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 格式:pdf
- 大小:132.74 KB
- 文档页数:2
卵泡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是怎样的?一、月经周期的基本概述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卵巢的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变化。
一般而言,月经周期的长度为28天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
在整个周期中,卵泡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卵泡的发育阶段1. 卵泡的初级发育在月经周期开始的第一天,卵巢中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原始卵泡。
这些卵泡由单层称为颗粒细胞的细胞组成,这些颗粒细胞负责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促进卵泡的发育。
2. 卵泡的成熟阶段在月经周期的第7-14天,一个原始卵泡开始慢慢成熟。
这个时候,卵泡壁开始厚化,内部的静止卵细胞也会发育成为活跃的卵母细胞。
同时,颗粒细胞也会增多,形成多层。
3. 卵泡的排卵阶段当一个卵泡到达成熟阶段,它会释放出一个卵子,这个过程被称为排卵。
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前后,卵泡会破裂,卵子从卵巢中释放出来并进入输卵管。
这时,卵子可以受精,形成受精卵。
4. 卵泡的黄体形成阶段排卵后,原来的卵泡开始变成黄体。
黄体所产生的黄体酮能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黄体将逐渐退化,周期的下一轮月经开始。
三、卵泡变化的影响因素1. 雌激素的变化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变化。
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的分泌也会逐渐增加,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
而排卵后,黄体形成时,雌激素的水平会有所下降。
2. 卵泡刺激素的作用卵泡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刺激素的调节。
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等刺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
3. 卵巢功能的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状态对卵泡发育有重要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会逐渐减少,从而影响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
四、月经周期中卵泡变化的意义1. 生育能力的体现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是女性生育能力的体现。
只有成熟的卵泡能够释放出卵子并与精子结合,从而产生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优质的胚胎。
2. 卵巢健康的指标月经周期中卵泡变化的正常与否可以反映女性卵巢的健康状况。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Obstetric and Gynecology(供五年制临床肿瘤、眼科、全科、麻醉本科专业用)前言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较广且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妇产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需要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谢幸、苟文丽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妇产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妇产科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见习(门诊及病房)两大部分,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基础理论,阐明妇产科基础知识及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并说明某些课题研究方向,使学生逐步熟悉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
通过见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病例讨论,CAI、SP模型、幻灯、示教等方法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供共60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见习12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见习报告、课后作业组成。
绪论0.5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妊娠生理 1妊娠诊断 1异常妊娠4(2+2)妊娠期特有疾病 3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3(内科)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1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1胎盘与胎膜异常 3羊水量与脐带异常自学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自学 3自学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正常分娩 3异常分娩 2第一章 绪 论目的与要求1、掌握妇科学、产科学的研究范畴。
女性卵子的排出过程
女性卵子的排出过程被称为排卵。
以下是排卵的详细过程:
1. 月经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期日:排卵过程通常在月经周期经过一半左右的时候开始。
这个时间根据每个女性的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在月经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期日开始计算。
2. 卵巢成熟卵泡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卵巢中的多个卵泡会开始成熟。
每个卵泡内都包含一个未成熟的卵子。
3. 生长和成熟:成熟卵泡在排卵过程中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初级卵泡、中级卵泡和孕酮卵泡。
在这个过程中,卵泡内的卵子不断生长并发育。
4. 卵巢黄体生成:一旦卵泡完全成熟,卵子准备好被释放出去,卵巢黄体生成开始。
这个过程涉及卵泡破裂,释放出卵子同时形成黄体。
5. 卵子排出:卵泡破裂后,卵子从卵巢释放出来,并进入输卵管。
输卵管通过弓形运动将卵子推向子宫。
如果卵子受精,它将在输卵管中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6. 排卵后的黄体期:一旦卵子排出,黄体开始分泌孕酮(黄体酮)激素,以准备子宫内膜接受受精卵着床。
如果卵子并未受精,黄体就会开始逐渐凋谢,孕酮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开始新的月经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排卵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荷尔蒙水平、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产生排卵的基础卵巢储备等。
妇产科学一、女性生殖系统生理①掌握月经的临床表现。
②熟悉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③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④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二、妊娠生理及妊娠诊断①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及有关概念。
②掌握早、中、晚期任娠的诊断方法。
三、正常分娩①掌握决定分娩因素。
②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
四、羊水过多①掌握羊水过多的定义。
②了解羊水过多的临床表现,熟悉其B超诊断标准。
五、羊水过少①掌握羊水过少定义。
②了解羊水过少临床表现,熟悉B超诊断标准。
③熟悉羊水过少的处理。
六、流产掌握各种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的处理原则。
七、早产熟悉早产的定义,掌握早产的诊断及处理。
八、异位妊娠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九、妊娠高血压综合征①掌握此征的分类和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②熟悉其防治措施。
十、前置胎盘①掌握前置胎盘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
②了解对母儿影响。
③熟悉其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十一、胎盘早期剥离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防治原则。
十二、妊娠合并心脏病①熟悉妊娠心脏病的诊断。
②掌握心脏病对妊娠耐受能力的判断。
③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
十三、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熟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
十四、妊娠合并糖尿病熟悉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处理。
十五、异常分娩熟悉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十六、子宫破裂掌握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防治措施。
十七、产后出血①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②熟悉产后出血的各项预防措施。
③熟悉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十八、胎儿窘迫熟悉其临床表现及诊断、防治方法。
十九、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掌握胎盘功能检查。
二十、生殖系统炎症①熟悉前庭大腺炎和各种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防治方法。
②掌握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③掌握急、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十一、女性生殖器肿瘤①了解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发病诊断方法。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Obstetric and Gynecology(供五年制临床肿瘤、眼科、全科、麻醉本科专业用)前言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较广且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妇产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需要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谢幸、苟文丽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妇产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妇产科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见习(门诊及病房)两大部分,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基础理论,阐明妇产科基础知识及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并说明某些课题研究方向,使学生逐步熟悉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
通过见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病例讨论,CAI、SP模型、幻灯、示教等方法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供共60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见习12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见习报告、课后作业组成。
绪论0.5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妊娠生理 1妊娠诊断 1异常妊娠4(2+2)妊娠期特有疾病 3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3(内科)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1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1胎盘与胎膜异常 3羊水量与脐带异常自学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自学 3自学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正常分娩 3异常分娩 2第一章 绪 论目的与要求1、掌握妇科学、产科学的研究范畴。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五年制)说明:掌握教材中妇产科专业的英语词汇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2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2 子宫颈癌 1 妊娠生理 2 子宫肌瘤 1妊娠诊断 1 子宫内膜癌 1 孕期监护及保健 2 卵巢肿瘤 2 正常分娩 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异位妊娠 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闭经 1 流产 1 多囊卵巢综合征1/2早产 1 围绝经期综合征 1 前置胎盘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病11/2胎盘早期剥离 1 女性生殖器官创伤性疾病 1胎儿窘迫1/2 不孕症 1胎膜早破1/2 计划生育 2 妊娠合并心脏病 1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1妊娠合并糖尿病 1妊娠合并性传播性疾病 1异常分娩 5产后出血 1子宫破裂1/2羊水栓塞1/2异常产褥 1第一章绪论自学或简单讲述妇产科学的范畴和近展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目的要求]一、了解妇女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标志。
二、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三、熟悉盆腔血管、了解盆腔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四、熟悉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女性骨盆的组成和骨盆的4种类型。
二、详细讲解女性内生殖器解剖及其与周围器\组织的关系。
三、详细讲解盆腔血管飞卵巢血供、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四、详细讲解女性骨盆底韵结构。
[复习与思考]一、试述子宫四对韧带的起止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试述盆底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
三、试述子宫峡部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及其在妊娠、分娩期的变化。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二、熟悉卵巢的生理功能及它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熟悉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四、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女性一生中各期的生理特点。
二、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包括甾体激素和卵巢多肽激素。
卵泡和卵巢有什么关系?一、卵泡是卵巢中的重要结构卵泡是卵巢中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一种装卵细胞的小囊泡结构。
卵泡由颗粒层和卵泡壁组成,分布在卵巢皮质中。
卵泡的生长和发育与雌性激素的分泌紧密相关,它在女性的生殖周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卵泡发育过程1. 卵泡的形成:卵巢中的原始卵母细胞通过卵泡发生增殖和分化,形成成熟的卵泡。
这个过程通常在女性胚胎发育的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2. 卵泡发育的阶段:卵泡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细小卵泡、成熟卵泡和排卵五个阶段。
卵泡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三、卵泡和雌激素分泌1. 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负责分泌雌激素。
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雌二醇等雌激素物质,这些物质对女性的发育和生殖周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雌激素的分泌水平和卵泡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卵泡发育的进展,颗粒细胞逐渐增多,雌激素的分泌水平也逐渐升高。
这种调节作用使得卵泡能够生长和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四、卵泡和排卵的关系1. 卵泡的排卵:当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颗粒细胞分泌的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会刺激垂体分泌促排卵素。
促排卵素作用于卵巢,使卵泡发生破裂,成熟卵细胞从卵巢释放出来,即为排卵。
2. 排卵的时机: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也就是卵子从卵巢排出的时间。
这个时机对于怀孕而言非常重要。
五、卵泡在生育过程中的重要性1. 促排卵素在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卵泡发育异常或者排卵不畅,就会导致女性的生育能力下降。
2. 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女性的生殖能力至关重要。
女性的卵子数量在出生前已经定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因此,保持良好的卵泡发育和质量,对于女性的生育计划非常重要。
总结:卵泡是卵巢中的重要结构,它在女性的生殖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过程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女性的生育能力至关重要。
了解卵泡和卵巢的关系,对于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卵巢的运作过程引言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们不仅负责产生和存储卵子,还产生重要的性激素,对女性的生殖能力和性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卵巢的运作过程,包括卵子的发育、排卵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卵子的发育卵巢是一个位于盆腔内的器官,每个女性一般有两个卵巢。
从出生开始,女孩子的卵巢中即含有生长发育的原始卵泡。
在青春期开始时,垂体激素促使卵泡开始发育。
在每个月的月经周期中,约有5-20个卵泡开始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能够发育成熟。
发育过程中,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原始卵泡发育期、成熟卵泡期和排卵期。
原始卵泡是卵泡的最初发育阶段,其中的卵母细胞还不完全发育。
在原始卵泡发育期,卵泡开始生长并形成液泡,卵母细胞也开始发育成熟。
当成熟卵泡期到来时,卵泡会迅速发育至最大,液泡充满了液体,形成了Graaf卵泡。
排卵过程排卵是卵子从卵巢释放到输卵管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也就是卵巢释放出成熟卵子的时候。
排卵的调控机制主要由垂体激素和卵巢激素协调完成。
在月经周期的上半部分,垂体会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刺激卵泡生长。
卵泡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雌激素会抑制垂体产生FSH,从而使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当成熟卵泡发育完毕后,卵泡壁会逐渐变薄,最终破裂释放出卵子。
排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排卵过程中,卵子被输送到输卵管,等待受精。
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的分泌是卵巢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包括雌二醇和雌三醇,对女性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和成熟,维持阴道的酸碱度,促进乳腺的发育等。
孕激素主要由卵巢的黄体细胞产生,在月经周期的第二阶段增加。
它们维持和准备子宫内膜以容纳和滋养受精卵,并抑制排卵和新的卵泡的发育。
性激素的分泌受到复杂而精密的反馈机制控制。
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本身则通过反馈抑制调控垂体和下丘脑的激素分泌。
简述卵泡发育过程
卵泡发育是一个连续生长、周而复始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1. 原始卵泡:在女性胎儿期,卵巢内就含有大量的原始卵泡。
这些卵泡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2. 初级卵泡:在女性进入性成熟期后,卵泡开始生长发育。
当卵泡直径达到100微米时,称为初级卵泡。
3. 次级卵泡:初级卵泡继续发育,形成次级卵泡。
次级卵泡的直径通常在2-9毫米之间。
4. 成熟卵泡:次级卵泡继续生长,最终形成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的平均大小在18毫米以上。
此时,卵泡会破裂并排出成熟的卵子。
需要注意的是,卵泡发育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垂体促性腺激素、卵巢激素等。
此外,卵泡发育与女性月经及怀孕息息相关。
在女性来月经后,在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泡开始生长发育。
在一定时间,发育至直径100微米时称初级卵泡。
随着初级卵泡的发育经历次级卵泡,发育到最大的时候是成熟卵泡,这些阶段没有明确的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