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水驱油田开发动态的一种方法_陈元千
- 格式:pdf
- 大小:208.55 KB
- 文档页数:6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水驱油田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影响到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期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提供参考。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指标体系法、数值模拟法和人工智能法等方面。
指标体系法通过构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对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数值模拟法通过模拟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预测未来的开发效果;人工智能法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油田开发效果的预测和优化。
虽然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例如,指标体系法主观性强,数值模拟法计算量大,人工智能法数据需求量大。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实际案例,对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
具体来说,本文选取某典型水驱油田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指标体系法、数值模拟法和人工智能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并比较各方法的优劣。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指标体系法、数值模拟法和人工智能法在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时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指标体系法虽然可以全面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但评价过程主观性强,精度有待提高;数值模拟法能够精确预测油田的开发效果,但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计算机性能;人工智能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效率,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指标体系法强调产量和效率的平衡,数值模拟法产能预测的准确性,人工智能法注重模型的可解释性和泛化能力。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互补性,提示我们在实际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种方法,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学术研讨79水驱特征曲线是人工注水开发或天然气水驱开发油田的特定固有规律,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基础的方法。
利用水驱曲线法对油田数据进行分析,对制定最优油田开发方案,科学、经济、合理地开发气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推导了四种典型的水驱特征曲线,并简要论述了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条件;对现有的众多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系统分类,反映各曲线间的关系,避免在生产中选择不同形式的同种曲线。
本文简要介绍了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及其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的关系,并以某区块为例,计算了该区块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最后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几种方法的可靠性,为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进行动态预测◊吉林油田公司乾安采油厂李忠臣1绪论1.1意义二次采油的主要方法是水驱(注水),它作为一种最早加 速采油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向油层注水,既补 充油层能量,保持油藏压力,又作为排驱剂,将油向生产井推 进,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对于水驱油藏来说,无论是依靠人工注水或是依靠天然水 驱采油,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都将长期进行含水生产,含水 率还将逐步上升,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水驱特征曲线是人工注水开发或天然气水驱开发油田的特 定固有规律,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 储量最基础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已形成数十种。
该方法主要是 利用油田开发中的一些实际生产数据,经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 析和认识含水规律,提高预测指标的可靠性。
因此,利用水驱曲线法对油田数据进行分析,对制定最优 油田开发方案,科学、经济、合理地开发气藏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主要涉及水驱特征线的特性研究、有关系数的 求法及水驱特征曲线在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等方面。
我国对 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主要内容是:①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②研究水驱特征曲线影响因素分析;③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的 推导;④提出新的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或f…-RD程度关系式。
·油气藏研究·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方法的优选陈元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对于新老油气田,基于所处的阶段和拥有的资料,优选了几种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相关经验公式法、驱替效率法、压降法、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和数学模型法。
主题词 预测 油气田 可采储量 方法0 引 言无论是新油气田或正在开发的老油气田,都需要不失时机地预测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
所谓原始可采储量,就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们从油气田的原始地质储量中能够采出的油气总量。
原始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值,即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
然而,油气田的原始可采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原始地质储量、预测原始可采储量方法及其所用资料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业已投入开发的老油田来说,除了预测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之外,还要预测每开发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
所谓某一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则是原始可采储量,减去到该年度的累积产量。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原始可采储量,或是剩余可采储量,都会受到现有技术和经济上的制约。
也就是说,不但存在着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而且也存在着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
有些油气田的开发或提高采收率的方案,尽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经济上可能是无效益的,因此,也就难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笔者多年来参与我国油气田可采储量标定工作的经验,及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对现有各种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优选了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的如下方法,谨供大家应用时参考和讨论。
1 相关经验公式法相关经验公式法是一种概算法。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或开发的早期,可以利用有关的相关经验公式,先对油气藏的采收率作出预测,再计算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
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存在着方法的适应性和资料的可靠性问题,故由相关经验公式预测的采收率数值,需要根据专家经验和类似油气藏的对比,加以合理的调整。
一种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模型新:浅谈水驱油田含水率模型的建立摘要作者基于经济增长和油气资源增长的Gompertz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含水率的模型。
该模型还可对油田的采收率进行预测,通过某油田的实际运用表明,新模型是实用而有效的。
主题词含水率预测模型从预测方法来说,水驱特征曲线是预测水驱开发油田含水率的特有方法。
但它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水驱特征曲线反映的是累积产水量或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对其微分求导后才能表明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关系[1~4];二是它不能进行水驱开发的全过程预测,只有当油藏含水率达到50%以上,并已出现明显的直线段后,才可有效应用。
本文基于水驱开发油田含水逐渐上升的信息特征,将广泛用于经济增长和油气资源增长预测的Gompertz模型应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之中,从而提出了一种能够对油田含水率进行全程预测的模型,该模型运用起来简单方便,也可对油田最终采收率进行预测。
1 预测模型的建立Gompertz模型是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和油气资源增长的预测模型[5~8],该模型的标准式为:y=e(mnt+c),(1)式中y——增长信息函数;t——时间变量;m、n、c——模型常数。
该模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m<0、0<n<1时,表示一个体系从兴起发展到最后极限y→ec的过程。
②m<0、n>1时,表示一个体系从最大值ec趋近于0的过程。
水驱油田的开发过程是从初期的水驱油阶段到后期水洗油阶段的变化过程,含水率随采出程度逐渐上升至最后油层在无限冲洗下趋于fw→1 因此可以选用Gompertz模型的特点①来描述含水率的变化过程。
将含水率和采出程度两项指标引入该模型,令m=-a/b,ec=1,n=e-a,得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2)式中fw——油田或区块的含水率,f;R——油田或区块的地质储量采出程度,f;a,b——模型常数(a>0,b>0)。
当油田含水率等于经济极限含水率fwl时(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最终经济极限含水率为0.95或0.98,我国采用的数值是0.98[9]),R即为最终采收率ER.将fwl和ER代入公式(2),整理变形后,得预测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模型:(3)式中ER——最终经济极限采收率,f;fwl——最终经济极限含水率,一般取0.98.对(2)式两边取对数得(4)将油田实际含水率fw与采出程度R数据按(4)式的线性关系作图,线性回归后即可求得参数a、b的值。
2024年第14卷第2期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对FETKOVICH (费特科维奇)典型曲线的质疑与评论陈元千,王鑫,刘洋,石晓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FETKOVICH (费特科维奇,以下简称为费氏)于1971年和1980年,分别提出的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和定压典型曲线,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引用。
由于费氏典型曲线可以通过实际数据的拟合,确定井的驱动半径和驱动面积,因此,受到业内专家的青睐。
通过推导表明,费氏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是一个指数递减方程。
费氏将该方程直接应用于定容封闭边界油井的产量递减分析,并基于初始递减率的关系式,得到了费氏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
费氏利用无因次压力的倒数作为无因次产量,得到了典型曲线的无因次产量。
然而,由于费氏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函数关系,无法建立费氏的无因次典型曲线,因此,对费氏的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和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产量进行了推导,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和评论。
关键词:有限水域;定容封闭;扩大井;油井;水侵量方程;递减方程;费氏典型曲线;质疑;评论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识码:AQuestion and comment for FETKOVICH’s typical curveCHEN Yuanqian,WANG Xin,LIU Yang,SHI Xiaomin(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FETKOVICH proposed the water influx rate equation in finite aquifer and the type curve with constant pressure in 1971and 1980respectively,which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cited by exper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His methodology allow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 well 's drainage radius and area by fitting actual production data to his type curve,a technique that has gained popularity among field experts.The derivation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equation for water influx rate equation in finite aquifer of FETKOVICH is a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ponential decline,a model he directly applied to analyze production declines in wells with volumetrically closed boundaries.He derived a dimensionless time for the type curv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itial decline rate and used the inverse of dimensionless pressure as a proxy for dimensionless production todevelop the type curve 's dimensionless production profile.However,it '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FETKOVICH 's model does not establish a direct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mensionless time and dimensionless production in the type curve model,which means that a comprehensive dimensionless type curve cannot be formulated directly from his equations.This article deduces the water influx rate equation in finite aquifer and the dimensionless time and dimensionless production of the type curve,and questioned and comment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words:finite aquifer;volumetric closed boundary;extended well;oil well;water influx rate equation;decline equation;FETKOVICH ’s type curve;question;comments引用格式:陈元千,王鑫,刘洋,等.对FETKOVICH (费特科维奇)典型曲线的质疑与评论[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4,14(2):159-166.CHEN Yuanqian,WANG Xin,LIU Yang,et al.Question and comment for FETKOVICH ’s typical curve[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4,14(2):159-166.DOI :10.13809/32-1825/te.2024.02.001收稿日期:2023-08-30。
预测水驱油田开发动态的一种方法
陈元千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1998(025)001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陈元千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一种方法 [J], 刘刚
2.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一种新方法 [J], 马春生;万宠文;崔秀敏;陶先高
3.一种水驱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与预测新方法 [J], 胡云鹏;苏朋辉;邹威;刘明宽;丁伟;张文起
4.一种预测水驱油田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J], 唐林;郭肖;邓钦月;卢婧;冷润熙
5.对《一种预测水驱油田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一文公式的修正与应用 [J], 孙玉瑾;彭彩珍;郭丰;崔文富;张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的系统工程方法摘要:水驱开发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可以获得较高最终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方法。
应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了油田水驱开发系统及其指标表征体系,提出了系统输出表现指标和系统输入控制指标的概念,确定了两类开发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
并对各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与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综合评价;水驱开发;系统工程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对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判,对于指导油田高效合理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制定调整对策时首先应对油田或区块的开发效果进行总体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油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一、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1.状态对比法。
状态对比法,是通过比较理论的标准曲线和实际的生产曲线之间的偏离情况来进行评价的一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存水率、含水上升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是比较常用的对比曲线,研究者会根据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即时含水采出比以及卢俊等提出的注入倍数增长率等;另对计算油藏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存水率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改进。
状态对比法虽然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由于其简单实用的特点,将会继续应用油田开发上。
2.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如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等,对难以用精确数学方法描述的“模糊性”事物进行分析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多方面因素,在复杂系统问题描述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是在经验公式法、递减曲线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的基础上,选用在油田开发中易获取并能反应油藏地质特征的参数,构成了用以对水驱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
3.系统动态分析法。
系统动态分析法,是应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和结构分析的概念,从提高油田开发的总产量和稳定时间出发,着眼于油藏开发整个系统的过程和状态,通过研究分析各生产井之间产水量和产油量的关系、注水井之间注水量与产水量和产油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储层中能量消耗与非均质性、能量补充等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处理,进而为提高整个油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提供决策性依据。
关于《⽯油可采储量计算法》标准中的⽔驱特征曲线法兼答陈元千先⽣质疑专家论坛编者按:在⽂学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在科学技术上,提倡“百家争鸣”,这个⼗分正确的⽅针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半个世纪了。
但是,回⾸往⽇,深感实⾏的艰难。
在过去很长的⼀段时间⾥,“百花齐放”也好,“百家争鸣”也罢,不是因为“动武”,就是由于“动⽕”⽽往往受挫‘、搁浅。
令⼈欣慰的是,改⾰开放以来,实⾏科学民主,在实践中认识和探索真理,在⾃由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已蔚然成风。
本刊⾃创办之⽇起,就有志于活跃学术空⽓,为诸⼦百家提供争鸣的舞台。
今年第3期我们发表了陈元千先⽣《对“⽯油可采储量计算⽅法”⾏业标准的评论与建议》(简称“评论与建议”)⼀⽂,作者希望引起各⽅⾯的关注和探讨,本刊也有望于此。
因为,⾏业技术标准是关系到⾏业发展和竞争⼒的⼤事;同时,它还是以科学为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提升的,研讨、争论、追求真理,有百利⽽⽆⼀害。
陈先⽣的⽂章发表之后,编辑部收到了俞启泰先⽣的来稿来函,积极地对“评论与建议”作出回应,本刊⼗分欢迎,现予全⽂发表。
本编辑部不改初衷,仍然致⼒于发展技术、繁荣科学⽽⼤兴民主研讨之风。
“海纳百川,有容乃⼤”,《⽯油科技论坛》将继续为专家学者搭建这样⼀个平台。
中国⽯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俞启泰前⾔《⽯油科技论坛》2002年第3期刊登了⼀篇题为“对《⽯油可采储量计算⽅法》⾏业标准的评论与建议”…的⽂章(以下简称((评论与建议》),批评了《SY/T5367—1998⽯油可采储量计算⽅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有关内容。
《标准》从接受任务、调研资料到形成正式标准,经过了⼀年多时间,⼏易其稿,⼤的有:《油藏可采储量计算规范》(初稿)、《⽯油可采储量计算⽅法》(征求意见稿)、((⽯油可采储量计算⽅法))(送审稿)和《⽯油可采储量计算⽅法》(正式⽂本)等4个稿,仅从征求意见稿到送审稿,就是根据43名委员和专家的近200条意见修订的,曾在油⽥开发地质标委会的2次年会上进⾏了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