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120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二、实验原理1.拼色原理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
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
拼色结果如下所示:一次色红黄蓝红黄二次色橙绿紫橙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棕) (橄榄) (咖啡)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
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
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λ=(1-Rλ)2 /2 Rλ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K/S)λ=KλC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K/S)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K/S)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
第三部分其它表色系统3.1孟塞尔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3.2奥斯特瓦尔得系统(Ostwald)3.3瑞士自然色系(NCS) (Nature Color System)3.4美国OSA 色标(OSA:美国光学学会) 3.5中国颜色体系3.6日本CC5000色彩图(还有cosmos )3.7四色印刷色谱3.8德国的DIN前言:表色系统即是一种颜色描述方法。
CIE 色度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表色系统,但不是唯一的系统。
早在它出现前,人们就采用样卡的方法传输颜色信息。
这类系统使用方便,故为许多行业采用。
国际上一些表色系统:white3.1 孟塞尔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z由孟塞尔所创立的色相(H-Hue)、明度(V-Value)和彩度(C-chroma)表示颜色的方法,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汇集到的实际色样,按目视色彩感觉等間隔的排列方式,用HVC 把各种表面的特性表示出来,给以颜色标号,并按此精心制作成许多标准颜色样品,汇编成颜色图冊。
图3-1孟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z它是一个三维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把物体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彩度全部表示出来。
z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
z最初(1915年)的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发现不太准确,即排列的不完全符合等距原则。
z1929年和194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和美国光学会(OSA)对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了进一步研究,由孟塞尔颜色编排小组委员会对孟塞尔色样进行了光谱光度测量及视觉实验,并按视觉上等距的原则对孟塞尔图冊中的色样进行了修正和增补,重新编排了孟塞尔图冊中的色样,制定了《孟塞尔新標系統》。
新标系统中的色样编排在视觉上更接近等距,而且对每一色样都給出相应的CIE1931色度学系统的色度坐标,即Y、x、y值,这个新标系统的颜色样品代表在CIE标准光源C的照明下可制出的所有表面色(非荧光材料)。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班级: 08轻化3班学号: A08130328姓名:赵钰铖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料拼色染色技术拼色: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混拼色,来获得一定的光泽,这个过程为拼色或者配色。
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
减法混色的总亮度降低。
2、熟悉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和配色方法根据所给染料,配制成一定的浓度的染料溶液。
用同一种染料不同的浓度(浓度分档8档,按常用染料的一般浓度划分: 0.05%,0.15%,0.30%,0.60%,1.20%,1.80%,2.40%,3.00%)上染织物,然后测定每一种单色样。
将多种染料制成数据库。
对与给定的拼色样品,利用计算机侧配,计算出配方,按照配方进行染色,然后再进行测定,并进行计算机修色。
3、了解效应值概念直接染料染色的温度效应和盐效应一、温度效应温度对直接染料的上染速率影响不同。
结构比较简单的,易溶解,对纤维的亲和力小,扩散速率高;结构比较复杂的,难溶解,对纤维的亲和力高,扩散速率低。
扩散速率高低是染料的一种特性,扩散速率高,移染性能好,匀染性好,水洗牢度差,高温提高扩散速率,但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扩散速率高、亲和力低的染料,宜采用较低温度染色,获得较高上染百分率。
反之,要采用较高温度染色,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无定形区大小及取向度不同,会造成上染不匀,提高温度促进移染,降低染色不匀。
二、盐效应在水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
纤维素纤维在中性或弱碱性染浴中带负电荷。
元明粉或食盐对直接染料所起的增进上染的作用称为促染。
通过盐的促染作用,可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及上染百分率。
4、了解组织结构和颜色关系织物的颜色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系,织物的表观深度随着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表面越光滑,织物的镜面反射就越多,对视觉颜色影响就比较大。
同时织物结构也会影响织物的反射率,织物的漫反射率越高,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