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9.59 KB
- 文档页数: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1939年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以来,深深影响了人类的视图习惯。
摄影诞生初期以其逼真的影像效果及便利快捷的纪实功能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与此同时也对当时以记录和再现为使命的写实绘画艺术形成了极大地威胁,致使很多当时技艺精湛的肖像画家纷纷失业,这是摄影对绘画带来负面影响,也迫使绘画不得不重新找寻自己的定位。
这正是摄影术为绘画带来危机的同时所带来了新的使命——抽象分离化。
摄影术取代了绘画的写实记录功能的同时也把绘画从具象写实的泥沼中解放出来,从而让绘画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使绘画以更为单纯的方式继续行使艺术审美的职能。
绘画从此从具象写实走向了抽象分离的阶段。
艺术家更加单纯的只关注绘画最根本的元素,点、线、面、形、空间等,绘画更加关注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摄影也为绘画带来了更多新的创作元素,将绘画推向一个全新也更为多样的阶段。
关键词:摄影绘画现代艺术可复制性平面化解放绘画抽象Abstract Key words:1摄影1.1摄影的含义:摄影俗称拍照,照相。
英文photography来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大致可以解释为“以光线绘图”。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出自百度百科)摄影包括拍照和录像,本文中主要讲解的为拍摄静态的图片摄影。
1.2摄影技术的原理1.2.1 小孔成像的原理相机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物体与屏幕之间放置一个带有小孔的平板,由于光沿着直线传播,从而当光线穿过小孔后在屏幕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影像,移动中间带有小孔的平板,屏幕上的影像大小清晰度也将会发生变化。
其实对于光与影的发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当时古希腊人发现当光线经过小孔时,经过小孔的光线会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景象。
摄影术对艺术的影响摄影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捕捉光线和影像,将现实世界转化为静态的图像。
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方式。
摄影术的出现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传统绘画到现代艺术,摄影术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摄影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工具。
在摄影术出现之前,艺术家们主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绘画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技巧的积累,而摄影术则相对容易上手,只需要按下快门即可捕捉到瞬间的画面。
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摄影术的出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其次,摄影术改变了艺术家们的观察方式。
摄影术要求艺术家们更加关注细节和构图,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光线来呈现主题。
这种观察方式也渗透到了其他艺术形式中,例如绘画和雕塑。
艺术家们通过学习摄影术,更加注重细节的表达和构图的创新,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此外,摄影术还对艺术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触和理解。
相比于绘画和雕塑,摄影作品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使得观众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
摄影术通过记录现实世界的瞬间,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此外,摄影术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启发和影响。
例如,在电影和广告等领域,摄影术的运用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艺术创作。
电影摄影师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和光线来塑造电影的氛围和情感,广告摄影师通过构思创意和拍摄技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摄影术的运用使得电影和广告等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和有趣。
然而,摄影术对艺术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摄影术过于注重现实的呈现,忽略了艺术家的主观表达。
他们认为摄影术过于依赖技术和机器,缺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摄影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例如后期制作和数字艺术等,使得摄影术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综上所述,摄影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摄影技术对绘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也在逐渐的发生的变化。
绘画艺术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彰显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而发展进步。
摄影艺术作为依赖于现代科技产生的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中也逐渐的向艺术的方向迈进,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使其具有有绘画的同样的艺术特征。
因此,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摄影艺术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有用的艺术素材,绘画艺术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艺术内涵,增强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1 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1.1 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艺术共性摄影艺术是以绘画为基础产生与发展的平面化艺术,二者之间同根同源。
许多摄影作品的创作都吸取了绘画文化的审美经验,在摄影场景的布置,光影的设计,实物摄影角度的选择,以及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等方面都有意的借鉴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
另外,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作为现代生活中以主要视觉观感来表达艺术语言的艺术形式,都是对某一客观现实的实物在某一瞬间的外在状态进行表达,受众通过这一瞬间事物的形态主观的感受事物的所表达的美。
1.2 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的差异首先,摄影技术是一种客观实物状态的记忆重现,着重将某一物体的光影艺术形态进行画面的定格。
而绘画艺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某一状态进行艺术性的创作,作者将自身的艺术风格与艺术元素融合到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使绘画作品呈现出更好的艺术美感。
其次,二者采用的创作器具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绘画艺术主要以各种画笔为主要创作器具,而摄影作品主要以更为先进的数码相机等科技器材为工具。
再者,两者在场景的艺术状态,光影选择,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要求也各不相同。
绘画创作对于这些要求较低。
通常绘画作家在创作时,往往只是抓住某个场景瞬间的光影状态,以及任务瞬间的动作神态,通过对主要场景人物的记忆,对场景和人物进行描绘并根据个人的艺术风格进行艺术性创作。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0-15T10:30:17.7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刘从蓉[导读]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摄影卓越的再现能力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绘画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摘要: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摄影卓越的再现能力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绘画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
摄影和绘画创作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
关键词:再现;观念;现代绘画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方传统绘画一向把模仿自然作为唯一的目的,逼真地再现现实始终是画家不懈追求的目标。
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西方画家通常使用一种叫做“绘画暗箱”的绘图装置准确地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以此来获取影像作为辅助绘画的工具。
绘画作为一门主要的艺术形式发展到十六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
相对于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而言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摄影在诞生之初,只是记录“描图镜箱”的成像一种手段,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逼真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
1839年当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摄影术诞生后,摄影以其迅速﹑逼真地捕捉形象的能力使画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初一部分从事绘画创作的画家对摄影采取了抵制和抨击的态度,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曾提出了这样的书面提议:艺术作品产生于智慧以及对艺术的学习,相机永远无法与之相比。
他们甚至认为摄影的出现侵犯了绘画的尊严。
迫于摄影技术的问世给画家们带来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去探索摄影无法替代的领域,同时也在思考绘画存在的意义,摄影对绘画观念的改变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摄影和绘画的比较和相互影响摄影和绘画互相影响,是艺术领域中常见的现象。
两者都是表达艺术和情感的手段,但用不同的技术和媒介传达信息。
摄影可以捕捉现实的影像,或是艺术家所构思的形象,而绘画则可以让艺术家用创意和色彩表达出内心的世界和感觉。
本文将分析摄影和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并重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摄影与绘画的区别摄影和绘画的最大区别是媒介。
摄影是通过相机捕捉物体的图像,并保存在胶片或数码储存器内。
相机将现实直接“拍摄”到图像上,展现出物体的真实面貌。
与之不同的是,绘画艺术家需要使用画笔和颜料,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
摄影和绘画的技术也各有不同。
拍摄一张优秀的照片需要艺术家掌握拍摄技巧、构图和光线等,而这些技能都可能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受制约。
但是,摄影可以使用诸如后期制作等技术手段来修复和优化照片。
绘画则需要艺术家掌握独特的技术来塑造形象,描绘和激发丰富的情感。
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摄影和绘画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互相的影响。
首先,许多摄影师从绘画中汲取创意,构思出新的拍摄主题和构图,如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等。
例如,在风景摄影中,摄影师可以学习如何应用色彩和光线来模拟景观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感。
此外,摄影和绘画还可以相互促进,提高技能。
例如,在拍摄人像时,艺术家可以借鉴人像绘画中的技巧来拍摄更加有个性和刻画能力的照片。
而绘画也可以从摄影中获得灵感。
很多画家可以通过照片来构思新的形象,如表情,身体肌肉张力等,从而创造更加真实的画面和形象。
进一步的,两者还可以相互融合,开创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一些艺术家采用摄影作为基础,将不同的照片合成为一个影像,并且使用绘画技术来增强和改变影像的整体效果。
化学摄影可以在胶片上进行手工的涂抹和染色,然后将影像扫描到计算机上进行数码后期制作。
同样,一些画家将摄影作为参考素材,将其与绘画相结合,表达更加鲜明和生动的主题和图像。
然而,摄影和绘画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从摄影与绘画相互影响浅谈绘画摄影的产生摄影自诞生就没有停止被绘画侵染,但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质取代着绘画的部分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摄影艺术家把照相加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绘画摄影也在此产生。
摄影和绘画同步发展、相互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交融,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标签:摄影;绘画;绘画摄影;相互影响最近,许多摄影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在网上流传,被千万爱好摄影或者绘画的网友膜拜:比利时插画师、摄影师BenHeine的“铅笔VS照相机”系列作品中,一张庭院的照片中,纸片挡住了茶几和椅子,纸片上的铅笔画图样却绘制了被挡住的真实场景;另一张照片中,站在海边背包客的脸被纸片挡住,纸片上却绘制了另一幅逼真的人脸;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中,纸片挡住了中间一大块位置,纸片上画了一位插上翅膀的宇航员,正要冲上云霄;美国艺术家JimPeters的一组混合材料作品中,将1:1大小、各种造型的人物油画分别置于室内,结合室内实景进行再拍摄,或反其道行之,先拍摄人体,后将冲洗出的人体照片与绘制的景物放在一起形成作品;中国摄影家陈复礼与中国艺术大师吴冠中合作于1990年的《影子》,则是由吴冠中用水墨装点陈复礼拍摄的一对鸳鸯的照片,寥寥几笔,别有趣味。
比利时插画师、摄影师BenHeine的“铅笔VS照相机”系列作品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摄影艺术家把照相加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论是艺术语汇的观念还是手段,都变得更加丰富。
绘画摄影因此出现。
摄影技术进步以及艺术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成为绘画摄影产生的原因。
绘画摄影先驱们的尝试深究起来似乎没有那么伟大,不过是采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混淆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界限。
而视觉艺术的多种可能就在这些探索中展现出来,两者将继续、长期交融下去,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过,有人因此担心绘画的地位被削弱,摄影的独立性受到挑战。
然而绘画与摄影的本质艺术特征独立、明显,而且两者也并不排斥对方,是一种互相交流、追逐前行的关系。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摘要在摄影技术产生以后,绘画的发展受到影响,摄影与绘画二者一度表现出紧张的关系。
但从客观来看,摄影技术对绘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进入到现代,越来越多的绘画人员已经在用摄影技术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关键词摄影技术促进影响绘画创作一.摄影的发展与绘画的关系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造型艺术便确立了以模仿自然为绘画目的“模仿说”,随着其在古希腊盛行,得以成为西方的经典学说。
在摄影术问世之前的二百多年,西欧画家由于追求写实逼真,早已跟一种名叫暗箱的光学器材打上了交道。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达盖尔版摄影术的发明颁布于世,这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当银版照相术首次问世后不久,法国大画家德拉克罗瓦也不免惊叹说:“一幅银版照相胜过一般的描绘,它是对象的镜子。
”画家们迫切追求写实逼真的愿望促进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同时,摄影术诞生也在艺术界引起巨大波澜,这意味着崇尚写实的写实绘画受到冲击和挑战。
不同的画家对于摄影术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他们或者畏惧、轻视;或者重视,认为可以利用。
进入20世纪,摄影术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照相机本身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彩色摄影取得高度成就,由摄影术产生的形象传播工具(电影,电视,录像,电脑,数码艺术等)迅猛发展。
实际上,现代画家们很难与摄影分手,其紧密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对绘画而言,摄影术的挑战在继续,影响在扩大与深化,而画家利用照相则比19世纪更为普遍。
二.具象绘画“具象绘画”这个概念它包含的意义广泛,所有以形象的表现性为表征来呈现客观世界的艺术图像都可纳入具象绘画的范畴。
相对传统写实绘画,当代具象绘画更强调表现而不是再现,强调艺术家的观念的渗入和主体的创造;相对于抽象绘画来说,具象绘画保持了视觉与自然形象的视觉联系。
三.摄影对绘画观念的介入摄影与绘画虽然同样源于影像经验,以照片为参照物,不同时期艺术家对照片的态度与精神指向不尽相同。
艺术家运用照片进行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大致三类:1.利用照片,获取素材。
摄影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摄影艺术对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在艺术史上非常有名,有人曾说:"印象派的画家都非常执着于摄影表现"。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摄影对绘画的显著影响:??1. 照相机所表现对象的明暗对化。
??2. 自由的构图。
??3. 背景描绘的略化。
这些都从1、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光的性质所采取的科学态度;2、平面化的远近法;3、不习惯的角度;4、对画面端明确的处理等处表现出来。
印象派之后,画家和摄影的关系也是日益紧密,据说法国画家及雕塑家德加(Edgar Degas西莱尔·热尔曼)、埃德加(1834-1917)曾对拍摄的动物照片着迷一时。
评论家龙口修三(1903~1979)先生说:"如果莫内是白昼的印象派,那么德加就是夜晚的印象派。
"有许多资料显示,既是画家又是摄影家的例子屡见不鲜。
法国艺术家图卢兹·亨利(1864-1901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存有一张欢喜地抱着相机的照片,其他许多名人也都热衷于摄影。
我最喜欢的是一张贝纳尔·撒拉(1844-1923)的照片,它的内容好像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日本在徳川末期到明治之间,曾有大批外国人在横滨拍摄了当时日本的风俗照片,类似现在的明信片大小,却深深留刻着历史。
日本的"横滨绘"融合摄影与绘画于一身;曾经还有过一种使用轴的摄影;画家浅井忠的作品《农人》,很明显是一幅日本土产的摄影影像作品;在日本画的世界,残留有许多作为画材资料使用过的花鸟、舞妓等摄影帖。
在近代,竹久梦二先生的摄影集曾被新潮社出版,不同的是,作为诗人的萩原朔太郎拍摄了许多作品收录其中。
此外,有意思的是谷崎润一郎先生的小说中常常有莱卡相机登场。
银板照相法作品――人像??印象派??1839年,法国的路易斯·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Daguerre 1789-1851)发明了银版摄影术,首先解决了光学映像的记录问题。
浅谈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摄影和绘画属于两种美术门类,二者相互交叉和融合。
摄影属于科学的产物,现如今的摄影注入了很多的科学成分,但是摄影的发展也在绘画当中吸收很多经验,但是需要明确,摄影和绘画是不能代替的。
本文在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摄影与绘画,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概述摄影和绘画1.1艺术方面1.2创作过程方面摄影和绘画各自具备优劣,但是画家和摄影师都非常注重构图和景深以及色调等方面,通常摄影师都比较喜欢绘画,并且知晓绘画理论,并且具备良好的绘画素养。
摄影的媒介是某种客观实态景象,同时也展现出摄影师的想象力。
画家通过笔墨和色彩在画面上表达心中的意象。
摄影家记录了生活中形象,但是也会受到生活事物的局限,因为摄影师无法创造形象,但是画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
画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虚构典型形象,例如齐白石利用简单的几笔展现出生动的虾,显得透明而富有弹力,充分的表达了虾。
摄影师和画家形象思维方法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具备共同的规律。
画家需要通过时间的推敲才可以完成创作,而摄影师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思维,否则就会丧失机会,无法留下最美好的画面,因此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视觉反映能力,可以立刻判断失误的形态,同时还需要利用绘画构图方法完成摄影艺术作品。
摄影作品需要显示生活的实际形态,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复制自然实态,摄影艺术也体现出艺术家的情感,同时有受到器械性能的制约性。
而绘画可以根据画家自身的想象,综合多种生活原型。
摄影需要通过取景和剪裁等方式进行构图,利用光影和虚实完成造型。
利用远近和透视等进行构图。
优秀的摄影具备高格调画意,有具备瞬间实态美。
[2]1.3在实践方面一些画家和摄影师不断突破传统艺术观念,例如画家罗中立的《父亲》,结合了摄影的高度精确和细致以及逼真等特征,将深刻的内容表达出来,获取很高的藝术效果。
再如摄影艺术大师郎静山,利用摄影为工具,突破了时空界限,结合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理论,达到了摄影的理想境界。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绘画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视觉文化之一,当它发展到十六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
画家可以用画笔描绘出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属性,形体、质感、包彩和空间透视等等。
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摄影技术的直接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比画家的描绘更真实的视觉形象的新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种直接性和科学性掩盖了其艺术价值,从而使摄影在最初只能以模仿绘画来争取自己的艺术身份。
因此从一开始,摄影与绘画便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这种联系,使得今日,在进行摄影评判或欣赏时仍有人不忘用绘画的标准来衡量摄影。
摄影发展到今天,始终未完全从绘画的阴影中走出来。
因此理清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对于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就显得相当重要。
下面对摄影与绘画的异同作一个分析:相同点:1.都是视觉艺术。
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2.都是瞬间艺术。
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
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3.都是平面艺术。
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
它们不同于雕塑和舞蹈。
4.造型元素一致。
摄影和绘画的造型元素是—致的,都是用色、线、形、等形式要素将要表现的事物凝固起来展示给观众。
不同点:1.摄影偏向于现场感、客观性;绘画偏向于假定性、理想化。
摄影的现场感、客观性是由摄影器材如照相机,感光片等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摄影整个过程中,要多次借助科学技术,要运用机器作助手,离开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作用,离开暗室工艺,摄影作品的产生便不可能。
而绘画则不然,一枝画笔一张纸(或一块布),加上颜料,作者便可随心涂抹,欣然命笔。
2.瞬间的表现。
摄影与绘画都要凝固瞬间,然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地、人的严格限制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没这店”便是指此而言。
“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作者:陈霁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9期摘要: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给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早期摄影结绘画的模仿到绘画结摄影的借鉴,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冲突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
绘画作为一门主要的艺术形式发展到16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
相对于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而言,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图像视觉艺术的摄影,和绘画一样以光线色彩影调和构图为造型语言,以具体实在、直观瞬间的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视觉,因此,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摄影创作的拍摄风格及形式语言长期受到绘画的影响,摄影卓越的再现能力对绘画的艺术观念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绘画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
摄影和绘画在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中各自发展。
关键词:摄影;影响;绘画;摄影图像所有作品显示了艺术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影响,材料提供给他们以及他们时代的技术。
史人用洞壁地面和赭石颜料,他们的标志物受迷信性质,线性透视几何的基础,首先利用的是雕塑家和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允许绘画的深度感的那一刻改变了艺术的眼光向前,迎来了十八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
西欧的艺术家在这个时代,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与涂料管以及更多样化的客户在日益富裕的中产阶级激增。
正如显着影响的摄影艺术的发展在下半年的19世纪。
相机的影响是明显的视觉特征的绘画,题材,在艺术家们能够采取他们的创作视野和强大的方向。
在17世纪艺术家使用所谓的针孔照相机,这是拉丁语“黑暗的房间”和被定义为“一个黑暗的围栏或盒子,一个小口或透镜一面墙,通过光进入到形成一个实像在对面墙上”。
人们相信一些艺术家使用这个方法来项目图片在画布上的远卡拉瓦乔回在巴洛克时期。
在发表的一份声明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区域负责人保护部门的艺术工作室艺术中心国际、艺术工作室艺术中心,佛罗伦萨,罗伯塔,国际自然护理署地区负责人的话说,光敏感物质应用到画布上,将有大约三十分钟的“固定”的形象报价,卡拉瓦乔画图像与广招采用白铅混合化学品和矿物质,在黑暗中也清晰可见。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开始还真不习惯,便收起话题。
然而,奇怪的是当你不谈了,却有很多人依然惦记着那个话题,从我箱底下挖出东西来质问:“到现在为止你依然未把该说的问题说清楚?”
他指的问题是: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既然依然有人惦记,那么我就干脆再谈一谈吧,至于对与错,暂且不去管它了。
绘画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视觉文化之一,当它发展到十六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
画家可以用画笔描绘出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属性,形体、质感、包彩和空间透视等等。
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摄影技术的直接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比画家的描绘更真实的视觉形象的新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种直接性和科学性掩盖了其艺术价值,从而使摄影在最初只能以模仿绘画来争取自己的艺术身份。
因此从一开始,摄影与绘画便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这种联系,使得今日,在进行摄影评判或欣赏时仍有人不忘用绘画的标准来衡量摄影。
摄影发展到今天,始终未完全从绘画的阴影中走出来。
因此理清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对于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就显得相当重要。
下面对摄影与绘画的异同作一个分析:
相同点:
1.都是视觉艺术。
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2.都是瞬间艺术。
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
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3.都是平面艺术。
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
它们不同于雕塑和舞蹈。
4.造型元素一致。
摄影和绘画的造型元素是—致的,都是用色、线、形、等形式要素将要表现的事物凝固起来展示给观众。
不同点:
1.摄影偏向于现场感、客观性;绘画偏向于假定性、理想化。
摄影的现场感、客观性是由摄影器材如照相机,感光片等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摄影整个过程中,要多次借助科学技术,要运用机器作助手,离开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作用,离开暗室工艺,摄影作品的产生便不可能。
而绘画则不然,一枝画笔一张纸(或一块布),加上颜料,作者便可随心涂抹,欣然命笔。
2.瞬间的表现。
摄影与绘画都要凝固瞬间,然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地、人的严格限制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没这店”便是指此而言。
“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
在他打开镜头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还要快。
”威斯顿《以摄影的方式看摄影》绘画则不同,它虽然也只能表现某一个历史瞬间、某一个生活断面,但它显得从容自由,画家完全可以将反复构思的瞬间凝结,存之于心,随后在画室胸有成竹地反映出来。
绘画中的瞬间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决定主题、构思画面、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固定下来的。
而摄影的画面瞬间则是摄影家现场看到、想到、抓到的。
绘画的着眼点,受人眼自然的、生理条件的制约。
画家只能画人眼所见到的。
如对奔跑的骏马四蹄的画法,就曾为哪个蹄子着地争论不止。
而摄影是科学的记录,它往往能摄到人眼看不到的,因为在观察事物上,相机的镜头要比人眼来得精确。
人眼的视觉只能停留在第—认知层次上,而镜头视觉甚至可以延伸到原子核的内部。
3.光与影的应用。
光的记录作用,是摄影的特长。
可以说,摄影是用光来表达思想和记录感情的。
而绘画对光的表现就略逊
一筹。
摄影就是用光的语言来造型,所以有人称摄影为“光画”。
在光的运用上,摄影影响了绘画,也提高了绘画的技能,完善了绘画的表达方式。
特别是彩色摄影技术,提供了画家眼睛所感觉不到的光。
4.真实感
摄影依靠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对其所要表现的对象给予最直接最真切的描绘,这是绘画所无法比拟的。
同是表现一个人,照片可以是其人,绘画只能像其人,绘画可以达到“逼真”,而摄影却可以做到“纪实”。
在摄影中,被拍摄在画面里的人张三就是张三,不能为李四,画面中的景,桂林即桂林,不会是太湖。
因此,摄影无论如何不能像绘画那样用虚构、塑造的手法,创造摄影的“典型”。
虽然摄影与绘画都借助于工具,但照相机比画笔对作者的约束限制性更大。
违背相机现场捕捉客观纪实特性企图用掌握画笔的办法是不行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摄影与绘画确实在物化形态上和形式法则上有着先天的密切联系和客观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使得这两种艺术在各自表现方法上存在着某种交叉式体现。
美国凯尼思大学哲学系主任奥尔德里奇曾这样说:“摄影机和对胶卷的加工与冲洗好的照片的关系,就如同画笔及其运笔与已在画布上布置好的颜料的关系。
”
然而摄影与绘画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有着不同的特性,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可惜的是,摄影与绘画的共同性从古至今受到很多人的重视,然而对于其特性的研究却为数不多,这就必然造成了摄影理论界的混乱。
具体表现在很多摄影艺术家大量照搬和沿用绘画理论,并坚持“以画为师”直到今天。
本课题研究的郎静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一生都致力于对摄影的“共同性”的研究,将绘画与摄影中相似的东西拿来作为创作的准则,模糊了摄影与绘画的界限,从而使摄影在他的世界里失去了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的权利。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说:“每一门艺术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独特规律;艺术的一般规律,正是通过各艺术部门的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
”因此,要想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就应该更多地从摄影艺术的特性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各门类艺术的共性中寻找拯救摄影艺术的灵丹妙药。
摄影界必须建立摄影金质奖章艺术品种的专门理论体系,必须从摄影的历史与现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掌握中,找到属于摄影艺术的自身规律。
对于摄影与绘画的关系,爱德华·韦斯顿就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
他认为用绘画的标准去看待摄影或者用摄影的方法去追求绘画的结果是愚蠢行为。
他曾在《按照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一文举出了摄影不同于所有艺术的两个基本特性:一个是摄影的瞬间记录过程的特性;一个是影像的特征――令人惊慌的精确性,特别是在记录细节方面,并具有从黑到白、连续不断、无穷变化的层次。
“这两个特征构成了照片的特有标志,它们是机械工作的结果,是任何手工也做不到的。
”所以韦斯顿指出:绘画主义摄影其实是对摄影本质的一种误解,它真正的危害在于树立了一个虚伪的标准,致使艺术努力的目的不是产生摄影,而是产生摄画。
这种态度是和摄影的真正特性背道而驰的。
“是画家传统的影响耽误了对摄影赋予的真正创作天地的认识。
那些本应该更加关心发现和运用新的创作潜力的人们,却完全忽视了它们,在他们一心追求假绘画的先入之见的唆使下,越来越远离摄影的价值。
”
“人们都认为不能拿筛子到井里去打水,却看不出用相机去作画的愚蠢行为”。
威斯顿对绘画主义摄影的评价虽然有点偏激,但却为我们指明了要学会以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的正确道路。
“就本质而言,“画意摄影”是一种违反摄影本性的创作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摄影本质的误认。
”可见顾铮对摄影与绘画的态度也是十分明确的。
德国著名摄影和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论证摄影美学原则时指出:“可以认为,如果某一特定手段的成就是在这一手段本身的特性界限内取得的,这些成就在美学上就能使人感到满意,反过来说,如果一种作
品违反了创造它的那一手段的本性,譬如说,是模仿了某些对另一手段说来更为自然的效果,它就很难叫人接受了……一般说来,遵守摄影的方法拍摄出来的照片才有可能成为美的照片。
”
所以说,摄影作为一种瞬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因此赋予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和美学价值。
如果始终将他与其他艺术混在一起,用其他艺术的美学标准来衡量,就只会模糊摄影艺术的概念,对其发展产生束缚与制约。
因此只有当把摄影艺术同它最亲近的姐妹艺术绘画区别开来的时候,才能清晰地勾划出摄影艺术的特性。
一味地强调摄影与绘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摄影艺术的特性就永远模糊不清。
是啊,我们无法否认摄影艺术这种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那么我们为何不正确的面对并挖掘它的独特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