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三课
- 格式:ppt
- 大小:983.50 KB
- 文档页数:67
【导语】《百合花》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的第三课的第⼀篇课⽂,所讲述的故事发⽣在解放战争时期。
⼩说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以及此后发⽣的故事,表现了战⽕中的青春美和⼈性美。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三课《百合花》课⽂原⽂ ⼀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团创作室的⼏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连去帮助⼯作。
⼤概因为我是个⼥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阵⼩⾬,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的秋庄稼,却给⾬⽔冲洗得青翠⽔绿,珠烁晶莹,空⽓⾥也带有⼀股清鲜湿润的⾹味。
要不是敌⼈的冷炮,在间歇地盲⽬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步,⼀直⾛在我前⾯。
⼀开始他就把我撂了⼏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滑,怎么努⼒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怕他笑我胆⼩害怕;不叫他,我⼜真怕⼀个⼈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起⽓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没看我⼀眼。
等我紧⾛慢赶地快要⾛近他时,他⼜噔噔噔地⾃个向前⾛了,⼀下⼜把我摔下⼏丈远。
我实在没⼒⽓赶了,索性⼀个⼈在后⾯慢慢晃。
不过这⼀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快,他在前⾯⼤踏步向前;我⾛慢,他在前⾯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挑挑的个⼦,块头不⼤,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伙,他穿了⼀⾝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稀疏地插了⼏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会后,⾃⼰便在做⽥界的⽯头上坐了下来。
第一单元第3课草虫的村落(一)教材解读《草虫的村落》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二)学习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郭枫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1950年到台湾就读台北师大附中,是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2.主要作品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静谧:安宁而平静。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暄:温暖的意思。
野灌丛:野生的灌木丛。
灌木:一种比较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色:这里指神态。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文章开篇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
牵牛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听读、朗读邀请学生诵读该诗;
5.感知《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及背景;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及意思;
3.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在诵读时能够传达出古诗中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
1. 古诗《迢迢牵牛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
1.介绍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 理解诗歌
1.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成语。
2.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朗诵古诗
1.学生跟读古诗。
2.分组朗诵古诗,比赛哪组表现更好。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写一篇感悟古诗的作文;
3.制作一份关于古诗的漫画或绘画。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的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导语】《哦,⾹雪》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第三课的第⼆篇课⽂,讲述的是改⾰开放之初⽕车的开通给边远⼭村带来的新鲜事⼉。
⼩说的主⾓是以⾹雪为代表的⼏位姑娘,他们对⽕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活所发⽣的的微妙的新变化。
同时,⽕车的到来,也给她们的⽣活带来了⼀些⼼理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三课《哦,⾹雪》课⽂原⽂ 如果不是有⼈发明了⽕车,如果不是有⼈把铁轨铺进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沟这个⼩村。
它和它的⼗⼏户乡亲,⼀⼼⼀意掩藏在⼤⼭那深深的皱褶⾥,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
它勇敢地盘旋在⼭腰,⼜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道⼭粱,朝着神秘的远⽅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们挤在村⼝,看见那绿⾊的长龙⼀路呼啸,挟带着来⾃⼭外的陌⽣、新鲜的清风,擦着台⼉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过。
它⾛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沟站脚呢,台⼉沟有⼈要出远门吗?⼭外有⼈来台⼉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有⽯油储存,有⾦矿埋藏?台⼉沟,⽆论从哪⽅⾯讲,都不具备挽住⽕车在它⾝边留步的⼒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沟”这⼀站。
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和台⼉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沟有⼀群⼗七、⼋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车。
有⼈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发出的⼀、两声娇嗔的尖叫。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沟太⼩了,⼩得叫⼈⼼疼,就是钢筋铁⾻的巨龙在它⾯前也不能昂⾸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台⼉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都⽅向开往⼭西的这列⽕车在这⾥停留⼀分钟。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重要性⎩⎪⎨⎪⎧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途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做更好的自己⎩⎪⎨⎪⎧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他人做法⎩⎪⎨⎪⎧要扬长避短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4.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需要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
1.(2021·安徽中考)“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启示我们(B)A .人生都是十全十美的B .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C .每个人的过失都相同D .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题文中的话启示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B 符合题意,ACD 三项的说法错误。
故选B 。
2.(2021·威海中考)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的艺术,在奋斗的路上,你若能看清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那双鞋,也许就成功了一半。
这蕴含的道理是(D)A .正确认识自己就能成功B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C .有梦想才有奋斗的力量D .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题文“在奋斗的路上,你若能看清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那双鞋,也许就成功了一半”,体现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的重要性,D 说法正确。
故选D 。
3.(2021·嘉兴中考)如图漫画《自拍与本人》,启示我们要(B)A.客观地对待他人评价B.对自己进行恰当的评价C.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D.学会掩饰自己的不完美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评价自己。
漫画启示我们要对自己进行恰当的评价,B符合题意,A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旨,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提炼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或解读诗歌中含蓄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展示板或白板。
3.学生用书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与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课文朗读:操练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
2.导入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语或句子。
2.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同学习、交流。
四、课文赏析(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扩展阅读•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望庐山瀑布》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目录(最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我爱阅读1. 第一课:我喜欢读书- 研究目标: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读书爱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主要内容:介绍阅读的好处,鼓励学生多读书,了解阅读的四种境界2. 第二课:我会阅读- 研究目标: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主要内容:认读常见汉字、多音字,辨认上下文中的词语,提高理解能力3. 第三课:读懂课文- 研究目标: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提取信息,理解主题和要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第二单元:汉字漫步1. 第四课:写春联- 研究目标:学会写春联,了解春节俗- 主要内容:研究常见春联的写法和内容,了解春节的文化意义2. 第五课:看图写话- 研究目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写作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创作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3. 第六课:认识汉字- 研究目标:研究常见汉字的基本部首,初步了解汉字的构造- 主要内容:通过认读汉字,了解字形结构和字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第三单元:神奇的故事1. 第七课:童话世界- 研究目标: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主要内容: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2. 第八课:神奇的树洞- 研究目标:理解故事的隐喻意义,培养思考和推理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故事,寻找故事中的隐喻意义,培养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3. 第九课:写故事-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和想象能力-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故事,培养写作的逻辑组织和表达技巧(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材进行适当调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听懂、读懂课文《天窗》。
–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天窗、瓶弄、攀登、荒凉、孤独、欣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敢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课文,掌握关键词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黑板、书本、PPT等。
3.学生准备:课前复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概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独立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文本分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合作探讨: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交流想法。
4.整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加强理解。
3. 拓展延伸1.讨论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天窗》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
3.情感体验: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 课堂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
2.完成相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完成写作任务,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窗》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祝愿教学顺利!。
3.水结冰了
1、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2、(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加食盐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
水结冰的过程是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体积大大增加。
5. 冰还是水吗?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6.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来的?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7.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B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C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C )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