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现代农业中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调研
- 格式:pdf
- 大小:148.43 KB
- 文档页数: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政策研究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秸秆不仅是农业废弃物,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要实现农作物秸
秆的综合利用,政策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产业促进政策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
能源生产。
通过给予补贴、奖励等方式,激励农民将秸秆用于生物质
能源生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
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秸秆综合
利用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提升当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另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提高农
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拓展利用途径,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
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行业准入和监管,
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是
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农民、企业投资建设,加
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建立行业标准,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利用调研报告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的残余物,通常被视为农业废弃物。
然而,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被广泛关注和利用。
本篇调研报告将探讨秸秆的利用,并介绍其对农业、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影响。
首先,秸秆的利用可以对农业产生积极影响。
传统上,秸秆被留在农田中,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
然而,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地收益和效益成为关键考量,这导致大部分秸秆被割取并用于其他用途。
例如,秸秆可以被用作动物饲料,尤其是在牲畜饲养密集的地区。
此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制作有机肥料,使农田更加富饶并减少化肥的使用。
其次,秸秆的利用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秸秆被焚烧或弃置在农田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通过有效利用秸秆,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利用秸秆作为能源的一种方式是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例如,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木质颗粒和生物质燃料。
这些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对气候变化产生正面影响。
最后,秸秆的利用可以对能源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每年可利用的秸秆资源相当于1.5亿吨煤的能量。
这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利用秸秆作为能源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尽管秸秆的利用在农业、环境和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和积极影响,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秸秆的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这对利用秸秆的规模化应用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秸秆的利用还存在技术问题,如高温气化和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此外,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鼓励和支持秸秆的合理利用。
总体而言,秸秆的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农业、环境和能源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枣庄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枣庄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高粱等,产量大、秸秆资源丰富。
目前枣庄市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推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加强政策支持等。
未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枣庄市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枣庄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枣庄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对策、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作为山东省的粮食生产重镇,枣庄市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其中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要种植品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生产力的提高,枣庄市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秸秆资源。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废弃物,如果不得到有效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浪费可再生资源。
秸秆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枣庄市作为农业大市,秸秆资源丰富,但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整合资源,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枣庄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旨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枣庄市农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枣庄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农作物产量丰富,秸秆资源丰富,但是在利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对枣庄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秸秆资源化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作物秸秆被随意丢弃或焚烧,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迎来了新机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本文对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滨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1.农作物秸秆产量大滨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因此农作物秸秆产量也较大。
据统计,滨州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其中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要类型。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尽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管理习惯和技术水平限制,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农民习惯将秸秆焚烧或直接丢弃于田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部分农民将秸秆用于饲料、覆盖土壤等简单利用方式,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
二、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1.秸秆发电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广,秸秆发电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方式。
目前,滨州市已经建成多个秸秆发电厂,将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进行发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方式。
在滨州市,部分先进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3.秸秆深加工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木质纤维板、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
滨州市的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推动了当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水平。
1.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秸秆调研报告秸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植物茎和叶子,产生大量秸秆是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本次调研旨在调查秸秆目前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的再利用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和农业相关企业,包括秸秆的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秸秆再利用的态度和期望。
实地走访为观察农田和农商场秸秆的处理情况,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秸秆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的秸秆处理方式有焚烧、堆肥和直接丢弃。
其中,焚烧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但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部分农民选择将秸秆堆肥,但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指导,堆肥过程存在一定困难。
2. 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焚烧秸秆会导致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堆肥过程中,部分农民对调整比例和堆放方式的认知不足,导致堆肥效果不佳。
另外,秸秆直接丢弃在农田中也会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3. 秸秆再利用的态度和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和农业企业对秸秆再利用持积极态度,并期待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等领域。
他们认为秸秆再利用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四、调研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秸秆处理和再利用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补贴。
同时,加强对焚烧方式的监管,推广环保处理的方法。
2. 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如建立秸秆发电厂和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
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投资设立相关产业,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的效率。
3. 农民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秸秆处理和再利用的认知和技能。
通过技术指导和示范,帮助农民解决堆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堆肥效果。
4. 公众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通过宣传秸秆再利用的重要性和优势,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茎秆部分,通常被视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传统上被直接焚烧或者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被废弃。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农田的污染和土地的浪费,还可以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纽带。
本文将探讨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其潜在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堆肥、秸秆生物基材料利用等。
生物质能源利用是将秸秆转化为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生物天然气等,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秸秆堆肥则是将秸秆与其他有机物一起堆肥,制成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生物基材料利用是将秸秆用于生产生物塑料、纸浆、纤维板等替代传统的化石基材料。
这些方式都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并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农民在收获作物后将秸秆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通过化工方法将其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或者生物基材料。
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比如作为燃料、肥料或者包装材料。
还可以将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农民或者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秸秆综合利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再次利用,比如通过堆肥加工再次生产有机肥料,实现循环利用。
三、潜在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农田的污染和土地的浪费,提高农田的可持续性和生产率。
生产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材料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每年约产秸秆8亿t。
秸秆主要含纤维、木质素、淀粉、粗蛋白、酶等有机物,还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秸秆可作饲料、肥料、燃料,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等。
但目前综合开发利用不多,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农作物秸秆的种类秸秆即农作物的茎秆,在农业生产中,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作物收获以后,残留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统称为秸秆。
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还包括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具体包括:①禾本科作物秸秆,包括大麦秸秆、燕麦秸、小麦秸、黑麦秸、稻草、高梁秸、玉米秸秆以及薯类藤蔓等。
②豆类茎秆,包括黄豆秸、蚕豆秸秆、豌豆秸、豇豆秸秆、羽肩豆秸和花生藤蔓等。
③亚热带植物副产品,包括甘蔗渣、西沙尔麻渣、香蕉秆和叶等。
④农作物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玉米芯、各种麦类的糠,水稻的谷壳和米糠等。
2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秸秆用途广泛,可转化为饲料、肥料、能源、工业原料,还可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
2.1秸秆转化为饲料我国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由此培育出了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
利用秸秆养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途径,秸秆转化为饲料主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
2.1.1物理方法。
即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
(1)切短与粉碎。
这是处理秸秆饲料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秸秆经切短、粉碎后,体积变小,便于家畜采食和咀嚼。
特别是反刍动物,切短粉碎后能增加饲料和瘤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发酵,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
秸秆切短和粉碎的程度,应视家畜种类与年龄而异,切短多用于养牛、羊,而粉碎多用于养猪。
对农作物秸秆再利用的探究作者:赵太华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26期摘要:传统上,农村处理农作物秸秆方法就是就地焚烧,桔秆焚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现在成都平原已经基本上禁止了焚烧秸秆。
那为此得寻找秸秆再利用的途径。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中分析了对农作物秸秆再利用的各种可行性方法,又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构建新型的生态农业,从而实现德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再利用;可持续发展传统上,农村处理农作物秸秆方法就是就地焚烧,桔秆焚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长期吸入,初期是咳嗽、气短、嗓子疼、胸闷,时间长了就发展成哮喘、气管炎、肺心病、结核病等。
儿童对大气污染最敏感。
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年龄越小,大气污染对其影响越大。
在燃烧秸秆后短期内不会造成作物收成损失,但从长期来看会产生损失。
如,焚烧一亩玉米秆相当于损失13公斤碳铵和15公斤磷肥,现在成都平原已经基本上禁止了焚烧秸秆。
为此得寻找秸秆再利用的途径。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地位与作用。
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一半在籽实中,另一半就在秸秆中。
秸秆和籽实一样含有丰富的有机养料。
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农作物秸秆地位及其利用的认识,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发展,对农作物秸秆的认识也有所转变,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农产品。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缓解能源紧张的重要措施,是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捷径。
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发展,除了仍在应用传统方法时,改进创新了一批新的利用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涉及能源,肥料和饲料三方面。
具体有五条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用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把秸秆作为农用肥料,即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
物理方法即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坏碎,再用犁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壤层。
关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金风送爽,皓月正圆,瓜果飘香,秋满人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处处可以见到满载而归的农民,他们将颗粒归仓之后,却把大量的庄稼秸秆遗弃在了田地里。
秸秆作为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是一种可供再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是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的重大课题。
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作为农业类高校大一新生的我,利用4天时间对家乡部分农民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调查对象: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24户农民、2家秸秆加工厂和1家食用菌养殖场。
调查时间:2017年10月3日——6日。
调查地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及周边相邻村庄。
小组成员:家人、同学一行4人。
调查的具体内容:运城地区秋田农作物秸秆主要以棉花杆和玉米杆为主。
此次调查重点是了解农村秸秆治理现状以及农民对于秸秆处理的意愿。
调查的过程及结果:由于受周边地域影响,近些年龙居镇农业也转向果林为主,棉花和玉米的种植量也大为减少,已经不是主业不再被农民所重视,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快速收获后就将劳动重心转移到了果林上,因而棉花地、玉米地秸秆大量堆积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过去,农作物秸秆作为牲畜饲料,是农民的香饽饽,但随着农业耕种耙等农业机械的普及,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养殖量迅速减少乃至消失。
因此,这些秸秆就成了废弃物不再受欢迎。
我们调查的24户农民,13户种玉米11户种棉花,秸秆全部丢弃在田地里,并且有7户玉米8户棉花秸秆就原封不动地长在地里,主家忙其他顾不上处理它们,剩下的全部被拔掉胡乱堆积在地里。
3日天气由雨转晴,4日下午就有2户在地里焚烧玉米杆,堆积的秸秆下面还有部分潮湿,现场浓烟滚滚,灰烬四散,甚至飘飞到公路上给车辆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当我们问及这两户农民为啥要焚烧秸秆而不是另作他用时,两户农民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1.秸秆太多,堆放在地里到明年都不可能沤烂,直接影响明年的播种;2.卖给加工厂价格太低,玉米秆比棉花杆还要便宜得多,再说还要装运,划不来;3.其他用途就不知道还能干啥。
xx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给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也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和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
以xx年为例,全国共发现火点数x个,山西省发现火点数x个占全国总数的x%,特别是x和12月我省火点数与xx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尤其是11月增加了x个火点,火点强度高达0.0286个/千公顷耕地面积,远高于当月全国水平(0.0085个/千公顷耕地面积)。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
大力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农业的循环和绿色发展,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事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大局。
一、存在问题(一)宣传和服务不到位。
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有效地服务农民,禁烧的理念未深入人心。
加之许多农民受从众心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禁烧持观望和抵触的态度。
尽管年年出台禁烧举措,却也年年因措施不力,乡村禁烧管理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屡烧不尽。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
我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未利用的约2亿吨。
多年以来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出现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致使农村一直乱丢乱烧,不仅制造雾霾,污染空气水体,而且由于有机质没有归还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肥力减退,资源浪费。
(三)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
目前多数采取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需要农民多掏钱不说,并且这样的农机目前在农村数量也不多,农忙时广大农民基本上都等不起。
确实有一部分农民试过“秸秆还田”,但因为麦秸秆蜡质较重,效果并不理想。
特别是秸秆还田后若没有降雨,入土后无法及时腐烂分解,不但不能成为肥料,反而给后续作物管理造成障碍。
秸秆加工设备较差产出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难以满足畜禽养殖的要求。
综合利用面临着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市场运作力度不够、效果比较差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