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院管理经验谈
- 格式:pdf
- 大小:153.12 KB
- 文档页数:5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学习体会本人有幸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学习两年,期间和国大医院的天使们一起参与了病人的整个护理过程,从中学到了很多可贵的精神和服务理念。
国大所有的工作人员敬业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在两年的培训学习中受益匪浅。
其实在书本或讲座上学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她们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对我言传身教的影响使我终身难忘,我从思想上对自己作为一个护士的职责和责任又有了新的认识!1.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新加坡当你为你的任何消费付账时,你都会听到一声“谢谢”,因为他们觉得是你给了他们工作的机会,使他们才得以生存,所以要感谢你。
在去国大医院报道后的前两周,我们没有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而是每天学习医院的文化,格式布局和一些规章制度,甚至还专门给我们一天的时间让我们“逛医院”,以熟悉医院的环境及科室部门的布局,这期间护士长不允许我们穿制服,理由是如果我们穿了制服走在医院,万一有病人问我们路我们不知道,第一,会损坏医院的形象;第二,会让病人对国大医院的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增加病人的焦虑;第三,会增加病人因来回走路花时间和增加病人的痛苦。
而且护士长还说,我们要把病人设想成自己的家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病人来医院看病已经很痛苦了,我们不能再增加额外的痛苦给病人。
从自私的角度来讲,病人是我们的上帝,是给我们送钱来的,如果没有病人,我们就会失业,所以,一定要全方位,高品质的为病人服务。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按护士长说的做好像有点难度,毕竟在中国的时候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坐下来站在病人立场上考虑他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做什么,我们只是机械的完成医嘱和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但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是那么细心,耐心,空闲的时间几乎都是和病人在一起,我也慢慢习惯了,而且我相信病人会感受到!记得几天前我告诉一个病人我一个多月后要回中国了,她居然哭了,我意识到有时候病人不仅仅当我们是护士,我们很可能是一种精神支柱和可以倾诉的对象,因为她们相信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和素养能帮她们度过难关!这是护士长给我的第一课,也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课,教我如何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什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这种理念指导了我在新加坡这两年的工作,其实先进的技术容易学习和引进,反而这种工作理念却需要时间和环境来慢慢改变!2.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1严格的查对制度发口服药时护士穿印有请勿打搅,我在发药字样的红色马甲,将车推到病人床前,询问病人有没有药物敏感,三查七对后,送药到口,直到患者把药全服下后才离开。
(下转第151页)参加新加坡高级医院管理培训和参观新加坡公立医院的心得体会吴迎春(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1)2008年春天,在医院的周密策划和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
新加坡的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在全世界连续15年排名第一位,具有较先进和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其先进性和高效性在国家的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充分的得到体现。
同时,新加坡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它全方位的与世界各国进行管理理念与实践的交流,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与它们近距离的接触,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我非常珍惜这次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期间新加坡管理咨询培训中心的教授进行了面授并陪同参观了亚历山大医院、陈笃生医院、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我领会到了新加坡医院的管理特色和MBA 课程中有关怎样当好领导,如何进行管理的精髓所在。
一、新加坡医疗体系及医院的管理特色1、医院之间即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特色。
1985年,新加坡对国立医院开始进行重组,经过15年,到2000年共重组了15家国立医院,并由这些医院组成了两大竞争的医院集团,即国立保健服务集团和国立健保集团。
一方面,集团内部各医院资源共享,实现大范围的合作,另一方面,两大集团展开竞争,引入竞争机制,使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更加完善。
新加坡的这一特色,即降低了社会资本成本,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引入了竞争这一原动力。
2、政府对医疗实行双向补贴政策的特色。
新加坡国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每家医院在重组时,政府拨专款对医院进行改造或重建,政府实现对医院的投入;老百姓在看病时,可以得到政府最高80%的医疗补贴,政府实现对患者的补贴。
新加坡政府经济实力很强,是高福利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健全。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国土面积大,国家和人民还不富裕,但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是我国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医改成败的关键。
3、医疗服务以人为本的特色。
新加坡要求医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立志保持最高水准的医疗道德,同情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竭尽全力为其解除疾苦,以诚待人,公正廉洁的医德。
浅谈新加坡医疗卫生体系2016年6月22日,学校组织考察新加坡邱德拔医院。
通过课堂讲授、现场参观、座谈交流以及参阅资料,对新加坡医疗体系有了较为深入和直观的了解。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世界排名第六位;人均寿命83岁,位居全球第四。
新加坡只花费不到GDP 4%的成本就打造出一流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一、发展理念走进新加坡邱德拔医院会议室,一眼就能看到挂在墙上写着医院核心理念的标语。
愿景:以体贴、恭敬的关爱照顾,伴随人们度过健康长寿的一生。
使命:以科学、仁爱和智慧,提供优质、价宜、无忧的医疗关怀。
质量承诺:以病人为中心,在不需要特别安排的情况下,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每一位病人。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新加坡医疗卫生体系的服务理念。
新加坡通过广泛推广预防医疗保健措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整体国民的健康水平。
提倡个人的责任感,强调“保障健康,人人有责”、“个人对自己健康担负主要责任”的理念,实行“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个人必须为看病买单”的医疗制度,避免国民过度依赖政府的福利及医疗保险。
二、政策思路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政策,一是推广健康生活,增强国民体质;二是强调个人对自己健康应负的责任,适当降低病人的期望值,在能力范围内使用定量有限的资源,避免病人过分依赖国家福利或医疗保险;三是为国民提供良好和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鼓励竞争以改善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五是干预医药市场,抑制医药消费和成本过度增长。
最终目的是为公民提供广泛、现代化与高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国民获得优质并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一个健康的国家。
三、制度体系新加坡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主要由医疗卫生管理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双向转诊的分级医疗制度和医疗保健资助制度四个方面组成。
(一)医疗卫生管理体系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主要由卫生部(MOH)及其直属的健康促进局(HPB)和卫生科学局(HSA)组成。
外国(地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经验作者:蔡江南来源:《市场周刊》2008年第11期二战以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公立医院,以解决医疗市场失灵的问题。
由于医疗行业具有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外部性,所以大多数国家的公立医院由政府集中管理,公立医院隶属于政府部门。
这就造成了世界各国的公立医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效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等问题的困扰,无法有效地满足病人对医院服务的需要。
因此,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新模式。
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公立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外国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基本模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直接管理,即政府采取行政化手段来管理公立医院,又称为“管办合一”的模式。
另一类是政府间接管理,即政府采取企业化手段来管理公立医院,又称为“管办分离”的模式。
这是两种在医院管理的许多重大决策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模式。
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是最为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公立医院作为其行政部门进行运作,公立医院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去决定关键的运营管理,如人员组成问题、提供医疗服务的种类、员工的薪水等等。
医院的所有战略问题均由政府中不同层次的官员规定和控制。
单一政府机构管理即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这是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其典型代表是前苏联的医院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基本上还属于这种类型。
但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我国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靠自己创收,不是来自政府预算,因此公立医院已享有相当程度的经济独立性。
但是,我国公立医院离独立经营的法人地位还有很大距离,不具备许多重要的经营管理权限,如人事权和定价权。
分离政府机构管理相对于“单一政府机构”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其管理方式代表一种进步。
对于脱离了直接管理医院的特定政府机构来说,它可以集中精力对医疗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进行宏观监管。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2012年8月第20卷第8期707 中心论坛.关于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欧阳波 张为佳 张秀英 魏春宇 宋丽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北京 100027)摘要:文章从医疗卫生管理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健资助制度、预防保健概况、医疗机构管理和中医药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新加坡卫生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并对新加坡医疗体制“覆盖广、质量高、费用低”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加坡;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03(2012)08-0707-03 根据《中新中医药合作备忘录》以及《中新中医药合作计划》的安排,笔者有幸于2010年12月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访问了新加坡卫生部、健康促进局和卫生科学局,听取了有关医疗保险和筹资政策、医疗机构注册与认证、中医药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二是参观了樟宜综合医院、心理健康学院、竹脚妇幼医院、Ang Mo Kio—Thye Hua Kwan医院、国立健保集团综合诊疗所、弘华中医药中心等6家不同类型、规模和层次的医疗机构;其中既有公立医疗机构,也有私立医疗机构,既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和诊所。
三是与新加坡有关官员及医院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就医疗改革和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通过考察,对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1 新加坡医疗卫生的总体情况据2009年统计数据,新加坡总人口498.8万人,每千人口的新生人口数为9.9,死亡人数为4.3,婴儿死亡人数为2.1。
男性平均寿命79.0岁,女性平均寿命83.7岁,导致死亡的四大主要病因为:癌症(29.3%)、心脏疾病(19.2%)、肺炎(15.3%)和中风/类似脑血管疾病(8.0%)。
GREEN LINK 医疗体系成功的秘密新加坡新加坡医疗体系被评为全球第一名,是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那么新加坡高效的医疗体系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中国医疗行业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我们一同来看看。
新加坡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加坡已有13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拥有最安全血液供应服务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血液医学中心 (Centre for Transfusion Medicine)因采用高标准的安全用血措施和输血服务管理而享誉国际。
它已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伙伴。
历年医疗费用总额占国民生产总额低于4%,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为10%.(新加坡统计局)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自豪地总结道,“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须排长龙等候动手术。
”李光耀指出,政府应当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但同时要求人们负担一些费用,以确保它不致被滥用而又能控制成本,在这一指导原则下,新加坡政府建立了“3M”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整个医疗保障制度强调以个人责任为基础,并且对所有国民实行统一的医疗保健。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用“三保制度”加以概括,即: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
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比,新加坡模式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资金筹集和运用体制。
1.保健储蓄计划。
该计划是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组成部分,1984年由政府设立,覆盖所有在职人员,雇主、雇员双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6%——8%)供款,建立保健储蓄基金,用于支付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
保健储蓄计划的款项,可用以支付公营或私营医院的收费,目前规定的限额是:住院费每日400新元,手术费则设有固定限额,从150新元至5000新元不等。
新加坡中央医院临床护理学习体会在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我有幸带领我校护理专业28名学生赴新加坡中央医院(以下简称SGH)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习。
实习中对SGH以人为本的护理临床模式、全面系统的临床带教方式和国外先进护理理念有着切身的体会,现将实习感受总结如下,一同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服务模式1.无陪护的护理服务模式在SGH的护理服务中,无陪护的护理服务是其特色之一。
病人从入院指导、入院期间各项护理到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是参与整个过程的策划者和执行者。
在无陪护的护理服务模式中,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是尊重病人、以人为本的基本表现形式。
维护病人的良好形象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根据新加坡人的生活习惯,医院要为病人设置洗澡间,同时护理人员要提供并满足病人清洁需要的护理服务。
护士根据病人自理能力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洗澡方式: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在护理人员的安排下可自行到洗澡间冲洗;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用防跌掉装置的沐浴轮椅推着去洗澡间冲洗;对于卧床的病人,则由护理人员帮助床上擦浴,每天洗完澡后,护士都会给病人换上干净的病员服。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接收的病人来自华人、马来西亚、印尼等多个国家,在提供病人饮食护理服务时,应尊重病人不同的饮食习惯。
住院病人可根据一周食谱进行自由选择,预定次日的三餐,食堂将根据病人需求将每位病人的饭菜配好,并放在同一个托盘里,注明姓名和床号,到了就餐时间,由病区的护工为病人配送到床旁桌上,用餐后再由其统一收回并清洁消毒。
2.遵循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服务模式SGH在实施护理服务中,遵循美国国际医疗机构认证标准(JCI),采用了病人安全目标,以保障病人安全的实施。
(1)正确辨识病人。
在进行操作前,医务人员至少要通过两种方法确定病人的身份。
病人手上的腕带是核实病人身份常用的方法之一,腕带有白、黄、红三种颜色,入院普通病人为白色腕带,具有跌倒风险的病人还需要配带黄色腕带,对药物具有敏感性的病人需配带红色腕带,三种颜色的腕带明显易辨。
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模式与国外医院管理模式相比,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
希望通过对国外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的简要介绍,对国内医院管理者有所启迪。
1、xx医院管理模式大多数实行董事会。
院长由董事会任命或直接由医院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院长、资深副院长、副院长和院长助理组成医院的院务委员会,医院设立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执行委员会和行政执行委员会。
美国的医院都设有护理副院长,属于医疗资源副院长领导,相当于我国的护理部主任。
院长要求是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商学硕士,或卫生管理硕士,或公共卫生管理硕士的学位;参加继续教育计划,对于经济学、市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商业法学、信息技术学、市场策略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接受过强化教学。
医院人事制度全部实行公开招聘、逐级雇佣办法。
2、xx医院管理模式英国是一个社会保障齐全的福利国家。
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为全体国民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支付大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实行初级服务(全科开业医生提供)、地段服务(当地政府提供)和医院服务(专科医疗服务)三级服务体制。
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国有化,医务人员为国家工作人员。
英国居民均可享受国家医院的免费医疗,因此英国是国家医疗服务制度最完善的西方国家之一。
医院院长负责全面指挥,下设医务、人事、财务(司库)、护理部主任,其职能相当于美国的助理副院长。
院长基本上都是管理专业毕业或经济、法学专业毕业通过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各部主任也必须有管理硕士学位或通过管理专业修学后才能担任。
3、xx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经济管理体制可分为国立医院、地方公立医院、社团或私立医院。
医院领导成员由院长、副院长领导下的诊疗部长、事务部长、护理部长组成的。
也有的医院在院长领导下,设诊疗部长、助理医疗部长、事务部长、护理部长、研究部长、药剂部长、营养部长七个部长的管理体制。
院长必须是医师,除从事本专业外,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副院长也应由专家担任,在业务上有权威性,事务部长又称运营部长,全权负责医院日常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