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血糖含量的测定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10
血糖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重要
作用。
实验仪器和试剂,血糖仪、血糖试纸、酒精棉球、无菌针头、手套、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血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正常范围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血糖测定的原理是利用血糖仪和试纸,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戴上手套,用酒精棉球擦拭手指,以消毒手指。
2. 用无菌针头在手指上抽取一滴血液,将血滴放在试纸上。
3. 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等待片刻,血糖仪会显示血糖浓度的数值。
4. 记录测得的血糖数值,并将使用过的试纸和无菌针头丢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血糖浓度的数值。
正常成年人
的空腹血糖浓度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应在3.9-7.8mmol/L
之间。
若血糖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正
确的操作步骤。
血糖浓度的测定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定期监测血糖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使用完毕的试纸和无菌针头要妥善处理,避免伤害他人。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仪器和工作台面,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血糖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深刻认识到了血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糖的检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高中生物糖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糖的基本概念,掌握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糖类。
教学重点:糖的结构、分类、作用。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的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测量糖浓度的仪器、白砂糖、酵母等
3. 教辅材料:生物学教科书、实验指导书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糖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糖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糖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分类:单糖、双糖、多糖等。
3.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糖类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三、糖的生物学作用(20分钟):
1. 热量来源:糖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产生能量。
2. 结构单位:糖是构成生物体中重要有机分子的基本单位。
3. 能量储存:多糖储存能量。
4. 细胞信号传导:糖在细胞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测量糖浓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糖的理解。
五、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掌握糖的基本概念和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血糖图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糖的含义及重要性;
2. 掌握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关系;
3. 理解血糖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
1. 血糖的含义和意义;
2. 胰岛素的作用;
3. 血糖调节的机制。
教学难点:
1. 胰岛素与葡萄糖的关系;
2. 血糖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试管夹、注射器、葡萄糖试剂等;
3. 血糖测试仪。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血糖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血糖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血糖的来源、作用和调节;
3. 实验:进行一项实验,观察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4. 演示:展示胰岛素与葡萄糖的关系,讲解胰岛素的作用;
5. 讨论:讨论血糖调节的机制,引入负反馈原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作业:查找关于糖尿病的资料,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2. 探讨:让学生讨论一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血糖的方法。
教学反馈:
1. 完成一份小结,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2. 提出问题,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以便老师及时解答。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糖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测定仪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了解血糖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血糖测定是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
当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发生反应时,会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将色原物质氧化成有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血糖测定仪2. 血糖测定试纸3. 采血针4. 酒精棉球5. 生理盐水6. 标准葡萄糖溶液7. 比色皿8.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开启血糖测定仪,预热5-10分钟。
(2)将血糖测定试纸取出,避免接触空气中的水分。
(3)用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
2. 采血(1)用采血针对采血部位进行采血,确保采血量充足。
(2)将采血针插入血糖测定仪的采血槽,待仪器提示“采血完成”。
(3)取出采血针,用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
3. 测量(1)将血糖测定试纸取出,将试纸的标记面朝向仪器。
(2)将试纸插入血糖测定仪的测试槽,待仪器提示“测量完成”。
(3)取出试纸,观察血糖测定仪显示的数值。
4. 数据处理(1)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血糖浓度、实验时间等。
(2)与标准葡萄糖溶液进行比对,计算实验误差。
(3)分析实验结果,了解血糖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 实验结束(1)关闭血糖测定仪,拔掉电源插头。
(2)整理实验器材,清洁工作台。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避免试纸接触空气中的水分,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采血部位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3. 在测量过程中,确保血糖测定仪预热充分,以保证测量准确。
4.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糖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血糖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步骤,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血糖监测在预防糖尿病、控制病情等方面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糖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结构和分类;
2. 理解糖在生物中的重要功能;
3. 掌握糖类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1. 糖类的结构和分类;
2. 糖在生物中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糖类的多样性和功能;
2. 掌握糖类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有关生物分子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糖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糖类的结构和分类;
2. 探讨糖在生物中的功能。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糖的实验检测,了解糖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检测方法。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糖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测不同食物中的糖含量,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教学延伸: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糖的代谢途径和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拓展对糖的认识。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糖水溶液等;
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等。
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 Folin-Wu 法定量测定血糖的含量一、目的1、掌握Folin -Wu 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制备无蛋白血滤液。
3、掌握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其醛基具有还原性,与碱性铜试剂混合加热,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氧化成羧基,Cu 2+即被葡萄糖还原成Cu +(Cu 2O )而沉淀。
无蛋白血滤液中的葡萄糖和碱性硫酸铜溶液共热反应, Cu 2O 又把酸性钼酸试剂(Mo 6+)还原成低价的蓝色钼化合物—钼蓝 。
血滤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与产生的Cu 2O 成正比,而Cu 2O 的量与产生的钼化合物的量成正比。
可用比色法定量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1、25mL 血糖管×3支;2、血糖管橡胶塞×3个;3、1mL 胖肚吸管×1支;4、100mL 锥形瓶×2个;5、漏斗架×1个;6、普通漏斗×2个;7、水浴锅×1个;8、电炉×1个;9、移液管 1mL ×2支; 2mL ×3支;5 mL ×2支;10 mL ×1支;10、滤纸×1盒;11、吸耳球×2个;12、7200型分光光度计×1台;13、表面皿×1个四、实验试剂1、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1)1%葡萄糖母液:称取1.000g葡萄糖,溶于蒸馏水,稀释并定容至100ml。
•(2)葡萄糖标准液:取1.0ml葡萄糖母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
2、10%钨酸钠溶液:称取钨酸钠10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毫升。
3、0.33mol/LH2SO4溶液:于53ml蒸馏水中加入1ml的浓硫酸。
4、碱性硫酸铜溶液•A液:无水碳酸钠35g,酒石酸钠13g及碳酸氢钠11g溶于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B液:硫酸铜晶体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18生物化学实验--吴宪-Folin法测定血糖含量标题:18生物化学实验——吴宪-Folin法测定血糖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吴宪-Folin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吸光度。
3.了解血糖的生理意义及其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吴宪-Folin法是一种利用邻甲苯胺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的原理,通过测量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测定血糖含量的方法。
由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吴宪-Folin法进行血糖含量的测定。
三、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收集受试者在禁食12小时后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备用。
2.试剂准备:将邻甲苯胺、硫酸铜、碳酸钠等试剂按照配方准确称量,溶解定容,现配现用。
3.测定步骤:将试剂和样品按照规定比例混合,在规定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根据吸光度和标准曲线计算血糖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数据记录:记录受试者血糖吸光度数据(表1)。
表1:血糖吸光度数据记录表表2:血糖浓度计算表3.数据统计:对所有受试者的血糖浓度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统计(表3)。
表3:血糖浓度统计表平均值:x̄= ΣC/n (mg/dl) 标准差:s= [Σ(C-x̄)²/n]½五、结论总结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所有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受试者在禁食1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处于生理正常范围。
这一结果与我们所知的人体在禁食状态下的血糖调节机制相符。
当人体处于禁食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2.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这可能与个体差异、采血时间、实验操作等因素有关。
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操作精度和标准化程度。
此外,对于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应考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吴宪-Folin法是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血糖测定方法。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糖含量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血糖含量测定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主要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AP法)进行测定。
该方法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血糖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过氧化物酶试剂盒、色原物质、蒸馏水、抗凝剂、标准葡萄糖溶液。
2. 仪器:血糖测定仪、移液器、比色皿、恒温水浴箱、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0、0.1、0.2、0.3、0.4、0.5ml标准葡萄糖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ml。
(2)向各试管中加入0.5ml试剂A,混匀。
(3)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浴5分钟。
(4)取出试管,加入0.5ml试剂B,混匀。
(5)用移液器取各试管上清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
(6)在540nm波长下,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管吸光度。
(7)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糖含量的测定(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待测血液和0.5ml试剂A,混匀。
(2)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浴5分钟。
(3)取出试管,加入0.5ml试剂B,混匀。
(4)用移液器取各试管上清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
(5)在540nm波长下,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管吸光度。
(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的血糖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得出相关系数R²=0.997,表明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
2. 血糖含量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的血糖含量,结果如下:实验组1:血糖含量为4.5mmol/L实验组2:血糖含量为6.2mmol/L实验组3:血糖含量为8.0mmol/L实验组4:血糖含量为10.0mmol/L实验组5:血糖含量为12.0mmol/L实验组6:血糖含量为14.0mmol/L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血糖含量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血糖仪、试纸和化学法等血糖测定方法。
3. 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血糖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血糖仪法、试纸法和化学法等。
1. 血糖仪法:利用血糖仪和试纸进行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2. 试纸法:利用试纸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血糖浓度。
3. 化学法:利用葡萄糖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来判断血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1. 仪器:血糖仪、试纸、采血针、离心机、移液器等。
2. 试剂:葡萄糖标准溶液、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硫酸铜试剂等。
3. 样本:健康人静脉血。
四、实验步骤1. 血糖仪法(1)打开血糖仪,待仪器预热。
(2)用采血针采集手指血或耳垂血。
(3)将血液滴在试纸上,等待试纸颜色变化。
(4)将试纸放入血糖仪中,读取血糖值。
2. 试纸法(1)将试纸浸入血液中,等待试纸颜色变化。
(2)将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判断血糖浓度。
3. 化学法(1)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入硫酸铜试剂,混匀。
(2)将待测血液加入试剂中,混匀。
(3)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4)根据吸光度值和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血糖浓度。
五、实验结果1. 血糖仪法:实验结果显示,健康人静脉血糖浓度为4.2-6.1 mmol/L。
2. 试纸法:实验结果显示,健康人静脉血糖浓度为4.2-6.1 mmol/L。
3. 化学法:实验结果显示,健康人静脉血糖浓度为4.2-6.1 mmol/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法测定的血糖浓度基本一致,说明血糖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血糖仪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3. 试纸法操作简单,但准确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测。
4. 化学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适用于实验室检测。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血糖仪法、试纸法和化学法测定了健康人静脉血糖浓度,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掌握血糖测定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其原理是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与氧结合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性受体氧化,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血糖浓度。
三、实验器材1. 血糖测定仪2. 血糖试纸3. 采血针4. 采血管5. 消毒棉球6. 洗手液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将血糖测定仪开机预热5分钟。
(2)将血糖试纸取出,置于干燥环境中,避免潮湿。
(3)洗手,戴好手套。
2. 采血(1)用消毒棉球消毒指尖,使指尖皮肤充分暴露。
(2)用采血针对指尖进行采血,使血液滴入采血管中。
(3)将采血管轻轻摇匀,确保血液充分混合。
3. 测定血糖(1)将采血管中的血液滴在血糖试纸上,注意不要让血液过多,以免溢出。
(2)将试纸插入血糖测定仪,等待测定结果。
(3)记录测定结果。
4. 实验数据整理(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包括实验时间、实验者姓名、测定结果等。
(2)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实验结束(1)关闭血糖测定仪。
(2)将血糖试纸和采血管放入指定容器中。
(3)洗手,摘下手套。
五、注意事项1. 采血时,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2. 测定血糖时,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仪器损坏。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2. 将实验结果与正常血糖范围进行对比,判断血糖水平是否正常。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血糖测定的操作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