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难点“精讲”】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1.重要性:(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知识拓展: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 联系: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其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2)区别:侧重点不同。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而言的。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和把握教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教育获得文化知识,使文化代代相传。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理解分析: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收集材料,了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理解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了解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采取的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学准备:收集材料(视频、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
在当代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过程:通过视频《都是赌博惹的祸》,主要介绍因沉迷赌博给家庭和亲人带来的危害。
设计几个探究问题:视频反应了什么社会文化现象?有何危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一.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探究一:视频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有何危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分析:视频反映了参与赌博活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我们在享受文化生活可喜变化的同时,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困扰着我们。
造成视频中落后文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高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切实搞好“三大文明”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定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定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展人的精神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
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道德伦理的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等方面。
第二部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只有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不断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性。
再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第三部分: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弘扬。
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积极风尚。
其次,道德伦理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社会道德风尚明显好转,道德滑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还有,文化传承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艺术、文学、电影等方面的创作获得国际认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道德失范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等。
第四部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采取多样化的途径。
第2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知识与技能(1)能够记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2)能够明确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地位,及具体要求。
(3)能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实例,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明确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3)通过参加当地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敢于同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2)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本节的重点内容:(1)怎样建设精神文明;(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学生在学习时要提高自主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能熟练提取并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
一、培育“四有”公民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①。
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②、③、④、⑤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⑥素质和⑦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⑧的教育。
教育是⑨和⑩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 。
坚持 和 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知识梳理』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
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
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明确: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的能力、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重点难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特别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具体内容,要加强理解记忆。
★预习案★【情景创设】近来,网上刮起一股“炫富拜金”怪风。
马诺、郭美美、尤异希、孙雅莉悔婚拒还宝马车等现象层出不穷。
还有一名山西百万富翁,在被告知清代古墓不对公众开放后,把钞票砸向警卫,扬言买下古墓。
媒体上相亲节目也出现了嘉宾过度注重金钱,节目内容低俗等现象,“拜金主义”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炫富”事件层出不穷,其危害不容忽视,其背后隐藏着扭曲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是人生观。
此风若涨,势必造就不良的社会氛围。
他们的行为印证了一个道理:“穷”得只剩下“钱”了。
思考:上述材料对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1) 。
(2) 。
(3) 。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否则,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1) 。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1)重要性: 。
(2)要求: 。
2.发展科技事业(1)重要性:。
(2)要求:①。
②。
③。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①。
②。
③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得到更好保障、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结合典型事例理解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及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文化事业发展采取的各种项政策和措施;感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汇集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形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的正确认识,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这也是第九课的落脚点,因此本节所学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2.本节课教学重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本节课教学难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师课前提供预习情境材料和相关的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并根据教材探究问题,自主阅读、思考相结合,让学生讨交流,得出正确结论,遵循从具体互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材料见《课堂新坐标》第90页“知识梳理”(略)和“自主探究”探究1、探究2:探究1材料—--2006年9月1日,真实记录60年前的日本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影片《东京审判》在全国公映。
这部严肃影片,竟然是靠导演到处借债甚至“卖身”才筹集到资金艰辛拍成。
对于一个饱受日本侵略之害、被迫成为二战主角的国家来说,这真是一幕讽刺剧。
相反,那些市场“卖相”好的垃圾题材,却是从来不缺资金的。
专题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重难点“精讲”】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
1.重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知识拓展: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 联系: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其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2)区别:侧重点不同。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而言的。
】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和把握教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教育获得文化知识,使文化代代相传。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文化事业指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文化产业指的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②资金来源不同:文化事业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文化产业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③特征本质不同:文化事业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文化产业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④目的不同: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位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⑤范畴不同: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
(2)联系:①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程中,文化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文化产业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支持文化公益事业。
③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又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①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A.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B.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C. 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D.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要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知识拓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从国家角度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④根本途径: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从个人角度: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
【考情分析】
本框题是对上一框题的延伸,即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落脚点,是我国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学好本节课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且以主观题出现的次数较多,复习备考应重点掌握。
【易错警示】: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的说法正确吗?
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一回事吗?
提示: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吗?
提示:不可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知识总结】
【全面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原因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使然。
(2)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
(3)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
2.要求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3)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