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第八章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基本知识体系:

一、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 20 世纪 5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50 年代,在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也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育部于 20 世纪 50 年代邀请两位苏联的幼教专家赴中国讲学,并在中国推广苏联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定了内容和时间,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再使用课程一词,实际上反映的是苏联教育学对课程的狭义的理解,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

(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

来自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诸如蒙台梭利、杜威、布朗芬勃伦纳、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

1/ 10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 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 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是从各地自发进行的试验开始的,这些试验从单科扩展到了整体,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在这些试验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幼儿园综合主题教育。

可以说,这些试验所针对的问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 1989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这项法规在试行七年以后,经过修订,正式颁发。

二、当代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1、五指活动课程的含义:

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他所谓的五指活动:陈鹤琴以 5 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2、陈鹤琴的儿童观:

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综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

---------------------------------------------------------------最新资料推荐------------------------------------------------------ 他曾具体描画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这就是:

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

在分析时弊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了中国幼稚园发展的 15 条主张,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幼稚园教育,特别是幼稚园课程的观点。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主要有三大部分:

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其目的论不仅带有鲜明的反封建的色彩,而且处处体现出对国外文化教育经验的吸收和学习。

(1)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目标陈鹤琴将幼稚园教育的目标归结为四个方面。

在引导儿童做人方面,陈鹤琴强调要培养儿童具有合作服务的精神和同情心,以及诚实、礼貌等其他品质。

在身体方面,陈鹤琴认为主要是训练儿童养成各种达成强健体格的习惯,培养儿童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

在智力方面,陈鹤琴主张应以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主,让儿童充分接触自然和社会,引导儿童对日常事物产生好奇并作研究。

在情绪方面,陈鹤琴指出,除了要让儿童养成乐于欣赏、快乐等积极情绪外,还要帮助儿童克服发脾气、撒娇、惧怕等不良性格。

(2)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陈鹤琴

3/ 10

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陈鹤琴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

(3)以做中教、做中学为课程实施的方法陈鹤琴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此作为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陈鹤琴强调做,为的是确立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该让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儿童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陈鹤琴强调做,为的是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佐参考,换言之,就是注重直接经验。

3、对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是中国化、科学化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经历,使他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了深刻地认识;当时美国正兴起的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运动,对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回国之后,陈鹤琴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进行了探究,以独立思考的实践精神,批判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为寻找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的幼稚教育作

---------------------------------------------------------------最新资料推荐------------------------------------------------------ 出了杰出贡献。

(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1、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原则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应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儿童的发展。

据此,张雪门确定了一些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偏重直接经验原则。

(3)偏重个体发展原则。

2、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即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选择和组织材料。

可以构成幼稚园课程内容的儿童直接活动有:

(1)儿童的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接触而产生的活动;(4)人类智慧活动而产生的合乎儿童需要的经验。

但是,幼稚园课程虽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却需经过精选,需有客观标准。

行为课程系单元教学。

行为课程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时间的行为是空中楼阁。

单元活动的时限一般为一周。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