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 格式:pdf
- 大小:134.22 KB
- 文档页数:3
师德——教师的灵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
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
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爱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
一、必须加强学习。
全面、正确掌控科学发展观,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努力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与时俱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要认真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做不好。
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人师表。
三、要有扎实学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恳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但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广的胸怀视野。
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研究、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进步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四,要有仁爱之心。
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发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间隔,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建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师德体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作为教师,师德对于我来说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德是榜样的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只有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师德是责任的担当。
教师是肩负着教学责任的人,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和综合素质培养负责。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学习
的方法和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师德是关怀的体现。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我们要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做到真正
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学校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最后,师德是专业的追求。
教师要持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只有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拓宽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
的师德,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关心者和榜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正直为人的语文老师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言传身教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修为,做到双重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香气的灵魂。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自身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关怀。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语文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走上正道。
语文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引领者。
在教育的大道上,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热情教学的“香气之人”。
只有拥有了这种“香气”,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引领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没有灵魂的教育读后感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孙丽
假期里,利用空闲的时间读完了由毛杰主编的《做有灵魂的教师》这本书,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共有88篇教育博文,每一篇博文都是
教师的真情流露,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学经历中有所思、有
所悟。
尤其是第三篇育人:为生命奠基。
书中讲述了17个教育案例,这些案例读完以后,觉得这样的教师是有智慧的教师、有方法的教师、有灵魂的教师。
教师应该怎样做?答案只有一个:做有灵魂的教师!
有灵魂的教师要会继承与创新。
任何一种新教法和理念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现在实施的高
效课堂也不例外,它就是在传统教法上进行了创新。
因此,我们在
运用高效课堂模式时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实施的过
程中,要不断的思索和创新,不断取长补短,融入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只要我们本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
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发展的足够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幸福的成长,得
到应有的锻炼。
”就能成功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为一名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
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做人有灵魂,为师有师魂。
当我们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教师的灵魂也得到了具体体现,这就是
为师之道,为师之魂。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作者:尹闻杰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0期摘要:有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四个方面下功夫,不断的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师德;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0-0062-03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
从孔子到陶行知,到魏书生,从柏拉图到夸美纽丝,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教师的灵魂!没有德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呢?一、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就必须树立敬业爱岗的职业观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表现在敬业爱岗上。
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做出卓著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
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
当前,不少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心教学,精力分散。
在工作中常有老师这样描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上课的45分钟简直就是煎熬。
持这种心态的人,当然就不可能热爱自己的岗位,更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诚然“学生难教是最大的苦衷,教师总有一种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而“学生的苦衷却容易被忽视。
其实,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的时候要苦得多呢!”“体不体谅学生的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1]敬业才能乐业。
湖北省道德模范、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就是教师敬业爱岗的楷模。
23年前,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山区学校任教。
做有灵魂的教师“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全国教育专家毛杰如是说。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集,”“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为其教育”。
教师作为教育的“基石”,要做有灵魂的教育,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真爱之魂。
每个孩子都是掉入人间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花朵,所以,“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应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爱能创造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所以,我们要用海洋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用高尚的人格去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去涵养孩子,用伟大的理想去鼓舞孩子,尊重每一位生命,尊重不同个性孩子的差异,用爱去营造适合孩子多姿多彩的教育,让他们都做最好的自己。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只有宽容,才能成就“百花齐放”;只有尊重,才能成就孩子幸福的美好人生;只有真爱,才能塑造“有灵魂的学生”。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学习之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做有灵魂的教师,要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永远的精神追求。
当今社会,科学日新月异,信息多元化,固步自封,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只有广泛阅读,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秀思想,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读书要广泛涉猎,学贯中西,博采众长。
鲁迅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读教育专著,走进名家大师,感受教育思想的深邃;读人文书籍,陶冶性情,拓展思想宽度;读时文报刊,更新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搏,,让我们都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教育当做一种生活。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的师德师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学生心灵上播种种子,引导他们成长。
教师的责任重大,师德更是至关重要。
师德,是教师最根本的修养和素养,是教育事
业永不停息的灯塔。
教师应当以高尚的品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廉洁,恪尽职守,言行一致。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领学生走正道,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独立人格。
师风,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师风端正,教风纯正,学风肃穆,学
校才能成为知识的殿堂,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教师要以真心对待每一
个学生,用爱心感化每一颗心灵,用智慧开启每一扇心门,让学生在关爱与尊重中茁
壮成长,在感恩与奉献中追求卓越。
教师,是行走在教育事业一线的智者,是引领青年一代走向未来的明灯。
让我们心怀
感恩,燃烈激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真挚的情怀,更加辛勤的付出,去点亮每
一个学生心中的火炬,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梦想,成就精彩人生。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共同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建设
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
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他的学生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猥琐与浅薄。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
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不会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就不会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
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品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因此,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思想的本源,是教师追求的动力源泉。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有灵魂的教师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中,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在他们眼中:孩子有差异,但是没有层次。
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涵养孩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为孩子夯就坚实的心路历程,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有灵魂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
学科思想是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师德师风演讲稿:灵魂的歌者生命的舞者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关于师德师风的话题。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成为灵魂的歌者,生命的舞者。
首先,我们要成为灵魂的歌者。
灵魂是人的核心,是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作为老师,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他们坚定的道德信念。
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态度去和他们交流,用耐心和关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作为灵魂的歌者,我们要引领学生从内心发出一支支崇高的歌谣,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次,我们要成为生命的舞者。
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也是最美好的艺术品。
我们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可以展示自己。
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示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作为生命的舞者,我们要和学生一起跳动生命的节奏,创造出美丽的舞姿。
最后,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是教师的底线。
我们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职业素质。
我们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我们要准时上课,认真备课,尽心尽力地教学。
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教育与指导。
我们要坚守专业道德,不以权谋私,不违背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师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学习的状态,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栋梁。
而老师则是引领你们的指路明灯。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所以,让我们一起成为灵魂的歌者,生命的舞者,并用我们的行动赋予师德师风更美好的色彩!谢谢大家!。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今天,我又拿起《中国教师报》,当翻到第444期的“楷模·信仰”教师节特刊时,眼球再一次被吸引住,新时代的劳模范妹锁、最美丽的教师张丽莉等人的事迹让我感怀至深。
这些模范教师都拥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对于他们来说,教育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不断的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的本质。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疾病而无怨无悔。
他们都是平凡人,他们也有妻儿,有各种生活琐碎的牵绊,当然还有现实生活中各种条件的诱惑产生的内心挣扎。
可是当他们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他们毅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
这样的坚持并非只是一两年,而是选择一辈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撰写着另一种传奇。
在他们身上,现代版的师德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基本功,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注意、不懈努力的自觉追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全国劳动模范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
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
现在教育家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帮助的个体,各有其独立的特点。
它和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相对立,它是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田的关爱。
它要求教育者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最终目的。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是教师满腔热忱去爱学生的先决条件与思想基础。
教师,应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
没有爱心的教师哪怕他具有极好
的业务素质,也是一名庸师。
教育往往在有“情”的前提下,才能赢得信赖,才会收到效果。
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喜欢他。
喜欢他上的课,喜欢他的为人,喜欢他一切的一切,哪怕是他身上的缺点。
所以,当教师先要学会做人,做学生喜爱的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样,学生才会领他的情,理解他的爱,教育才有真正的效果。
二、以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
一个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师也必定具有知识的魅力。
21世纪被称为知识信息的世纪,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深刻知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道德。
在教育界,学富五车的鸿儒,才高八斗的泰斗,驰名中外的巨匠,锐意进取的新锐,他们的知识魅力为他们道德魅力的展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科学视野的教师是不可能有道德的影响力的,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也必定是苍白的。
同时,要想法让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爱心,要对学生负责,要使教育出现奇效,就要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当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学习教育的语言艺术。
这样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和实效。
因此,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现代科学精神武装的头脑,才可能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真正高尚的道德修养。
一个受学生敬重的教师,应该是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带头人。
三、造就独立的现代人格,展露独有的师德魅力
优秀杰出的教师不仅在于他们有着生动、幽默、丰富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人格魅力。
他们在学生面前一站,就是教育。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人格,师德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显现出来,教师最重要的是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
徐匡迪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他还指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
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今天,在改革开放、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造就独立的现代人格,铸就高尚的师魂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四、摒弃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树立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
一个好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
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不会受名利场上的诱惑和影响,就能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
好教师应该有一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我们铸造师魂、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就要炼就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
“铸就师魂”,教师必须有献身教育并且决心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的职业理想。
献身教育事业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种鄙薄教师工作以为微不足道的思想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做教师,生活可能清苦些,但却可以享受到其它行业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决不应该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带有任何的雇佣思想,而应把它作为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
具有这种升华了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素质的首位条件,才能真正铸就高尚的师魂。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新的世纪呼唤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呼唤具有良好师德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呼唤充满爱心,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我们要面向新世纪,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注重德能统一,持之以恒,铸就一代高尚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