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烫伤了怎么办教案教案标题:烫伤了怎么办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烫伤的常见原因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轻度烫伤。
3. 学生能够知道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教学重点:1. 烫伤的常见原因和分类。
2. 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教学工具。
2. 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程度的烫伤情况。
3. 烫伤的急救药品和敷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烫伤了怎么办”。
2.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遇到过烫伤的情况,让他们分享经验。
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其他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烫伤的常见原因和分类。
2. 解释轻度烫伤、中度烫伤和重度烫伤的特征和处理方法。
3. 强调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包括冷水冲洗、涂抹烧伤膏药和覆盖敷料等。
示范与操作(15分钟):1.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程度的烫伤情况。
2. 演示正确的轻度烫伤处理方法,包括用冷水冲洗伤口、涂抹烧伤膏药和覆盖敷料。
3.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轻度烫伤的情况。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比如烫伤面积较大、疼痛无法缓解等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正确处理轻度烫伤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学到的烫伤处理知识。
2.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更严重的烫伤情况,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处理轻度烫伤。
2. 收集学生针对拓展活动的回答,评估他们对于更严重烫伤情况的处理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示范与操作以及讨论与总结等环节,全面而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烫伤的处理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评估方式上,通过观察和收集回答的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急救知识。
小心烫伤教案教案标题:小心烫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烫伤的危害,了解常见烫伤原因;2. 技能目标:掌握预防烫伤的方法和急救烫伤的基本步骤;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意学习烫伤预防和急救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知识讲解(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讲解烫伤的定义、常见原因和危害;(2)讲解热源的分类,包括开水、火源、电源、化学原料等;(3)讲解烫伤的程度分类,如一度烫伤、二度烫伤和三度烫伤等。
2. 预防烫伤(1)讲解如何预防烫伤,包括远离热源、勿靠近热源、注意热液体和热食品等;(2)演示正确使用夹子、隔热手套等防护用具的方法;(3)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并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烫伤的场景,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急救烫伤(1)讲解烫伤应急处理的基本步骤:迅速冷却、保护伤口、及时就医等;(2)演示正确使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的方法;(3)进行模拟演练,分组进行烫伤急救演练,学生轮流扮演急救者和伤者的角色。
三、教学手段与教具1. 教学手段:讲述法、示范法、讨论法、模拟演练法;2. 教具:图片、视频、防护用具、冷水、急救包等。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包括烫伤危害、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等;2. 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评定其掌握程度和操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掌握基本的烫伤急救知识和操作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烫伤急救过程,培养他们积极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本教案中教学内容较多,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烫伤烧伤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烫伤、烧伤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烫伤、烧伤事故。
3. 教会幼儿简单的烫伤、烧伤急救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烫伤、烧伤的原因2. 烫伤、烧伤的危害3. 预防烫伤、烧伤的措施4. 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烫伤、烧伤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烫伤、烧伤事故。
3. 教会幼儿简单的烫伤、烧伤急救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
五、教学准备:1. 烫伤、烧伤的图片或视频。
2. 烫伤、烧伤的急救用品(如冷水、干净纱布等)。
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向幼儿展示烫伤、烧伤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烫伤、烧伤的样子。
2. 邀请幼儿谈谈对烫伤、烧伤的认识。
二、讲解烫伤、烧伤的原因和危害(5分钟)1. 讲解烫伤、烧伤的原因,如:热水、火焰、蒸汽等。
2. 讲解烫伤、烧伤的危害,如:疼痛、感染、留下疤痕等。
三、讲解预防烫伤、烧伤的措施(5分钟)1. 讲解如何预防烫伤、烧伤,如:远离热水、火焰、蒸汽等热源;不要玩火;使用热水时要注意安全等。
2. 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庭中如何做到预防烫伤、烧伤。
四、讲解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5分钟)1. 讲解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如: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用干净纱布覆盖烫伤部位等。
2. 进行烫伤、烧伤的急救演示,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急救方法。
五、实践环节(5分钟)1. 邀请幼儿模拟烫伤、烧伤的情景,让幼儿学会并掌握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操作。
六、总结与反思(3分钟)1.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
2. 邀请幼儿谈谈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避免发生烫伤、烧伤事故。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了解烫伤、烧伤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预防烫伤、烧伤的措施以及烫伤、烧伤的急救方法。
防烧伤烫伤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安全教育教材,主要针对防烧伤烫伤的知识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烧伤烫伤的定义、烧伤烫伤的原因、烧伤烫伤的预防措施、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烧伤烫伤的定义和原因,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烧伤烫伤的预防措施,降低受伤风险。
3. 使学生学会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救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烧伤烫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烧伤烫伤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课件、烧伤烫伤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烧伤烫伤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烧伤烫伤的严重后果。
2. 知识讲解:讲解烧伤烫伤的定义、原因和预防措施,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烧伤烫伤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烧伤烫伤。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烧伤烫伤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烧伤烫伤,分享彼此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烧伤烫伤安全教育1. 定义:烧伤烫伤的原因2. 原因:预防措施3. 预防: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预防烧伤烫伤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答案:举例:(1)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引起烧伤。
(3)在厨房烹饪时,小心热锅热油,防止烫伤。
2. 作业题目:当你遇到身边的人遭受烧伤烫伤时,应该如何处理?答案:步骤:(1)立即停止热源,避免继续受伤。
(2)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降低温度。
(3)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4)尽快就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烧伤烫伤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烧伤烫伤急救演练,让学生更加熟悉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
《烫伤烧伤应小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烫伤和烧伤的定义、原因和常见症状。
2. 教授学员如何预防烫伤和烧伤,以及在发生烫伤和烧伤时应采取的正确急救措施。
二、教学内容:1. 烫伤和烧伤的定义:烫伤是指由热力(如水、蒸汽、热油等)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烧伤是指由火焰、高温气体、热液体等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2. 烫伤和烧伤的原因:热水、蒸汽、热油、火焰等热源直接接触皮肤,电击伤,化学物质接触等。
3. 烫伤和烧伤的症状:疼痛、红肿、水泡、皮肤脱落、感染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烫伤和烧伤的案例,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烫伤和烧伤的定义、原因和症状。
3. 互动环节:学员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预防烫伤和烧伤的方法和经验。
4. 示范环节:老师现场演示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冲洗、冷却、覆盖等。
5. 练习环节:学员分组练习急救措施,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表现:观察学员在练习急救措施时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烫伤烧伤应小心》教材。
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示范模型、急救包等。
3. 辅助材料:烫伤和烧伤的案例资料、预防烫伤和烧伤的宣传资料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员分成小组,讨论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中可能遇到的热源和潜在的烫伤风险,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这些风险。
2. 角色扮演:学员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烫伤发生时的情景,展示正确的急救步骤和错误的做法,以此进行对比学习。
3. 问答环节:老师提问,学员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员的疑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员掌握烫伤和烧伤的定义、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急救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烫伤的急救处理,包括冲洗、冷却、覆盖等步骤的细节。
烫伤了怎么办教案教案标题:烫伤了怎么办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烫伤的基本知识,包括烫伤的原因、分类和严重程度。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包括冷却烫伤部位、保护伤口和就医建议。
3. 学生能够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烫伤事故的发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2. 烫伤模型或图片3. 急救用品,如冷却剂、敷料等4.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正确的急救方法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烫伤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烫伤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介绍烫伤的定义、原因和分类。
2. 解释烫伤的严重程度,如一度、二度和三度烫伤的特征和症状。
急救方法(15分钟)1. 展示正确的急救方法的视频或图片,包括冷却烫伤部位、保护伤口和就医建议。
2. 解释冷却烫伤部位的重要性,如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
3. 强调保护伤口的方法,如不用刺激性物质覆盖伤口。
4. 提醒学生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并讨论就医的途径和建议。
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烫伤案例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分析烫伤的严重程度。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急救方法。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的急救方法和预防烫伤事故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拓展活动:1. 邀请医生或急救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烫伤急救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急救演练,模拟真实烫伤情况下的急救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2. 给学生分发小测验,测试他们对烫伤急救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7.1.28
地点:急诊护士站
主持人:赵光玲
主讲人:唐素莲
记录人:王婵娟
参加人员:
自学者签名:
内容:烧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一定义
烧伤是指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激光、电流、放射线及强酸、强碱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损伤。
二烧伤面积的计算
1.中国新九分法
3、3、3:分别指发部、面部、颈部占体表的面积。
5、6、7:分别指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占体表的面积。
13、13、会阴1:分别指躯干前、躯干后、会阴占体表的面积。
5、7、13、21:分别指双臀、双足、双小腿、双大腿占体表的面积。
2. 手掌法
手掌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可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测算。
三烧伤的分度
(1)Ⅰ度烧伤仅损及表皮浅层,不需特殊处理;
(2)Ⅱ度烧伤(浅Ⅱ度及深Ⅱ度)达到部分真皮,依靠基底层细胞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即可自身修复创面;
(3)Ⅲ度烧伤达到皮肤全层,包括深及皮肤以下各种组织、器官的烧伤,必须采用植皮等手术,创面才可愈合
四严重程度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
(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五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致伤因素: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
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
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2抢救患者生命: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
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3预防休克发生: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
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4保护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
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
例如女士穿长筒袜发生烧伤时,应用剪刀将袜子沿着长轴的方向剪开后再轻轻拿掉,并立即用冷水持续给局部降温,同时呼叫120,
5快速安全转运:伤势较重的病员就近选择医院,先救急救命,再进一步治疗。
因烧伤后疼痛刺激、精神恐惧、创面渗出等原因,患者进入休克状态,路途遥远颠簸会会加重休克的发生,待患者度过休克期以后再转入指定医疗单位,不要舍近求远,延误病情。
六烧伤患者的院内护理
1输液护理
根据Ⅱ°、Ⅲ°烧伤面积公式:补液量=体重*烧伤面积*1.5+基础需要量补液量与补液种类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最为重要。
按成年男性每千克体重,每1%Ⅱ~Ⅲ烧伤面积补给液体1.5ml,烧伤面积较大者,晶体、胶体比例为1:1 晶体首选平衡盐液;胶体首选血浆
补液方法
第一个24h,胶体补液量的1/2应在前8h内输入,其1/2量分别于第二个和第三个8H输入,基础需要量平均分配在3个8h内。
2呼吸道护理
吸人性损伤是烧伤患者常会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在现场急救时要观察鼻毛及口腔黏膜,听说话声音是否嘶哑,判断有无合并呼吸道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首先可用用湿棉签清理鼻腔。
如呼吸均匀,这时可用l%的麻黄素一滴点入病人鼻腔,收缩鼻腔黏膜,同时给病人吸入氧气。
有痰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
经过处理后呼吸仍未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加重的,需要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以免危及患者生命。
而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气管切开者及时正确地做好呼吸道护理[3]。
为保持气道湿润,气管切开后于气管内缓慢持续滴入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每4 h消毒一次气管内套管,并及时清除套管内分泌物,定时吸痰。
3创面护理
根据烧伤的部位、深度、面积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干疗可以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适用于浅度烧伤。
湿疗可湿润创面、减轻疼痛,避免活动时出血。
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或躯干烧伤患者,此法便于护理和移动病人,有利于保护创面,但不利于创面的观察,细菌易于生长繁殖且换药时患者很痛苦。
包扎时应将患肢处于功能位,露出指趾,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并在各指趾间用涂上药膏的纱布隔开,防止粘连。
暴露疗法主要用于头颈面、会阴部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其优点是便于观察创面变化,便于处理创面和外用药物,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方便快捷,节约敷料。
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采用理疗促进创面愈合,注意上下眼睑、口唇、鼻孔、指
趾等要涂上药膏,防止粘连。
4饮食护理
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口周烧伤者可将牛奶、骨头汤等用吸管吸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应由少到多,慢慢的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5心理护理
烧伤多发生于突发情况,且多为青壮年,烧伤后大多会出现心情焦虑,性格急躁,丧失自信心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亲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成功率并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增强患者信心。
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机理,发展的过程,转归和愈后,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与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