷,实现削峰、移峰、移峰填谷,减少或延缓对发供电资源的需求。
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采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调节电力需求,通过有保有限的原则引导用户有效利用电能,确保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社会秩序,最大程度降低缺电损失。
电力需求侧响应是指实施DSM措施之后,电力需求(包括负荷和能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发生的变化,也是指电力需求对DSM的回馈效应。
电价响应是指用户在不同的电价方式下对电力的需求行为选择。
DSM实施者通过对电价的各种要素和种类进行设计,从而唤起用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积极性。
企业能源审计是企业能源核算系统、用能评价体系和用能状况审核机制的统称。
用户参与的状况、DSM方案的设计和节能效益的分项等,都要由能源审计的结果来确认,是一种重要的能效评审方法。
电力需求侧长效机制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机制建立等途径实现电力需求侧资源的合理配置,长期改变负荷特性,使节约用电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方式。
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
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次能源危机,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促成了DSM的兴起,取得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显著效果。
从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引入了这项新的管理技术。
需求侧管理(DSM)是指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共同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DSM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电力和电量的改变上,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电网的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或增加电网的低谷时段的电力需求,以较少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系统的电力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节省或增加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在满足同样的能源服务的同时节约了社会总资源的耗费。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DSM的目标就是将有限的电力资源最有效地加以利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DSM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电网公司还有一些具体目标。
如供电总成本最小、购电费用最小等目标。
DSM的对象主要指电力用户的终端用能设备,以及与用电环境条件有关的设施。
包括以下6方面:1.用户终端的主要用电设备,如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电动机系统、电热、电化学、冷藏、热水器等;2.可与电能相互替代的用能设备,如以燃气、燃油、燃煤、太阳能、沼气等作为动力的替代设备;3.与电能利用有关的余热回收,如热泵、热管、余热和余压发电等;4.与用电有关的蓄能设备,如蒸汽蓄热器、热水蓄热器、电动汽车蓄电瓶等;5.自备发电厂,如自备背压式、抽汽式热电厂,以及燃气轮机电厂、柴油机电厂等;6.与用电有关的环境设施,如建筑物的保温、自然采光和自然采暖及遮阴等。
用电领域极为广阔,用电工艺多种多样,在确定具体的管理对象时一定要精心选择。
什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来源:互联网时间:2007-12-1 8:43:35DSM是英文“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简称,中文为“电力需求侧管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下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煤电油运有关工作的消息中提到,当前重点要做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工作。
“需求侧管理”是英文“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翻译,缩写为DSM,根据这个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对用电一方实施的管理。
这种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引导用户高峰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的办法。
这样可以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缺电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
使供电和用电双方得到实惠。
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远目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持续负荷统计来看,全国95%以上的高峰负荷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很不经济。
如果采用需求侧管理的方法削减这部分高峰负荷,则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压力。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应把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
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筹集必要的资金,积极支持需求侧管理工作。
研究建立有关电价的联动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用电需求。
开发新技术,大力采用新设备,为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电力需求侧管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
在政府的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
如采用拉大峰谷电价,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等措施,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采用冰蓄冷空调,蓄热式电锅炉等。
同时还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变频调速电动机及水泵、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
据介绍,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事需求侧管理工作。
仅2000年,美国投入约15.6亿美元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节电537亿千瓦时,减少高峰负荷22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