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要点设计导学案的八要:要读懂学生,学会分析学情。
要研究文本,把握学科特征。
要设计目标,行为具体可测。
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
要知道参与,提高学习水平。
要提供案例,帮助学生学习。
要扩大容量,丰富相关资料。
要多种方式,积极鼓励评价。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
“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
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之
登岳阳楼
姓名班级组别编写人:姚艳霞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预习案
一、名句默写:
1、白日放歌须纵酒,。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丹青不知老将至,。
4、露从今夜白,。
5、,那闻旧人哭!
6、纨绔不饿死,。
7、,路有冻死骨。
8、天子呼来不上船,。
9、读书破万卷,。
【置身诗境】
请借助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将颔联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探究案
【缘景明情】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2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邓稼先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师赠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学习目标】默读课文两遍,找出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并揣摩品析。
【预习导航】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3.圈点勾画文中你认为精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不少于5处。
标注有疑问的地方,以备讨论。
4.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温馨提示:引起你思考的句子,要先用“”画出来,然后在课本上作好批注。
☞想了解邓稼先其人其事吗?请点击链接:助学微素材【日积月累】读课文时,想必你遇到了一些陌生的词语,请把你查阅的重点字词写在下面,厚积薄发哦!【初识文面】请同学们精读全文,找出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例如:“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它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赏析: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
【谜点寻津】在预习的过程中,你智慧的双眼搜寻到了哪些疑问点?不妨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助学微素材】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关一小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导学案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课主编人:游树华吴秋爱月日课题圆的周长练习课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的推导过程。
2、利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
重点半圆的周长合圆周长的一般的计算难点正确地求出圆的周长教具课件流程导学案教案问题导学(5-8分钟)↓小组合作(8-10分钟)↓课堂检测(5-10分钟)↓重点讲评(5-10分钟)↓拓展延伸(5-10分钟)↓总结反馈(2-5分钟)一、回顾旧知。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
3、半径是5cm的圆的周长。
4、直径是2侧门圆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1、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半径扩大()倍,它的周长扩大()倍。
2、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
3、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
4、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如果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
三.课堂检测(一)判断是否:1、圆周率等于3.14。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6.28厘米。
()3、圆的直径都相等。
…………………………()4、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5、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2米,它的周长多少米?一、回顾旧知。
主要复习圆的周长的推导过程。
二、小组合作三、课堂检测与重点讲评半圆的周长和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
四、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中的习题。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二)解决问题1、一个圆形水池的半径6米。
小明沿着水池边走了5圈,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红家圆桌的直径1.2米,买铝合金条把桌边包起来,要买多少米铝合金条?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行了全程的52,这时距中点还有15千米。
已行了多少千米?4、小军用一根30米长的绳子测一棵树的直径,在树干上绕了10圈多了1.74米。
高效课堂导学案实施方案一、导学案的概念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导学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等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特点1. 针对性强:高效课堂导学案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把握,确保导学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 灵活多样: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课堂的教学需求。
3. 综合性强:高效课堂导学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设计多种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实施方案1. 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导学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确保导学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设计导学案提供依据。
3. 设计导学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步骤、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内容。
4. 实施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设计好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5. 反馈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对导学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效课堂导学案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2. 促进学生学习:导学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个性化学习: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导学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高效课堂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概述什么是传统文化,背诵并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2.概括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对特点能够进行分析。
3.能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和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习重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纲要求】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法指导】依据导学案基础部分设置的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并对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勾画。
课堂对群学后对于独学时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用红色笔进行补充、更改。
新课学习完后要及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春节原本是中国人以家族为中心,以合家守岁庆贺新春为内容,以吃饺子、放鞭炮、拜大年为特征,由民众按照传统自行组织的喜庆节日,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春节联欢晚会通过荧屏传播到千家万户,以大家族为中心的守岁拜年传统,逐渐转向小的核心家庭,甚至走出家庭,进入大宾馆、大饭店。
思考: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诸如春节之类的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一)基础学习1.阅读课本51--54页,说说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哪些?2.阅读课本55页,说一说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同时要克服哪些错误的倾向?个性笔记(二)学习探究探究一:《小爸爸》、《辣妈正传》等反应“80”后进入“育儿期”后生活状态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上映。
多数“80”后表示电视剧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反映的都是身边活生生的事。
剧中表现出的戏剧冲突,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剥开时尚华丽、明星云集等热播剧吸睛要素之外,剧中的情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不断在每个“80”后身上重复上演。
从材料中你能总结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吗?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探究二:相声是“笑”的艺术。
借“说学逗唱”等手段,通过喜剧性的审美创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表演艺术形式。
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古县小学刘秀英《圆的认识》导学案(学生用)班级姓名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自主学习:1、填空: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连接()和()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并且()的()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探究一:完成学习卡探究二: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的长度。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一)基础题(必做)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直径是半径的2倍。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篇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何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现高效课堂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一、提高备课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同时也必然是低效的。
课中探究案【问题探究一】探究课题:锋与天气的判断——P42活动阅读《水浒传》片段探究内容:阅读《水浒传》片段,判断描述中的天气与锋的关系。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结果:(1)片段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问题探究二】探究内容:怎样区分冷锋和暖锋?【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②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③我国冬季寒潮的爆发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上升,天气转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下图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2~3题。
2.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反气旋C.暖锋 D.气旋3.图中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4.读“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城此时天气特征,乙城此时天气特征。
(2)假设甲城、乙城之间各相距480千米,锋面移动速度为20千米/小时,24小时后,乙城天气特征。
丙城天气特征,此时锋面是锋面。
5.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图1)和“锋面示意图”(图2)及表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表1日期日均温(℃)气压(百帕)天气现象1月1日15 1000.3 晴,1—2级偏北风1月3日 2 1 000.5 中雪,6—8级偏北风1月5日-2 1028.0 晴,2—3级偏北风(1)图1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锋面与图2甲、乙两图中的哪一幅图相符?________________。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讲述了: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
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们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总需要一个“来源”,这
个来源只能是“导学案”。
我们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渡船”。对于导学案来讲,它
顶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功能”,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也没有
错,“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然而,遗
憾的是,很多人仍然没有理解这个意图,把导学案变成了习
题集。如果说我们反对?教材,那么,当然也应该反对“学
导学案”,只为了应试的“案”,不管打什么名堂,统统都不
是好东西。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实顶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
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不
需要教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教而会,这种
可能性只能来自于渡船——摆渡。其实,靠摆渡过河还不能
称得上“学习能力”,仍然算是借助外力,因此,要明白,
导学案实在不是目的主体,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
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它一定是变传
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
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
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
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专题1: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 专题2:学习内容分析
专题3:学情调查 专题4:学习目标设计
专题5:学习过程设计 专题6:导学案问题设计
专题7:课堂评价 专题8:集智备课
专题9:“五步三查”普适性教学模式 专题10:导学案问答
附录:导学案选登及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