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讲金融资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作为企业金融资产核算的是()。
A.购入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B.购入不准备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C.购入短期内准备出售的股票D.购入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2.下列金融资产中,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且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C.应收款项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企业购入B股票2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为103万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3万元和支付交易费用2万元。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03B.98C.102D.1054.2007年12月31日某股份公司持有某股票10万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时每股公允价值为17元.2007年末账面价值为204万元,包括成本170.4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33.6万元,企业于2008年6月2日以每股19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全部出售,支付手续费1万元,该业务对半年度中期报表损益的影响是()万元。
A.18.6 B.33.6 C.20 D.155.下列金融资产中,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是()。
A.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准备随时出售的普通股票B.企业购入有意图和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公司债券C.企业购入没有公开报价且不准备随时变现的A公司5%的股权D.企业购入有公开报价但不准备随时变现的A公司5%的流通股票6.甲公司2007年3月1日销售产品一批给乙公司,价税合计为500 000元,当日收到期限为6个月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甲公司2007年6月1日将应收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
协议规定,在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时,申请贴现的企业负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
甲公司实际收到480 000元,款项已收入银行。
甲公司贴现时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A.借:银行存款 480 000贷:应收票据 480 000B.借:银行存款 480 000财务费用 20 000贷:应收票据 500 000C.借:银行存款 480 000财务费用 20 000贷:短期借款 500 000D.借:银行存款 480 000短期借款——利息调整 20 000贷:短期借款——成本 500 0007.甲公司200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没有其他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5万元;2007年发生坏账8万元,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2万元。
第一讲有理数分类练习题有理数练题1.有理数的分类:按定义分类:正整数负整数分数按性质符号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表示集合的圈里。
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
2.下列各数:-4,1,8.6,-7,5/2,-4/563,+101,-0.05,-9中(C)非负数有1,8.6,+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4.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C)正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5.是(A)正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0是整数。
二、填空题1.最小的自然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非负整数是0.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正有理数集合:5.6,0.27整数集合:-27,-3,-1,0,1,1227自然数集合:1,1227分数集合:-4/563,0.27负有理数集合:-27,-3,-1,-0.618非负整数集合:0,1,1227非正数集合:-27,-3,-1,-0.618,-4/5633.如果“-2”表示比95小2的数,那么“+1”表示的数是94,"-5"表示的数是90.4.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5.有理数中,是正数而不是整数的数是正分数,是整数而不是负数的数是正整数。
6.如果a表示正数,那么–a表示负数,如果a表示负数,那么–a表示正数。
字母a还可以表示0和分数。
7.观察下面的每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
1,2,3,4,5,6,7,8,9,10,…… 每个数都是正整数,且比前一个数大1.1,-2,-3,-4,-5,-6,-7,-8,-9,-10,…… 每个数都是负整数,且比前一个数小1.1/2,2/3,3/4,4/5,5/6,6/7,7/8,8/9,9/10,…… 每个数都是正分数,且分子比分母小1.1/2,-2/3,-3/4,-4/5,-5/6,-6/7,-7/8,-8/9,-9/10,…… 每个数都是负分数,且分子比分母小1.。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1.管理具有两重性,即() [单选题] *A.文化性与非文化性的统一B.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的统一C.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 年中国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 [单选题] *A.1949B.2000C.1905(正确答案)D.19103.日本的中小学设立“教员意见登记簿”,鼓励教员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到期末,须对教员的意见给予答复,意见采纳了的要予以表扬,未被采纳的要说明原因。
这反映了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 [单选题] *A.民主化(正确答案)B.科学化C.均权化D.专业化4.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包括()①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②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③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④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 [单选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5.学科体系包括() [单选题] *A.一门学科和学科群B.著作体系和著作层次体系C.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正确答案)D.著作层次体系和教材层次体系6.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两大源流是()①德国的行政学②美国的行政学③法国的行政学④中国的行政学 [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①④D.③④7.人际关系理论,是等在霍桑工厂里通过实验而创立的理论。
() [单选题] *A.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正确答案)B.卡伯利和梅奥C.泰勒和雷斯利斯伯格D.巴纳德和西蒙8.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改革开放C.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确答案)9.库恩提出了的概念,不主张用数学概念来阐述理论,而是借助历史材料来构建理论() [单选题] *A.变式B.范式(正确答案)C.实证主义D.思辨哲学10.管理具有两重性,其中,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我们称之为() [单选题] *A.非政治性(正确答案)B.政治性C.经济性D.复杂性11.目前在美国的各大学普遍设有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第一讲:平均数问题(一)练习一: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有多少个?2、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是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是89分,甲、乙二人平均分是95分。
问:甲丁二人各得多少分?3、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为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4、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练习二:1、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有多少男生?2、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3、有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量92.5吨,已知一块地是5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是101.5吨,另一块田平均每公顷产量是85吨。
这块田是多少公顷?4、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练习三:1、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
这个数原来是多少?2、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4后,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了的数原来是多少?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再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抄错成87分,因此算得的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的成绩是多少分?4、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为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为91.7分。
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1、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计算在内,平均成绩为95分,已知他数学成绩得了100分。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第一讲练习题一、填空题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时期2.互证3.横向开拓三、简答题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四、论述题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 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 认同离异7. 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 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 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 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1、子集的个数例1、(1)若{ 1,2 }A ⊆{ 1,2,3,4 },求满足这个关系式的集合A 的个数(2)已知集合A ={0、2、4},},|{A b a b a x x B ∈⋅==、,则集合B 的子集的个数为 。
(3)从自然数1~20这2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作为集合M 的元素,则M 的真子集共有 个。
☆规律方法总结:(1)子集的个数: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其①子集有 个;②真子集有 个;③非空子集有 个;④非空真子集有 个; (2)已知集合M 中有m 个元素,集合N 中有n 个元素,则满足M N P ⊆的集合P 的个数为12--m n2、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例2、(1)已知集合M,N 分别含有8个、13个元素,若N M 中有6个元素, ①求N M 中的元素个数. ②当N M 含多少个元素时,φ=N M .(2)50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样测试,跳远和铅球测验成绩分别及格40人和31人,两次测验成绩均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项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A 、35B 、25C 、28D 、15(3) 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集合间的关系例3、判断下列两集合之间的关系⑴ },14|{},,12|{Z k k x x N Z k k x x M ∈±==∈+== (2)},2|{},,12|{22R b b b x x B R a a a x x A ∈-==∈++== (3) },24|{},,42|{Z k k x x N Z k k x x M ∈+==∈+==ππππ 4、方程、不等式与集合例4、(1) 已知方程0)(,0)(==x g x f 的解集分别为B A ,。
① 写出方程0)()(=⋅x g x f 的解集② 写出方程0)()(22=+x g x f 的解集③ 写出方程0)()(=x g x f 的解集 (2)已知不等式0)()0(>>x g x f ,的解集分别为B A 、, 0)()0(<<x g x f ,的解集分别为N M 、。
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2.青少年: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
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
3.发展: 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5.认知发展 :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6.社会性发展: 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 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
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
9.认知过渡: 指青少年认知在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10.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
A.高峰期 B.过渡时期 C.迷茫时期 D.黄金期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方向性 D.差异性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 B.突出修剪 C.神经系统 D.生物成熟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5.( C )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第一讲普通话概述练习题一、填空题1.语音具有三大属性:( )、( )和( ),其中( )为本质属性。
2.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 )四个基本要素。
3.音色是由( )、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三种不同条件决定的。
4.音节由( )、( )、( )三个部分组成。
5.普通话中辅音共( )个,其中( )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尾。
6.音素可根据声源特性的不同划分为元音和( )。
7.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其中( )个元音,( )个辅音。
8.我国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是声韵调分析法,它着眼于语音结构成分的组合,把音节分成几个部分,音节前部的是声母,后部的是( ),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的是声调。
9.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
10.《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共有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 )五个部分。
11.《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 )字母制订的。
12.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 )辅音声母。
13.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其中有( )个单韵母,( )个鼻韵母。
14.普通话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也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但这个音素一般得是( )音素。
15. 《汉语拼音分案》规定iou、uei、uen三个韵母前面加辅音声母时,写成()()()。
16. ü上面两点的省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拼写声母(),二是()。
二、选择题1.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中,最多可以有( )个音素A.四B.三C.五2.下列汉字中,由四个音素组成的音节是( )A.壮B.友C秧3.决定汉语声调的要素主要是( )。
A.音强B.音高C音长D.音色4.( )组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
A.宾一兵B.呈一逞C愉一娱5.语音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是( )A.音位B.音节C.音素D.调位6.下列各成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驾轻就熟jiàqīn jiùshúB.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jīn C.茅塞顿开máo sài dùn kāi D.亘古未有héng gǔwèi yǒu 7. 声调符号应标在( )。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基本公式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
关键问题二、相遇问题1.基本公式:相遇总路程=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2.相遇总路程=速度之和×相遇时间,即(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3.速度之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4.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之和,即相道路程÷(甲速十乙速)5.甲速=相遇总路程÷相遇时间-乙速;乙速=相遇总路程÷相遇时间-甲速。
三、追及问题(一)基本公式1.追及时间=追及时的距离差÷速度差2.速度差=追及时的距离差÷追及时间3.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的距离差四、往返的平均速度基本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即往返的平均速度=甲乙之间的路程×2÷(路程÷去时速度+路程÷回时速度)五、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行程问题专项练习一、求时间:1.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2.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255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他们几小时后相遇?3.小强有一本书要给小刚,他们约好同时从家出发迎面而行.已知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60米,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小刚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几分两人相遇?相遇地点距小刚家多少米?4.上海至天津铁路长1375千米.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当行了总路程的时,接到通知要求火车提速到每小时行110千米,再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天津?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90千米的南北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6.A、B二人从相距9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0米/秒,B的速度是90米/秒,请问两人多长时间相遇?(请用两种方法解答)二、求距离7.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98千米,这辆小汽车往返A、B两地一次要6小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车6小时达到,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8千米,因此比乙车迟到一小时达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9.甲乙两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的是甲的,经过1小时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10.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从甲站先开出2小时,货车从乙站开出后,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1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第一讲国际收支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 )。
A 存量B 流量C 不一定D 都不是2、(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 经常项目B 资本项目C 贸易收支D 平衡项目3、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
A 收益B 贸易收支C 转移收支D 资本项目4、根据国际收入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属于贷方项目的是( )。
A 进口劳务B 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C 官方储备增加D 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5、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调整( )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A 货币性B 收入性C 临时性D 结构性6、一般来说,由(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且持久的。
A 经济周期更迭B 货币价值变动C 国民收入增减D 经济结构变化7、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其( )。
A 货币坚挺B 物价下跌C 通货紧缩D 货币疲软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性交易包括( )。
A、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B、职工报酬收支;C、国际直接投资;D、官方储备资产变动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是指( )。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金融项目;D、错误与遗漏10、国际收支记帐方法是( )。
A、收付法;B、增减法;C、借贷法;D、总计法11、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2、投资收益的收支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3、政府提供或接受的国际经济和军事援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4、一国商业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参与他国金融体系运作,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资本转移项目;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D、其他投资项目15、一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表示集合的圈里.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有理数中,0没有意义B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C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此它不是有理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下列各数: 中()A 、只有1,–7,+101,–9是整数B 、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 、非负数有1,,+101,0,D 、只有是负分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分数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 、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4、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B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C 、正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D 、0不是最小的有理数9,05.0,101,324,650,76.8,1,54--+---,,.0,722,1,213,27,6.5,618.0,7----5、0是( )A. 正数B. 负数C. 整数D. 正有理数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整数又叫自然数B. 0是整数C.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D. 0不是自然数 二、填空题1、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 最小的非负整数是 。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正有理数集合:;负有理数集合:;整数集合:;自然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整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3、如果“–2”表示比95小2的数,那么“+1”表示的数是_____;"–5"表示的数是______.4、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5、有理数中.是正数而不是正数的数是______;是整数向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6、如果a 表示正数,那么–a 表示什么数如果a 表示负数,那么–a 表示什么数 字母a 除了可以表示正数和负数外,还可以表示哪些有理数7、观察下面的每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1)–1,2,–3,4, _______, ________;}{...}{...}{...}{...}{...}{...}{...(2),161,81,41,21 _______, ________;(3)–11,–7,–3,1,_______, _________;。
第一讲:最优化问题例题:用一只平底锅煎鸡蛋,每次只能放两个,煎一个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
问煎三个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思路导航】先将两个鸡蛋同时放入锅中一起煎,1分钟后两个都熟了一面,这时可将一个取出,另一个翻过去。
再放入第三个,又煎了1分钟,将两面都煎好的那个取出,把第三个翻过去。
再将第一个放入,再煎1分钟就全部都好了。
所以,煎三个至少需要3分钟。
【练习题:】1、用一只平底锅做煎饼,每次能同时放两块饼,如果煎一块饼需要4分钟(正反两面各需2分钟),问煎2004块饼至少需要几分钟?2、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给客人沏茶,洗水壶要一分钟,烧开水要10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取茶叶要1分钟,泡茶要2分钟。
为了让客人早点喝到茶,你来设计,如何安排所需时间最少?3、老师分别要和甲、乙、丙三个人谈话,和甲谈要8分钟,和乙要谈5分钟,和丙要谈6分钟。
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到办公室,老师应该如何安排和他们谈话的次序,使他们三人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总时间是多少分钟?4、用34厘米的钢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j hbtyy 6少?第二讲:巧妙求和【知识讲解】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数列中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我们需要记住三个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练习题】1、有一个数列4、10、16、……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呢?(提示: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2、有一个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提示: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3、有这样的一个数列1,2,3,4,……,99,100,请你求出这数列各项相加的和。
第1讲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与体积一、选择题1.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如图,其中B ′O ′=C ′O ′=1,A ′O ′=32,那么原△ABC 是一个( )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三边中只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 .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解析:选A.AO =2A ′O ′=2×32=3,BC =B ′O ′+C ′O ′=1+1=2, 在Rt △AOB 中,AB =12+(3)2=2,同理AC =2,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2.给出下列几个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②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①错误,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正确;③错误,棱台是上、下底面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3.(2019·武汉市调研测试)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CD 的中点,则三棱锥A BC 1M 的体积VA BC 1M =( )A .12B .14C .16D .112解析:选C.VA BC 1M =VC 1ABM =13S △ABM ·C 1C =13×12AB ×AD ×C 1C =16.故选C.4.把一个半径为20的半圆卷成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A .10 B .10 3 C .10 2D .5 3解析:选B.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因为半圆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半圆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所以2πr =20π,所以r =10,所以h =202-102=10 3.5.(2019·湖北武汉5月模拟)已知长方体全部棱长的和为36,表面积为52,则其体对角线的长为( )A .4B .29C .223D .417解析:选B.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 ,y ,z ,由已知得⎩⎪⎨⎪⎧4(x +y +z )=36,①2(xy +xz +yz )=52,②①的两边同时平方得x 2+y 2+z 2+2xy +2xz +2yz =81,把②代入得x 2+y 2+z 2=29,所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29.故选B.6.已知圆柱的高为2,底面半径为3,若该圆柱的两个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等于( )A .4πB .163πC .323πD .16π解析:选D.如图,由题意知圆柱的中心O 为这个球的球心,于是,球的半径r =OB =OA 2+AB 2=12+(3)2=2.故这个球的表面积S =4πr 2=16π.故选D.7.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2,AA 1=1,则点B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等于( )A .33B .63C .1D .2解析:选B.如图,连接BD 1,易知D 1D 就是三棱锥D 1ABC 的高,AD 1=CD 1=5,取AC 的中点O ,连接D 1O ,则D 1O ⊥AC ,所以D 1O =AD 21-AO2= 3.设点B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为h ,则由VB D 1AC =VD 1ABC ,即13S △D 1AC ·h =13S △ABC ·D 1D ,又S △D 1AC =12D 1O ·AC =12×3×22=6,S △ABC =12AB ·BC =12×2×2=2,所以h =63.故选B. 8.在三棱锥S ABC 中,SB ⊥BC ,SA ⊥AC ,SB =BC ,SA =AC ,AB =12SC ,且三棱锥S ABC的体积为93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是( )A .1B .2C .3D .4解析:选C.取SC 的中点O ,连接OA ,OB ,则OA =OB =OC =OS ,即O 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设半径为r ,则13×2r ×34r 2=932,所以r =3.9.(2019·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检测)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暅提出了计算体积的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如果两个等高的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恒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利用此原理求以下几何体的体积:如图,曲线y =x 2(0≤y ≤L )和直线y =L 围成的封闭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得几何体Z ,将Z 放在与y 轴垂直的水平面α上,用平行于平面α,且与Z 的顶点O 距离为l 的平面截几何体Z ,得截面圆的面积为π(l )2=πl .由此构造右边的几何体Z 1(三棱柱ABC A 1B 1C 1),其中AC ⊥平面α,BB 1C 1C ∥α,EFPQ ∥α,AC =L ,AA 1⊂α,AA 1=π,Z 1与Z 在等高处的截面面积都相等,图中EFPQ 和BB 1C 1C 为矩形,且PQ =π,FP =l ,则几何体Z 1的体积为( )A .πL 2B .πL 3C .12πL 2D .12πL 3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在高为L 处,几何体Z 和Z 1的水平截面面积相等,为πL , 所以S 矩形BB 1C 1C =πL ,所以BC =L ,所以V 三棱柱ABC A 1B 1C 1=S △ABC ·π=12πL 2,故选C.10.(2019·重庆市七校联合考试)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6,内切球(与四个面都相切)的表面积为16π,则其底面边长为( )A .18B .12C .6 3D .4 3解析:选B.由题意知,球心在三棱锥的高PE 上,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S 球=4πR 2=16π,所以R =2,所以OE =OF =2,OP =4.在Rt △OPF 中,PF =OP 2-OF 2=2 3.因为△OPF ∽△DPE ,所以OF DE =PF PE ,得DE =23,AD =3DE =63,AB =23AD =12.故选B. 11.(多选)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几种几何图形的4个顶点,这些几何图形可以是( )A .矩形B .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C .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D .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解析:选ABCD.4个顶点连成矩形的情形显然成立;图(1)中四面体A 1D 1B 1A 是B 中描述的情形;图(2)中四面体D A 1C 1B 是D 中描述的情形;图(3)中四面体A 1D 1B 1D 是C 中描述的情形.12.(多选)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直线A 1C 1与AD 1为异面直线B .A 1C 1∥平面ACD 1 C .BD 1⊥ACD .三棱锥D 1ADC 的体积为83解析:选ABC.对于A ,直线A 1C 1⊂平面A 1B 1C 1D 1,AD 1⊂平面ADD 1A 1,D 1∉直线A 1C 1,则易得直线A 1C 1与AD 1为异面直线,故A 正确;对于B ,因为A 1C 1∥AC ,A 1C 1⊄平面ACD 1,AC ⊂平面ACD 1, 所以A 1C 1∥平面ACD 1,故B 正确;对于C ,连接BD ,因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BD ,AC ⊥DD 1,BD ∩DD 1=D ,所以AC ⊥平面BDD 1,所以BD 1⊥AC ,故C 正确;对于D ,三棱锥D 1ADC 的体积V 三棱锥D 1ADC =13×12×2×2×2=43,故D 错误.13.(多选)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E ,F 在圆O 上,AB ∥EF ,矩形ABCD 所在平面和圆O 所在平面垂直,且AB =2,AD =EF =1.则( )A .平面BCF ⊥平面ADFB .EF ⊥平面DAFC .△EFC 为直角三角形D .V C BEF ∶V F ABCD =1∶4解析:选AD.因BF ⊥AF ,BF ⊥DA ,所以BF ⊥平面DAF , 所以平面BCF ⊥平面ADF ,由题意可知,平面CBF 将几何体EFABCD 分成的两个锥体的体积分别为V 四棱锥F ABCD ,V 三棱锥F CBE .过点F 作FG ⊥AB 于点G ,因为平面ABCD ⊥平面ABEF ,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FG ⊂平面ABEF ,所以FG ⊥平面ABCD .所以V 四棱锥F ABCD =13×1×2×FG =23FG ,V 三棱锥F BCE =V 三棱锥C BEF =13×S △BEF×CB =13×12×FG ×1×1=16FG ,由此可得V 三棱锥C BEF ∶V 四棱锥F ABCD =1∶4.二、填空题14.(一题多解)(2019·淄博市第一次模拟测试)底面边长为6,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正三棱锥的高为________.解析:法一:由题意得,三棱锥的侧棱长为32,设正三棱锥的高为h ,则13×12×32×32×32=13×34×36h ,解得h = 6.法二:由题意得,三棱锥的侧棱长为32,底面正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23,所以正三棱锥的高为18-12= 6.答案: 615.(2019·高考天津卷)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长均为 5.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得,四棱锥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则圆柱底面的半径为12,易知四棱锥的高为5-1=2,故圆柱的高为1,所以圆柱的体积为π×⎝ ⎛⎭⎪⎫122×1=π4. 答案:π416.(2019·高考全国卷Ⅰ)已知∠ACB =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离均为3,那么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P 分别作PE ⊥BC 交BC 于点E ,作PF ⊥AC 交AC 于点F .由题意知PE =PF = 3.过P 作PH ⊥平面ABC 于点H ,连接HE ,HF ,HC ,易知HE =HF ,则点H 在∠ACB 的平分线上,又∠ACB =90°,故△CE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Rt △PCE 中,PC =2,PE =3,则CE =1,故CH =2,在Rt △PCH 中,可得PH =2,即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2.答案: 217.(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盟测评改编)已知一个高为1的三棱锥,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三棱锥的表面积为________,若三棱锥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则V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该三棱锥侧面的斜高为⎝ ⎛⎭⎪⎫13×32+12=233,则S 侧=3×12×2×233=23,S底=12×3×2=3,所以三棱锥的表面积S 表=23+3=3 3.由题意知,当球与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时,其体积最大.设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三棱锥的体积V 锥=13S 表·r=13S 底·1,所以33r =3,所以r =13,所以三棱锥的内切球的体积最大为V max =43πr 3=4π81. 答案:3 3 4π81。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海门一模)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该会议()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选B。
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兴国家架构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2. 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析:选C。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
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C。
题干提及的是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有各类人群,这反映了其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这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与参与人员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人大制度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第一讲练习题(一)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并说明理由)1.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4.总括地讲,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发展。
6.以已经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依据,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
7.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信息资料进行检查和分析,来评价、考核有关经济活动。
8.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9.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
10.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
11.企业主要应根据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1.( )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3.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 )。
A.是有一定差别的 B.是相互一致的 C.是不相关的 D.是可以相互替代的4.从现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
A.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B.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C.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D.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5.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是( )。
A.反映的职能 B.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C.监督的职能 D.计划和考核的职能6.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最基本方面是( )。
第一讲理论·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2.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C.党的建设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8.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党的()。
A.六届六中全会B.七大C.八大D.七届二中全会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10.新时期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党的重要文献是()。
A.党的十二大报告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1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 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0.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6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