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古代和近代史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8.92 KB
- 文档页数:4
土耳其历史与文化的演变土耳其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土耳其的历史和文化的演变。
我们将探索土耳其的起源,了解土耳其从古代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1. 起源土耳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亚洲。
那时,土耳其的祖先居住在中亚地区,称为“斯基泰人”。
斯基泰人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迁徙至今天的土耳其地区,并与当地人民混合。
这就是土耳其人的起源。
古代土耳其地区有多个大帝国,如赫梯帝国和卡里亚帝国等。
公元前546年,波斯人攻占土耳其,并成立波斯帝国。
直到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土耳其地区成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土。
随着亚历山大的死亡,土耳其又深陷不断更替的战争之中。
2. 文明土耳其历史上的文明有着深厚的根基。
这些文明包括赫梯文明、卡里亚文明和特洛伊文明等。
古代土耳其人发明了许多工具和技术,如陶器、金属加工、纺织和许多农业技术。
他们也发明了许多卓越的建筑设计,如特洛伊木马、赫梯宫殿和卡里亚石刻等。
这些文明对土耳其的发展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末由奥斯曼一世建立,并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标志着土耳其和伊斯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结合。
奥斯曼帝国期间的土耳其学术、艺术和文化历来著称。
它不仅在建筑、绘画和写作方面达到了高峰,也在科学、历法和地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学者伊本·辛纳在帝国期间创作了许多杰作,其中包括《医生的齐玛》、《健康守则》等。
4. 现代土耳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土耳其和奥斯曼帝国走向了衰败。
帝国被盟军打败,其领土被迫签下了塞夫尔条约。
在这个条约中,土耳其放弃了其在拉丁美洲和北非的殖民地。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被选为第一任总统。
他掀起了现代化的浪潮,试图让土耳其成为一个西式的国家。
土耳其近代以来发展历程土耳其是一个位于欧亚交界处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代以来,土耳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发展出一条独特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土耳其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瓦解的混乱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与德意志帝国联盟,最终败于战争的压力。
战后,根据塞夫尔条约,土耳其失去了其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并且伊斯坦布尔也成为国际管理区域。
在土耳其的国土收缩和政治混乱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运动,由凯末尔领导。
凯末尔建立了一支由军事官员组成的组织,名为青年土耳其党。
他们将土耳其的复兴和独立视为最高目标,并积极采取行动。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布成立,凯末尔成为首任总统。
凯末尔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推动土耳其迈向现代化。
这些改革包括废除伊斯兰法律,建立世俗的法律体系,取消奥斯曼帝国的象征物,如封号和穆斯林祈祷的语言等,推动土耳其迈向西方。
随着凯末尔时代的改革,土耳其迎来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时代。
凯末尔推进了农业改革,建立了现代的商业机构和工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政府官员和专业人才。
这些举措为土耳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凯末尔去世后,土耳其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土耳其经历了多次政府更迭和政治冲突。
军队多次对政府发动政变,以稳定局势。
这一时期,土耳其的政治体系变得相对稳定,但也受到了许多自由和民主方面的批评。
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开始追求与欧洲的接轨。
1997年,土耳其申请加入欧洲联盟,成为候选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土耳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以符合欧盟的要求。
然而,加入欧盟的道路并不平坦。
土耳其在国内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政治腐败,言论自由的限制和民族问题的冲突等。
此外,欧盟的一些成员国对土耳其的加入持怀疑态度。
近年来,土耳其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土耳其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并成为欧亚交界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体。
土耳其的前世:奥斯曼帝国公元1300年左右罗姆苏丹国于灭亡后,位于黑海和地中海间的安那托利亚大陆上,分裂出多个独立国家,统称为安那托利亚侯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亚阿姆河流域,实际上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花剌子模地区,属于西突厥乌古斯人卡伊部落,在当时为花剌子模沙王朝的臣属。
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
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
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3~14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但就在此时,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突然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
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被俘(也就是这个帖木儿,在击败了奥斯曼之后,将目光瞄向了东方的巨无霸帝国明成祖朱棣统治下的明王朝,妄图发动一场征服中国的战争,结果病死在了东征的路上。
其实帖木儿也是幸运的,他自认为的先祖成吉思汗及继承者征服四分五裂的中原,仅仅灭亡积贫积弱的南宋就用了八十年,如果他的东征真的成行,面对雄武的朱棣、百战百胜的三大营和统一的中原王朝近1亿的人口,帖木儿也是凶多吉少)。
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
因为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终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拜占庭帝国灭亡。
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意为上城去。
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同时亦稳固了帝国作为亚洲西部、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帝国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
土耳其国家发展历程简述土耳其位于欧亚两洲之间,是跨大陆的国家,历史悠久。
下面简要描述土耳其的国家发展历程。
土耳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12世纪时,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了许多古代文明和帝国,如赫梯、希臘、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等。
公元7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入土耳其,并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宗教。
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逐渐崛起。
1299年,欧斯曼一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并通过一系列的征服和扩张,最终在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奥斯曼帝国在东欧、中东和北非建立了广阔的领土,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
然而,奥斯曼帝国的势力逐渐衰落。
18世纪末,欧洲各国夺取了帝国的一部分领土,并开始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内政。
19世纪时,奥斯曼帝国进一步衰落,面临内外交困。
同时,欧洲的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潮也影响了土耳其地区,加强了土耳其人民的民族认同。
1908年,一场称为“青年土耳其运动”的政治运动兴起,旨在推翻奥斯曼君主制,并推动土耳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解体。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由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
凯末尔成为更为西化的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推动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耳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土耳其成为北约的成员国,并开始向西方国家靠拢。
然而,土耳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埃尔多安政府的权力集中、与库尔德人之间的冲突和民主人权问题等。
总而言之,土耳其经历了从古代文明到奥斯曼帝国再到现代共和国的漫长历程。
在漫长的历史中,土耳其经历了许多改革和挑战,塑造了今天的国家形象。
土耳其国家发展历程简述土耳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土耳其曾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中心,统治着欧亚大陆。
然而,在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之后,土耳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国家。
20世纪初,土耳其发生了一场政治变革,即土耳其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并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共和国建立后,土耳其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国家的领导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致力于将土耳其变成一个西方式的国家。
他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宗教改革、语言改革、教育改革等,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
德国和土耳其两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互设商业代理机构及免税商场这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至此从铺平了土耳其加人欧盟的道路。
上世纪期间土耳其开始开展对外贸易政策,多个西方国家加大对土耳其的支持及外援力度,使土耳其政府逐渐学会了与西方国家合作共赢、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并走上了新的世界道路。
2010年,土耳其政府提出欧盟承诺,按欧盟标准开始改革。
土耳其渴望加入欧盟,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土耳其的改革进程中,真正执行欧亚事务并准备加入欧盟的目标已经成为土耳其的优先任务,使土耳其的欧洲向心力继续增强。
由于土耳其改革力度的加大,加入欧盟的进展相对顺利,受到国际社会的龙好之后,土耳其的经济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土耳其的经济增长迅猛,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出口增长迅猛,国际社会的高度赏识和信任。
然而,21世纪初的土耳其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土耳其政府面临着来自欧盟的批评,指责其人权状况和言论自由存在问题。
此外,土耳其还面临着来自其邻国的安全威胁,包括叙利亚内战和库尔德独立运动。
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土耳其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土耳其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和科技投资,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此外,土耳其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入国际组织,加强地区合作,推动国家发展。
17环球掠影| | 时事地跨欧亚 扼守黑海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两洲(97%在亚洲),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组成,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通道,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东罗马)帝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加入同盟国,战败后帝国解体。
1919年,在国父凯末尔的领导下击退英法等国。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建国后,凯末尔进行了系列改革: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废除苏丹制和哈里发制,确立了国家共和体制。
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鼓励发展民族经济;建立世俗学校,传授西方科技文化;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废除一夫多妻制和各种陋规,妇女不戴面纱,男子着西装。
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
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现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祖上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格鲁吉亚人。
2003年3月出任土耳其政府总理,2014年出任土耳其总统,并于2018年成功连任。
埃尔多安在任期间,不断徘徊在美苏两大阵营之中,并谋求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
奥斯曼梦想与泛突厥因时刻想成为中东霸主,埃尔多安被称为“新时代的苏丹”。
“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
2018年,土耳其发布建军2227周年宣传片,把建军年代推至公元前209年,声称冒顿单于骑兵是其建军之始。
还整出一套伪历史:亚洲北部一直到欧洲草原,都生活着同一个民族土耳其。
东边不断打进中国,在中亚建立众多国家,西边建立奥斯曼帝国,南边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土耳其的历史与文化特点土耳其,座落在欧亚大陆之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作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土耳其的文化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耳其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品,以及他们传承下来的历史,让人们感受到了高峰气势和不屈精神。
接下来,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土耳其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1. 土耳其的历史土耳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历史的源头很早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这个时候,当时的土耳其地区正在出现古代史前时期的维提纳文化。
这个时候,土耳其的农业、马帮、手工业和贸易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随后,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半岛崛起了众多的小国,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吕底亚、提洛斯和阿里亚。
这个时候的土耳其地区,成为影响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希腊的军队进入土耳其地区,这也是土耳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个时期,希腊的文化和思想流传到了土耳其地区,对土耳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奥斯曼帝国崛起,对土耳其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个时期,土耳其在南欧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同时,土耳其在文学、艺术,以及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时期,土耳其也成为了穆斯林世界的一大中心。
2. 土耳其的文化特点土耳其的文化特点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土耳其的古老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土耳其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文化特点也形成了多元性的特征。
土耳其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特别是当地的清真寺、汗蒸馆和宫殿都非常壮观。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
这个清真寺拥有数以千计的彩色玻璃窗,整个室内被金色和蓝色的图案所覆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土耳其的民俗文化也非常独特而且深厚,包括了礼仪、文学、音乐和戏剧等多种方面。
例如,土耳其人民非常喜欢摇头舞,室内外都可以进行。
此外,土耳其也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宗教信仰。
土耳其的历史土耳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安纳托利亚文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土耳其曾经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塑造了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括性地介绍土耳其的历史演变。
古代土耳其地区是许多文明的发源地,最著名的是赫梯帝国。
赫梯帝国是古代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一支重要文明,公元前2000年至前1200年左右繁荣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赫梯人与周边文明相互影响,文化得以交融。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小亚细亚地区相继涌现了里底亚王国、弗里吉亚、色雷斯王国等古国。
色雷斯王国曾短暂称霸小亚细亚地区,对土耳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则以其传说般的耳朵变成驴耳朵的故事为人所熟知。
公元前6世纪,希腊殖民者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建立城邦。
这些希腊殖民城邦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与风俗。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
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后东征,占领了小亚细亚地区。
土耳其地区成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希腊文化在此得以传播和发展。
亚历山大亡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为多个王国,小亚细亚地区由塞琉古王国统治。
公元前1世纪,小亚细亚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罗马统治时期,土耳其地区得到了繁荣发展,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以弗所、安卡拉、伊兹密尔等得以兴盛。
同时,早期基督教在此开始传播,后来逐渐成为主流宗教。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继续统治土耳其地区。
拜占庭帝国发展出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艺术风格,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拜占庭帝国在公元13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在东南欧和西亚建立了广阔的领土。
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土耳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土耳其共和国在1923年由穆斯塔法·凯末尔带领下成立。
土耳其的历史和宗教传统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之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古代,这片土地曾经是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安纳托利亚(Anatolia)和欧洲部分地区。
而伊斯兰教作为土耳其的主要信仰,也是土耳其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土耳其的历史土耳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
在古代,这片土地曾经是由许多不同的王国和民族统治的地方,其中包括赫梯(Hittites)、弗里吉亚(Phrygia)和吕基亚(Lycia)等等。
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个地区,随后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他们也征服了土耳其境内的许多地区。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土耳其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拜占庭帝国时期,由于这片土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这里一直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中心。
随着土耳其地区的接连征战,奥斯曼帝国建立,将整个安纳托利亚纳入了其领土之内,土耳其也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新生力量。
二、土耳其的宗教传统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国家,约9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在土耳其的历史中,伊斯兰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对土耳其人民的思想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传入土耳其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陆续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逐渐向土耳其传播伊斯兰教。
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领袖之一Osman I的信仰使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的影响日益加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耳其的宗教团体和机构也逐渐发展起来,这对土耳其的宗教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土耳其的宗教传统中,宗教和国家一直密切相关。
根据土耳其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土耳其是一个无宗教国家,但伊斯兰教依然是土耳其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耳其的公共举措、文化节日和传统习俗中,宗教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土耳其的星期五(穆斯林圣日)上午,所有的人都会停下来祈祷。
总之,土耳其的历史和宗教传统是相互交织的。
虽然宗教与国家的分隔与强化已成为当今土耳其政府的方向,但伊斯兰教的传统对于土耳其文化的深刻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土耳其古代和近代史簡介當今的土耳其共和國是在古老土地上建立的現代國家。
其疆域曾是多種族和多元衣冠文物的交匯之地。
考古發現証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小亞細亞半島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后經歷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青銅器時代、赫梯衣冠文物、弗裡吉亞衣冠文物、呂底亞衣冠文物、波斯統治時期、希臘化時代、羅馬統治和拜占庭帝國時代、塞爾柱突厥王國和奧斯曼突厥帝國時代,現扼要分述如下︰一、突厥人占據安納托利亞前的歷史土耳其東南部地中海旅游勝地安納托利亞附近的卡拉因(KARAIN)洞穴中發現的石器和骨製用具表明,西元前8000-7000年,這一帶就有原始部落生存。
這一部落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屬于穴居社會與新石器時代之間的早期農業社會。
這是迄今為止土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遺跡。
科尼亞(KONYA)盆地考古發現繼而証實,安納托利亞自古即有野生谷物和野生動物,系世界農業和牧業發源地之一。
加泰土丘遺跡表明,西元前6500左右,安納托利亞人便進入了新石器和銅石並用時代。
他們種谷物,養牛群,居于泥磚屋之中,製作陶器、木器、用藤條編織籃子,以獸骨造武器,與周邊地區開展原始貿易。
西元前5000-2000年,安納托利亞進入青銅器時代。
青銅器早期遺跡以特洛伊芳城為代表,製作青銅兵器和生活用具,經營商業,使該城變為愛琴海和地中海的貿易中心。
西元前2000年,市鎮繁興,亞述人進入安納托利亞,與當地人貿易並通婚,並與后者完善了青銅冶煉術,探索並掌握了冶鐵術。
他們將銅、鐵兵器出售給美索不達米亞的各酋長國,很快富裕起來。
西元前1700年,赫梯從高加索進入安納托利亞。
他們善于鍛造鋒利武器,語言屬印歐語系,乘坐的雙輪馬拉戰車屬先進軍事裝備。
在征服了土著居民哈梯人(Hattic)后,他們將自己在高加索使用的種族名稱更改為“赫梯”(Hittites)。
赫梯人注意學習異族文化和生產技術,包括哈梯人的楔形文字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閃米特文學。
赫梯人能征善戰,收取哈梯人的納貢作為軍費,先后發動了對敘利亞阿勒頗王國和伊芳拉克巴比倫王國的戰爭,均獲得了勝利。
西元前14-13世紀,赫梯王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域包括安納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敘利亞北部和外高加索西部。
西元前12-9世紀間,赫梯王國面臨內憂外患,包括朝野內訌、特洛伊芳城被毀、亞述人入侵和希臘多利安人入侵。
西元前8世紀初葉,弗裡吉亞人(Phrygians)從馬其頓和色雷斯渡海峽進入安納托利亞,焚毀首都博阿茲柯伊芳(安卡拉以東150公裡處)王宮,攻占安卡拉,定都戈爾迪烏姆(Gordium,安卡拉西南60公裡處)。
弗裡吉亞人的建築技術、木工、金工、牙雕和紡織技術在當時的歐亞大陸首屈一指,采用字母製文字。
他們的東進與亞述人的西侵迎頭相撞。
在與亞述人的較量中,弗裡吉亞王國實力大損。
赫梯人乘機恢複了一些小城邦,但后被凡湖附近的烏拉爾圖人(Urartians)奪取。
烏拉爾圖人與亞述人亦發生戰爭,亞述人繼續向弗裡吉亞王國進攻,但難以征服。
西元前7世紀,在高加索地區遭到塞西亞人追殺的辛梅裡安人(Cimmerians)且戰且退,進入安納托利亞,一舉滅掉弗裡吉亞王國。
辛梅裡安人奪取戈爾迪烏姆、安卡拉等地以后,散居郊野,游牧于安納托利亞西部,引起呂底亞人(Lydians)的警覺。
呂底亞人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鑄造貨幣的民族,語言為印歐語,貿易上與希臘人往來較多。
他們從色雷斯渡海峽進入安納托利亞西部,以薩迪斯(Sardis)為都建立王國。
呂底亞人視財如命,精于商業與貿易,並由于在赫穆斯河(Hermus River)及其支流發現大量沙金而暴富,與辛梅裡安人展開不公平貿易。
辛梅裡安人發現吃虧上當,以武力怒取呂底亞王國首都薩迪斯,奪回大量珍寶。
呂底亞人丟失首都后,與亞述人結盟。
西元前626年,辛梅裡安王國被亞述人滅掉,呂底亞人重新定都薩迪斯。
西元前547年,波斯大帝居魯士率軍進攻安納托利亞,滅掉呂底亞王國,安納托利亞劃入波斯帝國版圖。
西元前546-前334年間,安納托利亞處于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之下,但愛琴海沿岸地帶在文化和宗教方面深受希臘人影響。
早在西元前2600年,愛琴海沿岸就是希臘米諾斯-邁西尼文化圈(Minoan-MycaneanCivilization/2600-1200B.C,以克裡特島為中心)的組成部分。
希臘盲詩人荷馬撰寫的《伊芳利亞特》史詩所描述的特洛伊芳戰爭就發生在安納托利亞西部愛琴海沿岸。
從西元前1200年起,希臘人大量在愛琴海沿岸定居,建立許多城邦。
繼而北上,由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控製博斯普魯斯海峽,並于西元前8世紀建立拜占庭城邦,創造了海峽和愛琴海地區的海運和商貿繁榮。
希臘人先后與弗裡吉亞和呂底亞王國開展貿易,獲利豐濃。
各沿海希臘人城邦為擺脫弗裡吉亞和呂底亞王國的軍事威脅,曾與波斯結盟,后又相繼反抗波斯占領,均遭鎮壓。
西元前334-前333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揮師進入安納托利亞,擊敗波斯帝國占領軍。
他死后,安納托利亞被敘利亞塞琉西王朝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瓜分。
西元前138年,羅馬帝國與塞琉西王朝交戰。
塞琉西戰敗求和,將安納托利亞高原“割讓”給羅馬帝國。
待奧古斯都皇帝(西元前27-西元14年)即位時,羅馬帝國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嚴密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統治。
羅馬帝國在395年分為東、西羅馬兩部分。
東羅馬帝國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屬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史丹、埃及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南高加索一部分,首都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今伊芳史丹布爾)是古希臘的移民城市拜占庭舊址,故又稱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時期,君士坦丁堡是繁榮的工商業中心,和阿拉伯、伊芳朗、印度等地進行貿易,馬克思稱之為“溝通東西方的金橋”。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527-565年在位)是拜占庭帝國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完成了《查士丁尼法典》和《法理匯要》、《法學總綱》、《法令新編》,統稱《民法大全》。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對以后歐洲各國的法令有重大影響。
查士丁尼為恢複羅馬帝國的版圖,四處征戰,先后將義大利、西班牙東南部等並入拜占庭版圖。
長期的對外戰爭,奴隸和農民的起義和外族的入侵使拜占庭帝國國力日益孱弱。
1054年,羅馬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教會分裂,使拜占庭帝國四面受敵︰北有多瑙河北岸中歐和東歐各封建國家的進攻,東有塞爾柱突厥人的軍事威脅,東南有阿拉伯帝國滲透和擠壓,西有拉丁語世界的遏製。
1071年,拜占庭帝國被塞爾柱突厥人打敗,幾乎丟失了整個安納托利亞。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邁赫邁特二世統帥的突厥大軍攻克。
拜占庭帝國滅亡。
1461年,希臘人在安納托利亞黑海沿岸的最后一個屬地特拉布宗投降。
至此,奧斯曼帝國取代拜占庭帝國的過程全部結束。
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時期的歐洲占有重要地位,它繼承了希臘、羅馬文化的道統,又吸收了東方文化的原素,具有綜合的特色,世俗古典文化的道統,表現下拜占庭文化的各個方面。
在哲學中占統治地位的新柏拉圖主義。
它雖為基督教神學所利用,但其自身是唯理哲學體系。
當時地理和史學著述也很發達。
如從《東方各國旅行記》、《查士丁尼戰爭史》、《放史》等。
拜占庭建築兼有古典時代和東方各國的風格。
聖索菲亞建築是當時藝術的結晶。
二、突厥人和突厥汗國史突厥人最初的起源地,在準噶爾盆地以北,約在今葉尼塞河上游。
《周書突厥傳》對此曾有記載。
突厥人傳說“其遠祖,野狼所生也”,“故牙門建野狼頭,示不忘本也。
”435年,突厥受柔然掠奪,遷移至阿爾泰山之陽,代為柔然的“鍛奴”。
此后突厥日漸強大,並與西魏結好,西魏以長樂公主婚之。
552年突厥出兵顛覆柔然汗國,逐漸形成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是由六世紀中葉到八世紀中葉,前后約近二百年歷史的多部落、多部族國家。
當時的疆域“東自遼海(今遼河)以西,西到西海(今裡海)萬裡。
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五、六千裡,皆屬焉。
”汗國建牙庭于于都斤山(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
583年東西突厥分裂,630年隋朝應用“”是亞洲北部和中亞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以野狼為圖騰,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于西元前6世紀。
突厥族群起源于今俄羅斯葉尼爾塞河上游地區。
因生存環境惡劣,遂向東、中、西三個方向遷移。
東路突厥人首先進入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南地區,繼而繼續東進,最遠抵達中國東北遼河上游地區並與中國南北朝之后的若干封建王朝有過戰爭或沖突,間或伴有經濟與文化上的交流,后西移。
中路突厥人首先南下今蒙古國色欏格河和鄂爾琿河之間的河谷草原地帶,進而繼續南下深入阿爾泰山南麓。
立足后,多次嘗試征服中國西域其它少數民族並向中國中原地區擴展疆域,與西域其它少數民族和中國若干封建王朝爆發過多次戰爭,其中也伴有經濟、文化交流和小范圍的民族融合(如北魏時期)。
西路突厥人自葉尼塞河上游地區翻越阿爾泰山脈徑直向天山南麓轉進,后定居中國新疆喀什地區,並以喀什為大本營,分出一些部落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北兩緣的一些綠州定居。
東、中兩路突厥人繼續因生存環境不利和與其它民族戰事不斷,除一部分留居天山南北兩麓外,大部移至今烏茲別克史丹和土庫曼間的阿姆河流域以及哈薩克的錫爾河流域。
這一地帶在中亞史上被稱作“河間地帶”。
東、中兩路突厥人以河間地帶為中心,向烏拉爾河流域、高加索地區以及阿富汗、伊芳朗北部展開多方位滲透,逐步坐大。
西元10世紀,河間地帶和喀什、天山地區的突厥部落皈依伊芳斯蘭教。
移居烏茲別克史丹的奧古茲突厥分支(OGUZTURKS)迅速崛起,並以布哈拉(BUKHARA)為都城建立突厥國。
由于內部權力之爭,部落首領之一塞爾柱率部出走,進入土庫曼,安下帳營,以游牧和為周邊強鄰充當僱佣軍為生,先后為波斯薩曼王朝和阿富汗伽色尼王朝效力。
塞爾柱死后,部落由兩個孫子圖格魯勒(TUGRUL BEY)和查格理(CAGRIBEY)統領。
1040年,二人乘伽色尼國王麥斯歐德率主力討伐印度時,推翻伽尼色王朝,建立塞爾柱王國,定都加茲尼。
查格裡留守。
圖格魯勒率主力西征,先后占領伊芳朗中、西部和美索不達米亞大部,1055年攻克巴格達,推翻布維希王朝(BUWAYHIDS,935-1055),並將塞爾柱帝國首都遷至賴伊芳(RAI,古地名,位于伊芳朗境內)。
1063年,圖格魯勒病死在征戰途中,帝位由埃勒卜?阿爾斯蘭(ALPARSLAN,1列強的附庸,並在歐俄爭奪中充當歐洲列強的炮灰,形成屬地失控、本土難保的局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奧同盟國集團,與英、法、俄作戰,戰敗。
戰爭給土耳其民眾帶來巨大災難,四年中共有33萬官兵陣亡,200萬百姓因流離失所和疾病而喪命。
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迫使奧斯曼帝國在《色佛爾條約》上簽字。
條約規定︰取消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放棄對亞洲和北非的一切權益,承認亞美尼亞和庫爾德史丹自治,色雷斯東部和安納托利亞西海岸歸屬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