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版)(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111
一、仪器校正1、校正之前先将分光测色仪器启动,预热3分钟左右在开始校正2、先将鼠标移动到“仪器校正”图标上,双击右键将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这画面上那个选择所用的孔径,之后点击校正。
3、点击校正后,按照出现的视窗画面的提示进行校正,即先放黑色吸光阱→白板→绿板,每次会听到2声响声(白板的可能时间会长点),在换下一块板时出现“可继续”后再换。
4、三块板相继放完后,校正完毕,这时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显示绿色的“合格”,出现“不合格”时需要再开始校正。
注意:使用8小时后需要重新校正一次二、测色1、在“测色”图标上双击左键,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左下角有个代码,在这个里面输入需要测试的编码(这个随便,只要自己明白就好了),在代码下面有个“永久资料”,也就是说你做的这些东西需要保存多长时间,一半是3个月或者半年(建议不要点击这个,做完拷走就好了)。
2、确定代码设置好了以后,点击“M测色”即可。
3、测色时会听到响声(好像是2声),响声结束后即测色结束,完毕之后会出现另外一个视图,在最左下角有个“S存档”按钮,点击即可存档,在“S存档”右边还有“R重来一次”和“C取消”两个按钮,视情况而定是否要选择重来和取消。
三、品管程式色彩品管程式视图窗,上面列表有以下功:(从上到下的顺序)列示反射率反射率[K/S]曲线图色坐标XY色度图CIELab 坐标图CIELab 色差坐标图CIELab 色差值ANLab 色差值ANLab/Hunter 色坐标Hunter 色差值Pass-Fail 允拒收判定Pass-Fail 口述及坐标图光源色变通用性报表1/1标准深度变褪色牢度级数污染牢度级数色差报表/扣除基材色彩力度其他白度CIE 白度Ganze/Griesser 白度值明度/力度分色555 分色咱们常用的是红色字体部分。
1、出现这个界面后,选择所需要测定的选项,点击一下,会自动出现一个“输入”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有“S标准样”和“B批次样”在每个标题下都有一个“X”样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后会出现一个小的画面,上面有浏览、范围、输入、测色、找色等字样,选择其中的一项,比如找标准样,点击“S标准样”的“X”按钮,选择“浏览”会出现一个“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在选择代码最上面有空着的长方形,在这个里面可以输入刚才测色时标准样的代码,在“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标准样品的代码,鼠标双击改代码,标准样的代码就会出现在右边的大方框内。
一、仪器校正1、校正之前先将分光测色仪器启动,预热3分钟左右在开始校正2、先将鼠标移动到“仪器校正”图标上,双击右键将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这画面上那个选择所用的孔径,之后点击校正。
3、点击校正后,按照出现的视窗画面的提示进行校正,即先放黑色吸光阱→白板→绿板,每次会听到2声响声(白板的可能时间会长点),在换下一块板时出现“可继续”后再换。
4、三块板相继放完后,校正完毕,这时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显示绿色的“合格”,出现“不合格”时需要再开始校正。
注意:使用8小时后需要重新校正一次二、测色1、在“测色”图标上双击左键,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左下角有个代码,在这个里面输入需要测试的编码(这个随便,只要自己明白就好了),在代码下面有个“永久资料”,也就就是说您做的这些东西需要保存多长时间,一半就是3个月或者半年(建议不要点击这个,做完拷走就好了)。
2、确定代码设置好了以后,点击“M测色”即可。
3、测色时会听到响声(好像就是2声),响声结束后即测色结束,完毕之后会出现另外一个视图,在最左下角有个“S存档”按钮,点击即可存档,在“S存档”右边还有“R重来一次”与“C取消”两个按钮,视情况而定就是否要选择重来与取消。
三、品管程式色彩品管程式视图窗,上面列表有以下功:(从上到下的顺序) 列示反射率反射率[K/S]曲线图色坐标XY色度图CIELab 坐标图CIELab 色差坐标图CIELab 色差值ANLab 色差值ANLab/Hunter 色坐标Hunter 色差值Pass-Fail 允拒收判定Pass-Fail 口述及坐标图光源色变通用性报表1/1标准深度变褪色牢度级数污染牢度级数色差报表/扣除基材色彩力度其她白度CIE 白度Ganze/Griesser 白度值明度/力度分色555 分色咱们常用的就是红色字体部分。
1、出现这个界面后,选择所需要测定的选项,点击一下,会自动出现一个“输入”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有“S标准样”与“B批次样”在每个标题下都有一个“X”样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后会出现一个小的画面,上面有浏览、范围、输入、测色、找色等字样,选择其中的一项,比如找标准样,点击“S标准样”的“X”按钮,选择“浏览”会出现一个“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在选择代码最上面有空着的长方形,在这个里面可以输入刚才测色时标准样的代码,在“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标准样品的代码,鼠标双击改代码,标准样的代码就会出现在右边的大方框内。
计算机测配色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班级: 09轻化1班学号: A09130113姓名:陈锁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料拼色染色技术2、熟悉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和配色方法3、了解效应值概念4、了解组织结构和颜色关系5、了解同色异谱概念二、拼色原理:(1) 染料拼色原理(包括拼色组合对染料的要求,三原色拼色原理):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三原色为黄、品红、青)。
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
减法混色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色物体叠加在一起而产生和各有色物体不同的颜色,每个有色物体吸收光谱中的一部分,重叠后,吸收光谱的范围增大,而反射或透射的光谱范围缩小,所以加法混色的最终结果得到的是黑色,也就是说,在染色是拼混的染料越多,所得到的颜色总明度降低,这也是拼色时染料选择尽量不超过两种的原因。
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
染料的拼色属于减法混色,拼色染料一般不多于三只,因为减法拼色后总亮度是降低的,拼色染料若多余三只,即使达到了色相要求,明度也不符合原色,拼成的颜色会与原色有差异。
拼色结果如下所示:(2) 余色原理:余色即两个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如紫光蓝色,认为紫光太弱,可以加一些余色(黄色染料)来消减,值得注意的是:余色理论只适应于调整色光只是微量的调节,否则用量太多会影响色泽深度和鲜艳度。
(3) 拼色基本原则: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遵循下列原则: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应尽量相近。
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
拼色时应尽量选择同一应用大类及小类的染料,否则染色工艺制订困难,并且会由于染料配伍性较差而出现色光不易控制,匀染性差等现象。
各类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能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优先考虑选用。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分光光度仪、电脑主机、存贮设备、输入、输出装置等;软件包括测色程序、基础数据输入及管理、预告处方、校正程序、色彩控制、档案维护等部分。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色配色效果,仪器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主要有分光光度计的选择、测配色软件和计算机主机的配置。
计算机主机是对分光光度计的测色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硬件基础。
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能满足测色配色软件及当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有足够的存贮容量并应考虑配置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
测色配色软件一般包括测色和配色软件,测色系统具备色差评价、染料强度(力份)计算,染料质量控制、白度计算、颜色深度计算、色牢度评级、和其他基本色度参数如反射率、K/S值、XYZ和Lab值等的测试;配色系统具有对库存染料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自动计算客户来样的染色配方,多个配方(可多至上百个)按色差、价格自动排列供选择,给出每个配方与标样的预报色差、同色异谱指数、价格等参数、理论配方的智能校正、自动计算修正配方或修色、混纺织物配色及配方修正、染料厂混料配色及配方修正等基本功能。
分光光度仪的结构和性能很重要,注意其测色性能,测色精度,长期重演性等,以防止配色误差。
X-rite Color iQC/iMatch 电脑测配色系统 操作手册杭州三锦杭州三锦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有限公司2010年1月序言Color iQC/iMatch软件是美国爱色丽(X-Rite)企业颜色管理计划下主要组件之一,以工业用户为基础,提供合适的软/硬件工具,为大小客户及供应链提供精确简易的色彩管理方案。
此软件已得到包括Wal-Mart、Target、Ann Taylor、JCPenny、M&S等在内的国内外诸多大公司的认可,并指定其作为他们电子数据提交的有效途径。
爱色丽(X-Rite)公司成立与1958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大激流市,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其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在收购GretagMacbeth后,主要产品有CE7000A、Color i7、Color i5、SP系列、500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塑料、涂料、包装、设计、汽车、摄影、视频、牙齿护理及医疗等行业。
其发展历程:1915 麦克贝斯(Macbeth)人工日光公司在纽约开业,向市内零售商提供日光照明设施。
1918 孟塞尔(Munsell)颜色公司在波士顿成立,生产带孟塞尔颜色体系标识的颜色标准。
1946 格灵达(Gretag)公司在瑞士成立。
1958 爱色丽(X-Rite)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格兰维尔市成立。
1961 爱色丽开发出早期市场化产品,X射线记录条。
1984 格灵达颜色控制系统研发出便携式分光光度仪。
1986 爱色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1993 爱色丽香港公司成立,开拓中国及亚洲业务。
1997 格灵达与麦克贝斯合并成为格灵达·麦克贝斯GretagMacbeth2001 格灵达麦克贝斯成为Amazys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爱色丽上海公司成立。
2003 爱色丽中国维修服务中心在上海成立。
2006 爱色丽收购Amazys (格灵达麦克贝斯的母公司)。
2007 爱色丽收购彩通(Pantone)公司。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二、实验原理1.拼色原理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
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
拼色结果如下所示:一次色红黄蓝红黄二次色橙绿紫橙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棕) (橄榄) (咖啡)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
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
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λ=(1-Rλ)2 /2 Rλ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K/S)λ=KλC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K/S)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K/S)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