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材料一:嘉庆、道光间,金田村水田地主共占土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地租一般是佃农收获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有的高到百分之八十。
——《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月至八月,鬰林州(今玉林市)大旱,山崩泉竭,蝗虫伤害庄稼,竹开花结果。
兴业县饥荒严重。
——摘自《鬰林州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将棉纱、棉布向中国倾销,东南地区工人惨遭失业。
于是鸦片战争后在广州遣散的壮勇,就进入当时清朝统治力量薄弱的广西发动起义。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学生:(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据材料归纳)1.清政府沉重剥削2.受自然灾害影响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提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农民艰难处境的金田村和玉林的乡土史料,拉近本课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
帮助学生理解为何农民要起来反抗,理解历史何以至此。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教师:正是因为清朝统治下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压迫,造成经济上的不平等,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痛恶当前的统治者。
而当时洪秀全创立一种什么宗教?学生:拜上帝教教师:拜上帝教宣扬的是一种什么观点?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觉世训》学生:(据材料归纳)平等教师:这种追求平等的观点正好符合农民的需求,因此成千上万的农民加入拜上帝会。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发展起来。
同学们都做好预习了吧?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请一位同学结合地图以及老师给的5个时间节点,给大家简要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1851 1853 1856 1859 1864领袖们给了天国百姓怎样的承诺?面对这些承诺农民们应该是什么感受?从后人的角度来看,你又如何看待这些承诺?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第 1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性。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办、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守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快速发展的原由、《天朝田亩制度》的幻想性。
③、运用:研究太平天国盛行和失败的必定原由,培育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育阅读历史文件并运用已学知识察看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剖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过去农民战争的差别,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色。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迸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研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经过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一样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盛行和失败有必定的必定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看法转变及其对后代持续研究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一定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适合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经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要点难点】要点:太平天国的盛行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论;经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教课建议】(1)、第一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盛行、发展、失败。
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快速盛行,定都天京,获得西征和东征的成功,军事上达到全盛期间。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先后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因为阶级和环境的限制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后者,它拥有鲜亮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历史材料,求知欲强,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太平天国运动》一颗的基本史实,因此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会说呢过的思维,向深入发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评价出太平天国运动3、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撰稿人:王平草审稿人:张燕授课人授课时间:学生编号姓名【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分析比较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异同点;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及局限性。
教学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及局限性。
【方向探究】(一)导入新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自主探究】1、兴起的原因:外部原因:的入侵;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导致国内激化。
2、酝酿: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受西方的影响,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组织。
《天朝田亩制《资政新篇》度》背景社会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历史意义【合作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思想上、组织上都较以往的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④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运用探究】1.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2.《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延伸探究】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1、新课标解读
我们的课本是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因此首先要对新课标进行解读。
(一)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这就要求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感性的认识。
主要史实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运动的兴起,发展,全盛和失败。
(二)在了解主要史实的基础上,新课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农民阶级反封建的作用以及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了解教材的地位可以使教师在宏观上理解教材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2、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一课。
在此前专题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正是这些斗争的延续,同时它又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了解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首先以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这段史实,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方法。
其次,通过合作式学习,到黑板上填写表格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定位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设计依据在于这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只有了解了主要的史实才能理清运动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对这场运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导者的思想,了解运动成败的原因。
难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它每一步的发展都蕴含了农民阶级的思想,他们敢于同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但是他们封王建制、确定尊卑等级制度、内部争权夺利等却是封建腐朽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将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史实,更要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的特
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主要是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去学、去思、去辩。
2、直观演示法。
主要是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组织讨论法。
针对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探究教学法。
主要是将教材分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学习法,分析归纳法,主动探究法和总结反思法,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到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在课程安排上,我注重突出重难点,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此,我主要分五步来完成新课教学。
1、情景导入(约3分钟)
导入新课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此,我以电视剧《太平天国》的视频主题曲导入,设计意图在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求知欲,提问学生的感受并联系歌词导入到新课的学习。
2、合作探究(30分钟)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因此结合事件发展的特点,我将本课内容分为三个探究部分,探究一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探究二是一个讨论学习,探究三是一个提高演练,它们层层递进,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地提升。
对于探究一我的突破策略是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根据每组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况给各组打分,在课程结束时给得分最多的小组一些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二的突破策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探究三的突破策略是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进行交流总结。
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包括运动的兴起、发展、全盛和失败,由四个小组分别完成,知识之间相互串联,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事件的整体把握。
第一小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第一小组探究的活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引入史料,通过几则材料启发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认识。
同时结合图片使学生了解主要人物洪秀全的经历,认识到他对这场运动的引导作用以及他为运动所做的准备,使得材料解读和课本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小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第二小组探究的活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于这一板块的学习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结合课本和地图册理顺它的发展历程,最后由学生回答、老师辅助整理成课件上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对难点问题进行第一次突破,用动态的路线图使学生更生动形象的了解这一过程。
第三小组、全盛前后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个在前期颁布,一个在后期,反映了不同阶段太平天国的思想差异,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因此将它设为第三个探究性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是由教师展示空白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信息有目的
地讨论,并推举代表到黑板填写表格,最后由老师指导学生做评点,使师生之间发生密切互动。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对难点问题进行第二次突破。
这是预设的小组代表上台填写表格的情景。
由两个方案的不可行性引出太平天国运动必定走向失败的结局,从而过度到最后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四小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首先给学生展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奢华生活,通过图片展示和对比让学生对领导阶层的落后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两段材料做一个直观的说明,使学生对难点问题进行第三次的突破。
而正是基于这些落后思想才导致了天京事变的发生,在这里可以让各小组的同学扮演几个领导者的角色,表演他们各自之间的矛盾和最后的解决办法,最后老师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转换成课件中的三角关系,既简洁又易懂。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深刻认识失败的原因,从而点出天京事变的影响,并用柳亚子的一首诗进行渲染,加深学生的印象。
探究二、讨论学习——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值得我们深思,了解它失败的原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第二个探究性的问题就是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据之前的讲解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
这是预设的小组讨论的情景。
探究三、提高演练——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通过前面四个活动和一个讨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成熟的了解,为此我在此设置一个探究提高的问题——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经过学习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两种方案,从整体和部分来讨论。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
3、知识建构(约3分钟)
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知识,促使学生把新知识尽快消化吸收,同时加深理解,并培养学生梳理课本内容的能力。
在此课中我用坐标轴的形式小结课堂内容,更直观,也更方便学生记忆。
4、实践运用(约2分钟)
就是布置两个问题,设计意图在于巩固知识,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及时复习。
难易适度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思维。
因此基于本课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作为课后探究学习的内容:1、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
你怎么认为呢?2、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这两个问题既有对本课的回顾思考,又有一定的延伸性,给学生以提高的空间。
5、对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给最高得分小组成员以奖励。
(约2分钟)设计意图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拍样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使知识更系统。
五、评价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合作式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