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聪明的华佗
- 格式:ppt
- 大小:585.50 K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聪明的华佗》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聪明的华佗》这篇短文,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熟练运用“几”这个量词;•掌握数字“0-10”的快速记忆和书写;•能够读懂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发现并理解主题,培养想象力与好奇心。
2.教学重点•掌握“几”这个量词的使用;•熟练认识并书写数字“0-10”;•能够理解和执行简单的指令。
3.教学难点•发掘并理解短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环节•导入新课•理解主题•学习语文知识•执行简单指令•感知情感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不同形状与颜色的糖果, 并请几名学生上来将糖果分类。
通过此环节,引出“几”这个量词。
理解主题•分组阅读短文,《聪明的华佗》。
阅读后请学生用5个字或更少的词概括短文的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短文进行简单的阅读,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和主题。
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数字“0-10”并请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隐掉,学生回忆并书写这些数字。
•教师出示人物卡片, 教学学生让人物进行某些动作, 要求学生用句子组织语言描述动作的具体内容。
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执行简单的指令。
执行简单指令•在课堂上, 老师将几种颜色的颜料涂在缸子里, 让学生猜猜会出现什么颜色, 并逐渐加深染料的颜色。
•此时, 教师让学生在分组内,讨论并指定最好把红、黄和蓝加在什么颜色缸里,学生应该听懂老师的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感知情感•通过阅读短文《聪明的华佗》, 引导学生感知情感, 并引导学生表达对华佗的情感、评价,让学生知道聪明的华佗是一位好医生。
3.教学评估•通过以上各个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掌握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评估学生是否有能力听懂并执行指令;•评估学生对短文的主题是否有所理解,并对情节进行简要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读写综合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2.教学手段•图片展示•数字展示•课前准备缓冲影片•朗读短文材料•糖果分类•人物卡片•色彩染料•听指令活动四、教学发展建议本节课程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聪明的华佗》的第一堂课,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做一次缓冲,播放一个简短的介绍华佗的影片,加深学生对华佗的印象。
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华佗的聪明才智,并从中汲取启示。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医学知识的解释。
2. 华佗聪明才智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聪明的华佗》。
2. 华佗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华佗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聪明的华佗》。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三、内容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华佗的聪明才智。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华佗如何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华佗的其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研究华佗的聪明才智。
3. 各小组汇报分析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华佗行医的场景,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中华佗的聪明才智有了深入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六、课后阅读与研究(家庭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关于华佗的其他故事或相关历史资料,加深对华佗的了解。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研究成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程:聪明的华佗每个语文课的授课,都需要一个优秀的教程做辅导。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采集收拾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程《聪明的华佗》,相信通过这些文字的阅读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会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汇。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解决问题不可以使蛮劲,要抓住其特征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大家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国内著名的医学家。
二、教导看图,知道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装上看,他们是啥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啥拿青草喂小羊呢?让大家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知道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汇,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认读生字。
指名分段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分段细读,理解内容。
1.通过自学,大家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紧接着,大家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汇,但这句话意思不变?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如何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华佗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蔡医生是如何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读一读。
华佗是如何想的?硬拉会有哪些后果?你有哪些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聪明的华佗》教案三篇【导语】《聪明的华佗》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
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
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2.写字教学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
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
“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
”“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
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
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
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案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聪明的华佗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聪明的华佗》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著名医生华佗生平的动画片。
该片展现了华佗卓越的医学技能和无私的医疗精神,对于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编写一份优选教学教案,对《聪明的华佗》进行知识点梳理及教学技巧讲解,有助于教师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一、知识点梳理1.华佗的生平(1)华佗出生于汉朝东海郡,是一位天才的医学家和外科手术家。
(2)华佗在医学方面才华出众,精通针灸、经络、按摩、手术等多项技能。
(3)华佗的医疗符合医德与人道精神,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帮助百姓治病救人。
2.《聪明的华佗》的情节(1)华佗进入洛阳,应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邀请到洛阳举行洛阳宴。
(2)洛阳宴上,华佗通过自己独特的医学手段为重病的韩信治疗,受到了众人的赞赏。
(3)汉官大夫匡衡和权臣曹操心生嫉恨,决定联手打压华佗。
(4)华佗出席了曹操的狩猎活动,在追逐野鹿的过程中被曹操发现,曹操装作友好邀请华佗到自己的营帐里做客。
(5)曹操要求华佗为他治疗头痛,但华佗要求曹操发誓不会害死自己。
曹操不肯发誓,华佗只好开一只乌鸦写下治疗方法,供全国医学界参考,然后明知危险也跳进了黄河。
(6)最终,华佗在曹操的追杀下给传往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医学遗产。
3.华佗的医学技能(1)肝脉丰满(2)针刺脚心(3)笑脉推(4)胼胝消融(5)耳背穴刺(6)瑶琴掐痧(7)细木叩骨法(8)翻压法二、讲解技巧1.挖掘情节,提高教学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情节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华佗的生平和医术技能。
比如,为什么华佗受到了众人的赞赏?曹操为什么要打压华佗?华佗的医疗手段有哪些?这些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加深记忆华佗的医疗手段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医学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加深记忆。
比如,展示针刺脚底的动作路径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操作,深刻体会华佗的医学技能。
3.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医学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华佗的医学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
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1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指名回答(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三、学习第三节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
(出示图片)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2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
a “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厉害)b同桌演一演,看看哪两只羊斗得最凶。
教师说旁白c指名上台表演、评议d指导朗读,读出两只羊斗得很凶的样子。
e相信自己能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3华佗看了以后是怎么想的?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想硬拉是不行的a两只羊斗得很凶,如果去“硬拉”的话,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b过渡:是呀,华佗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他知道“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华佗心里的话呢?(读的轻一些)四、学习第四节过渡:小华佗朝四周看看,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
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4节。
1女同学读第4节2华佗究竟是怎么做的?板书:做3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_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案》摘要:认识“聪、巧、硬、止、争”5,(3)理“学徒”,(“拨”“拿”“摇动”聪明华佗教学目标.学会课0生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正确、流利地朗课3.懂得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想出切实可行办法教学程课、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华佗》.华佗长成了我国著名医学二、指导看图了图.出示课件图上画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饰上看他们是什么候人?3.图上画男孩就是候华佗旁边年妇女就是华佗妈妈摸着胡须老人就是华佗师父蔡先生你看图上华佗干什么?.华佗什么拿青草喂羊呢?让我们起这课吧三、初课了.轻声由课()借助拼音课准音()对照课生表画出生及生所带出词语多几遍(3)标出然段序想想课讲了件什么事?.检学()认生()指名分段课(3)说说课讲了件什么事?(说出就可以了)四、分段细理课容.通学我们已初步知道讲了华佗候事接下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哪儿?.学习段()指名段这段讲什么?()齐句谁能给“有名”换词语但这句话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3)理“学徒”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呢?由二、三、四然段组学习()蔡医生出了什么题目考华佗?()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句子(3)华佗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用“——”画出有关句子.组反馈学习结()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指名说全班开二然段()写两只羊打架句子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顶斗得很凶”(3)华佗是怎么想?(齐想法)“硬拉”会有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说给听听()华佗想到了办法吗?哪然段写了华佗做法?①看图指名四然段②描写毕佗动作词语(“拨”“拿”“摇动”)华佗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怎样孩子?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④指导这段要表现出华佗聪明齐5.学习五段(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徒吗?齐段()你从哪几词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3)用高兴语气再五、总结全加深理你觉得华佗是怎样孩子你有什么收获?六、朗全二课、复习.朗课.认生新词二、组学课生如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就是“分”分开分三、班交流重指导“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变部分或分、组合识记例如拿合——手四、指导写这先写“”笔是再写“”捺要长些托住“”那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所有横画隔匀称“目”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五、作业正确写课生。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小学一年级语文《聪明的华佗》优选教学教案《聪明的华佗》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聪明的华佗》优选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聪明的华佗》优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新授1、读全文,回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
(学生读课文)过渡: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2、讲读3、4自然段读一读第二个问题。
(学生读题后画一画)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过渡: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画一画)问:你觉得华佗怎么样啊?(聪明)从你画的句子中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华佗很聪明?过渡: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看图)蔡医生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问:把“立刻”换一个词,但是意思不变。
(马上、立即、立马)马上、立即、立马都是立刻的近义词。
3、练习造句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看看老师给你的句式,请你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谁)立刻(干什么) (2—3个学生说一说)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4、课外拓展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x)文长。
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
他让学生拿着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
一个学生不假(jiǎ)思索(suǒ)地拎(līn)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案示例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知名)把“知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聪明的华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习本课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 . 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