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评估评分标准表
- 格式:pdf
- 大小:147.73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表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分值)评估指标状况及赋分1.机构内部科室设置满足各项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者,下同)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技术人员(指具有自然生态方向高级技术职称者,下同)不少于2人。
(10)2.科室设置不全,但能满足主要管护业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30%以上,高级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
(7~9)3.科室设置不全,且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完成主要管护业务有一定困难。
(3~6)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10) 4.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0~2)1.范围界线清楚(指保护区边界线或边界走向以及功能区界线划定并立标公示的情况,下同),土地(包括海域,下同)确权登记基本完成,权属清楚。
(10)2.80%以上的土地已确权登记,部分地段、地块范围界线尚未划定或权属不清楚,但未出现纠纷。
(7~9)3.未具体划界,土地确权登记未达到60%以上,但无明显纠纷。
(3~6)2.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10)4.范围界线未划定,土地确权登记未达到50%以上,且权属存在较大纠纷。
(0~2)— 7 —评估指标状况及赋分1.各项设施(指管护站卡、巡护道路、交通与通讯工具、科研宣教设施设备等,下同)完备,能满足工作需要。
(10)2.基本完备,可保障日常主要管护任务的需要。
(7~9)3.有部分设施,完成日常主要管护任务存在一定困难。
(3~6)3.基础设施建设(10) 4.因无基本设施不能开展有效的日常管护工作。
(0~2)1.保障程度较好(指管护人员补助经费及日常管护工作所需经费的保障情况,包括上级拨款、自筹等,下同)。
(10)2.基本有保障。
(7~9)3.无保障。
(3~6)4.运行经费保障程度(10) 4.无经费。
(0~2)1.保护区自然生态呈现恢复、发展趋势,主要保护对象稳定,管护工作规范,前景好。
国家重要湿地公园标准
一、标准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家重要湿地公园的设置、管理和保护。
二、管理要求
1.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指定。
2.权责分明:应当确定各级政府的办公室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全面明确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权限和职责。
3.经费保障:应当确立各级政府为公园管理和保护提供必要财政资金的制度。
4.管理制度:应有详细完备的公园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5.监督检查:应当建立健全的检查机制,定期对公园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三、保护要求
1.环境保护:对公园中动植物及其他天然景观要进行有效的保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保持和改善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
2.景观保护:应建立景观规划,准确把握和表达湿地景观特色,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各类受损的湿地景观;
3.活动保护:应谨慎控制公园内的活动,合理安排公园内的旅游景点,定期视察湿地的景观质量,控制湿地环境的恶化;
4.教育保护:应为公众开展有关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的生态健康意识。
国际湿地城市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区域内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
这是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基本门槛,体现了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水平。
2. 申请城市行政区划里面至少有一块国际重要湿地或国家重要湿地。
这体现了城市与湿地的关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
3. 城市、湿地和老百姓福祉之间的融合。
这一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充分考虑到湿地和人的关系,实现城市与湿地的和谐共生。
4. 持续的生态监测和修复成效。
对于已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城市,需要持续进行生态监测,评估修复成效,建立生态预警机制。
此外,国际湿地城市的评价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意识等。
总之,国际湿地城市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旨在推动城市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表1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表2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表3重点调查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调查日期:年月调查人:注:1、生态功能、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填写好、中、差。
2、人为破坏情况、工业污染情况填写略微、中等、严重。
表4重点调查湿地保卫和治理状况调查表调查日期:年月调查人:√注:1、土地所有权:国有、集体。
2、湿地保卫措施:保卫区、湿地公园、未保卫。
3、保卫区保卫级不:国家、省、市、县。
4、湿地公园级不:国家、国家都市、地点。
5、主管部门:分林业、海洋、农业、环保等。
表5重点调查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调查表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注:1.空白栏目中可填进表中未列进的种类。
2.“其它〞栏填进未列出的其它湿地功能及相应描述。
3.各数据均以年为单位统计。
表6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注:1、人口密度合计值为湿地范围内总人口与总面积的比值;2、要紧产业填位于前三位的主导产业。
表7重点调查湿地受威胁现状调查表表8重点调查湿地无脊椎动物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注:1、贝、虾、蟹类等分类填写。
2、保卫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
3、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一、表1: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1、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平均厚度,划分为3类:薄层:<50cm;厚层:50-200cm;超厚层:>200cm。
二、表2: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1、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每年6、7、8月份〕、年平水位〔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和年枯水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采纳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猎取。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2、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猎取有关资料。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3、蓄水量〔湖泊、沼泽和库塘,万m3〕:从水利等部门猎取有关资料。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4、pH值:采纳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
B.1计分说明:
B.1.1本细则共计2000分
B.1.2项目内容分为三类:一为必备项目,以△表示,合计1232分;二为选择项目或层级项目,以∨表示,合计768分;三为禁止或反对的项目,以×表示,合计335分。
B.1.3必备项目和选择项目打正分,禁止或反对项目打负分
B.1.4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需达到1800分
B.2评分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评分细则见表B.1
表B.1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
备注:1、在生态环境一栏中本景区不具备的一些地貌地貌景观如溶洞、岩洞等自评中都不得分;
2、3.3森林一栏中35分有误,在自评中不扣分也得35分。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湿地修复方案绩效评价表湿地修复方案绩效评价表一、绩效评价表的作用和意义湿地修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手段,恢复或改善受到破坏或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为了评估湿地修复方案的效果和成果,科学制定和使用绩效评价表是必不可少的。
绩效评价表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估湿地修复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1. 湿地面积恢复率:评估湿地修复方案实施后,湿地面积的恢复情况,以百分比形式呈现。
恢复率越高,说明湿地修复效果越好。
2. 湿地植被覆盖率:评估湿地修复方案实施后,湿地植被的恢复情况。
覆盖率越高,说明湿地植被恢复良好,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改善。
3. 湿地水质改善情况:评估湿地修复方案实施后,湿地水质的改善情况,包括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质透明度等指标。
水质改善程度越高,说明湿地修复方案的效果越好。
4. 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估湿地修复方案实施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情况。
多样性指数越高,说明湿地修复方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效果越好。
5. 湿地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湿地修复方案实施后,湿地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生态保育等功能。
功能恢复情况越好,说明湿地修复方案的效果越好。
三、绩效评价表的制定与填写绩效评价表应根据具体湿地修复方案的实施内容和目标进行制定,包括上述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总结制定,也可以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和规范。
绩效评价表的填写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填写时应注明数据来源和统计时间,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通过绩效评价表的填写和数据统计,可以得到湿地修复方案的绩效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进行以下分析与应用:1. 分析湿地修复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提供改进建议。
2. 比较不同湿地修复方案的绩效评价结果,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并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参考。
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湿地公园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湿地生态保护:评估标准应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评估要考虑湿地内的水质、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水文循环等方面的指标。
评估标准还应关注湿地对于鸟类、鱼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重要性以及湿地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
2.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标准应考虑湿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洪水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评估标准还应关注湿地对于旅游、养殖、农业、能源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3. 管理和治理:评估标准应考虑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治理情况。
评估要关注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保护区管理措施、监测与评估机制、参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等方面的标准。
评估标准还应考虑湿地公园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4. 可持续发展:评估标准应考虑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性。
评估要关注湿地公园在可持续旅游、教育与科研、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果。
评估标准还应考虑湿地公园的财务状况、人力资源能力和未来发展规划。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规范ICS 65.020.20B 6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征求意见稿)-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目次前言 .......................................................................................................................... .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估技术框架 (2)5 指标选取与赋值 (3)6 赋值标准 (3)7 附加分 (6)8 计算方法 (6)9 等级划分 (6)参考文献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黄三祥、李伟、马牧源、魏圆云、赵欣胜、刘润泽、康晓明、郭子良、肖红叶、杨思、徐卫刚。
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估的评估技术框架、指标选取与赋值、赋值标准、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湿地生态质量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GB/T 26535-2011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GB/T 27647-2011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GB/T 31759-2015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LY/T 2090-2013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3 术语和定义GB/T 24708-2009、GB/T 26535-2011、GB/T 27647-2011、GB/T 31759-2015、LY/T 2090-2013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湖北公园管理考核评分表1. 考核目的湖北公园管理考核评分表的目的是对湖北省内的公园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以提高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2. 评分指标2.1 环境整洁度评估公园的环境整洁度,包括公园内的道路、草坪、花坛、垃圾桶等设施的清洁程度。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公园内无明显垃圾、杂草,设施干净整洁。
•良好:公园内有少量垃圾、杂草,设施基本干净整洁。
•一般:公园内有较多垃圾、杂草,设施需要清洁整理。
•较差:公园内有大量垃圾、杂草,设施脏乱差。
2.2 绿化覆盖率评估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包括公园内的绿化面积、植被种类和植物健康情况。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公园绿化面积大,植被种类丰富,植物健康状况良好。
•良好:公园绿化面积适中,植被种类较多,植物健康状况良好。
•一般:公园绿化面积较小,植被种类较少,植物健康状况一般。
•较差:公园绿化面积小,植被种类单一,植物健康状况较差。
2.3 设施完善度评估公园的设施完善程度,包括休闲设施、娱乐设施、卫生设施等。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公园内设施齐全,包括休闲设施、娱乐设施、卫生设施等。
•良好:公园内设施较全,但可能存在一些设施缺失或老化。
•一般:公园内设施一般,存在较多设施缺失或老化。
•较差:公园内设施不完善,缺乏休闲设施、娱乐设施或卫生设施。
2.4 服务态度评估公园的服务态度,包括公园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公园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能够高效解决市民问题。
•良好:公园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能够有效解决市民问题。
•一般:公园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一般,需要改进服务效率。
•较差:公园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不能有效解决市民问题。
3. 评分方法评分表采用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方法如下:•环境整洁度、绿化覆盖率、设施完善度、服务态度四个指标,每个指标设定四个等级,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
•每个指标的分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综合评分。
公园景区评比细则及评分表
评比细则:
1. 景区环境(30分)
- 清洁度(10分):景区内部外部的卫生情况,包括公共设施
的维护情况。
- 绿化率(10分):景区内绿化覆盖的面积和品质。
- 设施设备(10分):景区内提供的设施和设备的数量、质量
和便利性。
2. 服务质量(30分)
- 景区指引(10分):提供给游客的明确、准确的指引和导览
信息。
- 游客服务(10分):景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专业性和及时性。
- 安全管理(10分):景区安全措施的存在与实施情况。
3. 游客体验(40分)
- 景观特色(10分):景区的独特性、美观性和文化底蕴。
- 活动项目(15分):提供的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的多样性和质量。
- 游览体验(15分):包括景点的布局、足迹指引、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评分表:
请根据以上评比细则为景区进行评分,最高分为每个评分项目的最高分值。
评价栏填写景区在每个评分项目上所获得的分数。
最后将所有分数求和得出总分。
国家绿色园区评分标准表
国家绿色园区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包括能源产出率、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清洁能源使用率等。
2. 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包括水资源产出率、亩均工业增加值或亩均税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
3. 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包括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等。
4. 产业绿色化指标:包括人均劳动生产率、规上企业三星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创建率等。
5. 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绿色园区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等。
6. 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包括编制绿色园区发展规划、节水型企业创建等。
在具体评分中,各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根据实际达到的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总分值来判断是否符合国家绿色园区的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评分标准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建议查阅国家绿色园区相关文件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