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护理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3
口僻(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面瘫又称之为“口眼涡斜”。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减少光源刺激。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面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脸,避风寒、防感冒。
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
4、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夹食者应餐后漱口,早晚刷牙。
(二)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面肌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三)情志护理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四)临证(症)施护1.风寒型: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型:疏风散热,活血通络。
如银翘散加减。
3.气血不足型: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如四物汤加减。
(五)健康指导1、避免受风寒侵袭,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护面部,勿贪凉喜冷。
2、保持口腔清洁:食后漱口,早晚刷牙。
3、防治并发症:本病的常见并发病为角膜炎,睡前点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可使用眼罩。
4、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锻炼,促进恢复。
5、每日早晚洗脸时,可用热毛巾敷面部5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6、饮食指导:进清谈饮食,禁食辛辣食物,禁烟酒等刺激。
7、睡眠与休息:注意适当休息,注意面部保暖,不宜过劳,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8、情志要求:勿产生急躁情绪,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面对形象上的改变,不应产生悲观和自卑心理。
9、中医特色技术指导:头面部按摩:干梳头50次,按压穴位(阳白,四白下关,牵正,翳风,直腰等)。
针灸治疗:辩证取穴,循经治疗。
穴位敷贴(牵正,颊车)。
神昏护理常规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一、面瘫医护中要做什么应对如今工作压力,大家长时间处于忙碌的情况,在没有留意的情形下略微受一点寒症就很有可能产生面瘫,导致病人上下面部不对称,发生嘴斜视歪的状况,为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从容颜上来讲也会出现更改,对自己的形象也是有毁坏,因此察觉自己患上面瘫以后除开及时治疗外,还需要提升自身护理,让面瘫渐渐地恢复,针对面瘫患者而言,日常出门应当戴口罩,提升脸部防寒措施,若是在休息日可以借助热毛巾敷敷脸在患肢脸部,每一天5~6次,每回10min,还可用热水袋热敷脸部,每一次20~30min,留意在敷热时垫着毛巾,防止烫伤身患面瘫的病人会由于担心容面容更改进而能造成情绪过于焦虑、焦虑不安、害怕,这时候要给患者心理指导,使面瘫病人积极情绪,进而提升治疗面瘫实际效果。
日常饮食,产生面瘫以后病人的咀嚼能力减低,很容易影响病人的胃口,因此尽量选一些合乎病人口感的食材,并颇具营养成分、爽口口味淡、易于消化半流食或软塑饮食搭配。
少吃点辛辣刺激性食物。
部分医护,日常能让患者自我按摩患肢或推拿颊车穴、地仓穴等,推拿时强度要适合位置精确,同时加强对患肢的防寒保暖,外出尽可能戴口罩,也一定要留意气候变化,碰到严寒气温需要及时加上衣服。
强化对眼睛护理,由于面瘫的原因会导致眼睛闭不上,从而使目光长期性曝露,因为眼角膜长期性露出,易引起眼球感染,危害面瘫患者眼睛,因而眼睛保护的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保护眼睛,出行时戴墨镜维护。
若是在医护期内发觉一侧闭上眼、嘴角歪斜、脸部情绪不一样等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避免病情严重给医治带来伤害,要记住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恢复。
二、中医面瘫的原因及治疗面瘫,简言之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由面部神经受损引起,因此也被称为面神经麻痹。
中医面瘫是一种以面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疾病,也叫做面瘫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其受到感染、肿瘤压迫、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分为外伤性面瘫和内因性面瘫。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无力,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面瘫病的管理和康复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促进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的方式,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并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面瘫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有哪些内容吧。
1、中医面瘫病的中医理论解析(1)中医面瘫病的病机分析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第一外感风邪侵袭,导致了面部经络的阻塞,从而影响了面部的神经功能。
第二情志不畅,例如长期的情绪压抑、忧虑或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第三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虚弱也会增加患面瘫病的风险。
(2)中医面瘫病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对于面瘫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套独特的原则。
从辨证方面来看,中医强调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对于面瘫病的辨证,中医主要从病因、病程、病机以及脉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分析,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机的所在。
另外,中医注重“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面瘫病时,中医既要针对病症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又要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意味着中医治疗面瘫病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除此之外,中医还强调“治病须宜调气血”的原则。
在面瘫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中医常常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面瘫病的症状。
具体而言,中医可采用针灸、草药疗法以及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重新激活。
中医还注重“因病施治”的原则。
面瘫病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患者的脸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脸部的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面瘫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有阳虚、气滞、湿热等。
面瘫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1.养血活血方:采用当归、赤芍、白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草药,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赤芍:能够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白芍:有生津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
2.理气祛湿方:针对气滞和湿热等辨证,使用柴胡、茯苓等中草药。
–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胃化湿的功效。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运行,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1.扶阳法:刺激足三阳经的阳经穴位,如阳白穴、合谷穴等,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阳气。
2.疏风法:通过刺激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等,能够疏通脑神经,改善面瘫患者的面肌神经麻痹症状。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恢复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1.拇指轻按法:以拇指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面部,以中医理论中的。
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一、中医病名面瘫:即面部肌肉瘫痪,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面神经疾病。
二、临床表现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
伴同侧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
中枢性面瘫: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皮质延髓束)和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三、辨症分型1.风寒袭络证:常有突受风寒之邪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眼不能合,流泪,口角歪斜;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证: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干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3.风痰阻络证:发病急骤,口眼 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泪溢痰涎,头晕目眩,纳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 斜,日久不愈面肌抽动频繁,或见神疲倦怠及面色萎黄无华,舌嫩淡紫,脉涩无力。
四、临症护理(1)口眼歪斜:针刺:迎风,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等穴进行针刺治疗,选合谷穴行艾条灸,每日一次。
面部保暖,避风寒。
(2)面部肿痛:面部热敷,每日1—2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闭眼不全: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应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五、饮食指导饮食宜富有营养、可口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软质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产品。
六、情志调护患者多为突然起病,有些病人认识不足,内心压抑,担忧面容的改变,终日不语,更多的病人却担心预后情况。
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