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4
B-Z振荡反应的研究【摘要】本实验通过丙二酸-溴酸钾-硫酸-硫酸铈铵体系,对B-Z振荡的发生条件如温度、浓度、添加顺序和改变某种物质,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发现了另外几种能发生振荡的体系。
【关键词】非线性振荡诱导时间起振条件自催化振荡周期Research of the B-Z Chemical VibrationAbstract:This experiment explores the chemical vibration in the system of KBrO3 reacting with CH2(COOH)2. We changed some of the reagen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order of adding the reagents then compared the vibration cycle and the inducement time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at we can analyze the reacting mechanism of the chemical vibration.Keyword:Non-linear Chemistry, Vibration, Abduction Time, Conditions for Vibration, Self-catalysis, Vibration Period1. 前言非平衡非线性问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体系在远离平衡态下,由于本身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而产生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最典型的耗散结构是BZ 体系的时空有序结构,所谓BZ 体系是指由溴酸盐,有机物在酸性介质中,在有(或无)金属离子催化剂催化下构成的体系,它是由苏联科学家Belousov 发现,后经Zhabotingski 发现而得名。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简单的输入输出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2班王莹0411402011,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了解字符型数据和整型数据的内在关系。
(2)掌握对各种数值型数据的正确输入方法。
(3)学会使用C语言的有关算数运算符,移机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4)学会编写和运行简单的应用程序。
(5)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2,实验内容和步骤(1)输入并运行教材第3章第4题给出的程序。
○1运行以上程序,分析为什么会输出这些信息。
因为第6行是将c1,c2按%c的格式输出,97是字符a的AS CⅡ代码,98是字符b的AS CⅡ代码。
第7行是将c1,c2按5d的格式输出,所以输出两个十进制整数。
○2如果将程序第4,5行改为c1=197;c2=198;运行时会输出由于Visual C++6.0字符型数据是作为signed char类型处理,它存字符的有效范围为0~127,超出此范围的处理方法,不痛的系统得到的结果不痛,因而用“%d”格式输出,结果是不可预期的。
用“%d”格式输出时,输出c1=-59,c2=-58.这是按补码形式输出的,内存字节中第1位为1时,作为负数。
59和197之和等于256,58与198之和也等于256.○3如果将程序第3行改为int c1,c2;运行时会输出因为97和98在int类型的有效范围。
(2)输入第3章第5题得程序。
即:用下面的scanf函数输入数据,使a=3,b=7,x=8.5,y=71.82,c1=’A’,c2=’a’。
运行时分别按一下方式输入数据,观察输出结果,分析原因。
1,a=3,b=7,x=8.5,y=71.82,A,a↙2,a=3 b=7 x=8.5 y=71.82 A a↙3,a=3 b=7 8.5 71.82 A a↙4,a=3 b=7 8.5 71.82Aa↙5,3 7 8.5 71.82Aa↙6,a=3 b=7↙8.571.82↙A↙a↙7,a=3 b=7↙8.571.82↙Aa↙8,a=3 b=7↙8.671.82Aa↙12345678(3)输入以下程序○1编译和运行程序,注意i,j,m,n各变量的值。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
(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2.直流数字电压表 1 块3.直流数字毫安表 1 块4.万用表 1 块5.实验电路板 1 块四、实验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按图2-1接线。
图2-1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接线图(1)实验前,可任意假定三条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
图2-1中的电流I1、I2、I3的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 自动化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08自动化 成绩:姓名: 学号:组别:组员: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
2.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把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 O2=/2EG ε。
式中E 为电桥供电电压。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传感器实验箱(一)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单元,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直流电压表)、±15V 电源、±5V 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把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入“传感器调理电路”实验挂箱,检查无误后,开启实验台面板上的直流稳压电源开关,调节Rw 3使之大致位于中间位置(Rw 3为10圈电位器),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Uo2接直流电压表,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 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直流稳压电源开关。
(注意:当Rw 3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根据图2-1接线。
R1、R2为传感器实验箱(一)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
接入桥路电源±5V ,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进行桥路调零,重复实验一中的步骤4、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计算灵敏度W U S ∆∆=/2,非线性误差2f δ。
若实验时显示数值不变化说明R1与R2两应变片受力状态相同。
则应更换应变片。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表2-1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五、实验注意事项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实验二数据库的查询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Transact-SQL语言的查询语句的理解。
(2)熟练掌握简单表的数据查询、数据排序和数据连接查询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的分组、统计、计算和组合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和原理在实验一定义的“学生成绩数据库”中,使用T-SQL 语句完成以下查询:(1 )求计算机系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2)求选修了数学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成绩。
(3)求选修01 课程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4)查找选修课程的平均成绩位于前三名的学生的学号。
(5)查询计算机系的姓刘且单名的学生的信息。
(6)查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7)查询学生的学号、课程号以及对应成绩与所有学生所有课程的最高成绩的百分比。
(8)查询选修“数据库”课程,且成绩在80 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9)查询所有姓“王”的同学没有选修的课程名。
(请分别用exists和in完成该查询) (10)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
(请至少写出两种查询语句)(11)求选修了学生“ 95001”所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12)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修课。
(13)列出所有学生所有可能的选课情况。
(14)列出每个学生的学号及选修课程号,没有选修的学生的学号也一并列出。
(15)输出与“张三”同性别并位于同一个系的所有同学的姓名。
(请至少写出两种查询语句)(16)查询至少被两名男生选修的课程名。
(17)对被两名以上学生所选修的课程统计每门课的选课人数。
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18)列出选修课程超过 3 门的学生姓名及选修门数。
(19)检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01 和03 的学生姓名。
(20)检索至少选修课程“数学”和“操作系统”的学生学号。
(21 )查询‘操作系统'课程的最高分的学生的姓名、性别、所在系(22)查询数据结构的成绩低于操作系统的成绩的学生姓名及该生的这两门课的成绩(23)所有成绩都在70 分以上的学生姓名及所在系。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软件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一个具体软件系统的测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测试工具:Jmeter、Selenium、Bugzilla3、开发语言:Java4、数据库:MySQL三、实验内容1、功能测试对软件的登录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输入正确和错误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以及相应的提示信息是否准确。
测试软件的注册功能,检查输入的各项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用户名长度、密码强度等。
对软件的搜索功能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查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性能测试使用 Jmeter 工具对软件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登录、搜索等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对软件的数据库操作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检查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情况。
3、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IE 等)上运行软件,检查界面显示和功能是否正常。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上安装和运行软件,验证其兼容性。
4、安全测试对软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进行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和越权操作的情况。
测试软件对 SQL 注入、XSS 攻击等常见安全漏洞的防范能力。
四、实验步骤1、功能测试步骤打开软件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观察是否成功登录并跳转到相应页面。
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检查提示信息是否清晰准确。
进入注册页面,输入合法和不合法的注册信息,如用户名过短、密码强度不够等,查看系统的校验结果。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按钮,对比搜索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2、性能测试步骤打开 Jmeter 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HTTP 请求等元素。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操作步骤,学会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能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在用乙醇进行脱色时,两种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阳性菌细胞壁为网状结构,比较厚,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而阴性菌细胞壁比较薄,颜色更容易洗脱出来,所以最终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阳性菌为紫色。
三、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路戈氏碘液、95%酒精、番红染液。
器皿及材料:洁净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无菌水、洗瓶、染色盘、载玻片架、记号笔、75%消毒酒精瓶、废玻片缸、火柴等。
仪器: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染色步骤:(1)制片:接种环蘸取细菌液置于载玻片,酒精灯外焰加热玻片进行细菌固定。
(2)初染:添加结晶紫染色,1min后倾去染色液,蒸馏水冲洗至无色。
(3)媒染:吸干残留蒸馏水后,加入一滴碘液,作用1min,水洗。
(4)脱色:吸干残液后,加入95%酒精进行脱色,30s后水洗。
(5)复染:吸干残液后,用番红液复染,1min后,水洗。
(6)镜检:吸干残液后,低倍镜寻找目标物体,再用高倍镜放大目标物,目标视野添加香柏油进行观察。
2.平板划线(1)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托住无菌平皿。
(2)盖子用食指和拇指掰开,右手持接种环进行第一区划线。
(3)酒精灯灼烧接种环至通红,晾凉后进行第二区划线(4)重复(3)进行第三、四区划线(5)将平皿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个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填于下表中,并描述菌体的颜色、形态、排列方式。
菌种名称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形态图菌体颜色紫色红色菌体形态圆形椭圆形菌体排列方式并列分散结论(G+或G-) G+G-。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组实验项目同组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果蔬花青素》【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水溶性色素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睛等为原料加入一定量致孔剂聚合而成的大分子物质,通常分为非极性、弱极性和中极性,在溶剂中可溶胀,室温下对稀酸、稀碱稳定。
大孔吸附树脂是和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其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的结果。
花青素(Anthocyanidin),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属类化合物。
也是植物器官的主要呈色物质,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条件下,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实验证明,花青素具有等功能。
花青素由于结构的特点,容易被大孔树脂吸附;而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被吸附;小分子量的糖、氨基酸等虽然有一定吸附,但容易从树脂上解吸。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利用大孔树脂对花青素进行提取。
本实验用紫甘蓝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后,用洗涤除极性小分子杂质,用洗脱可以得到纯化的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后可以得到花青素成品。
成绩:教师签字:批阅日期:【材料与设备】1、仪器设备小型离子交换柱、料理棒、纱布、烧杯、试管等2、材料试剂:紫甘蓝、大孔吸附树脂(AB-8)、无水乙醇、柠檬酸、蒸馏水【实验方法】1、工艺流程2、操作要点1)花青素提取将紫甘蓝100g捣碎,加提取剂()300mL,50℃浸泡提取30min,间断搅拌,纱布过滤,取滤液即色素提取液。
2)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将预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湿法装柱,柱床体积约mL,整个实验过程保持。
用洗至无乙醇。
将色素提取液上柱吸附,吸附流速为(BV/h),观察流出液颜色,至流出液有肉眼可见颜色时,停止吸附,弃去流出液。
3)水洗用水洗剂()150mL洗去未被吸附的杂质,流速为BV/h,弃去水洗液。
4)洗脱用洗脱剂()解吸吸附的色素,流速为BV/h,待红色流出时开始收集,依次收集到试管中,确保每支试管的液体体积相同(约2mL),至颜色很淡时停止收集。
最新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熟悉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的绘制。
3. 理解并应用基本的电子元件及其符号。
实验原理:电路原理图是用图形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和连接方式的图。
它是电子工程师用来设计和交流电路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电路案例来学习如何绘制电路原理图,并理解电路图的基本组成元素和设计规则。
实验设备和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电路设计软件(如Eagle, Proteus, Multisim 等)。
2. 电路元件清单,包括但不限于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3. 相关电路设计资料和手册。
实验步骤:1. 打开电路设计软件,创建新的电路设计文件。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并放置所需的电子元件到工作区域。
3. 使用线路工具连接各个元件,形成完整的电路。
4. 对电路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所有连接正确无误。
5. 添加必要的注释和元件值标签,确保电路图清晰易懂。
6. 保存并打印电路图,准备进行下一步的PCB布线设计或电路仿真。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绘制了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原理图。
通过对电路图的绘制,我们加深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并且熟悉了电路设计软件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设计错误,例如元件方向放置错误、连接点遗漏等,这些都是在后续设计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的电路设计和分析打下了基础。
电路原理图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工具,掌握其绘制技巧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并应用到实际的电子产品开发中。
HUNAN UNIVERSITY《信息安全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网络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网络端口扫描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端口和其对应的服务程序,掌握发现系统漏洞的方法。
●掌握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二、实验原理●端口扫描原理●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
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端口扫描主要有经典的扫描器(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器、秘密扫描等。
●全连接扫描: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指定端口建立一次完整的连接。
建立连接成功则响应扫描主机的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状态。
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向扫描主机发送RST的响应。
●半连接(SYN)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在扫描主机和目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中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称为间接扫描。
●TCP FIN(秘密)扫描: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RST来回复FIN数据包。
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工作原理●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采用模拟攻击的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
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三、实验环境●实验室所有机器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并组成了一个局域网,并且都安装了SuperScan端口扫描工具和流光Fluxay5综合扫描工具。
●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进行端口扫描和综合扫描实验。
实验二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1.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 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 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内容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2. 根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1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轴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作出适用性结论。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
用量块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为立时光学计的外形图。
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
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 所示。
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
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一平行光束,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 焦平面,刻度尺象7与刻度尺8对称。
若被测尺寸变动 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饶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 ), 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 尺象7产生位移t (图2c ),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 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 为测杆移动的距离,则仪 器的放大比K 为:ααbtg ftg s t K 2==当α很小时,αα22≈tg ,αα≈tg ,因此: bfK 2=图 1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mm f 200=,mm b 5=,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 为: 960520021221212=⨯⨯===b f K n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 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 的位移量。
四、测量步骤1. 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
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开课实验室:发电厂电气实验室2018 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原理和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2、了解发电机自并励励磁方式和它励励磁方式的特点;3、了解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基本控制方式;4、掌握励磁调节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1、实验设备:WDT-III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三、实验装置原理及实验接线1、励磁控制系统示意图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由励磁功率单元和励磁调节器两部分组成,它们和同步发电机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称为励磁控制系统。
励磁控制系统的三大基本任务是:稳定电压,合理分配无功功率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实验用的励磁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可供选择的励磁方式有两种:自并励和它励。
当三相全控桥的交流励磁电源取自发电机机端时,构成自并励励磁系统。
而当交流励磁电源取自380V市电时,构成它励励磁系统。
两种励磁方式的可控整流桥均是由微机自动励磁调节器控制的,触发脉冲为双脉冲,具有最大最小α角限制。
微机励磁调节器的控制方式有四种:恒U F(保持机端电压稳定)、恒I L(保持励磁电流稳定)、恒Q(保持发电机输出无功功率稳定)和恒α(保持控制角稳定)。
其中,恒α方式是一种开环控制方式,只限于它励方式下使用。
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之前,励磁调节装置能维持机端电压在给定水平。
当操作励磁调节器的增减磁按钮,可以升高或降低发电机电压;当发电机并网运行时,操作励磁调节器的增减磁按钮,可以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无功输出,其机端电压按调差特性曲线变化。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三相全控桥处于整流状态,控制角α小于90°;当正常停机或事故停机时,调节器使控制角α大于90°,实现逆变灭磁。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一)*机组启动与建压实验(选)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位置;不开机前励磁调节器方式选择在“微机它励”方式。
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设计项目的建立和管理;(2)掌握原理图图纸参数的设置、原理图环境参数的设置;(3)掌握元器件库的装载,学会元器件、电源、接地、网络标号、总线、输入/输出端口、节点等电路元素的选取、放置等操作;(4)掌握电路元素的参数修改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
在Altium Designer 10中,根据不同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的项目文件,分别是:PCB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PCB;FPGA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FPG;库文件,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设计的不同,其后缀有SchLib和PcbLib 两种。
在我们实验中均建立一个PCB项目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文件\工程\PCB Project”,建立一个空的项目文件后的项目工作面板;(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2、新建原理图文件(1)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Schematic”,在刚才建立的项目中新建原理图,默认的文件名为Sheet1.SchDoc。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3、设置原理图选项(1)图纸参数设定: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方块电路选项”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2)填写图纸设计信息: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参数”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3)原理图环境参数设置:执行菜单命令“工具\设置原理图参数”,系统将弹出“喜好”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左边树状图中选择原理图选项,此选项组中有12个选项卡,它们分别是原理图参数选项、图形编辑参数选项、编译器选项、导线分割选项、默认的初始值选项和软件参数选项等,分别用于设置原理图绘制过程中的各类功能选项。
4、放置元器件(1)启动库工作面板:点击右下角面板切换标签中执行system/Librarys。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姓名: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班时间:2014-11-19实验二:以太网MAC帧的分析利用wireshark 抓包工具,结合课本和课件,对MAC帧进行分析,详细解释帧的格式和各字段的意义。
基本步骤:一、利用惠州学院校园网内的任意一台主机,确定该主机能接入Internet网后,安装wireshark抓包工具。
二、打开抓包工具,开始抓包。
三、打开IE浏览器,访问惠州学院的网络主页。
四、停止抓包。
五、找出两个“类型字段”值不同的MAC帧进行分析(如:类型字段为OX0800,上层协议为IP数据报,类型字段为OX0806,上层协议为ARP数据报)。
相关知识: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分析:从上图中frame3162为例,可以发现该MAC帧是一个广播帧broadcast,目标address是ff:ff:ff:ff:ff:ff,源地址是c8 3a 35 5e 46 d0 帧类型是地址解析协议ARP(ox0806)。
上层使用IP协议可知,有效数据字段长度是frame3162分析:上图帧类型是传输控制协议(TCP),类型字段的值是Ox0800,上层使用的是IP数据报,,目的地址是60 02 b4 4f 93 cd,源地址是c8 3a 35 5e 46 d0 ,数据字段长度为frame127.。
Windows操作系统C/C++ 程序实验姓名:_____王晨璐_____学号:____1131000046____班级:____1班_____院系:___信息工程学院_____2015__年_10_月_26_日实验二Windows 2000/xp进程控制一、背景知识二、实验目的三、工具/准备工作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请回答: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是以调用CreateProcess()API函数开始和以调用TerminateProcess()或ExitProcess() API函数终止。
1. 创建进程步骤5: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1.exe”命令,建立2-1.exe可执行文件。
操作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不行,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正常运行。
清单2-1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使用CreateProcess() API函数的例子。
首先形成简单的命令行,提供当前的EXE文件的指定文件名和代表生成克隆进程的号码。
大多数参数都可取缺省值,但是创建标志参数使用了:CREATE_NEW_CONSOLE标志,指示新进程分配它自己的控制台,这使得运行示例程序时,在任务栏上产生许多活动标记。
然后该克隆进程的创建方法关闭传递过来的句柄并返回main() 函数。
在关闭程序之前,每一进程的执行主线程暂停一下,以便让用户看到其中的至少一个窗口。
CreateProcess() 函数有10个核心参数?本实验程序中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是:a. LPCSTR lpApplivetionName szFllenameb. LPCSTR lpCommandLine szCmdLinec.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ProcessAttributes NULL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NULLe.BOOL bInherithandle Falsef. DWORD dwCreationFlage CREATE_NEW_CONSOLEg. LPVOID ipEnvironment NULLh. LPCTSTR lpCurrentDirectory NULLI. STARTUPINFO lp startupinfo &siJ. LPPROCESS_INFORMATION lpProcessInformation &pi 程序运行时屏幕显示的信息是:提示:部分程序在Visual C++环境完成编译、链接之后,还可以在Windows 2000/xp的“命令提示符”状态下尝试执行该程序,看看与在可视化界面下运行的结果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界面是一样的2. 正在运行的进程步骤10: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2.exe”命令,建立2-2.exe可执行文件。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班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二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电路
1.降压斩波电路
2.升压斩波电路
三、实验内容
1.PWM性能测试
观察PWM脉宽调制电压(u GE)波形,观察其最大占空比和最小占空比波形,并记录在下表中。
2.降压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改变PWM脉冲占空比,观察并记录PWM信号占空比最大以及最小时,输出电压u o波形、输出电流i o波形,以及u o的平均值U o,并记录在下表中。
3.升压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改变PWM脉冲占空比,观察并记录PWM信号占空比最大以及最小时,输出电压u o波形、输出电流i o波形,以及u o的平均值U o,并记录在下表中。
四、思考题
(1)根据记录的波形,分析并绘制降压斩波电路的U o/U i- (占空比)关系曲线,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2)如果斩波电路的负载电阻发生变化,对其输出电压、电流波形有何影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