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八音之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1.能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二胡、锣、琵琶、颐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我们听辨的乐器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回答。
二、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那类乐器。
学生回答。
三、欣赏《二泉映月》。
1.教师:聆听全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学生回答。
2.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
3.教师: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学生回答。
4.教师:作品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1.学生能独自判断“八音”各类乐器的名称及音色听辨。
2.学生在欣赏《二泉映月》作品中,探究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感所起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一)如图: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
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
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1、《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十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
八音之乐教案教案标题:八音之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八音之乐,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和评价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之乐的概念和背景,认识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特点。
2. 能够通过演奏乐器、歌唱和舞蹈等方式表达音乐。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音乐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1. 八音之乐的概念和背景。
2. 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特点。
3. 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等音乐表达方式。
4.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各种乐器和乐器演奏教材。
3. 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音乐作品。
4. 音乐评价标准和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八音之乐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八音之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探究: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八音之乐的音乐风格,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了解该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背景。
2. 学生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学会基本的演奏技巧,并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3. 学生学习一首八音之乐的歌曲,通过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达音乐。
4.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八音之乐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评价该作品的音乐元素、表达方式和情感。
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作品的表演,展示他们的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八音之乐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音乐表达和音乐欣赏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八音之乐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制作一个小报告或展示。
2. 学生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八音之乐》教案二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3、初步认识了解八音及其代表乐器,相应的乐曲。
教学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八音中的弹拨乐曲——琵琶1、出示八音中有代表性的乐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些属于弹拨乐器。
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重点认识琵琶,通过欣赏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的音乐片段,了解琵琶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
3、对比欣赏四首乐曲,引导学生听辩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导学达标做好准备。
]二、欣赏乐曲《十面埋伏》(一)初次欣赏全曲,大屏幕只出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设计意图: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伴随音乐,师声情并貌地讲楚汉大战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1、泛听1—5乐段,感受营列-吹灯-点将-排阵-走队的过程中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的特点。
2、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
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设计意图: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然后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该主题(其中一种是乐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让学生通过分辨感受该段的力度和速度。
3、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八音之乐——音乐故事《楚汉之争》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一课时,音乐故事《楚汉相争之十面埋伏》,并欣赏经典南派笛子独奏曲《故苏行》。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通过一学年的音乐欣赏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知识和能力,对于《十面埋伏》这样的历史题材性质音乐作品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兴趣与理解力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1、音乐常识——①了解什么是八音;②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以及分类;③了解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乐器知识——结合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介绍琵琶的演奏手法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3、配乐诗朗诵——结合欣赏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朗诵描写姑苏城的古诗,欣赏笛子曲《姑苏行》,了解笛子的音色及其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以及分类,记住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与《姑苏行》了解并掌握琵琶和笛子的表现力。
难点: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鉴赏乐曲,体会民族乐器给人带来的丰富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二、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常识的学习,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及其分组情况,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音乐。
2、通过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片断,介绍琵琶的演奏手法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看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朗诵描写姑苏城的古诗,使学生享受艺术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教法与学法本课我将采用聊天对话式、合作探究式、启发引导等教学法来相互结合的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来做一个整体的教学概述。
使学生重叠性的增加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学法的指导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和敏锐感。
通过聊天对话,合作探究等互动方式来参与到学生的思想空间里来。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空间来表达对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创新中学崔仰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
2.欣赏《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分组合作、探究、讲解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2: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等在音乐要素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3:简单了解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三:知识与技能1: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主要乐器音色。
2:学习了解本曲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常用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知道八音的基本含义,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播放二胡锣琵琶唢呐等常见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学生听并说出来乐器名字。
学生:回答。
师:刚刚听的几件乐器是本国还是外国的?学生: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国的乐器之林------《八音之乐》。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风别出示乐器图片播放音频,判断属于哪类乐器?1:云罗学生:金类。
教师:此类乐器用金属制成。
2:磬学生:石类教师:此类乐器用石料或玉制成。
3:埙学生:土类4:鼓学生:革5:二胡学生:丝6:棒子学生:木类7:笙葫芦丝等学生:匏8:竹笛学生:竹类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它是丝类的一员(出示二胡图片,认识二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背景介绍华彦钧(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八音之乐》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希望我今天带来的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请同学们在欣赏的
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
生:民族音乐
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师:民乐在听觉上虽然不如西洋音乐震撼恢弘,却能充分调动心灵,让你融于意境、氛围中,产生最细致、
真挚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去感受它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师: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师: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说说看(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分发图片,生
抢答)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依据形状准确的说出乐器名称,不过我们除了要了解乐器的形状
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听辨、鉴赏音色的美。
师:下面分成1、2、3、4四个大组,根据我给出的音乐片段进行抢答,看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准确又快速。
(欣赏片段,生抢答、总结成绩
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抢答上,而没有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乐器的音色,为此我
特意准备了两首乐曲供大家欣赏,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了解乐器在乐曲演奏中所塑造的
各种音乐艺术形象。
2、欣赏乐曲
乐曲1
师:首先请欣赏一个旋律片段,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播放《赛马》主题旋
律)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师:是什么?(生:二胡、《赛马》)
师: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生:蒙古族)
师:《赛马》是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于1964年创作的。这首曲子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
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烈的场面。全曲共分为3个部分,刚才播放的音乐就是它的主题旋律,位于乐曲
第二部分。(出示主题旋律曲谱)
师:请大家用“LA”这个音,跟随旋律视唱曲谱。(生活动)
师:没有唱熟的同学,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再来仔细体会它的主题旋律。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师: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师:这部作品以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
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的惟妙惟肖。
乐曲2
师: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这样四句诗来形容一件乐器的音色之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乐器的音色?
生:琵琶
师:请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它是根据公元前202年的垓下决战这一历史事实编写的。描述
的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开始争霸天下,他们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是
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是难分高下,后来由于项羽优柔寡断,错失了斩杀刘邦的良机,最终被刘邦的十
万大军包围,在乌江边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王败阵、拔剑自刎。有一出非常著名的“霸王别姬”也正是出
自于此。
师:全曲共分 3大部分,(多媒体出示)第一部分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一、列营,二、吹打,三、
点将,四、排阵,五、走队),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
八、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描写楚军战败,项羽乌江自刎的情景(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
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1) 这段音乐展现的是乐曲中的第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中琵琶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为你渲染了一种
怎样的气氛?(第二部分,紧张、激烈)
(2)这首曲子属于琵琶曲分类中的文曲还是武曲?(生:武曲)
师总结:在这段音乐中,琵琶的演奏使我们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
中,对立鲜明地烘托出了那个凄婉之夜,刀剑与热血的悲凉。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三、民乐知识拓展
1、了解八音定义
师:通过乐曲及片段欣赏,我们认识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其实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
多,造型独特,音色优美的各种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
为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多媒体出示琵琶、埙、笙、竹笛、编钟等五件乐器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分类)
金——青铜类的乐器 (编钟等) 石——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磬等)
丝——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等) 竹——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
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 土——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革——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等) 木——木头制做的乐器,已经很少见(敔、柷等)
师:发展到现在,乐器的分类又以它的演奏性能为主,分为四大类: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
弦乐器。
2、乐器发声原理及分类
师:手中拿有图片的同学请仔细思考你手中的乐器应该属于这四类中的哪一类?
师:(1)弹拨乐器有的是靠物体击打琴弦发声,有的则是以手或义甲拨动两端固定的弦,使之振动发音.
(2) 拉弦乐器是马尾弓毛与琴弦摩擦,琴弦振动通过共鸣体而发声的
(3) 吹奏乐器通过吹奏者嘴唇震动产生音响.
(4)打击乐器通过击打发出声音
(分类、学生站位)
师: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至今仍未完全定型,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希望在我们同学中将来也能够出现
优秀的演奏家。
3、了解新民乐
师:中国传统民乐素以华夏艺术瑰宝著称.千百年来,它以多姿多彩的乐韵始终浸润着人们的心田.而如今,
在新时期又出现了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音乐现象,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在欣赏片段的同时思考:
在这段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播放十二乐坊演奏片段,学生讨论回答)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师:“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和成名,成就了现在所谓的“新民乐”。而新民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也
为传统民乐的保护式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
4、欣赏奥运宣传片,体会中西音乐的结合
师: 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就是本届奥运会的会徽,(多媒体展示)它采用的
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和印章形式,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如此,我们的奥运宣传片也充分展
现了古老中国的文化精髓。(播放《奥运宣传片——中国印》)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
你觉得为它配上什么样的背景音乐会比较合适?是民族音乐,西洋音乐还是中西音乐相结合?(播放,学
生讨论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影片编导是如何为它选择背景音乐的。(播放)
师:在这部宣传片中,始终以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演奏为基础,充分展现我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同时加
入西洋交响乐的演奏,衬托出了大气磅礴的场面,中西音乐的结合正如奥运会徽一样,把现代奥林匹克精
神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再次感受民族音乐
师:近年来,我国民族管弦乐团也经常受邀到国外进行演出。大家知道《拉德茨基进行曲》吗?
师:它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西方音乐作品,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的保留曲目.
师:你们能够想象到,这首乐曲如果用我们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来演奏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吗?
师:让我们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再次感受民乐带来的惊喜(播放民乐版《拉德
茨基进行曲》)
五、小结
师:民族乐团的演奏让在场的外国观众惊赞不止,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通过音乐我们了
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摒弃旧观念,用
睿智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音乐,把它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