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0
磁共振报告模板大学医院放射科头颅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 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围无水肿/水肿较轻,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
MRCP+横断位T1WI、T2WI。
冠状位:T2WI。
MRCP示: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影。
胰管未见扩张。
轴位像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不大,壁稍厚,胆汁分层,颈部似见小圆形充盈缺损影。
胰腺走行自然,胰管未见扩张,其内未见异常信号。
所示脾及双肾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未见腹水征象。
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不除外,请结合超声检查并随访。
MRU+横断位T1WI、T2WI。
右侧输尿管上段于右肾下极层面T2W上其内可见圆形充盈缺损影,直径约0.8cm。
其上方右侧输尿管及右肾盂、肾盏明显积水扩张,右侧肾实质菲薄。
左侧肾盂靠近输尿管起始部可见椭圆形充盈缺损影,大小约1*1.9cm。
左侧肾盂轻度扩张。
左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膀胱大小形态可,其内信号均匀。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右侧输尿管上段及左侧肾盂输尿管结合处T2W低信号影,考虑结石,建议行CT平扫。
腹部MR平扫+增强:冠状位T2WI,横断位in-opp-phaseT1WI、压脂T2WI、DWI;增强扫描:静脉注入30mlGd-DTPA之后横断位3D VIBE T1W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形态规整,肝门部左右叶交界区、尾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边界不清,最大层面大小约5.2*5.7cm,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
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以左叶为著。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区未见胆囊显示。
第二肝门处肝左、中、右静脉起始部显示不清。
胰管无明显扩张,胰腺形态、大小正常。
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肝脾周围可见少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
腹膜后腹主动脉前方淋巴结稍肿大。
肝门部左右叶交界区、尾叶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以左叶为著,符合胆管细胞癌,并腹膜后淋巴结稍肿大。
少量腹腔积液。
肝左、中、右静脉起始部受侵可能。
胆囊缺如。
磁共振脑报告模板前言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广泛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磁共振脑部成像是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
为了使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MRI脑图像的结果,本文提供了一个磁共振脑报告模板,旨在帮助医生准确描述MRI图像的特征和诊断结果。
基本信息•姓名: 患者姓名•性别: 患者性别•年龄: 患者年龄•临床诊断: 患者病史和症状MRI扫描信息•扫描仪型号: 使用的MRI设备型号•扫描序列: 采用的MRI扫描序列•扫描参数: MRI扫描的相关参数,例如磁场强度、TR/TE等MRI脑图像特征描述T1加权像•脑组织对比度: 脑白质和脑灰质之间的对比度•髓鞘: 白质区域是否显示出高信号或是条纹状信号,此可用于检测慢性多发性硬化等髓鞘病变•萎缩: 脑体积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描述萎缩的严重程度。
T2加权像•水肿: 是否存在水肿现象,如脑实质水肿•异常信号: 是否存在异常的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占位病变: 是否发现占据一定脑容积的病理性信号改变。
•脑室扩大的情况:如是否有额角、侧脑室扩大等。
染色剂增强的T1加权像•异常信号: 是否存在异常的增强信号•病变大小: 病变的直径和体积诊断结果根据上述MRI脑图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得出以下诊断结果:•病变: 在MRI扫描图像中发现存在病变,如占位性病变或小血管病变等。
•脑减少: MRI表现出较明显的脑体积减少。
•未见明确异常: MRI扫描结果呈现正常。
•其他特殊情况: 如硬脑膜下血肿、脑胶质瘤等。
结尾以上是磁共振脑报告模板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医生理解和记述MRI脑图像结果有所帮助。
不同磁共振扫描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必要的项目,以确保结果描述全面准确。
颅脑描述颅脑诊断 大、小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基底节结构正常。
脑干形态及信号正常。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颅脑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大、小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基底节结构正常。
脑干形态及信号正常。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上颌窦、筛窦粘膜增厚,窦腔内有积液。
1、颅脑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 2、双侧上颌窦、筛窦炎性改变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内可见散在斑点状异常信号灶,呈长T1、长T2改变。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额、顶叶白质内脑缺血灶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双侧侧脑室旁可见多个斑片状异常信号灶,边界不清,呈长T1及长T2改变。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略增宽。
1、多发脑梗塞,伴软化灶形成 2、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右、左侧顶部可见一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大小为 cm×cm,其与脑膜宽基底相邻,有占位效应,推挤临近脑实质变形,有轻度脑水肿,同侧侧脑室变窄并向对侧移位。
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
右、左侧顶部脑膜瘤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形--梭形异常信号区,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亦呈高信号,边界清楚, 大小约 cm× cm× cm 。
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余颅内未见异常。
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外血肿(亚急性期)侧额顶部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灶,T1加权像上呈等低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周围可见明显脑水肿,有占位效应,同侧侧脑室变窄,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增强扫描后病变呈不均匀明显环形强化,最大直径约为2.5cm。
髋关节磁共振报告模板
MRI检查报告
检查时间:YYYY年MM月DD日检查号:XXXXXXXX
受检者姓名:XXX 性别:X 年龄:XX岁
临床诊断:XXXXXXX
检查部位:髋关节
检查所见:
1. 髋臼形态完整,无明显异常。
2. 关节咬合面平整,无明显凹陷或增生。
3. 注射造影剂后,关节腔内信号均匀,关节囊未见明显积液。
4. 股骨头表面光滑,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5. 股骨颈及干骺端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6. 股骨颈及甲骨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7. 各肌腱及韧带未见明显断裂或异常信号表现。
结论:
髋关节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提示:
本报告仅为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结论需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故最终诊断请以临床医生的判断为准。
本报告由XXXXXXXX医院医学影像科提供,仅供临床医学
参考。
医学影像科:医师姓名
报告日期:YYYY年MM月DD日。
磁共振报告模板人人必备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现代医学诊断技术,通过使用磁场和电磁波来生成人体各部位的高清影像。
MRI在诊断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骨系统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方便医生撰写MRI影像报告,下面提供一份MRI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患者信息•姓名:xxxx•年龄:xx•性别:x•体重:xxkg•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部位•头颅•胸部•腹部•下肢检查目的请填写此处患者检查的具体目的,例如:头颅检查是为了诊断颅内肿瘤或脑血管疾病。
检查设备•品牌:xxxx•设备型号:xxxx•磁场强度:xxT检查方法请填写此处患者检查的具体方法,例如:头颅检查使用T1和T2加权序列,扫描层厚为5mm,间隔为1mm。
检查表现请填写此处患者MRI图像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诊断。
下面是一个示例:•脑实质MR信号强度均匀,无异常信号增强。
•双侧额、颞、枕叶白质出现点状或斑片状T2和FLAIR长T1信号改变,范围较广,病灶大小不一,部分融合,以额、颞叶为主,非对称性分布。
建议结合临床资料考虑细胞因素的影响。
结论请填写此处患者的MRI诊断结论,例如:双侧额、颞、枕叶白质出现点状或斑片状T2和FLAIR长T1信号改变,建议进一步排除颞-枕-额叶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MRI检查过程需要患者完全保持安静,不要进行任何动作或对话,避免影响MRI图像质量。
同时,请告知患者以下几点:1.患者应保持舒适,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
2.患者身上不应佩戴任何金属物品,如腰带、钥匙链、手表等。
3.如果患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骨头或人工耳蜗等情况,请提前告知医生。
4.如果患者有过敏史或对比剂过敏反应,请提前告知医生。
以上是MRI报告模板的内容,请参考使用。
同时,MRI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磁共振陈旧骨折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体重:
•身高:
原发现状
患者因意外伤害于X年X月X日就诊于我院。
初步X光检查病情为:(填写结果)。
随后病情进展,患者于X年X月X日进行了手术修复。
术后病情为:(填写结果)。
检查方法
患者于X年X月X日进行了磁共振检查,采用X检查方式和参数。
检查所用仪器:(填写)。
检查部位:(填写)。
检查结果
经磁共振检查,患者X部位存在骨折影响,如下:
1.X处:(填写)
2.X处:(填写)
3.X处:(填写)
检查还发现:
1.X点:(填写)
2.X点:(填写)
3.X点:(填写)
研究发现:
(填写)
结论分析:
•X处与X处陈旧性骨折影像存在,符合病人的既往史。
•检查还观察到X点、X点、X点引起的软组织血肿影像。
•(填写)
诊断意见
符合陈旧性骨折影像,以及软组织血肿影像,可能是既往手术修复、创伤等原因导致的。
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填写)。
颅脑描述颅脑诊断 大、小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基底节结构正常。
脑干形态及信号正常。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颅脑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大、小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基底节结构正常。
脑干形态及信号正常。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上颌窦、筛窦粘膜增厚,窦腔内有积液。
1、颅脑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 2、双侧上颌窦、筛窦炎性改变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内可见散在斑点状异常信号灶,呈长T1、长T2改变。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额、顶叶白质内脑缺血灶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脑室系统形态、大小及信号均未见异常。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双侧侧脑室旁可见多个斑片状异常信号灶,边界不清,呈长T1及长T2改变。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略增宽。
1、多发脑梗塞,伴软化灶形成 2、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右、左侧顶部可见一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大小为 cm×cm,其与脑膜宽基底相邻,有占位效应,推挤临近脑实质变形,有轻度脑水肿,同侧侧脑室变窄并向对侧移位。
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
右、左侧顶部脑膜瘤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形--梭形异常信号区,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亦呈高信号,边界清楚, 大小约 cm× cm× cm 。
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余颅内未见异常。
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外血肿(亚急性期)侧额顶部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灶,T1加权像上呈等低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周围可见明显脑水肿,有占位效应,同侧侧脑室变窄,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增强扫描后病变呈不均匀明显环形强化,最大直径约为2.5cm。
磁共振swi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磁共振静态变差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显示出人体组织中的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如亚铁、铁血黄质以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SWI在神经科学研究、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实验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磁共振SWI在特定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20位志愿者(10男性,10女性),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
志愿者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没有任何器质性脑部疾病。
实验采用1.5T 磁共振仪器进行扫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 TR: 2000ms- TE: 30ms- FOV: 240mm- 层厚: 2mm- 切片间距: 2mm4. 实验操作每位志愿者接受了磁共振SWI扫描,扫描时要求保持静止,避免头部晃动。
扫描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期间可以适当休息以减轻不适。
5. 数据分析与结果经过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20位志愿者的磁共振SWI图像。
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SW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脑内各种组织结构,如灰质、白质、脑室等。
通过对比SWI图像与其他常规MRI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脑部病变。
2. SWI图像能够显示出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如亚铁、铁血黄质。
这些物质在某些疾病中存在异常累积,因此通过SWI图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3. SWI图像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观察SWI 图像上的血管畸形、栓塞等情况,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6. 结论磁共振SWI在诊断特定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SW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人体组织结构及局部磁化敏感物质,对于脑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SWI 将在医学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7. 参考文献[1] Haacke EM, Xu Y, Cheng YC, et al.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J]. Magn Reson Med, 2004, 52(3): 612-618.[2] Li W, Liu C. Image contrast of cellula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erturbation in the human brain [J]. Magn Reson Med, 2016, 75(5): 2064-2074.。
头颅垂体内听道颈椎腰椎鼻咽部腮腺肝脏脂肪肝肝硬化肾脏MRU女性盆腔男性盆腔前列腺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头颅血管颈动脉肾动脉双下肢动脉头颅Ⅰ度损伤Ⅱ度损伤ⅢⅣ度损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FLAIRDWI示侧脑室旁见小片状异常高信号影。
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小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灶,病灶T1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显等、低信号;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
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稍增宽。
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1.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多发腔梗,较陈旧。
2.老年脑,脑白质变性。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
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增宽。
老年脑改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
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和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沟、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冠状面T1WI, T2W FLAIR,矢状面T1WI /动态增强内听道双侧内听道、耳蜗及半规管显示清楚,半规管未见明显中断改变,耳蜗及半规管在T2WI上呈高信号,双侧位听神经呈等信号。
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
双侧岩骨及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
平扫示声门裂后方软组织增厚,T2WI上呈均匀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示未见明显强化。
双侧颈动脉鞘周围见多个小淋巴结影。
气管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1.门裂后方软组织增厚,请结合临床。
2.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多个小淋巴结影。
颈椎椎旁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C3-4、C4-5、C5-6及C6-7椎间盘不同程度地向后突出, 以C4-5椎间盘尤为显著,硬脊膜囊受压,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增厚。
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C3-4、C4-5、C5-6及C6-7椎间盘变性、后突/膨出。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正常颈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
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未见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无增厚,椎旁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压缩骨折颈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C6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前后径略变窄。
颈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C6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胸椎胸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T6-7、T7-8及T8-9椎间盘不同程度地向后突出,硬脊膜囊受压,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增厚。
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T6-7、T7-8及T8-9椎间盘变性、后突/膨出。
2. 胸椎退行性改变。
胸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
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未见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无增厚,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
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胸椎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压缩骨折胸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T6、T7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前后径略变窄。
胸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T6、T7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腰椎腰椎生理性曲度变直,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诸椎间盘于T2WI信号降低,L2-3、L3-4、L4-5、L5-S1椎间盘不同程度膨出,硬膜囊受压,L4-5、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致其右侧侧隐窝狭窄,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
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L3-4、L4-5、L5-S1椎间盘变性、膨出/后突。
2. 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L3-4、L4-5、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硬膜囊受压,L4-5、L5-S1椎间盘分别向右后突出,致其右侧侧隐窝狭窄,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
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S2水平骶管内见一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大小约×㎝。
1.腰椎退行性改变。
2.L3-4椎间盘变性并轻度膨出,L4-5、L5-S1椎间盘变性并向右后方突出。
3.骶管囊肿。
腰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
椎间盘T2WI信号正常,椎间盘无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腰髓信号无异常。
腰椎未见明显异常腰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L2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未见明显变窄。
腰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L2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肝脏肝脏各叶比例如常,肝左内叶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光整锐利,大小约×㎝。
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管径约1.1cm,胆总管下段腔内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大小约×㎝。
门脉管径无增粗,胆囊形态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见多个结节状低信号,大者约×㎝。
脾脏无肿大,实质信号如常。
胰腺形态、实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胰管无扩张。
所示双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
左肾内见多个类圆形影,边界光整锐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者约×㎝。
腹膜后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1.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2.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
3.双肾多发小囊肿。
肝脏各叶比例如常,肝脏形态不大,肝实质内未见到明显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胆囊形态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脾脏无肿大,实质信号如常,胰腺形态、实质信号无异常, 胰管无扩张,所示双肾脏、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
腹膜后结构如常。
上腹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肝脂肪浸润层厚8mm,层距0.8mm 平扫:横断面T1WI OP,T2WI SPAIR,肝脏各叶比例如常,T2WI SPAIR示肝实质信号,肝内、外胆管形态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于T1WI上呈中高,于T2WI上呈中低号无异常,T1WI OP示肝实质信号略不均匀,呈等低混杂信信号.胆囊、脾脏实质、胰腺实质信号无异常,腹膜后结构如常。
肝脂肪浸润。
肝硬化平扫:横断面T1WI,T2WI SPAIR,冠状面T2WI SPAIR,MRCP 动态增强:T1WI SPAIR肝脏各叶比例失衡,肝裂增宽,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 T1WI示肝脏实质信号不均,T2WI SPAIR示肝脏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扩张,胆囊形态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门脉主干增粗,食管下段壁增厚,其内见多条侧支血管影。
脾脏增大,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胰腺形态如常,实质未见异常信号。
腹腔内见大量液体信号。
1.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脾肿大伴中等量腹水。
2.女性盆腔横断面T1WI, T2WI SPAIR,矢状面T2WI SPAIR增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T1WI 横断面T1WI, T2WI SPIR,矢状面T2WI SPIR/增强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卵巢及子宫体、宫颈未见异常信号。
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
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直肠子宫陷凹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子宫后方偏左侧见9.0cm ×6.0cm×5.0cm囊性占位,呈长T1长T2信号,灶内信号均匀,囊壁光整均匀,未见明显附壁结节或异常增厚影,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该病灶右侧见一类圆形小囊样病灶,直径约3.0cm,信号与强化特点与其相似。
子宫体、宫颈未见异常信号。
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
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直肠子宫陷凹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囊性占位,考虑来自于左侧附件的浆液性囊性瘤可能。
男性盆腔T1WI:横断面 T2WI SPAIR:横断面矢状面增强T1WI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前列腺不大,形态及信号正常。
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
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
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中未见异常病灶;前列腺不大,形态及信号正常。
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
所见肠壁无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
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骨盆诸骨信号正常。
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后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异常。
前列腺横断面T1WI, T2WI,SPAIR,矢状面T2WI、DWI,增强:横断位T1WI前列腺形态饱满,体积轻度增大,两外围叶显示清晰,T2WI SPIR示左侧外围叶内见结节状局部信号减低影,余前列腺各叶信号混杂,双侧不对称性增大,增强后前列腺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
两侧精囊腺如常,精囊三角存在。
膀胱底部受压,膀胱壁均匀增厚,坐骨直肠窝未见异常。
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左外侧带占位,恶性可能大。
2.慢性膀胱炎。
横断面T1WI, T2WI,SPAIR,矢状面T2WI、DWI,增强:横断位T1WI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前列腺体积增大,以右侧中央叶为主,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双侧外围叶呈均匀高信号,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低信号影,周边脂肪信号带连续。
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
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
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前列腺增大,考虑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左侧外围叶波谱分析示(Cho+Cr)/Cit(h)为1.57,明显比正常值高。
肾脏MRU平扫:横断面T1WI、T2WI SPIR,冠状位T2WI,MRU(水成像).双肾大小、形态及肾轴未见异常改变,双肾盂、盏形态及数目如常,左侧肾盂未见畸形改变,左肾皮质见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光整锐利,双侧输尿管无扩张,肾周筋膜无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