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综合
- 格式:doc
- 大小:830.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数学掌握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解析几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了几何图形的代数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解析几何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的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圆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两个图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初中数学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由一组坐标点构成。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可以通过两点确定。
给出直线上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斜率和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 = kx + b的形式,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斜率表示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
通过计算斜率和截距,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方程,从而对直线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解析几何中,圆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
圆由一个中心点和一条半径构成。
给出圆心坐标为(h, k),半径为r,我们可以确定圆的方程为(x-h)² + (y-k)² = r²。
圆的方程表示了圆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半径r,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圆的方程和圆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圆的方程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圆上,也可以方便地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圆是经常出现的组合。
我们可以通过直线和圆的交点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直线与圆相交时,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出交点的坐标。
根据交点的数量和位置,我们可以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直线与圆有两个相交点,那么直线穿过圆;如果直线与圆有一个外切点,那么直线和圆相切;如果直线与圆没有交点,那么直线和圆相离。
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构,更是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直线和圆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推导和证明来解决直线和圆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方程与关系直线与圆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们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讨论直线与圆的方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一般式和点斜式。
1. 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与B不全为零。
这种形式的方程可以描述任意一条直线,但不唯一。
例如,直线L1过点(2,3)和(4,5),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其一般式方程:1) 计算斜率k = (5 - 3) / (4 - 2) = 1;2) 代入其中一点的坐标(2,3),得到 2A + 3B + C = 0;3) 代入另一点的坐标(4,5),得到 4A + 5B + C = 0。
因此,直线L1的一般式方程为2A + 3B + C = 0或4A + 5B + C = 0。
2. 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表示为y - y1 = k(x - x1),其中(x1,y1)为已知点,k为斜率。
这种形式的方程描述了一条直线及其斜率,方便进行几何推导。
例如,直线L2过点(2,3)且斜率为2,我们可以得到其点斜式方程为y - 3 = 2(x - 2)。
二、圆的方程圆的方程有多种表示方法,最常见的是标准式和一般式。
1. 标准式方程圆的标准式方程表示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长度。
标准式方程可以直接表达圆的几何特征。
例如,圆C1的圆心为(2,3),半径为4,它的标准式方程为(x - 2)² + (y - 3)² = 16。
2. 一般式方程圆的一般式方程表示为x² + y² + Dx + Ey + F = 0,其中D、E、F为常数。
这种形式的方程也可用于描述圆。
例如,圆C2的圆心为(-3,4),半径为5,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其一般式方程:1) 将圆心代入方程中,得到(-3)² + 4² + D(-3) + E(4) + F = 0;2) 代入半径的平方值,得到9 + 16 - 3D + 4E + F = 25。
2016届高考数学复习——直线与圆的方程【考试要求】(1)直线与方程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 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 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 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 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 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识及公式回顾】1. 点到直线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点(p 0(x 0,y 0)与直线L :AX+BY+C=0) 推论:两行平线间距离:L 1=AX+BY+C 1=0 L 2:AX+BY+C 2=0⇒d=_________________2. 对称问题:(1)点关于点对称:点P (x 1,y 1)关于M (x 0,y 0)的对称点P '( , )2)点关于线的对称:设点P(a,b),则其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一般方法:Py LP 0x3. 圆的方程① 标准方程 ()22)(r b y a x =-+-,______________为圆心,_______________为半径。
② 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 C 圆心______________, 半径=r __________________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不表示任何图形。
4.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考察点到圆心距离d ,然后与半径r 比较大小。
高中数学的归纳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归纳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直线与圆的相关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对直线与圆的性质、相交关系、切线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在归纳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对于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 直线的方程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直线的特征和性质。
在数学中,直线可以通过斜率和截距表示,也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关系表示。
学习直线的方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确定直线的位置和性质。
2. 圆的方程与性质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其方程和性质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圆的方程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表示,也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关系表示。
学习圆的方程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如圆的切线、切点等。
二、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是归纳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问题时常遇到的情况。
根据相交的情况,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离、相切和相交。
1. 直线与圆相离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时,我们称它们相离。
直线与圆相离时,我们需要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用距离公式和判别式等方法来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2. 直线与圆相切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恰好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它们相切。
直线与圆相切时,我们需要确定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等信息,通过代入方程求解可以得到相切点的坐标。
3. 直线与圆相交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称它们相交。
直线与圆相交时,我们需要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进行联立方程求解,从而得到相交点的坐标。
三、直线与圆的切线直线与圆的切线是归纳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解决与切线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直线与圆的相对位置和切线的特征。
1. 直线与圆的切线存在条件直线与圆的切线存在的条件是直线的斜率与圆的切点处切线的斜率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斜率公式和圆的方程来求解切线存在的条件。
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引言: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几何图形与坐标系的关系。
其中,直线和圆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它们在几何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应用。
一、直线的性质与表示方法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它没有宽度和长度。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即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2.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是直线上两点的纵坐标差与横坐标差的比值。
斜率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方向和程度。
当斜率为正时,直线向上倾斜;当斜率为负时,直线向下倾斜;当斜率为零时,直线水平。
3. 直线的截距直线的截距是指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直线与x轴的交点称为x截距,直线与y轴的交点称为y截距。
直线的截距可以通过方程的形式直接读出。
4. 直线的性质直线的性质包括平行、垂直、相交等。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不相等。
二、圆的性质与表示方法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由圆心和半径确定,其中圆心是圆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标准方程是(x-a)^2 + (y-b)^2 = r^2,其中(a,b)为圆心的坐标,r为半径的长度。
一般方程是x^2 + y^2 + Dx + Ey + F = 0,其中D、E、F为常数。
3. 圆的性质圆的性质包括切线、弦、弧等。
切线是与圆相切且与圆的半径垂直的直线;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弧是圆上两点之间的弯曲部分。
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夹角是直角。
三、直线与圆的关系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
当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时,它们相离;当直线与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时,它们相切;当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时,它们相交。
直线与圆方程知识总结一、坐标法1.点和坐标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和一对有序实数(x ,y)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的坐标为P 1(x 1,y 1),P 2(x 2,y 2),则两点间的距离特殊位置的两点间的距离,可用坐标差的绝对值表示:(1)当x 1=x 2时(两点在y 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y 轴),则|P 1P 2|=|y 2-y 1|(2)当y 1=y 2时(两点在x 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x 轴),则|P 1P 2|=|x 2-x 1|3.线段的定比分点(2)公式:分P 1(x 1,y 2)和P 2(x 2,y 2)连线所成的比为λ的分点坐标是公式|P P |=12()()x x y y 212212-+-(1)P P P P P PP P P PP P P P =P P P P 12121212112定义:设点把有向线段分成和两部分,那么有向线段和的数量的比,就是点分所成的比,通常用λ表示,即λ,点叫做分线段为定比λ的定比分点.P PP 2当点内分时,λ>;当点外分时,λ<.P P P 0P P P 01212x x x y y y =++=++⎧⎨⎪⎪⎩⎪⎪-1212111λλλλλ≠()特殊情况,当是的中点时,λ,得线段的中点坐标P P P =1P P 1212二、直线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当直线和x 轴相交时,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线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α∈[0,π).(2)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当k ≥0时,α=arctank .(锐角)当k <0时,α=π-arctank .(钝角) (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为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 已知直线过点(x 0,y 0),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y 0=k(x -x 0)(2)斜截式 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kx +b(3)两点式 已知直线过两点(x 1,y 1)和(x 2,y 2),则其方程为:(4)截距式 已知直线在x ,y 轴上截距分别为a 、b ,则其方程为:(5)参数式 已知直线过点P(x 0,y 0),它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 ,b),v(cos α,sin α)(α为倾斜角)时,则其参数式方程为x x x y y y =+=+⎧⎨⎪⎪⎩⎪⎪121222率,直线的斜率常用表示,即αα≠π.k k =tan ()2k =y (x x )212--y x x 121≠y y y y x x x ----121121=x (x x )12≠x a y b +=1则其参数式方程为为参数,特别地,当方向向量为x x at y y bt =+=+⎧⎨⎩00(t )(6)一般式 Ax +By +C=0 (A 、B 不同时为0).(7)特殊的直线方程①垂直于x 轴且截距为a 的直线方程是x=a ,y 轴的方程是x=0.②垂直于y 轴且截距为b 的直线方程是y=b ,x 轴的方程是y=0.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当直线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2)重合:当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当l 1和l 2是(3)相交:当l 1,l 2是斜截式方程时,k 1≠k 24.点P(x 0,y 0)与直线l :Ax +By +C=0的位置关系:x x t y y t =+=+⎧⎨⎩00cos sin αα为参数(t )这时,的几何意义是,→→t tv =p p |t|=|p p|=|p p|000当和是一般式方程时,≠l l 12A A B B C C 121212=一般方程时,A A B B C C 121212==当,是一般式方程时,≠l l 12A A B B 2212①斜交交点:的解到角:到的角θ≠夹角公式:和夹角θ≠A x B y C A x B y C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11122222112121221121200110110++=++=⎧⎨⎩=-++=-++⎧⎨⎪⎪⎪⎪⎩⎪⎪⎪⎪l l l l 1tan ()tan ||()②垂直当和有叙截式方程时,-当和是一般式方程时,+l l l l 1212121212k k =1A A B B =0⎧⎨⎩Ax By C =0P ()Ax By C 0P 0000++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在直线外.⇔⇔l l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P(x y )d =|Ax +By +C|0000l A B 22+5.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间6.直线系方程 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它的方程的特点是除含坐标变量x ,y 以外,还含有特定的系数(也称参变量).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往往先根据一个条件写出所求直线所在的直线系方程,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条件来确定其中的参变量.(1)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 2x +B 2y +C 2=0,因此它不表示l 2.当λ=0时,即得A 1x +B 1y +C 1=0,此时表示l 1.(2)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 +By +λ=0(λ≠C),λ是参变量.(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 +By +C=0(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 -Ay +λ=0.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7.简单的线性规划(1)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或<0)表示直线Ax +By +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2)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例如,z=ax +by ,其中x ,y 满足下列条件:的距离为:.d =|C C |12-+A B 22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就是线性规划问题,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z=ax +by 叫做线性目标函数.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使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三、曲线和方程1.定义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下,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 ,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 ,y)=0的解(一点不杂);(2)以方程f(x ,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 上的点(一点不漏).这时称方程f(x ,y)=0为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为方程f(x ,y)=0的曲线(图形). 设P={具有某种性质(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Q={(x ,y)|f(x ,y)=0},若设点M 的坐标为(x 0,y 0),则用集合的观点,上述定义中的两条可以表述为:以上两条还可以转化为它们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为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为方程f(x ,y)=0的曲线(图形).2.曲线方程的两个基本问题(1)由曲线(图形)求方程的步骤: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变数对(x ,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②立式: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M|p(M)};A xB yC 0(0)A x B y C 0(0)A x B x C 0(0)111222n n n ++≥或≤++≥或≤……++≥或≤⎧⎨⎪⎪⎩⎪⎪(*)(1)M P (x y )Q P Q (2)(x y )Q M P Q P 0000∈,∈,即;,∈∈,即.⇒⊆⇒⊆(1)(x y )Q M P (2)M P (x y )Q 0000,;,.∉⇒∉∉⇒∉显然,当且仅当且,即时,才能称方程,P Q Q P P =Q f(x y)=0⊆⊆③代换: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 ,y)=0;④化简:化方程f(x ,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上述方法简称“五步法”,在步骤④中若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过程;或最简方程的解集与原始方程的解集相同,则步骤⑤可省略不写,因为此时所求得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2)由方程画曲线(图形)的步骤:①讨论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②求截距:③讨论曲线的范围;④列表、描点、画线.3.交点求两曲线的交点,就是解这两条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4.曲线系方程过两曲线f 1(x ,y)=0和f 2(x ,y)=0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f 1(x ,y)+λf 2(x ,y)=0(λ∈R).四、圆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圆.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x -a)2+(y -b)2=r 2.(a ,b)为圆心,r 为半径.特别地:当圆心为(0,0)时,方程为x 2+y 2=r 2(2)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0方程组,的解是曲线与轴交点的坐标;f x y y ()==⎧⎨⎩00x 方程组,的解是曲线与轴交点的坐标;f x y x ()==⎧⎨⎩00y 配方()()x D y E D E F +++=+-22442222当D 2+E 2-4F <0时,方程无实数解,无轨迹.(3)参数方程 以(a ,b)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特别地,以(0,0)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Ax +By +C=0和圆C :(x -a)2+(y -b)2=r 2,则5.求圆的切线方法(1)已知圆x 2+y 2+Dx +Ey +F=0.①若已知切点(x 0,y 0)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当+->时,方程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D E 4F 0()22D E D E F 2212422+-当+-时,方程表示点-,-D E 4F =0()22D E 22x a r y b r =+=+⎧⎨⎩cos sin θθθ为参数()x r y r ==⎧⎨⎩cos sin θθθ为参数()(1)d r (2)d =r (3)d r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d Aa Bb C A B =+++||22.(1)0d r (2)=0d =r (3)0d r 相交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两解,△>或<;相切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一组解,△或;相离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或>.⇔⇔⇔x x y y D x x E y y F 0000220=+++++=()().当,在圆外时,++++表示(x y )x x y y D(x )E(y )F =0000000++x y 22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 0,y 0),则设切线方程为y -y 0=k(x -x 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若已知切线斜率为k ,则设切线方程为y=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x 2+y 2=r 2.①若已知切点P 0(x 0,y 0)在圆上,则该圆过P 0点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r 2.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则②已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圆的切线方程为±.k y =kx r k 2+1(1)|O O |=r r (2)|O O |=|r r |(3)|r r ||O O |r r 12121212121212两圆外切+;两圆内切-;两圆相交-<<+.⇔⇔⇔。
直线和圆--知识总结一、直线的方程 1、倾斜角:,X 围0≤α<π,若x l //轴或与x 轴重合时,α=00. 2、斜率: k=tan αα=0⇔κ=0已知L 上两点P 1〔x 1,y 1〕 0<α<02>⇔k πP 2〔x 2,y 2〕 α=κπ⇔2不存在⇒k=1212x x y y --022<⇔<<κππ当1x =2x 时,α=900,κ不存在.当0≥κ时,α=arctank,κ<0时,α=π+arctank 3、截距〔略〕曲线过原点⇔横纵截距都为0. 几种特殊位置的直线 ①x 轴:y=0 ②y 轴:x=0③平行于x 轴:y=b④平行于y 轴:x=a ⑤过原点:y=kx两个重要结论:①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任何一个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5、直线系:〔1〕共点直线系方程:p 0〔x 0,y 0〕为定值,k 为参数y-y 0=k 〔x-x 0〕 特别:y=kx+b,表示过〔0、b 〕的直线系〔不含y 轴〕 〔2〕平行直线系:①y=kx+b,k 为定值,b 为参数.②AX+BY+入=0表示与Ax+By+C=0 平行的直线系 ③BX-AY+入=0表示与AX+BY+C 垂直的直线系〔3〕过L 1,L 2交点的直线系A 1x+B 1y+C 1+入〔A 2X+B 2Y+C 2〕=0〔不含L2〕 6、三点共线的判定:①AC BC AB =+,②K AB =K BC ,③写出过其中两点的方程,再验证第三点在直线上.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L 1到L 2的角为0,则12121tan k k k k •+-=θ〔121-≠k k 〕3、夹角:12121tan k k k k +-=θ4、点到直线距离:2200BA c By Ax d +++=〔已知点〔p 0<x 0,y 0>,L :AX+BY+C=0〕①两行平线间距离:L 1=AX+BY+C 1=0 L 2:AX+BY+C 2=0⇒2221B A c c d +-=②与AX+BY+C=0平行且距离为d 的直线方程为Ax+By+C ±022=+B Ad③与AX+BY+C 1=0和AX+BY+C 2=0平行且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5、对称:〔1〕点关于点对称:p<x 1,y 1>关于M 〔x 0,y 0〕的对称)2,2(1010Y Y X X P --' 〔2〕点关于线的对称:设p<a 、b>一般方法:如图:<思路1>设P 点关于L 的对称点为P 0<x 0,y 0> 则 Kpp 0﹡K L =-1P, P 0中点满足L 方程解出P 0<x 0,y 0>〔思路2〕写出过P ⊥L 的垂线方程,先求垂足,然后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P 0<x 0,y 0>的坐标.P yL P 0x〔3〕直线关于点对称L :AX+BY+C=0关于点P 〔X 0、Y 0〕的对称直线l ':A 〔2X 0-X 〕+B 〔2Y 0-Y 〕+C=0 〔4〕直线关于直线对称①几种特殊位置的对称:已知曲线f<x 、y>=0关于x 轴对称曲线是f<x 、-y>=0 关于y=x 对称曲线是f<y 、x>=0 关于y 轴对称曲线是f<-x 、y>=0 关于y= -x 对称曲线是f<-y 、-x>=0 关于原点对称曲线是f<-x 、-y>=0 关于x=a 对称曲线是f<2a-x 、y>=0关于y=b 对称曲线是f<x 、2b-y>=0一般位置的对称、结合平几知识找出相关特征,逐步求解. 三、简单的线性规划不等式表示的区域约束条件、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最优解. 要点:①作图必须准确〔建议稍画大一点〕.②线性约束条件必须考虑完整.③先找可行域再找最优解. 四、园的方程1、园的方程:①标准方程 ()22)(r b y a x =-+-,c 〔a 、b 〕为园心,r 为半径.②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 ⎝⎛--2,2E D C ,2422FE D r -+=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不表示任何图形. ③参数方程: θcos r a x +=θsin r b y +=θ为参数以A 〔X 1,Y 1〕,B 〔X 2,Y 2〕为直径的两端点的园的方程是 〔X-X 1〕〔X-X 2〕+〔Y-Y 1〕〔Y-Y 2〕=02、点与园的位置关系:考察点到园心距离d,然后与r 比较大小.3、直线和园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判定:①联立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量,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0⇔相交、△=0⇔相切、△<0⇔相离②利用园心c<a 、b>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 来确定: 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直线与园相交,注意半径、弦心距、半弦长所组成的kt △〕 4、园的切线:〔1〕过园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与园222r y x =+相切于点〔x 1、y 1〕的切线方程是211r y y x x =+与园222)()(r b y a x =-+-相切于点〔x 1、y 1〕的切成方程 为:211))(())((r b y b y a x a x =--+--与园022=++++F EY DX y x 相切于点〔x 1、y 1〕的切线是〔2〕过园外一点切线方程的求法:已知:p 0<x 0,y 0>是园 222)()(r b y a x =-+- 外一点①设切点是p 1<x 1、y 1>解方程组 先求出p 1的坐标,再写切线的方程②设切线是)(00x x k y y -=-即000=+--y kx y kx 再由r k y kx b ka =++--120,求出k,再写出方程.〔当k 值唯一时,应结合图形、考察是否有垂直于x 轴的切线〕③已知斜率的切线方程:设b kx y +=〔b 待定〕,利用园心到L 距离为r,确定b. 5、园与园的位置关系由园心距进行判断、相交、相离〔外离、内含〕、相切〔外切、内切〕 6、园系①同心园系:222)()(r b y a x =-+-,〔a 、b 为常数,r 为参数〕 或:022=++++F EY DX y x 〔D 、E 为常数,F 为参数〕 ②园心在x 轴:222)(r y a x =+- ③园心在y 轴:222)(r b y x =-+④过原点的园系方程2222)()(b a b y a x +=-+- ⑤过两园0:111221=++++F Y E X D y x C 和0:222222=++++F Y E X D y x C 的交点的园系方程为0(2222211122=+++++++++F Y E X D y x F Y E X D y x 入〔不含C 2〕,其中入为参数若C 1与C 2相交,则两方程相减所得一次方程就是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直线和圆的方程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
理解圆的参数方程.§07.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一、直线方程.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0παα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y a x . 注:若23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2--=x y ,但若)0(232≥--=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3. ⑴两条直线平行: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21C C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21,l l 的倾斜角为21,αα则1l ∥212αα=⇔l . ⑵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①设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斜率分别为1k 和2k ,则有12121-=⇔⊥k k l l 这里的前提是21,l l 的斜率都存在. ②0121=⇔⊥k l l ,且2l 的斜率不存在或02=k ,且1l 的斜率不存在. (即01221=+B A B A 是垂直的充要条件)4. 直线的交角:⑴直线1l 到2l 的角(方向角);直线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转动的角θ,它的范围是),0(π,当 90≠θ时21121tan k k k k +-=θ. ⑵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指由1l 与2l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θ,又称为1l 和2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2,0π,当 90≠θ,则有21121tan k k k k +-=θ. 5. 过两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λλ(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为参数,0222=++C y B x A 不包括在内)6. 点到直线的距离: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00y x P ,直线P C By Ax l ,0:=++到l 的距离为d ,则有2200B A CBy Ax d +++=.注:1. 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距离公式:21221221)()(||y y x x P P -+-=.特例:点P(x,y)到原点O 的距离:||OP =2. 定比分点坐标分式。
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圆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知识点,下面是关于直线与圆的方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其中 (x0, y0) 为直线上的一点,k 为直线的斜率。
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 k 为直线的斜率,b 为 y 轴上的截距。
3.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y-y1)/(y2-y1)=(x-x1)/(x2-x1),其中 (x1, y1) 和
(x2, y2) 为直线上的两点。
4.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x/a + y/b = 1,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直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
5.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其中 A、B、C 为常数,且 A 和
B 不为 0。
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1. 圆的标准式方程:(x-h)^2 + (y-k)^2 = r^2,其中 (h, k) 为圆心坐标,r 为半径。
2. 圆的参数式方程:x=h+rcosθ, y=k+rsinθ,其中 (h, k) 为圆心坐标,r 为半径,θ 为参数。
3. 圆的极坐标式方程:ρ=r,其中 r 为半径,θ 为极角。
4. 圆的直径式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其中 D、E、F 为常数。
5. 圆的一般式方程:x^2 + y^2 + Ax + By + C = 0,其中 A、B、C 为常数。
在直线与圆的方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如直线的法线式和参数式,圆的切线和割线等。
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公式对于解决几何问题非常重要。
壹高考数学专题七解析几何之直线与圆的方程一、直线 ●1.直线的方程(1)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π≤<;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确定的倾斜角。
(2)直线l 的斜率tan (0,k ααπ=≤<且2πα≠)。
变化情况如下:斜率的计算公式:若斜率为k 的直线过点111(,)P x y 与222(,)P x y ,则211221()k x x x x =≠-。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贰●2.两条直线位置关系(1)设两条直线111:l y k x b =+和222:l y k x b =+,则有下列结论:1212//l l k k ⇔=且12b b ≠; 12121l l k k ⊥⇔⋅=-。
(2)设两条直线111111:0(,l A x B y C A B ++=不全为0)和2222:0l A x B y C ++=22(,A B ,不全为0),则有下列结论:12//l l ⇔12210A B A B -=且12210BC B C -≠或12210A B A B -=且12210AC A C -≠; 12l l ⊥⇔12120A A B B +=。
(3)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解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而得解。
(4)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一般可设为0Ax By m ++=;与直线0Ax By C ++=垂直的直线一般可设为0Bx Ay n -+=。
(5)过两条已知直线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111222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A x B y C λ+++++=++=其中不包括直线●3.中点公式:平面内两点111(,)P x y 、222(,)P x y ,则12,P P 两点的中点(,)P x y 为1212,22y y x x x y ++==。
●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内两点111(,)P x y ,222(,)P x y ,则12,PP两点间的距离为:12PP 。
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直线和圆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
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理解数学概念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直线的方程直线是平面上一组点的集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其方程。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两种直线方程:截距式和一般式。
1. 截距式方程截距式方程由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表示。
这个方程的形式为:x/a + y/b = 1。
其中a和b分别是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
通过截距式方程,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情况,进而确定直线的位置。
例如,一条直线在x轴上截距为2,在y轴上截距为3,那么它的截距式方程为x/2 + y/3 = 1。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知道直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为(2,0)和(0,3),并且研究直线的斜率等性质。
2. 一般式方程一般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标准表示形式。
它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
其中A、B和C是常数,A和B不能同时为0。
通过一般式方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直线的运算和性质的验证。
例如,一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2x - 3y + 4 = 0。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直线的斜率为2/3,根据斜率的正负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可以判断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
二、圆的方程圆是平面上一组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的集合,圆的方程也有多种形式。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直径式和一般式两种圆的方程。
1. 直径式方程直径式方程是圆的一种直观表示方法,通过圆心和半径来表达圆的性质和位置。
直径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 - h)² + (y - k)² = r²。
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半径的长度。
例如,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的直径式方程为:x²+ y² = 25。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得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和圆在平面上的位置。
直线和圆【复习要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判断方法:(1)代数法;把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转化成关于x (或y )的二元一次方程,再利用“∆”来判断.0∆>⇔直线与圆相交;0∆=⇔直线与圆相切; 0∆<⇔直线与圆相离. (2)几何法: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圆半径r 的大小.d r <⇔直线与圆相交;d r =⇔直线与圆相切; d r >⇔直线与圆相离. 2、直线与圆相交时,圆的弦长的求法:常用弦心距d 、弦长的一半2l 、圆的半径r 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解.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点00(,)M x y 与圆C :222()()x a y b r -+-=(0r >)点M 在圆外⇔22200()()x a y b r -+->;点M 在圆上⇔22200()()x a y b r -+-=;点M 在圆内⇔22200()()x a y b r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利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半径的关系5、两圆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若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相交,则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21212()()()0D D x E E y F F -+-+-=提醒: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平面几何知识的作用. 【强化训练】1、直线2y kx =+与圆22(2)(3)1x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2、圆224460x y x y +-++=截直线50x y --=所得的弦长为3、已知点00(,)P x y 在圆222x y r +=内且不与圆心重合,则直线200x x y y r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4、圆2244100x y x y +---=上点到直线140x y +-=的最大距离为5、过点)1,1(-的直线被圆0222=-+x y x 截得的弦长为2,则此直线的方程为6、圆4)2(22=+-y x 与圆122=+y x 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7、圆034222=-+++y x y x 上到直线01=++y x 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个8、过圆054222=--++y x y x 与直线042=++y x 的两个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面积是 9、过圆0126422=-+-+y x y x 内一点)2,4(-A 作圆的弦,则这些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10、曲线1y =+(-2≤x ≤2)与直线(2)4y k x =-+有两个公共点时,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11、设圆上的点)3,2(-A 关于直线02=+y x 的对称点仍在这个圆上,且与直线01=+-y x 相交的弦长为22,求圆的方程。
数学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直线和圆是数学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平面几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直线是由无数个点无限延伸而成的,而圆则是平面上一组与给定点等距离的点的集合。
本文将介绍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方程和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一、直线的性质和方程在解析几何中,直线通常是通过表示其上的点的坐标来进行研究的。
设平面上一点的坐标为(x, y),则直线可表示为y = kx + b的形式,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与y轴的截距。
直线的斜率是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除以横坐标之差,即k= (y₂ - y₁) / (x₂ - x₁)。
当直线过点(0, b)时,b为直线的截距,可表示为y = kx + b = mx,其中m = k + b。
直线的斜率可以判断直线的方向,当斜率k为正数时,直线向右上方倾斜;当斜率k为负数时,直线向右下方倾斜;当斜率k为0时,直线平行于x轴;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平行于y轴。
二、圆的性质和方程圆是平面上与给定点(圆心)等距离的点的集合。
圆的性质包括圆心、半径和直径等。
圆心是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线段的中点,通常表示为点O。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通常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即直径的长度为两倍的半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圆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来表示,圆的标准方程为(x - a)² + (y - b)² = r²,其中(a, b)为圆心的坐标。
若圆心为原点(0,0),则圆的方程为x² + y² = r²。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圆之间有多种可能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离和相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情况:1. 相切:当直线只与圆相切于一个点时,我们称其为切线。
切线与圆的切点与切线垂直。
在数学上,判断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是直线的斜率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除以半径的负倒数。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归类解析专题40直线与圆综合应用一、关键能力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二、教学建议直线与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它包括直线、圆和直线与圆综合应用等内容.高考常以选填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对解析几何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考查.近几年高考直线、圆试题的考查特点,一是考查两直线位置关系、点线距离、圆有关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二是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为载体,在代数、向量等知识的交汇处设置解答题,考查解决轨迹、参数范围、探索型等综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注重测试逻辑推理和代数运算能力.三、自主梳理1.处理解析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几何法、代数法2.圆上动点的处理方法:几何法:转化为具有几何意义的问题来解决(距离、角、斜率、截距);代数法:设点坐标,用坐标去表示目标,寻求解决办法。
3.直线与圆交点的处理方法:几何法:转化的思想代数法:设而不求的办法四、高频考点+重点题型考点一、与其他知识(向量、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交汇例1-1(与简易逻辑交汇)直线x﹣y+m=0与圆x2+y2﹣2x﹣1=0有两个不同交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3<m<1B.﹣4<m<2C.0<m<1D.m<1【解答】解: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得:{x−y+m=0x2+y2−2x−1=0,消去y得:2x2+(2m﹣2)x+m2﹣1=0,由题意得:△=(2m﹣2)2﹣8(m2﹣1)=﹣4(m+1)2+16>0,变形得:(m+3)(m﹣1)<0,解得:﹣3<m<1,∵0<m<1是﹣3<m<1的一个真子集,∴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交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m<1.故选:C.例1-2(与三角函数交汇)若圆x2+y2﹣4x﹣4y﹣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2√2.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圆x 2+y 2﹣4x ﹣4y ﹣10=0化简为标准方程,可得(x ﹣2)2+(y ﹣2)2=18,∴圆心坐标为C (2,2),半径r =3√2,∵在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ax +by =0的距离为2√2,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r −2√2=√2,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a 2+b 2≤√2,∴(2a +2b )2≤2(a 2+b 2),整理得(−ab )2−4(−ab )+1≤0, 解之得2−√3≤−ba ≤2+√3,∵直线l :ax +by =0的斜率k =−ab ∈[2−√3,2+√3]∴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2−√3,2+√3],即tan π12≤tan α≤tan 5π12. 由此可得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π12,5π12]. 故答案为:[π12,5π12] 例1-3(与向量的交汇) 已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 是坐标原点,且有OA →⋅OB →≥−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2,2 √2)C .[√2,+∞)D .[√3,2 √2)【解答】解:根据题意,圆x 2+y 2=4的圆心为(0,0),半径r =2,设圆心到直线x +y ﹣k =0的距离为d ;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d =√1+1=√22,则有k <2√2;设OA →与OB →的夹角即∠OAB =θ,若OA →⋅OB →≥−2,即|OA |×|OB |×cos θ≥﹣2,变形可得cos θ≥−12,则θ≤2π3,当θ=2π3时,d =1,若θ≤2π3,则d =√2≥1,解可得k ≥√2,则k 的取值范围为[√2,2√2); 故选:B .例1-4(与基本不等式交汇)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x +my =0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mx -y -m +3=0交于点P ,则P A +PB 的取值范围是( )A .[5,25]B .[25,45]C .[10,45]D .[10,25] 答案:D解析:由动直线x +my =0知定点A 的坐标为(0,0),由动直线mx -y -m +3=0知定点B 的坐标为(1,3),且两直线互相垂直,故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故当点P 与点A 或点B 重合时,P A +PB 取得最小值,(P A +PB )min =AB =10. 当点P 与点A 或点B 不重合时,在Rt △P AB 中,有P A 2+PB 2=AB 2=10.因为P A 2+PB 2≥2P A ·PB ,所以2(P A 2+PB 2)≥(P A +PB )2,当且仅当P A =PB 时取等号,所以P A +PB ≤2P A 2+PB 2=2×10=25,所以10≤P A +PB ≤25, 所以P A +PB 的取值范围是[10,25].故选D .例1-5.过直线y =x 上一点作圆(x ﹣5)2+(y ﹣1)2=2的两条切线l 1,l 2,当l 1,l 2关于直线y =x 对称时,l 1,l 2的夹角的大小为.【解答】解:圆(x ﹣5)2+(y ﹣1)2=2的圆心(5,1),过(5,1)与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x +y ﹣6=0,它与y=x的交点N(3,3),N到(5,1)距离是2√2,两条切线l1,l2,它们之间的夹角为60°.故答案为:60°.例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x2+y2﹣2x﹣4y﹣3=0与x轴交于A,B两点,若动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CMN的面积为4,若P为MN的中点,则△PAB的面积最大值为.【解答】解:当y=0时,x2﹣2x﹣3=0得x=﹣1或x=3,即A(﹣1,0),B(3,0),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8,则圆心C(1,2),半径R=√8=2√2,△CMN的面积为4,×2√2×2√2sin∠MCN=4,即S=12则sin∠MCN=1,即∠MCN=90°,则MN=√2CN=√2×2√2=4,则CP=1MN=2,点P轨迹是个圆2要使△PAB的面积最大,则CP⊥AB,此时三角形的高为PD=2+2=4,AB=3﹣(﹣1)=4,×4×4=8,则△PAB的面积S=12故答案为:8.考点二、直线与圆中的探索性问题例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半径为2的圆C ,圆心在x 轴正半轴上,且与直线x −√3y +2=0相切. (1)求圆C 的方程;(2)在圆C 上,是否存在点P ,满足|PQ |=√22|PO |,其中,点Q 的坐标是Q (﹣1,0).若存在,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在圆C 上存在点M (m ,n ),使得直线l :mx +ny =1与圆O :x 2+y 2=1相交不同两点A ,B ,求m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使得△OAB 的面积最大的点M 的坐标及对应的△OAB 的面积.【解答】解:(1)设圆心是(a ,0),(a >0),它到直线x −√3y +2=0的距离是d =√1+3=2,解得a =2或a =﹣6(舍去),所以,所求圆C 的方程是(x ﹣2)2+y 2=4.(4分) (2)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x ,y ),则由PA =√22PO ,得x 2+y 2+4x +2=0.(6分)即,点P 在圆D :(x +2)2+y 2=2上,点P 也在圆C :(x ﹣2)2+y 2=4上.因为|CD|=4>r c +r d =2+√2,所以圆C 与圆D 外离,圆C 与圆D 没有公共点. 所以,不存在点P 满足条件.(8分)(3)存在,理由如下:因为点M (m ,n ),在圆C 上,所以(m ﹣2)2+n 2=4, 即n 2=4﹣(m ﹣2)2=4m ﹣m 2且0≤m ≤4. 因为原点到直线l :mx +ny =1的距离h =√m 2+n2=√4m1,解得14<m ≤4 (10分)而|AB |=2√1−ℎ2,所以S △OAB =12|AB |h =√ℎ2−ℎ4=√14m −(14m )2=√−(14m −12)2+14, 因为116≤14m <1,所以当14m =12,即m =12时,S △OAB 取得最大值12,此时点M 的坐标是(12,√72)或(12,−√72),△O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12分)例2-2.如图,已知⊙C 的圆心在原点,且与直线x +3y +4√2=0相切. (1)求⊙C 的方程;(2)点P 在直线x =8上,过点P 引⊙C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 ①求四边形OAPB 面积的最小值; ②求证:直线AB 过定点.【解答】(1)解:依题意得:圆心(0,0)到直线x +3y +4√2=0的距离d =r , ∴r =d =√2|√10=4√55, ∴圆C 的方程为x 2+y 2=165;(2)①解:连接OA ,OB , ∵PA ,PB 是圆C 的两条切线, ∴OA ⊥AP ,OB ⊥BP ,∴S 四边形OAPB =2S △OAP =12OA ⋅PA =12×4√55√PO 2−165=2√55√PO 2−165.∴当PO 取最小值为8时,(S 四边形OAPB )min =2√55√64−165=8√195; ②证明:由①得,A ,B 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 设点P 的坐标为(8,b ),b ∈R ,则线段OP的中点坐标为(4,b2),∴以OP为直径的圆方程为(x−4)2+(y−b2)2=16+b24,即x2+y2﹣8x﹣by=0.∵AB为两圆的公共弦,∴联立{x2+y2=165x2+y2−8x−by=0得:直线AB的方程为8x+by=165,b∈R,即8(x−25)+by=0,则直线AB恒过定点(25,0).例2-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0,1),当m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BC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解答】解:(1)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可设A(x1,0),B(x2,0),由韦达定理可得x1x2=﹣2,若AC⊥BC,则k AC•k BC=﹣1,即有1−00−x1•1−00−x2=−1,即为x1x2=﹣1这与x1x2=﹣2矛盾,故不出现AC⊥BC的情况;(2)证明:设过A、B、C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由题意可得y=0时,x2+Dx+F=0与x2+mx﹣2=0等价,可得D=m,F=﹣2,圆的方程即为x2+y2+mx+Ey﹣2=0,由圆过C(0,1),可得0+1+0+E﹣2=0,可得E=1,则圆的方程即为x2+y2+mx+y﹣2=0,另解:设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的交点为H(0,d),则由相交弦定理可得|OA|•|OB|=|OC|•|OH|,即有2=|OH|,再令x=0,可得y2+y﹣2=0,解得y=1或﹣2.即有圆与y轴的交点为(0,1),(0,﹣2),则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3.例2-4.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与圆C1:x2+y2﹣6x+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圆C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L:y=k(x﹣4)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圆C1:x2+y2﹣6x+5=0,整理,得其标准方程为:(x﹣3)2+y2=4,∴圆C1的圆心坐标为(3,0);(2)设当直线l的方程为y=kx、A(x1,y1)、B(x2,y2),联立方程组{(x −3)2+y 2=4y =kx ,消去y 可得:(1+k 2)x 2﹣6x +5=0, 由△=36﹣4(1+k 2)×5>0,可得k 2<45 由韦达定理,可得x 1+x 2=61+k 2,∴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参数方程为{x =31+k 2y =3k 1+k 2,其中−2√55<k <2√55, ∴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32)2+y 2=94,其中53<x ≤3; (3)结论:当k ∈(−2√57,2√57)∪{−34,34}时,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 理由如下: 联立方程组{(x −32)2+y 2=94y =k(x −4),消去y ,可得:(1+k 2)x 2﹣(3+8k 2)x +16k 2=0, 令△=(3+8k 2)2﹣4(1+k 2)•16k 2=0,解得k =±34, 又∵轨迹C 的端点(53,±2√53)与点(4,0)决定的直线斜率为±2√57, ∴当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时, k 的取值范围为[−2√57,2√57]∪{−34,34}.例2-5.如图,圆C :x 2﹣(1+a )x +y 2﹣ay +a =0.(Ⅰ)若圆C 与x 轴相切,求圆C 的方程;(Ⅱ)已知a >1,圆C 与x 轴相交于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左侧).过点M 任作一条直线与圆O :x 2+y 2=4相交于两点A ,B .问: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NM =∠BNM ?若存在,求出实数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Ⅰ)因为由{y =0x 2−(1+a)x +y 2−ay +a =0可得x 2﹣(1+a )x +a =0, 由题意得△=(1+a )2﹣4a =(a ﹣1)2=0,所以a =1, 故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2﹣2x +y 2﹣y +1=0.(Ⅱ)令y =0,得x 2﹣(1+a )x +a =0,即(x ﹣1)(x ﹣a )=0,求得x =1,或x =a , 所以M (1,0),N (a ,0).假设存在实数a ,当直线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 代入x 2+y 2=4得,(1+k 2)x 2﹣2k 2x +k 2﹣4=0,设A (x 1,y 1),B (x 2,y 2),从而x 1+x 2=2k 21+k 2,x 1x 2=k 2−41+k 2. 因为NA 、NB 的斜率之和为 y 1x1−a+y 2x2−a=k[(x 1−1)(x 2−a)+(x 2−1)(x 1−a)](x 1−a)(x 2−a),而(x 1﹣1)(x 2﹣a )+(x 2﹣1)(x 1﹣a )=2x 1x 2﹣(a +1)(x 2+x 1)+2a =2k 2−41+k 2−(a +1)2k 21+k 2+2a =2a−81+k 2,因为∠ANM =∠BNM ,所以,NA 、N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y 1x 1−a+y 2x 2−a=0,即2a−81+k 2=0,得a =4.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仍然满足∠ANM =∠BNM ,即NA 、N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综上,存在a =4,使得∠ANM =∠BNM .例2-6.已知直线l :4x +3y +10=0,半径为2的圆C 与l 相切,圆心C 在x 轴上且在直线l 的右上方. (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1,0)的直线与圆C 交于A ,B 两点(A 在x 轴上方),问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使得x 轴平分∠ANB ?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设圆心C (a ,0)⎝ ⎛⎭⎪⎫a >-52, 则|4a +10|5=2,解得a =0或a =-5(舍).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2)当直线AB ⊥x 轴时,x 轴平分∠ANB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N (t,0),A (x 1,y 1),B (x 2,y 2),由⎩⎨⎧x 2+y 2=4,y =k (x -1),得(k 2+1)x 2-2k 2x +k 2-4=0, x 1,2=2k 2±4k 4-4(k 2+1)(k 2-4)2(k 2+1),所以x 1+x 2=2k 2k 2+1,x 1x 2=k 2-4k 2+1.若x 轴平分∠ANB ,则k AN =-k BN ,即y 1x 1-t +y 2x 2-t =0,则k (x 1-1)x 1-t +k (x 2-1)x 2-t=0,即2x 1x 2-(t +1)(x 1+x 2)+2t =0,即2(k 2-4)k 2+1-2k 2(t +1)k 2+1+2t =0,解得t =4,所以当点N 的坐标为(4,0)时,能使得x 轴平分∠ANB 总成立. 例2-7.已知t ∈R ,圆C :x 2+y 2-2tx -2t 2y +4t -4=0. (1) 若圆C 的圆心在直线x -y +2=0上,求圆C 的方程;(2) 圆C 是否过定点?如果过定点,求出定点的坐标;如果不过定点,说明理由. 解析:(1) 配方得(x -t )2+(y -t 2)2=t 4+t 2-4t +4,其圆心C (t ,t 2).依题意t -t 2+2=0,解得t =-1或2.即x 2+y 2+2x -2y -8=0或x 2+y 2-4x -8y +4=0为所求方程.(2) 整理圆C的方程为(x 2+y 2-4)+(-2x +4)t +(-2y )·t 2=0,令⎩⎨⎧x 2+y 2-4=0,-2x +4=0,-2y =0解得⎩⎨⎧x =2,y =0. 故圆C 过定点(2,0).考点三、与实际结合考察例3-1.“圆材埋壁”是《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学会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道大小,用锯取锯它,锯口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材的直径是多少?现有圆柱形木材一部分埋在墙壁中,截面如图所示,已知弦1AB =尺,弓形高1CD =寸,则阴影部分面积约为(注: 3.14π≈,5sin 22.513︒≈,1尺=10寸)A .6.33平方寸B .6.35平方寸C .6.37平方寸D .6.39平方寸 【答案】A 【分析】连接OC ,设半径为r ,则1OD r =-,在直角三角形OAD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r ,进而求得扇形OAB 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AB 即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连接OC ,设半径为r ,5AD =寸,则1OD r =-在直角三角形OAD 中,222OA AD OD =+ 即()22251r r =+-,解得13r = 则5sin 13AOC ∠=,所以22.5AOC ∠= 则222.545AOB ∠=⨯=所以扇形OAB 的面积21451316966.333608S ππ⨯⨯=== 三角形OAB 的面积211012602S =⨯⨯=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1266.3360 6.33S S -=-= 所以选A例3-2.如图,某城市中心花园的边界是圆心为O ,直径为1千米的圆,花园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 ,花园中间有一条公路AB (AB 是圆O 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 上选两个点P ,Q ,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 ,QA .规划要求:道路PB ,QA 不穿过花园.已知OC l ⊥,BD l ⊥(C 、D 为垂足),测得OC =0.9,BD =1.2(单位:千米).已知修建道路费用为m 元/千米.在规划要求下,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_____元.【答案】2.1m 【分析】根据几何关系考虑道路不穿过花园,求解最小距离,即可得到最小费用. 【详解】如图:过点B 作直线BP AB ⊥交l 于P ,取BD 与圆的交点M , 连接,MA MB ,则MA MB ⊥, 过点A 作直线AQ AB ⊥交l 于Q , 过点A 作直线AC l '⊥交l 于C ',根据图象关系可得,直线上,点P 左侧的点与B 连成线段不经过圆内部, 点Q 右侧的点与A 连成的线段不经过圆的内部, 最短距离之和即PB AC '+,根据几何关系:PBD BAM QAC '∠=∠=∠,3sin 5BAM ∠=,所以4cos cos cos 5PBD BAM QAC '∠=∠=∠=, 所以 1.5BP =,2BD AC OC '+=,所以0.6AC '=,最小距离为2.1千米.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2.1m 元. 故答案为:2.1m例3-3.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 (看做一点)的东偏南θ角方向cos θ⎛⎝⎭,300 km 的海面P 处,并以20km / h 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并以10km / h 的速度不断增大.(1) 问10小时后,该台风是否开始侵袭城市A ,并说明理由; (2) 城市A 受到该台风侵袭的持续时间为多久?【答案】(1)否;(2)12小时. 【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城市A (0,0),当前台风中心(P -,设t 小时后台风中心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建立方程组,能求出10小时后,该台风还没有开始侵袭城市A .(2)t 小时后台风侵袭的范围可视为以()P -为圆心,60+10t 为半径的圆,由此利用圆的性质能求出结果. 【详解】(1)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城市()0,0A ,当前台风中心(P -,设t 小时后台风中心P 的坐标为(),x y ,则x y ⎧=⎪⎨=-⎪⎩,此时台风的半径为6010t +,10小时后,184.4PA ≈km ,台风的半径为r =160km , 因为r PA <,故10小时后,该台风还没有开始侵袭城市A . (2)因此,t 小时后台风侵袭的范围可视为以()P -为圆心,6010t +为半径的圆,若城市A ()6010t + 230010800864000t t ⇒-+≤,即2362880t t -+≤,解得1224t ≤≤答:该城市受台风侵袭的持续时间为12小时.例3-4.唐代诗人李顾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上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将军饮马”问题,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即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某处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军营,怎样走才能使得总路程最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军从点(3,0)A 处出发,河岸线所在直线方程为4x y +=,并假定将军只要到达军营孙在区域即为回到军营.(1)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2x y Ω+≤:,求“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2)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x y Ω+≤’:,求“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答案】(1(2 【分析】(1)根据利用圆的方程的知识画出军营区域及河岸线,作出A 关于河岸线的对称点'A ,根据对称性质和圆的性质即可求得;(2)先画出在第一象限的军营区域,再利用对称性画出运营区域,注意观察军营区域内哪一个到'A 最近,即可求得. 【详解】(1)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2Ωx y +, 圆:222x y +=, 作图如下:设将军饮马点为P ,到达营区点为B ,'A 为A 关于直线4x y +=的对称点, 因为()3,0A ,所以()'4,1A .则总路程||||||||PB PA PB PA '+=+,要使得路程最短,只需要||||PB PA '+最短, 即点A '到军营的距离最短,即点A '到222x y +的最短距离,为OA '(2)若军营所在区域为:||2||2Ωx y +,对于||2||2x y =+,在x ≥0,y ≥0时为22,x y +=令0x =,得1y =,令0y =,则2x =,图象为连接点()0,1和()2,0的线段,根据对称性得到||2||2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的菱形,Ω':22x y+为这个菱形的内部(包括边界). 作图如下:由图可知,最短路径为连接()2,0点和'A 的连线,交直线4x y +=于点P ,饮马最佳点为P ,所以点A '到区域Ω最短距离A B '即“将军饮马”例3-5.如图,为保护河上古桥OA ,规划建一座新桥BC ,同时设立一个圆形保护区.规划要求:新桥BC 与河岸AB 垂直,保护区的边界为圆心M 在线段OA 上并与BC 相切的圆,且古桥两端O 和A 到该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均不少于80 m .经测量,点A 位于点O 正北方向60 m 处,点C 位于点O 正东方向170 m 处(OC 为河岸),tan ∠BCO =43.(1)求新桥BC 的长;(2)当OM 多长时,圆形保护区的面积最大?解 (1)如图,过点B 作BE ⊥OC 于点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ABC =90°,∠BEC =90°,∴∠ABF =∠BCE ,∴tan ∠ABF =tan ∠BCO =43. 设AF =4x (m),则BF =3x (m),∵∠AOE =∠AFE =∠OEF =90°,∴OE =AF =4x (m),EF =AO =60(m), ∴BE =(3x +60)m.∵tan ∠BCO =43,∴CE =34BE =⎝ ⎛⎭⎪⎫94x +45 m ,∴OC =⎝ ⎛⎭⎪⎫4x +94x +45 m ,∴4x +94x +45=170,解得x =20.∴BE =120 m ,CE =90 m. 综上所述,BC =150 m.(2)如图,设BC 与⊙M 切于点Q ,延长QM ,CO 交于点P ,∵∠POM =∠PQC =90°.∴∠PMO =∠BCO . 设OM =x m ,则OP =43x m ,PM =53x m. ∴PC =⎝ ⎛⎭⎪⎫43x +170m ,PQ =⎝ ⎛⎭⎪⎫1615x +136m.设⊙M 的半径为R ,∴R =MQ =⎝ ⎛⎭⎪⎫1615x +136-53x =⎝ ⎛⎭⎪⎫136-35x m ,∵A ,O 到⊙M 上任一点的距离不少于80 m ,则⎩⎨⎧R -OM ≥80,R -AM ≥80,即⎩⎪⎨⎪⎧136-35x -x ≥80,136-35x -(60-x )≥80.解得10≤x ≤35.当且仅当x =10时R 取到最大值.∴当OM =10 m 时,保护区面积最大, 综上所述,当OM =10 m 时,保护区面积最大.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若过点(2,1)的圆与两坐标轴都相切,则圆心到直线2x -y -3=0的距离为( )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22x a y a a -+-=,则()()22221a a a -+-=,可得2650a a -+=,解得1a =或5a =,所以圆心的坐标为()1,1或()5,5,圆心()1,1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均为15d ==;圆心()5,5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均为2d ==,所以圆心到直线230x y --=.故选B .2.若P ,Q 分别为直线3x +4y -12=0与6x +8y +5=0上任意一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A .95B .185C .2910D .295答案:C解析:因为36=48≠-125,所以两直线平行,将直线3x +4y -12=0化为6x +8y -24=0,由题意可知PQ 的最小值为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即|-24-5|62+82=2910,所以PQ 的最小值为2910.3.圆x 2+y 2+4x -12y +1=0关于直线ax -by +6=0(a >0,b >0)对称,则2a +6b 的最小值是( )A .23B .203C .323D .163 答案:C解析:由圆x 2+y 2+4x -12y +1=0知,其标准方程为(x +2)2+(y -6)2=39,∵圆x 2+y 2+4x -12y +1=0关于直线ax -by +6=0(a >0,b >0)对称,∴该直线经过圆心(-2,6),即-2a -6b +6=0,∴a +3b =3(a >0,b >0),∴2a +6b =23(a +3b )⎝ ⎛⎭⎪⎫1a +3b =23⎝ ⎛⎭⎪⎫1+3a b +3b a +9≥23⎝ ⎛⎭⎪⎫10+2 3a b ·3b a =323,当且仅当3b a =3a b ,即a =b 时取等号,故选C. 4.若直线y =x +b 与曲线y =3-4x -x 2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1-2,1+2]B .[1-2,3]C .[1-22,3]D .[-1,1+2] 答案:C解析:由y =3-4x -x 2,得(x -2)2+(y -3)2=4(1≤y ≤3). ∴曲线y =3-4x -x 2是半圆,如图中实线所示. 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2-3+b |2=2.∴b =1±22.由图可知b =1-22.∴b 的取值范围是[1-22,3].故选C .5.已知直线x +y -k =0(k >0)与圆x 2+y 2=4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 为坐标原点,且有|OA→+OB →|≥33|AB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2,22) C .[2,+∞) D .[3,22) 答案:B解析:当|OA +OB |=33|AB |时,O ,A ,B 三点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OA =OB ,∠AOB =120°,从而圆心O 到直线x +y -k =0(k >0)的距离为1,此时k =2;当k >2时,|OA +OB |>33|AB |,又直线与圆x 2+y 2=4存在两交点,故k <22,综上,k 的取值范围为[2,22).故选B .6.已知点A (-5,0),B (-1,-3),若圆C :x 2+y 2=r 2(r >0)上恰有两点M ,N ,使得△MAB 和△NAB 的面积均为5,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B .(1,5)C .(2,5) D .(2,5)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AB =(-1+5)2+(-3-0)2=5,根据△MAB 和△NAB 的面积均为5,可得两点M ,N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由于直线AB 的方程为3x +4y +15=0,若圆上只有一个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则有圆心(0,0)到直线AB 的距离|0+0+15|9+16=r +2,解得r =1;若圆上只有三个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则有圆心(0,0)到直线AB 的距离|0+0+15|9+16=r -2,解得r =5.所以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1,5).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7.已知直线ax +y -2=0与圆心为C 的圆(x -1)2+(y -a )2=4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a 的值为( ) A .33B .-33 C .4+15D .4-15 答案:CD解析:圆心C (1,a )到直线ax +y -2=0的距离为|a +a -2|a 2+1.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 =BC =2,所以(|a +a -2|a 2+1)2+12=22,解得a =4±15.故选CD . 8.已知圆C :(x -3)2+(y -3)2=72,若直线l :x +y -m =0垂直于圆C 的一条直径,且经过这条直径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x +y -2=0 B .x +y -4=0C .x +y -8=0D .x +y -10=0 答案:AD解析:由题意知,圆心C (3,3)到直线l 的距离为13×62=22,即|3+3-m |2=22,解得m =2或m =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x +y -2=0或x +y -10=0.故选AD .三、填空题9.已知点A (-1,1),B (2,-2),若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2∪[2,+∞)解析:直线l :x +my +m =0可化为x +m (y +1)=0,所以直线恒过定点P (0,-1). ∵点A (-1,1),B (2,-2),∴k P A =-2,k PB =-12,∵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1m ≤-2或-1m ≥-12, ∴m ≤12或m ≥2(经验证m =0也符合题意).∴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2∪[2,+∞).10.已知过点P (2,2)的直线与圆(x -1)2+y 2=5相切,且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等于____. 答案:2解析:圆心为O (1,0),由于P (2,2)在圆(x -1)2+y 2=5上,∴P 为切点,OP 与P 点处的切线垂直.∴k OP =2-02-1=2,又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a =k OP =2.11.已知点P 是圆C :x 2+y 2+4x -6y -3=0上的一点,直线l :3x -4y -5=0.若点P到直线l 的距离为2,则符合题意的点P 有________个.答案:2解析:由题意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3)2=42,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6-12-5|5=235>4,故直线与圆相离,则满足题意的点P 有2个.12.已知曲线C :x =-4-y 2,直线l :x =6,若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上的Q 使得AP →+AO →=0,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2,3]解析:曲线C :x =-4-y 2,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并且x P ∈[-2,0],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Q 使得AP →+AQ →=0,说明A 是PQ 的中点,Q的横坐标x =6,∴m =6+x P2∈[2,3].四、解答题13.已知圆O :x 2+y 2=4和点M (1,a ).(1)若过点M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圆O 相切,求实数a 的值,并求出切线方程; (2)若a =2,过点M 的圆的两条弦AC ,BD 互相垂直,求AC +BD 的最大值. 解析:(1)由条件知点M 在圆O 上,所以1+a 2=4,则a =±3. 当a =3时,点M 为(1,3),k OM =3,k 切=-33, 此时切线方程为y -3=-33(x -1).即x +3y -4=0, 当a =-3时,点M 为(1,-3),k OM =-3,k 切=33.此时切线方程为y +3=33(x -1).即x -3y -4=0. 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x +3y -4=0或x -3y -4=0.(2)设O 到直线AC ,BD 的距离分别为d 1,d 2(d 1,d 2≥0),则d 21+d 22=OM 2=3. 又有AC =24-d 21,BD =24-d 22,所以AC +BD =24-d 21+24-d 22. 则(AC +BD )2=4×(4-d 21+4-d 22+24-d 21·4-d 22)=4×[5+216-4(d 21+d 22)+d 21d 22] =4×(5+24+d 21d 22).因为2d 1d 2≤d 21+d 22=3,所以d 21d 22≤94,当且仅当d 1=d 2=62时取等号,所以4+d 21d 22≤52, 所以(AC +BD )2≤4×(5+2×52)=40.所以AC +BD ≤210,即AC +BD 的最大值为210.14.在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 (4,-3)为△OAB 的直角顶点,已知AB =2OA ,且点B 的纵坐标大于0.(1)求AB→的坐标;(2)求圆x 2-6x +y 2+2y =0关于直线OB 对称的圆的方程. 解析:(1)设AB →=(x ,y ),由AB =2OA ,AB →·OA→=0,得⎩⎨⎧ x 2+y 2=100,4x -3y =0,解得⎩⎨⎧ x =6,y =8或⎩⎨⎧x =-6,y =-8.若AB →=(-6,-8),则y B =-11与y B>0矛盾.∴⎩⎨⎧x =-6,y =-8舍去.即AB →=(6,8). (2)圆x 2-6x +y 2+2y =0,即(x -3)2+(y +1)2=(10)2,其圆心为C (3,-1),半径r =10, ∵OB →=OA →+AB →=(4,-3)+(6,8)=(10,5),∴直线OB 的方程为y =12x . 设圆心C (3,-1)关于直线y =12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则⎩⎪⎨⎪⎧b +1a -3=-2,b -12=12·a +32,解得⎩⎨⎧a =1,b =3,∴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3)2=10.。
高中几何知识解析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性质几何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研究空间之内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加复杂的几何知识,并深入学习线和圆的性质。
本文将解析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的性质。
1. 直线的性质直线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对象之一,具有以下性质:(1)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进行表示。
一般形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
反之亦成立,即任意两个不重合的直线必定相交于一点。
(3)直线可分为平行线和垂直线。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乘为-1,则两条直线垂直。
2. 圆的性质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于半径的点集,具有以下性质:(1)圆心到圆上任意点的距离都相等,该距离称为半径。
(2)圆的周长由半径和π决定,即C = 2πr。
(3)圆内任意两点可以通过圆心进行表示,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4)切线是与圆相切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
(5)弦是圆上的一条线段,且它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直径是弦的特殊情况,直径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的两倍。
3. 直线与圆的关系在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之间存在多种关系:(1)直线和圆相交: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分别位于圆上。
(2)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个点位于圆上。
(3)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
4. 直线与圆的判断问题当给定一个直线和一个圆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判断:(1)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该方程的根。
若判别式大于零,说明直线与圆相交;若判别式等于零,说明直线与圆相切;若判别式小于零,说明直线与圆相离。
(2)判断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求直线的斜率,然后计算该斜率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乘积。
若乘积等于圆的半径,则表示直线为圆的切线。
解析几何之旅: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在数学中,解析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的直线和曲线方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您进行一次解析几何之旅,深入了解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
一、直线的方程直线是解析几何中最基础的图形之一,掌握直线的方程是学习解析几何的第一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表示它的方程。
1. 斜率截距法假设直线的斜率为m,截距为b,那么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y = mx + b的形式,其中,m和b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定的条件进行确定。
例如,对于一条过点P(2,3)且斜率为2的直线,我们可以直接写出该直线的方程为y = 2x + b。
然后,将点P代入方程,得到3 = 2*2 + b,解得b = -1。
因此,该直线的方程为y = 2x - 1。
2. 两点法另一种确定直线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
假设直线上两点分别为P(x1,y1)和Q(x2,y2),那么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 / (x - x1) = (y2 - y1) / (x2 - x1)。
例如,对于一条过点P(1,3)和Q(4,6)的直线,我们可以写出方程为(y - 3) / (x - 1) = (6 - 3) / (4 - 1)。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化简方程得到标准形式的直线方程。
二、圆的方程与直线不同,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与其位置和半径有关。
圆的方程有三种常见的表示形式: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截距方程。
1. 标准方程假设圆的圆心为(h,k),半径为r,那么圆的标准方程可以表示为(x - h)² + (y - k)² = r²。
例如,对于一个圆心坐标为(2,3),半径为4的圆,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其标准方程为(x - 2)² + (y - 3)² = 4²。
2. 一般方程一般方程是圆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它可以表示为x² + y² + Dx + Ey +F = 0。
解析几何复习(4)—直线和圆的方程综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若直线1=x 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 .等于0B .等于4π C .等于2π D .不存在2.点P(2,3)到直线:ax +(a -1)y+3=0的距离d 为最大时,d 与a 的值依次为( ) A .3,-3 B .5,1 C .5,2 D .7,1 3.圆422=+y x 截直线0323=-+y x 所得的弦长是 ( )A .2B .1C .3D .324.若直线013=--y x 到直线0=-ay x 的角为6π,则实数a 的值等于( ) A .0 B .3 C .0或3D .33-5.若圆)0(022222>=++-+k y kx y x 与两坐标轴无公共点,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20<<kB .21<<kC . 10<<kD .2>k 6.若直线)2(-=x k y 与曲线21x y -=有交点,则 ( )A .k 有最大值33,最小值33-B .k 有最大值21,最小值21-C .k 有最大值0,最小值 33-D .k 有最大值0,最小值1-7.如图,设点C(1,0),长为2的线段AB 在y 轴上滑动,则直线AB 、AC 所成的最大夹角是(A .30° B .45°C .60°D .90° 8.如果直线(2a +5)x +(a -2)y+4=0与直线(2-a )x +(a +3)y -1=0互相垂直,则a 的值等于( )A . 2B .-2C .2,-2D .2,0,-2 9.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 0,0424≥≥≤+≤+y x y x y x ,则y x z +=的最大值是( )A .34 B .38C .2D .410.直线0323=-+y x 与圆 θθsin 23cos 21+=+=y x (θ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 ( )A . 相离B .相切C . 相交但不过圆心D . 相交且过圆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直线l 的倾角α满足4sin α=3cos α,而且它在x 轴上的截距为3,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实数x ,y 满足xy y x 则,3)2(22=+-的最大值是 .13.点)3,(a P 到直线0134=+-y x 的距离等于4,且在不等式32<+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14.已知直线134=+y x l :,M 是l 上一动点,过M 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则在A 、B 连线上,且满足2=的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6分)15.已知直线l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过直线y = –x + 1和y = 2x + 4的交点; (2)与直线x –3y + 2 = 0 垂直,求直线l 的方程.(12分)16.求经过点)1,2(-A ,和直线1=+y x 相切,且圆心在直线x y 2-=上的圆方程.(12分)17.某承包户承包了两块鱼塘,一块准备放养鲫鱼,另一块准备放养鲤鱼,现知放养这两种鱼苗时都需要鱼料A 、B 、C ,每千克鱼苗所需饲料量如下表:鱼类 鱼料A 鱼料B 鱼料C 鲫鱼/kg 15g 5g 8g 鲤鱼/kg8g5g18g如果这两种鱼长到成鱼时,鲫鱼和鲤鱼分别是当时放养鱼苗重量的30倍与50倍,目前这位承包户只有饲料A 、B 、C 分别为 120g 、50g 、144g,问如何放养这两种鱼苗,才能使得成鱼的重量最重.(12分)18.已知与曲线C :012222=+--+y x y x 相切的直线l 交y x ,的正半轴与B A 、两点,O 为原点,OA =a ,b OB =,)2,2(>>b a .(1)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2)求ab 的最小值.(12分)19.已知直线l :y=k(x +22)与圆O :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O 是坐标原点,三角形ABO 的面积为S . (1)试将S 表示成k 的函数,并求出它的定义域;(2)求S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k 的值.(14分)20.已知a , b 都是正数,△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 内, 以两点A (a ,0 )和B (0,b )为顶点的正三角形,且它的第三个顶点C 在第一象限内.(1)若△ABC 能含于正方形D = { ( x , y ) | 0 ≤ x ≤ 1, 0≤ y ≤ 1}内, 试求变量 a , b 的约束条件,并在直角坐标系a Ob 内画出这个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2)当(a , b )在(1)所得的约束条件内移动时,求△ABC 面积S 的最大值,并求此时(a , b )的值.(1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1.3x -4y -9=0 12.3 13.)3,3(- 14.3x +2y=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76分) 15.(12分)[解析]:由⎩⎨⎧+=+-=421x y x y ,得交点 ( –1, 2 ), ∵ k l = – 3, ∴ 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 3x + y + 1 = 0.16.(12分)[解析]: 由题意知:过A (2,-1)且与直线:x +y=1垂直的直线方程为:y=x -3,∵圆心在直线:y=-2x 上, ∴由32-=-=x y x y ⇒21-==y x 即)2,1(1-o ,且半径2)21()12(221=+-+-==AOr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22=++-y x .17.(12分)[解析]:设放养鲫鱼x kg,鲤鱼ykg,则成鱼重量为)0,(5030≥+=y x y x w ,其限制条件为 1441885055120815≤+≤+≤+y x y x y x画出其表示的区域(如图),不难找出使30x +50y 最大值为428kg.答:鲫鱼放养3.6kg,鲤鱼放养6.4kg,此时成鱼的重量最重. 18.(12分)[解析]:(1)设AB 的中点为P(x ,y) ,圆C 的方程化简为:1),1,1(,1)1()1(22=∴-+-r C y x又直线l 的方程为:)2,2(0,1>>=-+=+b a ab ay bx bya x 即,相切与圆C l Θ, 0222)(1222222222=--+⇒-+=+⇒=+-+=∴→ab b a ab b a ab b a b a b a ab b a d l C 2,2>>b a Θ22222)2(0222--=⇒-=-⇒=--+⇒a a b a b a b a ab ①,又∵P 是AB 的中点,2,2b y a x ==∴y b x a 2,2==⇒,代入①得)1(2212>--=x x x y ,即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1(2212>--=x x x y . (2)624)2(224)2(6)2(22222)1(2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b Θ,02>-a2424)2(2≥-+-∴a a ,246+≥∴ab .∴246+的最小值为ab .19.(14分)[解析]:(1)22222114)122(42122,022:k k k kAB k kd k y kx l l O +-=+-=∴+=∴=+-→Θ 2221)1(2421k k k d AB S l O +-=⋅=∴→,定义域:01120≠<<-⇒<<→k k d l O 且.(2)设23)2)(1()1(),1(12222-+-=--=-≥=+t t t t k k t t k 则81)431(224231242324222+--=-+-=-+-⋅=∴t t t t t t S ,222124,3334,431max =⋅=±===∴S k t t 时,即当,∴S 的最大值为2,取得最大值时k=33±.20.(14分)[解析]:解: (1)由题意知:顶点C 是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两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由圆A: ( x –a )2 + y 2 = a 2 +b 2 , 圆B: x 2 + ( y – b )2 = a 2 + b 2 .解得 x = 23b a +, y =23b a +,∴C (23b a +,23b a + )△ABC 含于正方形D 内,即三顶点A ,B ,C 含于区域D 内时,∴ ⎪⎪⎪⎩⎪⎪⎪⎨⎧≤+≤≤+≤≤≤≤≤.1230,1230,10,10b a ba b a 这就是 ( a , b )的约束条件. 其图形为右图的六边形, ∵a > 0 , b > 0 , ∴图中坐标轴上的点除外.(2)∵△ABC 是边长为22b a +的正三角形,∴ S =43( a 2+ b 2) 在(1)的条件下, 当S 取最大值等价于六边形图形中的点( a , b )到原点的距离最大, 由六边形中P 、Q 、R 相应的OP 、OQ 、OR 的计算. OP 2= OR 2= 12+ ( 2 –3)2 = 8 – 43,OQ 2 = 2(3 – 1)2 = 8 – 43.∴ OP = OR =OQ ∴当 ( a , b ) = ( 1, 2 –3), 或(3– 1, 3– 1), 或( 2 –3, 1 )时, S max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