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六讲恒星
- 格式:pdf
- 大小:332.49 KB
- 文档页数:8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m 坐标点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赤经 天顶「 90 °P 30°6h 30m 天底 -90 °-30 °12h18h 30m北天极 30 ° 180° 90° 南天极 -30 ° 0-90 °东点 0 270° 0 18h 12h 30m 西点 0 90° 06h 30m 南点 0 0 -60 ° 0 6h 30m 北点0 180° 60° 12h 18h 30m 上占 —L-八、、60 ° 0 0 0 6h 30m 下点-60 °180°12h18h 30m11. 在北京($ =40° N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 A 点距天北极10°,填空:A 点的 a 90°; S 80°;入 90°; 3 56° 34';夏至点的 t 12h ; S 23° 26'; h -26° 34A (方位)180° Q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 90° -40° +23 ° 26' =73 ° 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 -40 ° -23 ° 26' =26 ° 34',春分点位于东点。
12.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 38 ',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 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 38' -26° 22') /2=23 ° 38 '13. 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 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 -73 38') +23° 38' =40 ° N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 20度。
地球概论一、名词解释1、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4、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5、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
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
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6、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6瓦特,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是1.740×1017瓦特。
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7、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8、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第一章复习与思考p6(略)●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复习与思考p21~22●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天赤道P P’卯酉圈S N黄道K K’六时圈Q Q’●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 N子午圈与天赤道Q Q’子午圈与卯酉圈Z Z’子午圈与六时圈P P’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
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南北极●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或α=S-t=6h38m-(-2h10m)=8h48m●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2时39分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学时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5年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 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球与天球第一节地球坐标一、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体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概论第一章:地球的基本概念1.1 地球的定义地球是什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地球的极半径地球的扁率1.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第二章: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自转自转的定义自转的方向自转的周期自转的速度2.2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定义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公转的速度2.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地球倾斜对气候的影响第三章:地球自转的证据3.1 地球自转的恒星日恒星日的定义恒星日的长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3.2 地球自转的证据恒星观测地球自转的惯性地球自转的潮汐作用3.3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章:地球自转的应用4.1 地球自转与导航地球自转在航海中的应用地球自转在航空中的应用4.2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量地球自转与时间的联系地球自转在时间计量中的应用4.3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地球自转与地球磁场的联系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第五章:地球自转的谜团与探索5.1 地球自转的谜团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轴的摆动5.2 地球自转的探索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自转的研究工具地球自转的未来研究方向第六章:地球自转与地球仪6.1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仪的定义地球仪的作用地球仪的种类6.2 地球仪上的重要概念经纬网经度和纬度地球仪上的坐标系统6.3 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7.1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联系地球自转对地球物理学的影响7.2 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流体动力学7.3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数值模拟第八章:地球自转与地球环境8.1 地球自转与地球气候地球自转与地球气候系统的联系地球自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8.2 地球自转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地球自转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联系地球自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8.3 地球自转与环境灾害地球自转与地震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关系第九章:地球自转与人类活动9.1 地球自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球自转与时间观念的形成地球自转与地球方位的认识9.2 地球自转与人类经济活动地球自转与航海、航空运输地球自转与地球资源分布的影响9.3 地球自转与科技发展地球自转与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地球自转与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第十章:地球自转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趋势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原因10.2 地球自转轴的摆动地球自转轴摆动的现象地球自转轴摆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0.3 地球自转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地球自转的新发现地球自转研究的新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概论一、《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本知识。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他课程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概论》的内容包括○1地球的天文学: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2地球的物理学:讲述地球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球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讲述的是地球坐标和天球坐标。
四、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经线。
2、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春分点: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第一、二赤道坐标的起点4、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及白道。
五、天球和天体1、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假象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工具。
2、天球的视位置:从测站中心到天体的连线在天体上的交点,即天体在天体面上的投影点。
4、天球的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体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6、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体相隔而成的天体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7、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二分点(黄对于天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的两个远距点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对于黄的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8、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观测者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中天。
每个天体每天都有两次中天,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大时的中天,亦即距天顶较近的中天叫上中天。
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小时的中天,亦即距天底较近的中天,叫下中天。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答案《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5 X 4= 20分)1.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天体太阳及其巨⼤引⼒作⽤下,环绕太阳运⾏的⾏星、卫星、⼩⾏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2.引潮⼒: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
它是由于⽉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差异⽽产⽣的。
3.历法:⽐“⽇”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的法则。
4.⾷限:⽇⽉⾷的发⽣,要求⽇⽉相合(或相冲)与黄⽩交点或其附近。
这个“附近”有⼀定的限度,它就是⾷限。
5.磁偏⾓:地理⼦午线与地磁⼦午线的偏⾓。
三、填表题(30X 0.5 = 15分)1.举出下列天球⼤圆的两极:四、计算题(4 X 6= 24分)丄⼆101.解:因恒星周年视差与距离成反⽐,故距离为1.1「(秒差距)------(3分)设恒星视星等为m,绝对星等为M,恒星距离为d,M -m +5- 51g d= 0.1 + 5-51gl0 = 0.1(^(3 分)2.解:因航⾏中要⾃东向西跨越⽇界线,跨⽇界线时,加1天,因此航轮到达天津时为11⽉7⽇,星期六。
3.答:地球⾃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减⼩,随⾼度增⼤⽽增⼤。
设:' ' 海平⾯的⾃转线速度,则在纬度60°处,⾃转速度减为V., = cos p= 465 ? cos4.解:纬度与阳光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度就相差多少,根据此原理可知:北极圈夏⾄⽇:正午太阳⾼度:46° 52',昼长:24h北极圈冬⾄⽇:正午太阳⾼度:0,昼长:0h五、简要说明⼤陆轮廓和⼤洋的海底地形各有什么特征?(11分)答:⼤陆轮廓特征:(5分)①各⼤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形;②较⼤的岛屿群⼤多位于⼤陆东岸;③⼤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④⼤西洋两岸的轮廓⼗分相似,⼀个⼤陆的凸岀部分,正好是另⼀个⼤陆的凹进部分;⑤⼤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中部有低陷的平原。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
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
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
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 )、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
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
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
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
一、名词解释1.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称为时角,是天体所在的赤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离。
2.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3.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4.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
5.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
6.在经过地球附近时,流星体因受地球引力的摄动,改变轨道,向地球接近,当他们闯入地球大气时,同气体分子和原子发生猛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余迹,叫做流星。
7.在一定的天空区域,在特定季节,流星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甚至像雨滴一般密集,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流星雨。
8.月球明暗两部分变化状况则称月相变化。
9.从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
10.月球在绕转地球的同时,也有自转。
月球的自转与它绕转地球的公转,有相同的方向(向东)和周期(恒星月)。
这样的自转称为同步自转。
11.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做视星等。
12.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做绝对星等。
13.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这叫做陨星。
14.地球半径相对于某天体中心张开的角,叫做该天体的视差。
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称为该天体的地平视差。
15.天体半径相对于地心张开的角叫做视半径。
16.日地距离相对某恒星张开的角为一秒时,恒星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秒差距。
17.由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粒子流,称为太阳风。
18.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叫做面积定律。
19.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
20.黄道与天赤道成23°26′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21.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22.地内行星同太阳的黄经差小于90度,称为“大距”,如果从地球上看距离太阳最远时地内行星在太阳东面就是东大距。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到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面与将其延伸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球性封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移动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日,这一差值称岁差回归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对于天赤道做往返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为平太阳日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为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二分点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度。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全日潮——在纬度大于或等于余纬范围内,纬线全线位于对潮或顺潮半球内,以致那里每太阴日只有一次涨潮和落潮,这样的潮汐称全日潮晨昏圈——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沙罗周期——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食年四种周期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沙罗周期半昼弧长度——日没时的太阳时角混合潮——在其它纬度,虽然每太阴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但涨落高度有所不同,涨落潮历时也有差异,这样的潮汐称混合潮。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主讲曾承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概论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5、总学时:60学时6、总学分:47、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地球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以及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并通过现代宇航工业发展中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世界宇航事业发展出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能判读地球经纬度和第一、第二赤道坐标。
重点: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判读;难点:天球坐标的判读。
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球2、天球坐标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能识别常见天体。
重点:星系、太阳系、地月系;难点:星系。
第三节恒星与星系1、恒星2、星系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2、太阳系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1、月球2、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运动(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规律和后果。
重点: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后果;难点:地球运动的后果。
第六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及其证明2、地球自转的规律性3、地球自转的后果第七节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及其证明2、地球公转的规律性3、地球公转的后果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
重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点:历法和时间。
第八节四季和五带1、太阳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3、太阳高度4、地球上的四季5、地球上的五带第九节历法1、历法概说2、阴历3、阴阳历4、阴历第十节时间1、时间和时间单位2、钟表时刻与量时天体3、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第五章地球和月球(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规律;掌握海洋天文潮汐的成因和规律及作用。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概论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科学教育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5、总学时:72学时6、总学分:47、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地球概论》是地理科学和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以及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并通过现代宇航工业发展中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世界宇航事业发展出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能判读地球经纬度和第一、第二赤道坐标。
重点: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判读;难点:天球坐标的判读。
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球2、天球坐标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能识别常见天体。
重点:星系、太阳系、地月系;难点:星系。
第三节恒星与星系1、恒星2、星系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2、太阳系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1、月球2、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运动(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规律和后果。
重点: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后果;难点:地球运动的后果。
第六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及其证明2、地球自转的规律性3、地球自转的后果第七节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及其证明2、地球公转的规律性3、地球公转的后果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
重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点:历法和时间。
第八节四季和五带1、太阳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3、太阳高度4、地球上的四季5、地球上的五带第九节历法1、历法概说2、阴历3、阴阳历4、阴历第十节时间1、时间和时间单位2、钟表时刻与量时天体3、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第五章地球和月球(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规律;掌握海洋天文潮汐的成因和规律及作用。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天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理坐标概念:地轴、地极、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纬度(线面角)、经度(两面角)理解: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理论上“亦东亦西”,实际上“非东非西”。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和天球坐标概念:天穹、天球、地平圈、天赤道、黄道、白道、天顶、天底(Z、Z’)、天南极、天北极(P、P’)、黄北极、黄南极(K、K’)、子午圈、卯酉圈、天球大圆的两极、天球大圆的交点记忆:天球坐标对照表天球仪天文望远镜计算:北极高度=地理纬度=天顶赤纬恒星时=赤经+时角地平坐标:E、S、W、N四点高度均为0,方位分别为270°、0°、90°、180°。
上点Q、下点Q’方位0°、180°第一赤道坐标系:E、S、W、N时角18、0、6、12,上点、下点、天顶、天底时角0、12、0、12。
关键在于记住各坐标系中经度、纬度的计量方法及各坐标系的联系。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恒星和星系概念:恒星、星座(全天星座)、视星等、绝对星等、双星、变星、新星、超新星、脉冲星、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星系、河外星系、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光年、秒差距、恒星的自行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概念:恒星周年视差、天体的地平视差、天体视半径、光球、色球、日冕、太阳风记忆:太阳能的产生4H→He ,太阳温度的铅直分布(太阳中心最高),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耀斑、光斑、日珥,太阳活动周期,九大行星及其分类,行星绕日公转的三大定律,彗星的结构,九大行星轨道的特点(近圆、共面、同向)第五节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概念:同步自转理解记忆:月地平均距离、月相变化及其原因、月相变化及其出没的时间和方位、朔望月(29.5306日)>恒星月(27.3217日)(59页)第三章地球的运动第六节地球的自转概念:极移、地轴的进动、岁差、上中天、下中天、真太阳日、平太阳日、恒显星、恒隐星、出没星理解记忆: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地轴进动使二分、二至点西移,真太阳日季节性变化的原因:黄赤交角、地球椭圆轨道,同一时间、同一天体时角差等于经度差,地理纬度=仰极高度,三种星区的分布规律(两极、迟到、两者之间区域)(74-75页),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水平运动的偏转)第七节地球的公转概念:周年视差位移、周年视差椭圆、会合运动、大距、方照、合、冲、顺行、逆行理解记忆:地球公转的三个物理证据,黄赤交角(23°26′),黄白交角(5°9′),食年(346.6200日)<回归年(365.2422日)<恒星年(365.2564日)<近点年(365.2596日),地内、地外行星,日月会合的会合运动,顺行(向东),逆行(向西),逆行最快在下合或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