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6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对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材料二备之既死,举国而属.之孔明。
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
乃以区区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复刘氏。
故常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不以败还,即以饥退。
其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众已疲。
此孔明用兵之失也。
夫蜀之为国,岩僻而固,非图天下者之所必争。
然亦未尝不忌其动,以其有窥天下之变,乘之而出也。
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曹公虽死,有司马仲达以制其兵,而魏未有变。
孔明于此,宜因备之亡,深自示弱,以怠.魏心,使其无意于我。
励兵储粟,伺其一旦之变,因河、渭之上流,裹粮卷甲,起而乘.之,则莫不得志。
(选自何去非《蜀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B.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C.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D.虽然/蜀之与魏其大小/强弱/之势盖可见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古指帝王或王后之死,与《杞人忧天》“天地崩坠”中的“崩”意思不同。
B.属,同“嘱”,委托,与《三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中的“属”意思不同。
C.怠,使……懈怠,与《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中的“怠”用法、意思相同。
D.乘,趁,趁着,与《行香子》“偶然乘兴,步过东冈”中的“乘”意思相同。
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试题《出师表》专练文言文阅读(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革除)..(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
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2014·齐齐哈尔)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光:(2)闻:11.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
(2分) 13.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
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
(2分) 【甲】文:【乙】文:14.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3分)10. (1)光:发扬光大(2)闻:使……听到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 (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或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或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甲】文:妄自菲薄【乙】文:门庭若市(2) —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
(共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日侍坐备顾问奋不顾身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许国C.庶竭驽钝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益香远益清精益求精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2分)16.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4分)【链接材料】(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
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
③饘(zh ān):稠粥。
答案:13.C14.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意思对即可。
2分)15.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
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
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一、广东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9.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二、江苏南京报恩塔[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答案 【篇一: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ss=txt>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边塞/塞责 应和/随声附和 自吹自擂/擂鼓助威 ...... b.嫉妒/疾病 高亢/引吭高歌 持之以恒/恃强凌弱 ...... c.果脯/胸脯 提防/提心吊胆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 d.沧桑/悲怆 榜样/依山傍水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奥秘 分水岭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 b.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震憾 管弦乐 老生常谈 枕戈待旦 d.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3.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 ②弼马温 ③齐天大圣 ④孙行者 ⑤斗战胜佛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 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 ② ,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学生版1.文言文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2.【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
它以形式独特的表格呈现,记录了诸葛亮出征前向刘备上表告别的内容。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经典题材和题型,下面将详细介绍并提供答案。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阅读和分析这篇文章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出师表》中的考题类型,包括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希望通过对这些题型的解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问答题1. 请简要概括《出师表》的内容。
答案:《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备告别的一封表格形式的文章,主要包括征讨和平定南方的战况、表达出征的决心和忠诚、请求辞去职务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期望。
2. 为什么《出师表》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答案:《出师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权衡了国家大义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填空题1. “臣亮言:先帝…”(填入合适的词语)答案: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 “以先帝之遗意…” (填入合适的词语)答案:以先帝之遗意,托孤之重,惟在于斯。
三、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A. 请求辞去职务B. 表达出征的决心C. 讲述征讨和平定南方的战况D. 表达对后人的期望答案:B. 表达出征的决心2. 以下哪个选项是《出师表》的主要题材?A. 个人情感B. 政治斗争C. 国家大义D. 历史叙事答案:C. 国家大义四、简答题1. 你认为《出师表》的表格形式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有何帮助?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出师表》的表格形式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它通过纵向排列,清晰地呈现了诸葛亮的思考过程和行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2. 你认为《出师表》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通“缺”,缺点)【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2)由是感激(古义:指感慨而激动;今义:指感谢)(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指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今义:指品质恶劣、不道德)(5)不宜异同(古义:不一样;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鼓舞)(3)及为忠善者(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之事)(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5)有所广益(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6)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的人和能力差的人)(7)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8)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9)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臣贼党)【一词多义】(1)遗: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动词,留给)B. 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2)效:A. 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动词,有成效)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3)胜:A. 臣不胜受恩感激(禁得住)B.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岳阳楼记》)(4)亡: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B. 今亡亦死(逃亡)(《陈涉世家》)(5)任:A.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命)B.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6)为:A. 俱为一体(是)B.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做,当)(7)于: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对于)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邹忌讽齐王纳谏》)C.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向)(《愚公移山》)D. 管夷吾举于士(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以:A. 以光先帝遗德(来)B.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来)D. 悉以咨之(把,拿)【重要词语】(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3)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4)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5)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6)引喻失义(适宜,恰当)(7)攘除奸凶(排除,铲除)(8)以彰其咎(表明,显扬)(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指痛心遗憾)(11)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12)遂许先帝以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奔走效力的意思)【重要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14·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
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
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
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
么?(3分)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15.D(2分)
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
分。共2(共4分)
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
赏罚分明。(2分)(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
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可。共3分)
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
对即可。共2分)
搜集整理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