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总结版).
- 格式:doc
- 大小:918.49 KB
- 文档页数:13
植物组培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 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植物细胞具有再生能力,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这种再生能力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
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通过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可以调控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实现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
3.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其成分的配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 植物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包括离体茎段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等方法。
2. 植物遗传改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遗传改良,包括突变选育、重组DNA技术等方法。
3. 植物真种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真种繁殖,包括种子培养、乳母细胞培养等方法。
4. 植物无菌播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菌播种,可以提高播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5. 植物快速繁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繁殖效率。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技术1. 植物组织的获取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是获得植物组织,可以通过切取植物茎、叶、根等组织,或者通过离体芽、离体胚等方式获得植物组织。
2.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其成分的配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培养基的成分。
3. 植物组织的培养条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的培养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不同植物对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4. 植物组织的再生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可以实现再生,包括愈伤组织的形成、植物器官的再生等过程,需要注意再生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植物器官的发育。
5. 植物组织的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植物组织的分化,包括根、茎、叶等植物器官的分化,可以根据需要调控植物组织的分化方向。
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培养植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包括种子、茎、叶和根的细胞和组织,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分化,从而产生新的植株。
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林业和植物学研究中。
以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 材料准备:首先,选择适合的植物作为材料,常用的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植物。
收集新鲜的种子、茎、叶或根,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污染。
2. 植物组织的分离:将植物材料切成小块或将细胞分离开来。
对于植物的种子,可以直接将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后,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于茎、叶和根等组织,则需要进行切割处理。
3. 培养基的准备:制备适当的培养基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步骤。
培养基通常由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组成,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组织的不同类型,可以使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培养基。
4. 培养基的调整:将分离的组织放入培养基上,可以将培养基涂覆在组织表面上,或者将组织植入培养基中。
然后,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将组织培养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
5. 激素的添加:植物生长激素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分化的关键因素。
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添加适量的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常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愈伤组织生成素等。
6. 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一种可分化细胞。
通过搅拌、震荡或辐射等途径,诱导组织分化成愈伤组织,然后将其继续培养。
7. 植株的再生:通过培养基中激素的平衡调节,可以使愈伤组织再生为整个植株。
在培养基中,植株的幼苗养分丰富,需要的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可能与之前的不同。
8. 培养环境的控制:为了使植物组织正常生长和分化,需要控制培养环境的参数。
例如,可以调节培养基的pH值、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9. 组织转化:经过培养,植物组织中可以引入外源基因,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这被称为转基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培养组织和细胞的方式来繁殖和研究植物的方法。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生产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过程,并简要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于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在无菌条件下,取自植物的幼嫩组织、芽尖、胚乳或种子中的胚或胚乳端胚发育相对较低的部分,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将其置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激素和营养物质,可以诱导组织再分化和器官发生,从而实现对植物的繁殖和研究。
二、培养基组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基主要由无机盐、有机物、糖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组成。
无机盐提供了植物细胞所需的矿质元素,有机物则作为植物细胞的能量来源和原料。
糖类则提供能量和调节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加入可以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发生等过程。
三、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一般分为前处理、组织分离、无菌处理、培养和转地培养等几个步骤。
1. 前处理前处理包括新鲜植株的选择、幼嫩组织或胚的提取、洗涤和消毒等步骤。
新鲜植物材料能提供较高的活力和分裂能力,幼嫩组织或胚则更易于培养。
2. 组织分离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手工或酶解的方法将所需的幼嫩组织或胚提取出来。
组织分离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对组织的保护,以确保分离出的细胞和组织能够在后续的培养中保持较高的生活力。
3. 无菌处理在培养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是一项关键工作。
这包括对器皿、培养基和工具等进行高温高压处理或酒精灯烧烤,同时采取合适的工作台、手套箱、无菌技巧等。
4. 培养和转地培养将提取的幼嫩组织或胚块置于含有适当生长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暴露于合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组织的处理方式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器官发生和植株生长。
如果需要将培养物转移到土壤中,还需要进行转地培养的处理,以适应土壤环境。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就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在细胞水平上对离体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工艺学操作。
它包括分离、培养、再生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操作。
就有用化合物的生产来说,它主要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悬浮培养植物细胞生产有用化合物的过程。
理论与技术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微生物液体深层发酵系统、遗传工程意义:1)不受地理、季节和气候条件的限制;2)节省土地,降低成本,生产周期短,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3)可代替整体植株在工厂内连续生产所需产物;4)可通过添加抑制剂等使生物合成按照人的意志进行;5)可通过诱变筛选,获得高产细胞株,并且可以进行特定的生物转化获得新的有用物质。
1. 发展与成果例证2. 培养基组成3. 培养条件1. 发展与成果例证1959年Tu1ecke和Nickell首次采用大体积〔20升〕的硫酸瓶进行了蔷薇(Rosa sp.)茎段的细胞大量培养。
1967年Kaul和Staba采用多升发酵罐对小阿米(Ammi visnaga)进行了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并从细胞培养物中得到了第一个药用成分呋喃色酮(visnagin)。
1972年,Kato培养烟草细胞以获得尼古丁,最后放大到在20000升的生物反应器上进行分批和连续培养,其生产能力为5.82kg/m3.d。
1983年,***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利用大规模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宁,产物终浓度达1400mg/L;随后,Ushiyama等在20000升生物反应器中成功地进行了100公斤/月的人参愈伤组织培养。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对近1000余种植物进行过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生产的天然产物包括药品、香料、色素、食品、化妆品等500多种。
许多植物的细胞培养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研究,正向工厂中试过渡,有的已完成工厂化生产规模的实验。
如人参、紫草、毛地黄、烟草、肉桂、迷迭香、黄芪等。
2. 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的组成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物质的生产影响极大。
典型的培养基有Murashige-Skoog(MS),Linsmaier-Skoog(LS),white和B5等四种。
专题三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菊花的组织培养1.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能,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
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4.壁细胞。
5.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方面。
5.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有材料、营养、激素及环境条件。
(1)材料: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
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2)营养:常用的培养基是N 、P 、S 、K、Ca 、Mg Fe 、Mn 、B 、Zn 、Cu 、Mo 、I、Co,它们提供了植物细胞所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甘氨酸、MS(3)激素: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4)环境条件: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6.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包括:配制培养→移栽→栽培7.制备MS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浓缩液(培养基母液)化)1000毫升,调节处理。
8.20min分→体积分数为2~3次,持续6~7s ,1~2min洗3次,漂洗消毒液。
应注意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9.10.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光照(12h )11.移栽前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最后进行露天栽培。
12.月季的花药培养1.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
2.3.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
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并分裂成11进而形成两个细胞,生殖细胞将再分裂一次,。
4.5.6.期(花粉早期的花药比后期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单核靠边期(花药培养成。
7.选择花药时,8.灭菌后的花蕾,上。
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的形成。
9.每瓶接种花药,温度控制在,养20~30天后,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生物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
实验方法:(1)取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实验方法:(1)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三:观察细胞分裂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规律。
实验方法:(1)取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四:观察微生物实验目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微生物的分类。
实验方法:(1)培养微生物,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含有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信息。
2. 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细胞膜更加柔软。
3. 观察细胞分裂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无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发生在单细胞生物中。
4. 观察微生物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真菌是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存在,没有细胞结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植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我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体细胞或器官的分离培养,获得大量的同一植物的无性系,进而进行基因改良、病毒检测、过量繁殖等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分化和分化能力。
植物细胞是多潜能和多分化的,可以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再生成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这种再分化和分化的过程是通过激素的调控完成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可以引导植物细胞不同的再分化和分化途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无菌分离、培养基的配制、组织的培养和幼苗的转移到土壤等步骤。
首先,需要从植物体中取得组织样品,并进行无菌分离。
分离过程通常在无菌工作台中进行,使用无菌工具将组织样品表面消毒并分离出单个细胞或小块组织。
然后,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或组织转移到含有适当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会影响细胞和组织的再分化和分化。
最后,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幼苗或新生的组织可以被转移到土壤中进行继续培养和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通过选择性培养或遗传转化等技术,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无性系,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用于植物病毒检测和清除。
植物病毒会对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物材料,进而进行病毒检测和病毒清除工作。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植物的大规模繁殖和保存。
通过无菌条件下的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植物幼苗,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大规模繁殖。
虽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需要高度的无菌技术。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需要使用无菌工作台和无菌工具,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其次,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和再生能力与植物种类和品种相关,有些品种的再分化和分化能力较弱,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嘿,你问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啊?那咱可得好好唠唠。
这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啊,就是在实验室里让植物细胞或者组织长大成完整的植物嘞。
首先得准备好材料,找那些健康的植物,从上面取点细胞或者小块组织。
就跟咱从一个大蛋糕上切下一小块来似的。
然后呢,把这些细胞或者组织放到一个特制的培养基里。
这培养基就像植物的小床,有各种营养物质,能让植物细胞或者组织舒服地长大。
培养基可得配好喽,不能瞎弄,要不植物长不好。
接着嘞,把放有植物细胞或者组织的培养基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里。
一般得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就像给植物找了个舒服的小房间,让它在里面好好长。
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湿度得适中,光照也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得注意观察。
看看植物细胞或者组织长得咋样了,有没有啥问题。
要是有病虫害啥的,就得赶紧处理,不能让它们捣乱。
等植物细胞或者组织长大了,就可以把它们移栽到土里或者其他合适的地方,让它们继续生长。
这就跟把小孩从幼儿园送到小学一样,让它们在更大的地方成长。
俺给你说个事儿哈。
俺有个朋友是学农业的,他就用过这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他从一棵好的苹果树上面取了点组织,放到培养基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组织就长成了小苹果树。
他可高兴了,说这技术真厉害。
后来他把这些小苹果树移栽到地里,长得可好了。
所以说啊,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挺神奇的。
能让小小的细胞或者组织长成完整的植物,为农业生产和植物研究带来很多好处。
要是你对植物感兴趣,也可以了解了解这技术,说不定以后能用上呢。
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技术,通过将植物细胞放入适宜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生长条件,使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繁殖和生长。
这项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和植物育种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再生、基因工程、植物病毒研究等方面。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步骤、方法及其应用。
一、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再生能力,在培养基上形成功能完整的植株。
培养基中提供的养分和生长因子可以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需求,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则有利于细胞分裂和再生。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可以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和干扰,保证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步骤植物细胞培养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杀菌、建立无菌培养条件、组织处理、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等步骤。
1.材料准备: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如幼苗的茎尖、子叶、胚乳、花药等作为外植体。
同时准备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培养条件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2.杀菌:将外植体浸泡在含有杀菌剂的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以去除外植体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3.建立无菌培养条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使用无菌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4.组织处理:将外植体切割成适当的大小,要求每个组织片段都含有足够的细胞和组织分化能力。
5.细胞培养:将组织片段放置在含有适宜濃度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生长因子,调节温度和光照条件,使细胞进一步分裂和分化。
6.植株再生:当细胞分裂和分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添加适宜的激素来诱导细胞形成胚乳、芽和愈伤组织,最终形成功能完整的植株。
三、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植物细胞培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胚愈伤组织培养等。
1.愈伤组织培养:将外植体的某些部位培养在含有适宜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刺激组织的分裂和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形成植株。
2.悬浮细胞培养:将植物细胞分散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无瓶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第⼀章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质体等进⾏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团⽆序⽣长的薄壁细胞。
4、应⽤⼀、农业上的应⽤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2.⽆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3.在育种上的应⽤(breeding)(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3)保存种质(4)创造变异⼆、在遗传学、分⼦⽣物学、细胞⽣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程、⽣物⼯程等⽅⾯的应⽤。
⽤于基因⼯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
⽤于植物⽣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物学等。
三、利⽤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物反应器第⼆章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式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分⽣状态,形成⽆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污染及防治: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则必须经⾼压灭菌后扔掉。
但若是细菌污染,只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
2、⽤抗⽣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长。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以植物体中的组织和细胞作为外植体,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和繁殖的方法。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转化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等目标。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基于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可再分化能力。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分化为新的组织和器官,或者直接分化为整个植株。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是影响和调控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调配培养基的成分,可以促使细胞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步骤植物细胞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外植体的选择和预处理:外植体通常选择植物体中的组织部分,如茎尖、嫩叶等。
在培养前需要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如消毒、切割等,以确保培养的无菌性和外植体的活力。
2.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其他辅助物质。
根据培养的目标和所需组织类型的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调整培养基的配方。
3. 培养和分化:将外植体放置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适时调整培养条件,如温度、光照等。
在培养过程中,外植体会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构建。
4. 组织增殖和再生: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可以通过分化培养基中的激素成分调节外植体的生长速度和特性,以促使细胞和组织的增殖和再生。
5. 植株移栽:当培养出足够数量和大小的植株时,可以将其移栽到土壤或其他适宜生长的介质中,实现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农业、林业、生物技术和药物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繁殖与育种: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大规模无性繁殖,从而加快植物的育种进程。
通过外植体培养和细胞分化,可以繁殖出与母体植株相同的新植株。
2. 基因转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转化和表达。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可以改良植物的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以及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将植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于植物遗传改良、利用细胞培养生产植物品种等领域。
下面将对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植物组织作为培养材料,如茎段、叶片、根尖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培养基成分。
2.细胞分离:将选取的植物组织进行表皮剥离、细胞壁酶解等操作,将细胞分离出来。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离程度。
3.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植物类型,调配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通常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激素等成分,用于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养分。
4.细胞培养: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悬浮在培养基中,将其培养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
培养箱中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调节。
5.观察和保存: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胞的形态、分裂情况等。
同时可以进行细胞生长速率、物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需要保存的细胞,可以使用液氮冷冻或低温贮藏的方法保存。
1.组织培养:将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激素的培养基上,促使其分化和增殖。
常用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愈伤组织培养、种子发芽培养、胚培养等。
2.悬浮细胞培养:将植物细胞分散在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细胞。
可以利用悬浮细胞进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等研究。
3.离体培养:将完整的植物器官(如茎尖、叶片等)切分成适当大小的组织块,培养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分化为根、茎、叶等组织。
4.离体器官培养:将完整的植物器官(如拟南芥的花蕾、水稻的胚等)取出,培养在含有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使其分化为新的植株。
5.基因转化: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产生新的表型特征。
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基因枪轰击法等。
总之,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培养和处理植物细胞,可以为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本章主要内容●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设计与主要设备●培养基及其配制●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试管苗的驯化与移载第一节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设计与主要设备●培养皿的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将培养物放到培养室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和初期管理。
(一)、洗涤室(cleaning room)●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
●室内配备:●大型水槽,最好是白瓷水槽。
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可铺垫橡胶。
上下水道要畅通。
●备有塑料筐,用于运输培养器皿。
●备有干燥架,用于放置干燥涮净的培养器皿。
(二)、准备室(repairing room)●完成培养基制备以及试管苗出瓶、清洗与整理工作。
准备室要求明亮、通风。
●如果房间较多,可将准备室分为洗涤室和配置室两部分。
洗涤室专门负责试管苗出瓶与培养器皿的清洗工作;配置室则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
(三)、缓冲室●进入无菌室前要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
●应当在此室内安装灭菌用的紫外灯。
控制无菌室及培养室的配电板等。
(四)、无菌操作室(transfering room)●接种室是进行植物材料的分离接种及培养物转移的一个重要操作室。
其无菌条件的好坏对组织培养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配置:●在工作方便的前提下,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
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接种室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
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五)、培养室(culturing room)●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
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
●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宜●周围墙壁要求有绝热防火的性能。
堂清日结31、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就是原生质体,所以一个动物细胞就相当于一个原生质团。
2、原生质层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植物体细胞融合的实质:原生质体的融合,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细胞壁的再生。
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高尔基体相关。
4、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植物细胞工程通常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1)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2)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3)再生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
4)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物。
7、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即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该技术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具有:①繁殖速度快;②“高保真”(因为是无性繁殖);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等特点。
堂清日结41、作物脱毒材料:分生区细胞作物脱毒方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作物脱毒结果:获得脱毒苗脱毒苗的特点: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2、人工种子的组成: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人工薄膜;要获得人工种子,需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至再分化阶段。
3、人工种皮中应具有的有效成分: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4、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花药离体培养采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优点:后代无性状分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突变体的利用育种原理: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优点:能够产生新性状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5、植物组织培养中易获得突变体的原因: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生的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设计与主要设备●培养基及其配制●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试管苗的驯化与移载第一节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设计与主要设备●培养皿的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将培养物放到培养室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和初期管理。
(一)、洗涤室(cleaning room)●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
●室内配备:●大型水槽,最好是白瓷水槽。
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可铺垫橡胶。
上下水道要畅通。
●备有塑料筐,用于运输培养器皿。
●备有干燥架,用于放置干燥涮净的培养器皿。
(二)、准备室(repairing room)●完成培养基制备以及试管苗出瓶、清洗与整理工作。
准备室要求明亮、通风。
●如果房间较多,可将准备室分为洗涤室和配置室两部分。
洗涤室专门负责试管苗出瓶与培养器皿的清洗工作;配置室则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
(三)、缓冲室●进入无菌室前要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
●应当在此室内安装灭菌用的紫外灯。
控制无菌室及培养室的配电板等。
(四)、无菌操作室(transfering room)●接种室是进行植物材料的分离接种及培养物转移的一个重要操作室。
其无菌条件的好坏对组织培养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配置:●在工作方便的前提下,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
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接种室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
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五)、培养室(culturing room)●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
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
●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宜●周围墙壁要求有绝热防火的性能。
(五)、培养室(culturing room)●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
●规格:●一般设5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10 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培养架即高1.7m左右。
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1.3 m,30 W 的长1m,宽度一般为60cm。
●培养室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一般保持在20-27℃左右,具备产热装置,并安装窗式或立式空调机。
由于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不同种类要求不同温度,最好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培养室。
室内湿度也要求恒定,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好,可安装加湿器。
●控制日光照时间可安装定时开关钟,一般需要每天光照10-16h。
也有的需要连续照明。
现代组培实验室大多设计为采用天然太阳光照作为主要能源,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而且组培苗接受太阳光生长良好,驯化易成活。
(六)、驯化室●驯化室要求清洁无菌,配有空调机、加湿器、恒温恒湿控制仪、喷雾器、光照调节装置、通风口以及必要的杀菌剂。
(七)、温室●应配有空调机、通风口、加湿器、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喷雾装置、光照调节装置以及必要的杀菌杀虫装置及相应药剂。
二、仪器设备和器皿用具●常见仪器设备●1、超净台●2、无菌箱●3、空调机●4、除湿机●5、恒温箱●6、烘箱●7、高压灭菌锅●8、冰箱●9、电子分析天平和托盘天平●10、显微镜及解剖镜●11、水浴锅●12、摇床与转床●13、磁力搅拌器●14、电蒸馏水器●15、酸度计●16、离心机1、超净台和无菌箱●1、超净台,优点是操作方便自如,比较舒适,工作效率高,准备时间短。
开机10分钟即可操作,可进行长时间使用。
在工厂化生产中,接种工作量很大,需要经常长久地工作时,超净台是很理想的设备。
●2、无菌箱,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可以用接种箱来代替超净台。
接种箱依靠密闭、药剂熏蒸和紫外灯照射来保证内部空间无菌。
但操作活动受限制,准备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工作原理●超净台功率在145-260W左右,它装有小型鼓风机,使空气穿过一个前置过滤器,在这里把大部分空气尘埃先过滤掉,然后再使空气穿过一个细致的高效过滤器,它除去了大于0.3um的尘埃、细菌和真菌孢子等,最后以较洁净的气流吹到工作台面。
超净空气的流速为每分钟24-30m,这已足够防止附近空气袭扰而引起的污染,这样的流速也不会妨碍采用酒精灯对器械等的灼烧消毒。
在这样的无菌条件下操作,就可以保证无菌材料在转移接种过程中不受污染。
●根据风幕形成的方式,超净台可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二种型号。
(二)各类玻璃器皿1、培养器皿2、分注器3、离心管4、刻度移液管5、细菌过滤器6、实验器皿1、培养器皿●1、培养器皿:在组织培养中配制培养基和进行培养需大量的玻璃器皿。
要求由碱性溶解度小的硬质玻璃制成,以保证长期贮存药品及培养的效果;培养用的还要求透光度好,能耐高压高温,能方便放入培养基和培养材料的器皿,根据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种类、规格的玻璃器皿。
其中以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使用较多。
●最常使用的是●三角瓶●培养皿(9、12cm直径)用于:游离细胞、原生质体、花粉等的静置培养、看护培养、无菌种子的发芽、植物材料的分离等都需采用。
●试管(18mmXl80mm或20mmX200mm)用于:培养较高的试管苗。
●工厂化生产可采用广口的200ml罐头瓶,加盖半透明的塑料盖,由于瓶口大,所以大量繁殖时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也减少了培养材料的损伤。
但缺点是易引起污染。
瓶口封塞●瓶口封塞可用多种方法,要具有一定的通气性和密闭性,以防止培养基干燥和杂菌污染。
●以前封口常用棉塞。
但这种封口办法夏季极易污染,且不易保持培养基的湿度。
现在多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作为封口,以线绳结扎或橡皮圈箍扎。
为了增加通气性,可在里面衬一层硫酸纸或牛皮纸。
这样经济方便,且通气好。
也可采用专用的封口膜。
5、细菌过滤器●用于除去不能采用湿热灭菌法的液体中的细菌。
一般采用0.22um微孔滤膜进行抽滤灭菌。
包括滤头,注射器或采用抽滤装置:真空泵、吸滤瓶、滤气玻璃管等。
6、实验器皿●在组织培养中配制培养基,贮藏母液,材料的消毒等需要各种化学实验用的玻璃器皿,包括:●100ml、250ml、500ml、1000ml烧杯;●l0ml、l00ml、1000ml量筒;●l00ml、1000ml试剂瓶(棕色)等等。
(三)、器械用具(P13)●1.镊子类:尖头和枪形●2.剪刀类●3.解剖刀●4.解剖针●5、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钩及接种铲(由白金丝或镍丝制成)●6、钻孔器●7、其它:酒精灯,电炉,试管架,搪瓷盘等第二节培养基及其配置●目的要求:●(1)一般掌握培养基的种类、特点;●(2)掌握基本培养基的配方;●(3)一般掌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适宜的剂量;●(4)掌握培养基母液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5)熟练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6)一般掌握培养基的筛选办法。
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的种类●按成分分类:● MS,B5,White,NT,KM-8P,N6等。
●按状态:液体,固体。
(1)MS培养基(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MS培养基(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Toshio Murashige, Folke Skoog. A Revised Medium for Rapid Growth and Bio Assayswith Tobacco Tissue Cultures. Physiol. Plant. 1962,15:473-497.●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
●离子浓度较高,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高。
●器官,花药,细胞,原生质体培养。
(2)B5培养基(B5 Medium)●Gamborg, O. L.; Miller, R. A.; Ojima, K.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uspensioncultures of soybean root cells. Exp. Cell Res. 50:151–158; 1968.B5培养基(B5 Medium)●铵含量较低●木本植物,十字花科植物(3)White培养基(White Medium)●White, P. R. Handbook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1943. White, P. R.; Grove, A. R.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nt ●Tissue Culture (1963: University Park, PA). Berkeley, CA: McCutchan Pub. Corp.;1965:553 pp.●无机盐含量低●生根培养(4)NT培养基(NT Medium)●1970●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5)KM-8培养基(KM-8 Medium)●1974●有机成分复杂,包括所有单糖和维生素,呼吸代谢主要有机酸●原生质体和融合体培养(6)N6培养基(N6 Medium)●1974,朱至清等。
●成分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花药培养和组织培养2.培养基的成分●水●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附加成分(1)水●培养基的主要组分●水是植物原生质体的组成成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是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发霉变质。
大规模生产时可用自来水。
(2)无机营养组分●作用●满足植物对各矿质元素的需求。
●大量元素,6种●微量元素,7种●非必须元素,6种铁采用螯合铁,FeSO4加EDTA(3)有机营养成分●碳源●蔗糖●维生素类●硫胺素(B1),烟酸(B3),吡哆醇(B6),泛酸钙(B5),肌醇。
●氨基酸●蛋白质组成成分,促进细胞生长。
●其他有机附加物●椰子汁,酵母提取物,马铃薯,水解酪蛋白等。
可以促进组织生长。
●椰子汁●椰子的液体胚乳。
它是使用最多、效果最大的一种天然复合物。
一般使用浓度在10%-20%。
它在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中有促进作用。
●马铃薯去掉皮和芽后,加水煮30分钟,再经过过滤,取其滤液使用。
对PH值缓冲作用大。
添加后可得到健壮的植株。
其他●酵母提取物,香蕉,水解酪蛋白等。
(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乙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植物激素“五兄弟”● 生长素(auxin )的发现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