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3
听课记录一:《水调歌头》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水调歌头》这首诗的音乐,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水调歌头》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容。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演唱《水调歌头》,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二:《噼里啪啦冰雹下》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冰雹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文本的介绍,向学生解释了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模拟冰雹下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雹的力量。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冰雹对农田的破坏,引导学生们思考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听课记录三:《野草》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自然界中的野草,让学生们对野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野草》的音乐,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野草》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野草》,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四:《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根系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根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根的不同种类,并和学生们讨论根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的作用。
听课记录五:《卷云》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卷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卷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卷云的神秘和美丽。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们感受云的变化。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合作创作一幅卷云的画作,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六:《陆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陆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陆地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们明白陆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四年级《繁星》听课记录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繁星》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今天我们上了《繁星》这一课,老师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的星空世界。
一上课,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了好多漂亮的星空图片,哇,那些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老师开始给我们读课文啦,她的声音可好听了。
听着老师读课文,我好像自己也来到了海边,看着满天的繁星。
课文里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 我就想起了夏天的时候,晚上我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院子里乘凉,有时候也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呢。
不过我可没有课文里的作者看得那么仔细。
作者还写了他在南京和在海上看星星的经历。
在南京的时候,作者看到的星星很少,但是在海上,星星就特别多,特别亮。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在海上星星会更多更亮呢?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海上没有那么多房子和树挡着吧。
就像我在乡下的时候,看到的星星就比在城里看到的多。
课文里有好多句子我都特别喜欢,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 这句话让我觉得星星就像挂在天空中的宝石一样。
还有“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哇,作者把海上的夜写得好漂亮啊,我都想去海上看看夜晚的星星了。
老师还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星空下的样子。
我闭上眼睛,就好像自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
我还看到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它好像在对我笑呢。
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星星的知识。
我知道了星星有不同的颜色和亮度,还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看星星来辨别方向。
我觉得星星好神奇啊,它们离我们那么远,却又那么亮。
下课后,我和同学们还在讨论星星呢。
有的同学说他想当宇航员,去太空看星星。
有的同学说他想画一幅漂亮的星空画。
我呢,我想晚上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院子里看星星,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文里说的那些漂亮的星星。
嘿,你们喜欢看星星吗?下次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吧!。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
视频中汹涌澎湃的潮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
2. 教师提问学生看后的感受,学生们纷纷用“壮观”“震撼”等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坐姿和朗读习惯。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师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对于“鼎沸”“横贯”等较难的字词,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2. 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面平静的特点,如“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 重点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方面,学生找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声音的低沉和雄浑。
- 样子方面,学生找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教师追问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潮水出现时的壮观和神奇。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读后面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潮水的动态变化。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学生回答出“奇特、雄伟、壮观”等特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听课记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四年级听课记录篇11、导入:(8: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⑶交流讨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教案可作听课记录
第一单元:加减法
课时一:认识加法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操作,培养加法计算能力。
- 教学内容: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加法
计算。
- 教学过程:引入加法概念,展示加法的符号和运算法则,示
范和讲解加法计算步骤,进行实例演练。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识别、理解和应用加法的能力。
课时二:认识减法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操作,培养减法计算能力。
- 教学内容: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减法
计算。
- 教学过程:引入减法概念,展示减法的符号和运算法则,示
范和讲解减法计算步骤,进行实例演练。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识别、理解和应用减法的能力。
...
(继续写下去,将每个单元的教案进行详细描述)
第六单元:面积和周长
(同上)
...
总结
本教案总结了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提供了可用于听课记录的详细教案。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
和实例演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听课记录六篇【篇1】小学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
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
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
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
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
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3、学习第三段4、学习第四段(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五、说板书设计五彩缤纷丰收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钥匙)传递信息欢乐听课评析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篇2】小学听课记录《桂林山水》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桂林山水景色,吸引学生兴趣。
二.授新课1.提出问题:喜欢山还是水?引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并思考桂林的水的特点。
3.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的特点(清静绿)。
4.出示关于水的图片,然后齐读课文。
5.提问(本段作用)老师总结。
6.再齐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修辞方法7.课堂练习:展示公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本课的修辞方法仿照写句子。
8.分析作者感情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段。
9.学生自主分析总结课文第三段(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
)10.赏析图片,然后读课文,并思考山还能像什么。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螺、谙”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湖”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古代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从而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字词学习。
-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重点讲解“螺”字的写法,强调字形结构。
- 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3. 古诗讲解。
-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述鸟儿飞走、云朵飘走,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提问学生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孤独。
- 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另外两首古诗,注重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 朗读与背诵。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
-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小组。
-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填空等形式辅助背诵。
5. 课堂总结。
- 回顾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
三、教学评价。
1. 优点。
- 教学环节紧凑,从导入到字词学习、古诗讲解、朗读背诵到总结,环环相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逐句分析和提问,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 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建议。
-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 可以补充一些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漓江、无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教师问学生是否去过桂林,让去过的学生简单描述桂林的景色。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听课简介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
(句式已给出)[激励评价语]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一)合作朗读课文“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方式: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激励评价语]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2.“词语来了,xx接着来!”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三)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激励评价语]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听课时间:9月22日听课班级:四年级教师:王**听课内容:飞向月球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
谁能列举一二。
(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