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85光电隔离

485光电隔离

485光电隔离
485光电隔离

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接口电路图

磁耦隔离iCoupler技术,是由ADI公司设计开发的一项适合高压环境的隔离电路的专利技术,而非传统的基于光电耦合器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三极管结合,因采用了高速的iCOMS工艺,因此在功耗、体积、集成度、速度等各方面都优于光耦。同时能满足医用设备高电压工业应用、电源以及其它高隔离度环境的严格隔离要求,非常适合在各种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数据通信、数据转换器接口、各种总线隔离以及其它多通道隔离应用。

图1 ADM2483功能内部框图

ADM2483是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 收发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带三态输出的差分驱动器和一个带三态输入的差分接收器。1/8 单位负载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可允许多达256 个收发器接入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0Kbps。逻辑端兼容3V/5V 工作电源,总线端5V 供电。

图2 ADM2483BRW典型应用电路

ADM2483与其它RS-485 接口芯片相比,集成了磁隔离技术,仅需要一个外部的DC/DC电源即可。ADM2483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仅供参考,若遇特殊应用,为了设备及系统安全,可以选择相应的其它保护措施,如TVS 等等。

89c51单片机采用光耦隔离485电路原理图

--------以上部分请勿修改!-------------

提高485总线的可靠性

摘要:就485总线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软硬件方案

和措施。

关键词:RS-485总线、串行异步通信

--------------------------------------------------------------------------------

1 问题的提出

在应用系统中,RS-485半双工异步通信总线是被各个研发机构广泛使用的数据通信总

线,它往往应用在集中控制枢纽与分散控制单元之间。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图1. RS-485系统示意图

由于实际应用系统中,往往分散控制单元数量较多,分布较远,现场存在各种干扰,所

以通信的可靠性不高,再加上软硬件设计的不完善,使得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保障RS-485总

线的通信的可靠性成为各研发机构的一块心病。

在使用RS-485总线时,如果简单地按常规方式设计电路,在实际工程中可能有以下两个问

题出现。一是通信数据收发的可靠性问题;二是在多机通信方式下,一个节点的故障(如死

机),往往会使得整个系统的通信框架崩溃,而且给故障的排查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485总线的软硬件采取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现以8031单片机自带的异步通信口,外接75176芯片转换成485总线为例。其中为了实现

总线与单片机系统的隔离,在8031的异步通信口与75176之间采用光耦隔离。电路原理图如

图2所示。

图 2 改进后的485通信口原理图

充分考虑现场的复杂环境,在电路设计中注意了以下三个问题。

2.1 SN75176 485芯片DE控制端的设计

由于应用系统中,主机与分机相隔较远,通信线路的总长度往往超过400米,而分机系

统上电或复位又常常不在同一个时刻完成。如果在此时某个75176的DE端电位为“1”,那

么它的485总线输出将会处于发送状态,也就是占用了通信总线,这样其它的

分机就无法与

主机进行通信。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某个分机出现异常情况下(死机),会使整个系统通信

崩溃。因此在电路设计时,应保证系统上电复位时75176的DE端电位为“0”。由于8031在复

位期间,I/O口输出高电平,故图2电路的接法有效地解决复位期间分机“咬”总线的问题。

2.2 隔离光耦电路的参数选取

在应用系统中,由于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响应,通信数据的波特率往往做得较

高(通常都在4800波特以上)。限制通信波特率提高的“瓶颈”,并不是现场的导线(现场

施工一般使用5类非屏蔽的双绞线),而是在与单片机系统进行信号隔离的光耦电路上。此

处采用TIL117。电路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高速光耦,如6N137、6N136等芯片,也可以优化普

通光耦电路参数的设计,使之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例如:电阻R2、R3如果选取得较大,将会

使光耦的发光管由截止进入饱和变得较慢;如果选取得过小,退出饱和也会很慢,所以这两

只电阻的数值要精心选取,不同型号的光耦及驱动电路使得这两个电阻的数值略有差异,这

一点在电路设计中要特别慎重,不能随意,通常可以由实验来定。

2.3 485总线输出电路部分的设计

输出电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线路上的各种干扰及线路特性阻抗的匹配。由于工程环境

比较复杂,现场常有各种形式的干扰源,所以485总线的传输端一定要加有保护措施。在电

路设计中采用稳压管D1、D2组成的吸收回路,也可以选用能够抗浪涌的TVS 瞬态杂波抑制器

件,或者直接选用能抗雷击的485芯片(如SN75LBC184等)。

考虑到线路的特殊情况(如某一台分机的485芯片被击穿短路),为防止总线中其它分

机的通信受到影响,在75176的485信号输出端串联了两个20Ω的电阻R10、R11。这样本机的

硬件故障就不会使整个总线的通信受到影响。

在应用系统工程的现场施工中,由于通信载体是双绞线,它的特性阻抗为120Ω左右,

所以线路设计时,在RS-485网络传输线的始端和末端各应接1只120Ω的匹配

电阻(如图2中

R8),以减少线路上传输信号的反射。

由于RS-485芯片的特性,接收器的检测灵敏度为± 200mV,即差分输入端VA -VB ≥

+200mV,输出逻辑1,VA-VB ≤-200mV,输出逻辑0;而A、B端电位差的绝对值小于200mV

时,输出为不确定。如果在总线上所有发送器被禁止时,接收器输出逻辑0,这会误认为通

信帧的起始引起工作不正常。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人为地使A端电位高于B 两端电位,这样

RXD的电平在485总线不发送期间(总线悬浮时)呈现唯一的高电平,8031单片机就不会被误

中断而收到乱字符。通过在485电路的A、B输出端加接上拉、下拉电阻R7、R9,即可很好地

解决这个问题。

3 软件的编程

485芯片的软件编程对产品的可靠性也有很大影响。由于485总线是异步半双工的通信总

线,在某一个时刻,总线只可能呈现一种状态,所以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主机对分机的查询

方式通信,总线上必然有一台始终处于主机地位的设备在巡检其它的分机,所以需要制定一

套合理的通信协议来协调总线的分时共用。这里采用的是数据包通信方式。通信数据是成帧

成包发送的,每包数据都有引导码、长度码、地址码、命令码、内容、校验码等部分组成。

其中引导码是用于同步每一包数据的引导头;长度码是这一包数据的总长度;命令码是主机

对分机(或分机应答主机)的控制命令;地址码是分机的本机地址号;“内容”是这一包数

据里的各种信息;校验码是这一包数据的校验标志,可以采用奇偶校验、和校验等不同的方

式。

在485芯片的通信中,尤其要注意对485控制端DE的软件编程。为了可靠的工作,在485

总线状态切换时需要做适当延时,再进行数据的收发。具体的做法是在数据发送状态下,先

将控制端置“1”,延时1ms左右的时间,再发送有效的数据,一包数据发送结束后再延时

1ms后,将控制端置“0”。这样的处理会使总线在状态切换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过程。

4 结论

经过以上的软硬件共同处理,RS-485总线在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在通常

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连续开机,系统的通信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整机性能满足了现场工程

的需要。

但是RS-485总线仍然只是一种常规的通信总线,它不能够做总线的自动仲裁,也就是不

能够同时发送数据以避免总线竞争,所以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必然较低,数据的冗余量较

大,对于速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所不适宜用RS-485总线。同时由于RS-485总线上通常只有一台

主机,所以这种总线方式是典型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一旦主机出现故障,会使整个系

统的通信陷于瘫痪状态,因此做好主机的在线热备份是一个重要措施。

尽管RS-485总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它的线路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控制方

便,只要合理的使用在某些场所仍然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RS-232/RS-485无源转换电路设计

RS-232、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由于它们的接口电路简单,通用性比较好,所以在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RS-232和RS-485有着各自的优缺点:RS-232是低速率串行单端标准,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的电平而言,其共模抑制能力差,传送距离短,其为点对点的通信方式;RS-485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可以实现多点通信,由于采用了有别于RS-232电平方式的差分方式,使得在通信速率、抗干扰和传输距离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现用的工控PC机大多都只直接提供RS-232接口,所以为了实现RS-485与监控系统的接口,往往需要另加转换接口,从而使得网络构成相对比较复杂,使用也不方便。为了克服使用上的不便,本文设计了一种RS-232/RS-485通用接口。为了克服以往在单端情况下只能232或485不能同时接口的局限,本文利用Maxim公司的ICL7662芯片设计一种通用接口。下面就ICL7662芯片及电路原理作全面地介绍。

1 ICL7662电压转换器

ICL7662是由美国Maxim 公司提供的一种CMOS电压转换器,主要特性为:

◆转换电压为4.5V~20V到-4.5V~-20V;

◆转换效率高达99.7%;

◆外围电路简单,最小只需两个储能电容。

引脚说明如表1所列。

2 ICL7662电压转换器工作原理

ICL7662原理性图解如图1所示。

在ICL7662工作周期的前半个周期,S1和S3闭合,S2和S4断开,C1由输入电压充电到VIN。在接下来的后半个周期, S1和S3断开,S2和S4闭合。在电路电阻非常小的情况下,就会由C1放电在C2上,在C2两端形成-VIN。根据该芯片的工作原理,本文做了大量的试验,如果在C2两端加上-VIN,根据同样的原理,会在C1上形成相当于VIN的电压。根据此特性非常有利于从信号端“窃取”电源,即不管是在正电源端还是负电源端,只要某一端有足够的电平,芯片就会高效地完成“窃电”。本文就针对这一特性设计了无源的RS-232/RS-485转换电路,如图2所示。

注:①本原理图为通用方式的RS485接口原理,2个TVP用于ESD防护,外加2个自复位

保险丝PCT;

②下半部分用于无源RS232→RS485的转换电路,保证两端同时可用,但在系统中只

能有一端为主,且RS232应为标准232口,232口发送数据在485口可见。

3 通用硬件设计说明

本文设计的接口电路主要是针对工业现场控制终端,由于各种控制要求不同,所以对控制终端的配置各异。但总体要求是某一终端故障不应影响系统其余部分的功能,要便于终端与监控系统之间的接口。所以,本文设计中对于RS-485与RS-232的转换采用了无源的转换方式,而非常规的RS-232与RS-485标准转换,既便是与PC相连的终端单元掉电,也不会影响系统中其它单元的正常通信。

图2为接口电路的原理图。在图中的上半部分用美国Maxim公司的485芯片MAX487构成标准RS-485接口电路,其中2片P133为快速光电耦合器,用于把控制内核部分与网络隔离开,控制端口用相对廉价一点的TPL521隔离。TVS1和TVS2为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用以对网络上的高压噪音干扰进行吸收,保护接口芯片MAX487免予损坏。PCT1和PCT2为自复位保险丝,在网络过流的情况下起保护作用。在网络过流时进入高阻限流状态,在网络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又恢复到正常零电阻的工作状态下。R7为可选终端匹配电阻。该接口电路简单、可靠。

图2的下半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完成RS-232与RS-485标准之间的无源转换。该部分的核心为Maxim公司的负电源转换芯片ICL7662。电路的工作电源来自于RS-232的发送信号线PTXD,由电荷泵ICL7662进行正负电源转换,能量存储于储能电容C1、C2、C3中,作为本部分电路的工作电源。根据EIA的标准,RS-232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 5V~ 15V(逻辑0),负电平在-5V~-15V(逻辑1),接收器的典型电平在 3~ 12V与-3~-12V(见参

考文献[1])之间,RS-485的接收门限为 /-200mv(见参考文献[2])。由MAX487完成RS-232与RS-485标准之间的转换,电路自动完成收发控制的转换。本部分对控制内核来讲处于无源工作状态下,不受所在终端工作状态的影响,自动完成收、发状态控制,避免网络“死锁”。当电路所在的节点不接RS-232时,本部分电路不工作,使得系统的功耗最小。当节点通过RS-232与系统通信时,监控系统的数据首先转换到RS-485网上,节点数据先经过本节点转换电路转换到RS-232的电平状态,然后与监控系统通信。

4 总结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该电路简单可靠,经济实用,克服了有些电路在电源采集信号端长期处于某一电平时,电路电源中断的弊端。同时根据RS-485半双工总线的特性,本文巧妙地实现了RS-485在收发之间的自动转换,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线“死锁”现象。实践证明,不管是与信号电平相对较低的便携式电脑接口还是与台式机接口,本电路都能可靠工作,在通信速率300b/s~19200b/s范围内,长期运行未发现通信有任何异常现象。

光电隔离器6N137原理及应用

简单的原理如图2所示,若以脚2为输入,脚3接地,则真值表如附表所列,这相当于非门的传输,若希望在传输过程中不改变逻辑状态,则从脚3输入,脚2接高电平。

6N137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信号从脚2和脚3输入,发光二极管发光,经片内光通道传到光敏二极管,反向偏置的光敏管光照后导通,经电流-电压转换后送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与门的另一个输入为使能端,当使能端为高时与门输出高电平,经输出三极管反向后光电隔离器输出低电平。当输入信号电流小于触发阈值或使能端为低时,输出高电平,但这个逻辑高是集电极开路的,可针对接收电路加上拉电阻或电压调整电路。

输出端由模块II供电,Vcc2=4.5-5.5V。在Vcc2(脚8)和地(脚5)之间必须接一个0.1uF高频特性良好的电容,如瓷介质或钽电容,而且应尽量放在脚5和脚8附近。这个电容可以吸收电源线上的纹波,又可以减小光电隔离器接受端开关工作时对电源的冲击。脚7是使能端,当它在0-0.8V时强制输出为高(开路);当它在2.0V-Vcc2时允许接收端工作,见附表。

脚6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端,通常加上拉电阻RL。虽然输出低电平时可吸收电路达13mA,但仍应当根据后级输入电路的需要选择阻值。因为电阻太小会使6N137耗电增大,加大对电源的冲击,使旁路电容无法吸收,而干扰整个模块的电源,甚至把尖峰噪声带到地线上。一般可选4.7kΩ,若后级是TTL输入电路,且只有1到2个负载,则用47kΩ或15kΩ也行。CL是输出负载的等效电容,它和RL影响器件的响应时间,当RL=350Ω,CL=15pF时,响应延迟为48-75ns。注意:6N137不应使用太多,因为它的输入电容有60pF,若过多使用

会降低高速电路的性能。情况允许时,可考虑把并行传输的数据串行化,由一个光电隔离器传送。

隔离器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假设输入端属于模块I,输出端属于模块II。输入端有A、B两种接法,分别得到反相或同相逻辑传输,其中RF为限流电阻。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0-250uA,光敏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1.2-

1.7V,正向电流6.5-15mA,光敏管导通。若以B方法连接,TTL电平输入,Vcc为5V时,RF可选500Ω左右。如果不加限流电阻或阻值很小,6N137仍能工作,但发光二极管导通电流很大对Vcc1有较大冲击,尤其是数字波形较陡时,上升、下降沿的频谱很宽,会造成相当大的尖峰脉冲噪声,而通常印刷电路板的分布电感会使地线吸收不了这种噪声,其峰-峰值可达100mV以上,足以使模拟电路产生自激,A/D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RF应尽量取大。

电源部分由隔离变压器隔离,减少电网中的噪声影响,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不共地,由于模拟电路一般只有±15V,而AD转换器还需要+5V电源,为使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真正隔离,+5V电源由+15V模拟电源经DC-DC变换器得到。模拟电路以及AD转换电路与数字电路的信号联系都通过6N137。逐次比较型AD并行输出12位数据,每一路信号经缓存器后送入6N137的脚3,进行同相逻辑传输至数字电路,输入端限流电阻选用470Ω,输出端上拉电阻选用47kΩ,输出端电源和地间(即6N137的脚8与脚5间)接0.1uF瓷片电容,作为旁路电容以减少对电源的干扰,6N137的使能端接选通信号,使6N137在数据有效时才工作,减少工作电流。模拟电路和AD转换所需的各路控制信号也通过6N137接收,接法同上,在时序设计中要特别注意6N137约有50ns的延时,与未采用光电隔离器的数据采集电路相比,系统信噪比提高了一倍以上,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

某一数据采集系统,要求信噪比1000,12位量化级别,并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率500KB/s。要达到上述要求,AD能否达到转换精度是个关键。在未采用光电隔离器的电路中,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因各模块间地线相连,数字电路中尖峰噪声影响仍很大,系统信噪比仅达500.故我们采用6N137将模拟电路及AD变换器和数字电路彻底隔离,电路如图3所示。

6N137应用实例:信号采集系统通常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其中模数变换是不可缺少的。从信号通路来说,AD变换之前是模拟电路,之后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AD变换电路决定了系统的信

基于ADM2483的485通信替代方案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ADI的磁耦隔离芯片ADM2583对基于485芯片的485通信的替代方法.

关键字: RS-485 ADM2483 光耦 iCoupler 磁耦

引言:

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较为常用的网络之一就是物理层采用RS-485通信接口所组成的工控设备网络。这种通信接口可以十分方便地将许多设备组成一个控制网络。从目前解决单片机之间中长距离通信的诸多方案分析来看,RS-485总线通信模式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适当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智能化传感器集散控制、楼宇控制、监控报警等领域。但RS485总线存在自适应、自保护功能脆弱等缺点,如不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常出现通信失败甚至系统瘫痪等故障,因此对RS-485进行隔离保护,提高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1 传统的控制器通过485通信的方式

传统的485总线隔离方法是光耦合隔离技术,使用光耦来隔离和保护检测电路,以及在高压和低压之间提供一个安全接口.目前一般使用6N137为光电隔离器件,以东芝的6N137为例:工作电压5V,最高速率为10Mbps,工作温度为

0~70℃。隔离电压为2500V(有效值),并以DIP-8型封装,每个芯片仅提供一个通道,这些性能已经限制了6N137在更高的环境中使用,因此在本方案中我们使用了ADI公司的带485/422电平转换的高速隔离收发器ADM2483系列中的ADM2483,使用更灵活,方便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图1、传统485通信基本原理图

2 ADM248

3 iCoupler------ADuM系列简介

ADM2483是ADuM系列高性能数字隔离器大家族中的一员,ADuM系列高性能数字隔离器是ADI公司推出的新型产品。采用的iCoupler技术是基于芯片尺

寸的变压器,该技术集成变压器驱动和接收电路,从而实现了光电隔离器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由于使用晶片级制造工艺直接在芯片上制造iCoupler变压器,所以iCoupler通道比光电耦合器有效地实现通道之间的集成,以及比较容易地实现其他半导体功能。

ADM2483的主要特性与应用:

1、集成了数据隔离的RS485收发器

2、传输速率为:500KBPS

3、支持热关断保护

4、总线可扩展256个节点

5、防浪涌击穿保护

6、兼容5V/3.3V工作电压

7、低功耗:最高为4.5mA

8、工作温度-40℃----+85℃

9、封装SOW-16

10、不用任何外接保护器件

图2、ADM2483功能示意图

3结语

本方案已通过实际应用电路验证,成板效果良好。由于电路接法简单方便,本方案中没有过多讲述。磁耦数字隔离已成为一种应用趋势,本方案为485通信应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技术摇篮(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 作者:佚名2007-5-15

2、ADI公司 ADM2483 datasheet 2005-03

3、《采用ADUM1201的CAN总线隔离方法》李英徐丽 2006-04

ADM2582E/ADM2587E-完全集成式隔离数据收发器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RS-485总线标准,以及比较几种常见的RS-485电路,并重点介绍美国模拟器公司(ADI)最新量产的具备±15 kV ESD保护功能的完全集成式隔离数据收发器ADM2582E/ADM2587E,一个集成隔离DC/DC电源,适合用于多点传输线路上的高速通信应用的数据收发器。

1.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中,也常常使用简便易用的串行通讯方式作为数据交换的手段。但是,在工业控制等环境中,常会有电气噪声干扰传输线路,使用RS-232通讯时经常因外界的电气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另外,RS-232通讯的最大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缓冲器的情况下只可以达到15 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S-485标准通常被用作为一种相对经济、具有相当高噪声抑制、相对高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远、宽共模范围的通信平台。 RS-485标准采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因为RS-485的远距离、多节点(256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是EIA RS-485称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ADI公司的ADM2582E/ADM2587E器件针对均衡的传输线路而设计,符合ANSI/TIA/EIA RS-485-A-98和ISO 8482:1987(E)标准。它采用ADI公司的iCoupler?技术,在单个封装内集成了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三态差分线路驱动器、一个差分输入接收机和一个isoPower DC/DC转换器。该器件采用

5V或3.3V单电源供电,从而实现了完全隔离的RS-485解决方案。

2.RS-485 标准介绍

电子工业协会(EIA)于1983 年制订并发布RS-485标准,并经通讯工业协会(TIA)修订后命名为TIA/EIA-485-A,习惯地称之为RS-485标准。RS-485标准是为弥补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等缺点而产生的。RS-485标准只规定了平衡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特性,而没有规定接插件、传输电缆和应用层通信协议。RS-485标准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Differential Driver Mode),也称作平衡传输,RS-485标准的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 米。通常,RS-485网络采用平衡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这里尤为注意并不是所有的RS-485收发器都能够支持高达10Mbps的通讯速率。如果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则通讯速率一般还会受到光电隔离器件响应速度的限制。

3.几种典型的RS485电路设计

(1)、传统的RS485电路

作为一种常用的通讯接口器件,RS-485/RS-422 芯片可以在许多半导体公司中找到对应的型号,比如ADI 公司(器件前缀为ADM)。大部分工业RS-485总线的客户应用如下的电路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485电路主要由2或3个快速光耦,RS-485收发器件以及隔离电源模块组成,优点是连接简单,价格便宜,缺点是用的器件较多,占用的PCB面积大,而且光电耦合器的在速度限制、功耗以及LED老化上受到限制。

图1 ADM487E典型应用电路

(2)、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电路

磁耦隔离iCoupler技术,是由ADI公司设计开发的一项适合高压环境的隔离电路的专利技术,而非传统的基于光电耦合器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三极管结合,因采用了高速的iCOMS工艺,因此在功耗、体积、集成度、速度等各方面都优于光耦。同时能满足医用设备高电压工业应用、电源以及其它高隔离度环境的严格隔离要求,非常适合在各种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数据通信、数据转换器接口、各种总线隔离以及其它多通道隔离应用。

ADM2483是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 收发器,其内部框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带三态输出的差分驱动器和一个带三态输入的差分接收器。1/8 单位负载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可允许多达256 个收发器接入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0Kbps。逻辑端兼容3V/5V 工作电源,总线端5V 供电。ADM2483与其它RS-485 接口芯片相比,集成了磁隔离技术,仅需要一个外部的DC/DC电源即可。ADM2483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仅供参考,若遇

特殊应用,为了设备及系统安全,可以选择相应的其它保护措施,如TVS 等等。

图2 ADM2483功能内部框图

图3 ADM2483BRW典型应用电路

(3)、完全集成式隔离数据收发器

(a)、功能介绍

ADM2582E/ADM2587E包含一个集成式隔离DC/DC电源,不再需要外部隔离电源模块,是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收发器,ADM2582E/ADM2587E是具备±15 kV ESD保护功能的完全集成式隔离数据收发器,适合用于多点传输线路上的高速通信应用。它采用ADI公司的isoPowerTM技术,在单个封装内集成了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三态差分线路驱动器、一个差分输入接收机和一个isoPowerTM DC/DC转换器,其内部框图如图4所示,该器件采用5V或3.3V 单电源供电,从而实现了完全隔离的RS-485解决方案。

ADM2582E/ADM2587E驱动器带有一个高电平有效使能电路,并且还提供一个高电平接收机有效禁用电路,可使接收机输出进入高阻抗状态。

图4 ADM2582E/ADM2587E 功能内部框图

(b)、ADM2587E典型应用电路

ADM2582E/ADM2587E采用isoPower?集成式隔离DC/DC技术,是一款隔离的RS-485/RS-422收发器,可配置成半双工或全双工模式,通信速率分别为数据速率:16 Mbps/500kbps,采用20引脚宽体SOIC封装,管脚兼容,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工业温度范围(?40°C to +85°C)。

ADM2582E/ADM2587E与其它RS-485接口芯片相比,集成了磁隔离技术和DC/DC电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单芯片RS-485集成芯片,大大的减少了PCB板面积。ADM2582E/ADM2587E应用电路如图5所示,本电路仅供参考,若遇特殊应用,为了设备及系统安全,可以选择相应的其它保护措施,如TVS 等等。

图5 ADM2582E/ADM2587E 典型应用电路(c)、ADM2582E/ADM2587E引脚名称功能描述

(d)、ADM2582E/ADM2587E使用说明

发送真值表

接收真值表

4. 其他特性

ADM2582E/ADM2587E具备过热关断特性,能够防止输出短路,可防止温度过高时芯片因电源的过度损耗而毁坏。当芯片工作温度高于150℃时,

ADM2582E/ADM2587E独有的热关断电路会关断驱动器输出;而当温度回到140℃时,ADM2582E/ADM2587E会自动使能驱动器输出。

ADM2582E/ADM2587E最多可允许256 个收发节点接入总线, 隔离电压为2500V,输入/输出引脚上提供±15 kV ESD保护功能,真正防故障装置的接收输入端,以及大于25 kV/μs高共模瞬态抑制能力。

ADM2582E/ADM2587E集成了isoPower技术,该技术采用高频开关元件通过其变压器传输电力。在PCB布局时必须特别注意满足辐射标准。欲了解电路板布局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应用笔记AN-0971,在此不做更详细介绍。

零延时隔离技术的RS485息线节点设计

传统的RS485隔离总线节点是由光电耦合器和RS485总线收发器(如

MAX485)构成,使用光束来隔离和保护检测电路,在高压和低压电气环境之间提供一个安全接口。目前,一般使用6N137光电隔离器件,用MAX485作为RS485总线收发器。Toshiba公司的6N137工作电压为5V,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 Mbps,工作温度一般为0~70℃;隔离电压为2 500 V(有效值),以DIP8封装,每个芯片仅提供一个隔离通道,体积大,稳定性差,功耗高,LED易老化。这些性能已经限制了6N137在更高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本文选用ADI公司的ADuM2483。它是一款带隔离的RS485收发器和一个3通道的数字隔离器,是目前性价比很高的RS485收发器,功能上相当于1个MAX485和3个6N137光耦隔离器,可满足RS485总线节点的要求。

2 ADuM2483简介

ADuM2483采用的iCoupler技术是基于芯片尺寸的变压器,而不是基于光电

耦合器所采用的LED与光电二极管的组合。这种技术由于取消了光电耦合器中的光电转换过程,并且采用iCoupler变压器专利技术集成变压器驱动和接收电路,从而实现了光电隔离器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由于使用晶片级制造工艺直接在芯片上制造iCoupler变压器,所以iCoupler通道比光电耦合器更为有效地实现通道之间的集成,也更容易地实现其他半导体功能。

iCoupler数字隔离器无需驱动LED的外部电路,功耗仅为光电耦合器的1/10~1/50。这种新的基于电磁的隔离方法,在抗高温影响方面远优于光电耦合器。iCoupler数字隔离器在125℃高温环境下性能和可靠性并不下降,因此可以采用低成本、小体积的SOIC封装。另外,iCoupler数字隔离器的隔离通道具有比光电耦合器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序精度和瞬态共模抑制能力,因此非常适合于各种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数据通道、数据转换接口,以及其他多通道隔离应用)。

ADuM2483包括1个3通道隔离器、1个带三态输出的差分驱动器和1个带三态输入的差分接收器。其1/8单位负载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允许多达256个收发器接入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0 kbps;逻辑端兼容3 V/5 V工作电源,总线端5 V供电。

ADuM2483采用限摆率驱动器,较低摆率降低了不恰当的终端匹配和接头产生的误码。其接收输入具有真正的失效保护功能,当接收器输入为开路、短路、或空闲时,真正的失效保护可使接收器的输出逻辑变高。在上电过程中或接入一个已上电的底板时,其热插拔回路可消除由于对使能和差分接收器输入端的扰动而导致的错误数据。ADuM2483的驱动器具有短路电流限制,并可以通过热关断保护电路将驱动器输出置为高阻状态,防止过度的功率损耗。芯片封装采用易于使用的SOW16封装,工业级温度范围内无需任何分立元件就可实现RS485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

◆传输速率高,最高可达500 kbps;

◆带载能力强,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256个节点;

◆具有±2 kV的ESD保护功能和热关断保护功能;

◆工业级温度范围为-40~+85℃;

◆瞬态高共模抑制能力,真正防故障装置的接收输入端;

◆低功耗,最大2.5 mA的工作电流;

◆体积更小,集成度高,大大减小了印制电路板的面积。

3 RS485总线节点设计

ADuM2483所隔离的两端有各自的电源和参考地。其中,逻辑端电压为2.7~5.5 V,可以实现低电压供电,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总线端5 V 供电,本文设计的接口电路的逻辑端电压采用5 V供电。电源和参考地之间需接入0.1μF龟容,以滤除高频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图中,GND1与GND2是2个不同的参考地,否则将达不到隔离的效果。

光电隔离电子电路图大全

光电隔离电子电路图全集 一.MSD1型湿敏原件空气翁度测量仪电路图 二.光电隔离器应用电路图 光电隔离器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应用电路。如组成光电隔离电路,长传输线隔离器,TTL电路驱动器,CMOS 电路驱动器,脉冲放大器等。目前,在A/D模拟转换开关,光斩波器,交流、直流固态继电器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光电隔离器的输入部分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TTL或CMOS数字电路驱动。 在图a,输出电压Vo受TTL电路反相器的控制,当反相器的控制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信号反相使输出为高电平,红外发光二极管截止,光敏三极管不导通,Vo输出为高电平。反之Vo输出为低电平。从而实现TTL电路控制信号的隔离、传输和驱动作用。 图2为CMOS门电路通过光电隔离器为中间传输媒介,驱动电磁继电器的应用实例。当CMOS反相器的输出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其输出信号为低电平,Q晶体管截止,红外发光二极管不导通,光电隔离器中的输出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控制绕组J处于释放状态。反之继电器的控制绕组J吸合,继电器的触点可完成规定的控制动作,从而实现CMOS门电路对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隔离和驱动。

选用输出部分为达林顿晶体管的光电隔离器,可以显著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从而提高光电耦合部分的电流传输比CTR。这样,输入部分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只需较小的正向导通电流If,就可以输出较大的负载电流,以驱动继电器、电机、灯泡等负载形式。 达林顿晶体管输出形式的光电隔离器,其电流传输比CTR可达5000%,即Ic=5000×If ,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应用场合。在采用光电隔离器驱动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绕组时,应在控制绕组两侧反向并联二极管D,以抑制吸动时瞬恋反电动势的作用,从而保护继电器产品。 · [图文] 多敏固态控制器光电输入的电路应用原理 · [图文] 线性光藕隔离放大器电路 · [图文] 采用光隔离器的电码实验操作振荡器 · [图文] AD7414/AD7415 数字输出温度传感器 · [图文] 加外部缓冲器的远程测温电路 · [图文] 具有整形作用的光耦隔离电路 · [图文] 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光耦隔离电路 · [图文] 普通光耦隔离电路 · [图文] PARCOR方式语音合成电路图 · [图文] ADM方式语音合成电路图 · [图文] 用CMOS逻辑门控制AD590电路图 · [图文] 灵敏度可调节的光电继电路图 · [图文] 光敏吸合式继电路图 · [图文] 光敏晶体管施密特电路图 · [图文] 光敏晶体管及光照吸合式继电器电路图 · [图文] 光敏晶体管光敏电桥电路图 · [图文] 光敏晶体管电感桥电路图 · [图文] 光敏吸合式继电路图 · [图文] 光控玩具汽车向前停车电路图 · [图文] 光控施密特触发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升压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升压电路图 · [图文] 光控换向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发光二极管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多功能触发器电路图 · [图文] 光控串联晶闸关开关电路图 · [图文] 光控触发脉冲形成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常开式交流接触器电路图 · [图文] 光控常闭式交流接触器电路图 · [图文] 光控插座电路图 · [图文] 光控 闪光管电路图 · [图文] 光控555维电器电路图 · [图文] 光可控电路图 · [图文] 光继电路图

nodemcu调试心得

NODEMCU调试心得 网上没有nodemcu的中文资料,英文资料也比较零碎。结合自己的调试过程,整理一个。 资料篇 github上的英文入门教程,一共三页,强烈推荐。 nodemcu的中文API说明 有点混乱的官方文档 中文nodemcu官网,已经关闭了,汗。 必备软件 官方推荐的IDE: ESPlorer ,集成了lua,需要安装java,一个俄罗斯人写的,IDE的入门教程可以看一下,还有书卖,要十几美元,汗。。。 一个烧写工具,用安信可的也是可以的,貌似ESPlorer里已经集成了。 nodemcu的官方lua固件,包含源码,必备,貌似ESPlorer里已经集成了。 直接用安信可的IDE开发也是可以的,IDE里有nodemcu的工程文件。但是我还没有尝试。 step1 usb线连接nodemcu和电脑,串口驱动会自动安装,开发板蓝灯闪烁。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也可以用ESPlorer里的串口工具),选择端口(看一下设备管理器),速率选择9600. 串口不断显示: Please run file.remove("user.lua") before first use. 在串口发送界面里输入并发送 file.remove("user.lua") node.restart() 回显

NodeMCU 0.9.5 build 20150403 powered by Lua 5.1.4 Will run user.lc/user.lua in 1000ms > cannot open user.lua 蓝灯熄灭。user.lua文件被删除,系统重启。 step2 打开ESPlorer,刷新,选择端口和速度,可以参考入门教程 在左侧窗口输入入门教程的代码,控制管脚4GPIO的LED。不用接线,因为LED已经集成在板子上了。 lighton=0 pin=4 gpio.mode(pin,gpio.OUTPUT) tmr.alarm(1,2000,1,function() if lighton==0 then lighton=1 gpio.write(pin,gpio.HIGH) else lighton=0 gpio.write(pin,gpio.LOW) end end) 选择save文件,存为init.lua,系统自动上传烧写代码。蓝灯重新开始闪烁。 代码中的2000是蓝灯的闪烁时间,单位是ms,可以修改。 是不是超级简单? 其他内容以后继续补充。

PS2705(光电耦合隔离器)

DATA SHEET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 1988 Document No. P11309EJ5V0DS00 (5th edition)Date Published December 1998 NS CP (K)Printed in Japan The mark ? shows major revised points. DESCRIPTION The PS2705-1, PS2705-2, PS2705-4 are optically coupled isolators containing two GaAs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an NPN silicon phototransistor. These packages are 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type and have shield effect to cut off ambient light.They are designed for high density mounting applications. FEATURES ?AC input response ?High isolation voltage (BV = 3 750 Vr.m.s.)?High current transfer ratio (CTR = 100 % TYP.)?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type ?High-speed switching (t r = 3 μs TYP., t f = 5 μs TYP.) ?Ordering number of taping product (Only-1 type) : PS2705-1-E3, E4, F3, F4?UL approved: File No. E72422 (S)?VDE0884 approved (Option) APPLICATIONS ?Hybrid IC ?Telephone/FAX ?FA/OA equipment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ower supply ORDERING INFORMATION Part Number Package Safety Standard Approval PS2705-14-pin SOP Standard products PS2705-28-pin SOP ? UL approved PS2705-416-pin SOP PS2705-1-V 4-pin SOP VDE0884 approved products (Option) PS2705-2-V 8-pin SOP PS2705-4-V 16-pin SOP

光电隔离

电路中的光耦器件 laozg 发表于- 2011-8-14 10:58:00 3 推荐 一、电路中为什么要使用光耦器件? 电气隔离的要求。A与B电路之间,要进行信号的传输,但两电路之间由于供电级别过于悬殊,一路为数百伏,另一路为仅为几伏;两种差异巨大的供电系统,无法将电源共用; A电路与强电有联系,人体接触有触电危险,需予以隔离。而B线路板为人体经常接触的部分,也不应该将危险高电压混入到一起。两者之间,既要完成信号传输,又必须进行电气隔离; 运放电路等高阻抗型器件的采用,和电路对模拟的微弱的电压信号的传输,使得对电路的抗干扰处理成为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从各个途径混入的噪声干扰,有可能反客为主,将有用信号“淹没”掉; 除了考虑人体接触的安全,又必须考虑到电路器件的安全,当光电耦合器件输入侧受到强电压(场)冲击损坏时,因光耦的隔离作用,输出侧电路却能安全无恙。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光耦器件的研制、开发和实际应用。光耦的基本作用,是将输入、输出侧电路进行有效的电气上的隔离;能以光形式传输信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输出侧电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强电压的引入和冲击。 二、光电耦合器件的一般属性: 1、结构特点:输入侧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输出侧采用光敏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多种形式,对信号实施电-光-电的转换与传输。 2、输入、输出侧之间有光的传输,而无电的直接联系。输入信号的有无和强弱控制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而输出侧接受光信号,据感光强度,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 3、输入、输出侧有较高的电气隔离度,隔离电压一般达2000V以上。能对交、直流信号进行传输,输出侧有一定的电流输出能力,有的可直接拖动小型继电器。特殊型光耦器件能对毫伏,甚至微伏级交、直流信号进行线性传输。 4、因光耦的结构特性,输入、输出侧需要相互隔离的独立供电电源,即需两路无“共地”点的供电电源。下述一、二类光耦输入侧由信号电压提供了输入电流通路,但实质上输入信号回路,也是有一个供电支路的;而线性光耦,则输入侧与输出侧一样,是直接接有两种相隔离的供电电源的。 三、在变频器电路中,经常用到的光电耦合器件,有三种类型: 1、一种为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如PC816、PC817、4N35等,常用于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采样和误差电压放大电路,也应用于变频器控制端子的数字信号输入回路。结构最为简单,输入侧由一只发光二极管,

NODEMCU-DEVKIT中文

? NODE MCU TEAM 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 电邮: nodemcu@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 协议: MIT License GitHub: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nodemcu 1 / 2 NODE MCU DEVKIT 硬件说明书 V0.9 2014-12-7 管脚定义 GPIO16 GPIO5 GPIO4 GPIO0 GPIO2 GND 3V3 EN RST GND 5V D0 D1 D2 D3 D4 3V3 GND D5 D6 D7 D8 D9 D10 GND 3V3 A0 RSV RSV RSV RSV RSV RSV GND 3V3 3.3V GND GPIO14 GPIO12 GPIO13 GPIO15 GPIO3 GPIO1 GND 3.3V ADC0 NC NC NC NC NC NC GND 3.3V GND 3.3V EN RST GND 5V USER FLASH TXD1 RXD2 TXD2 RXD0 TXD0 WAKE HSPICLK HSPIQ HSPID HSPICS TOUT 3.3V POWER 5V POWER GROUND GPIO WITH PWM GPIO WITHOUT PWM UART HSPI KEY SYSTEM ADC NOT CONNECT DEVKIT

NODE MCU DEVKIT 硬件说明书 注意事项 1. 连接开发板硬件之前,确保断开所有电源以避免触电危险。开发板上包含尖锐物体,使用时应当十分小心以避 免意外伤害。禁止用手指直接触摸开发板裸露金属部分,防止意外扎伤手指。另外直接触摸金属部分可能导致静电损坏开发板。未成年人需要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此开发板。 2. 开发板天线附近请保持足够的净空区,否则会影响天线性能。 3. 开发板的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时,如果开发板的串口没有被打开,插拔计算机USB外设的操作会造成开发 板复位。只有使用计算机供电且串口未被打开时会发生此问题,如果使用普通USB电源供电或计算机已经打开串口则不会发生此问题。 4. 开发板的GPIO0上电时若电平为低,则开发板进入烧录固件模式,此时用户的程序将不会被执行。如果开发板 上电后未能正常工作,请检查如下引脚的电平:GPIO0高,GPIO2高,EN高,RST高,GPIO15低。若电平不符,请用户检查外围电路并修正。 5. 烧录固件时如果不慎发生中断导致烧录失败,则开发板的程序不完整,此时有一定的可能无法进入自动模式。 此时应当按住FLASH按键不放插入USB线缆,则可正常烧录固件。 6. 如果用户需要使用休眠功能,需要将RST与GPIO16直接连接。用户可自行连接这两个管脚,或在开发板R3 位置焊接0欧姆的电阻。注意,使用休眠功能后,GPIO16禁止使用。 7. GPIO16不支持中断、PWM、I2C以及One-wire功能,只能作为普通输入/输出端口使用。 8. 不得对开发板输入超过5V以上的电源电压,也不得将开发板GPIO直接连接到5V电平的外设上。如果需要连 接,需要电平转换电路,否则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2 / 2

RS-232光电隔离方案

RS232串口光电隔离应用方案 网络系统设计中,RS-232串行数据口常常和终端、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相连,被称为零插槽(zero slot)的局域网连线。RS-232是破坏性噪声和电涌侵入设备的一个通道,而且也是计算机安全问题中最易受攻击的地方。侵入RS-232串口的干扰信号来源多种多样,包括系统间地线噪声、电话线冲击电流和线路故障。系统间地线噪声是由互联设备与地线(零线)之间的压差造成的。当地线分别接地或有一个地线从其他地方灌入了噪声或电涌就产生了地线压差。压差小到射频噪声,大到高能电涌,都会损坏RS-232串口。例如电话线电涌能通过调制解调器侵入RS-232串口,虽然调制解调器将RS-232串口和电话线隔离开来,但电涌仍然能越过这个阻碍,使RS-232串口损坏。线路故障指的是交流电源线对RS-232线的干扰,它一般是由附近的大电流机电设备引起的。 这种故障不常见,但它也可能会损坏RS-232串口上的每一台设备。为此选择正确的保护设备就尤为重要。目前,银行、保险、邮电行业一般采取如下几种方法:选用UPS系统:选择UPS完全保护RS-232连接的互联设备的唯一途径,就是所有的工作站和主机由同一台UPS供电,但这要求购买大容量UPS并要安装电源布线。选择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用双绞线将工作站或服务器与终端连接起来。连接接收、发送端的调制解调器,它的连接距离可达到数公里,可以连接较长的RS-232连线。从电源保护的角度看,调制解调器的额定隔离电压值较高。选择RS-232光电隔离器。前大多数RS-232数据线保护器不能确保RS-232的全部线路(不是只保护软件需要的线路)的安全。有些型号只保护数据线,有些保护器采用“分流”保护设备,常常是将硅雪崩二极管(SAD)接在被保护线路和保护器外壳之间。测试表明SAD的钳制性能很好,但它的电涌分流能力有限。用MOV(金属氧化物变阻器)的设计虽然在交流保护上很理想,但对数据线却不太适用。 选择光缆:用光缆传输RS-232 信号可以很好地抵制系统间地线噪声和电涌的功能,而且传输波特率高。光纤电缆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成本较高,而且安装不方便,所以只适合高要求的场合。选择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只能隔离常见的电源噪声,它不能消除系统间地线噪声,无助于解决RS-232 保护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又有了一种新方案,它是北京异特路智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IR-1201。该产品的特性在于它在两个串口之间加装隔离器,隔离器用光电耦合器解决信号线路的隔离问题,其性能同使用光缆一样,从根本上做到了两个设备不共地,使信号之间没有电接触,把电涌和电位差降在隔离器上,从而起到保护串口、抑制电涌的作用,即使带电插拔串口插头也无安全之虞。实践证明,在多用户卡和终端之间加上串口隔离器,可使每个终端之间在电气线路上彼此隔离,互不干扰,从根本上解决了损坏串口的难题,使硬件系统安全保护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IR-1201 简介: IR-1201是一款无源RS-232串口三线(TXD、RXD、GND)光电隔离器,可将两个相互通讯的RS-232设备(DTE和DCE)在电气上完全隔离开来,从而有效的避免两个RS-232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防止两端RS-232设备因地电位差造成地环流而对设备造成的损害。本产品无须外部电源,直接从两端的RS-232串口取电。对于采用标准DB-9接头的RS-232设备来说,直接将其与接口连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特点: ◆接口符合EIA RS-232和CCITT V.24异步协议 ◆RS-232为三线(TXD、RXD、GND)全双工通信 ◆分为DTE端(接数据终端设备,如计算机)和DCE端(接数据通信设备,如Modem)

485光电隔离

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接口电路图 磁耦隔离iCoupler技术,是由ADI公司设计开发的一项适合高压环境的隔离电路的专利技术,而非传统的基于光电耦合器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三极管结合,因采用了高速的iCOMS工艺,因此在功耗、体积、集成度、速度等各方面都优于光耦。同时能满足医用设备高电压工业应用、电源以及其它高隔离度环境的严格隔离要求,非常适合在各种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数据通信、数据转换器接口、各种总线隔离以及其它多通道隔离应用。 图1 ADM2483功能内部框图 ADM2483是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 收发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带三态输出的差分驱动器和一个带三态输入的差分接收器。1/8 单位负载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可允许多达256 个收发器接入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0Kbps。逻辑端兼容3V/5V 工作电源,总线端5V 供电。

图2 ADM2483BRW典型应用电路 ADM2483与其它RS-485 接口芯片相比,集成了磁隔离技术,仅需要一个外部的DC/DC电源即可。ADM2483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仅供参考,若遇特殊应用,为了设备及系统安全,可以选择相应的其它保护措施,如TVS 等等。 89c51单片机采用光耦隔离485电路原理图 --------以上部分请勿修改!------------- 提高485总线的可靠性 摘要:就485总线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软硬件方案 和措施。 关键词:RS-485总线、串行异步通信

-------------------------------------------------------------------------------- 1 问题的提出 在应用系统中,RS-485半双工异步通信总线是被各个研发机构广泛使用的数据通信总 线,它往往应用在集中控制枢纽与分散控制单元之间。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图1. RS-485系统示意图 由于实际应用系统中,往往分散控制单元数量较多,分布较远,现场存在各种干扰,所 以通信的可靠性不高,再加上软硬件设计的不完善,使得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保障RS-485总 线的通信的可靠性成为各研发机构的一块心病。 在使用RS-485总线时,如果简单地按常规方式设计电路,在实际工程中可能有以下两个问 题出现。一是通信数据收发的可靠性问题;二是在多机通信方式下,一个节点的故障(如死 机),往往会使得整个系统的通信框架崩溃,而且给故障的排查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485总线的软硬件采取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现以8031单片机自带的异步通信口,外接75176芯片转换成485总线为例。其中为了实现 总线与单片机系统的隔离,在8031的异步通信口与75176之间采用光耦隔离。电路原理图如 图2所示。 图 2 改进后的485通信口原理图 充分考虑现场的复杂环境,在电路设计中注意了以下三个问题。 2.1 SN75176 485芯片DE控制端的设计 由于应用系统中,主机与分机相隔较远,通信线路的总长度往往超过400米,而分机系 统上电或复位又常常不在同一个时刻完成。如果在此时某个75176的DE端电位为“1”,那 么它的485总线输出将会处于发送状态,也就是占用了通信总线,这样其它的

ESP8266WIFI模块自制智能插座

ESP8266WIFI模块自制智能插座 本帖最后由Allenter 于2015-10-21 10:45 编辑 本人在今年年初就对Arduino和ESP6288(WIFI智能控制芯片)很感兴趣,当时就在淘宝购进了Arduino套件、ESP6288模块(EP-01和EP-12 )以及杂七杂八的一些小原件等等,平常比较忙,时间不算多,一边制作测试板然后做各种实验,一边学习相关编程技术,目前程序开发只是略懂皮毛,不过也算小有心得吧。 前段时间看到许多朋友用ESP6288WIFI智能控制芯片模块制作了不少东西,我也磨拳檫手打算也尝试一下作出一个成品来,这段时间稍稍有点时间,于是马上动手,参考网上一些朋友的经验,利用手上现有的材料和原件,制作了两个WIFI控制的智能插座,有一个已经放在公司对某个设备进行控制,挺好用的。 ESP6288现在有不少成品模块以及集成模块,大都价格低廉。对于开发和测试方便的如NodeMcu Lua WIFI 物联网开发板,30元左右,接上继电器模块就行了,相当简便易行。不过本人手上现成模块有EP-01和EP-12模块,还有低电平触发的继电器模块,考虑不要浪费,所以干脆就动手多一点吧。 对于EP-01模块(最便宜的模块,X宝现在8元都能买到了),网上已经有详细介绍,我这里就不累赘复述了,硬件上主要制作和改造几样东西,一个是供电电源,一个是继电器低电平改高电平触发,最后就是插座本身了。如果原件材料准备齐全的话,半天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但实际上工作之余的时间也是比较碎化,加上一些小原件和工具缺乏,影响了一些配套电路板制作和某些物件的调整加工,另外,程序开发上,虽然参考一些网上资料,也收集不少相关的开发说明和例程之类

光电隔离器6N137原理及典型用法

光电隔离器6N137应用 一、6N137原理及典型用法 6N137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信号从脚2和脚3输入,发光二极管发光,经片内光通道传到光敏二极管,反向偏置的光敏管光照后导通,经电流-电压转换后送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与门的另一个输入为使能端,当使能端为高时与门输出高电平,经输出三极管反向后光电隔离器输出低电平。当输入信号电流小于触发阈值或使能端为低时,输出高电平,但这个逻辑高是集电极开路的,可针对接收电路加上拉电阻或电压调整电路。 简单的原理如图2所示,若以脚2为输入,脚3接地,则真值表如附表所列,这相当于非门的传输,若希望在传输过程中不改变逻辑状态,则从脚3输入,脚2接高电平。 隔离器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假设输入端属于模块I,输出端属于模块II。输入端有A、B两种接法,分别得到反相或同相逻辑传输,其中RF为限流电阻。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0-250uA,光敏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1.2-1.7V,正向电流6.5-15mA,光敏管导通。

若以B方法连接,TTL电平输入,Vcc为5V时,RF可选500Ω左右。如果不加限流电阻或阻值很小,6N137仍能工作,但发光二极管导通电流很大对Vcc1有较大冲击,尤其是数字波形较陡时,上升、下降沿的频谱很宽,会造成相当大的尖峰脉冲噪声,而通常印刷电路板的分布电感会使地线吸收不了这种噪声,其峰-峰值可达100mV以上,足以使模拟电路产生自激,A/D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RF应尽量取大。 输出端由模块II供电,Vcc2=4.5-5.5V。在Vcc2(脚8)和地(脚5)之间必须接一个0.1uF高频特性良好的电容,如瓷介质或钽电容,而且应尽量放在脚5和脚8附近。这个电容可以吸收电源线上的纹波,又可以减小光电隔离器接受端开关工作时对电源的冲击。脚7是使能端,当它在0-0.8V时强制输出为高(开路);当它在2.0V-Vcc2时允许接收端工作,见附表。 脚6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端,通常加上拉电阻RL。虽然输出低电平时可吸收电路达13mA,但仍应当根据后级输入电路的需要选择阻值。因为电阻太小会使6N137耗电增大,加大对电源的冲击,使旁路电容无法吸收,而干扰整个模块的电源,甚至把尖峰噪声带到地线上。一般可选4.7kΩ,若后级是TTL输入电路,且只有1到2个负载,则用47kΩ或15kΩ也行。CL是输出负载的等效电容,它和RL影响器件的响应时间,当RL=350Ω,CL=15pF时,响应延迟为48-75ns。注意:6N137不应使用太多,因为它的输入电容有60pF,若过多使用会降低高速电路的性能。情况允许时,可考虑把并行传输的数据串行化,由一个光电隔离器传送。 二 6N137应用实例 信号采集系统通常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其中模数变换是不可缺少的。从信号通路来说,AD变换之前是模拟电路,之后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AD变换电路决定了系统的信噪比,而这是评价采集系统优劣的关键参数。为了提高信噪比,通常要想办法抑制系统中噪声对模拟和AD电路的干扰。在各种噪声当中,由数字电路产生并串入模拟及AD电路的噪声普遍存在且较难克服。数字电平上下跳变时集成电路耗电发生突变,引起电源产生毛刺,通常对开关电源影响比线性电源大,因为开关电源在开关周期内不能响应电流突变,而仅由电容提供电流的变化部分。一般数字电路越复杂,数据速率越高,累积的电流跳变越强烈,高频分量越丰富。而普通印刷电路的分布电感较大,使地线不能完全吸收逻辑电平跳变产生的电流高频分量,产生电压的毛刺,而这种毛刺进入地线后就不能靠旁路电容吸收了,而且会通过共同的地线或穿过变压器,干扰模拟电路和AD转换器,其幅度可高达几百毫伏,足以使AD工作不正常。 本所研制的机载三通道红外成像扫描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要求信噪比1000,12位量化级别,并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率500KB/s。要达到上述要求,AD能否达到转换精度是个关键。在未采用光电隔离器的电路中,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因各模块间地线相连,数字电路中尖峰噪声影响仍很大,系统信噪比仅达500.故我们采用6N137将模拟电路及AD变换器和数字电路彻底隔离,电路如图3所示。

Nodemcu指引PDF

ESP8266&NodeMCU开发入门 本教程以NodeMCU1.0开发板(CP2102/CH340均适用)以及lua编程设计为主。 确认电脑已安装相关USB驱动(CP2102/CH340),以设备管理器可以找到COM口为准。确认此开发板已经更新為NodeMCU firmware(NodeMCU的官方固件)。按以下指引更新。 一、准备: 1、配套的固件如下(选择任意下载就行): 2、固件烧写简单步骤指引(固件烧录工具在配套的软件文件夹里):

二、使用ESPlorer测试 1、下载并安装lua编程及调试工具ESPlorer 官网链接:https://esp8266.ru/esplorer/ 配套软件文件夹有免安装版本。 注意:ESPlorer需要JAVA SE7或以上的環境。请自行配置好电脑的运行环境。 2、启动ESPlorer,设定串口通讯的波特率为9600。 设定完成后,按下OPEN与Nodemcu连接。 nodeMCU板子上面刚好有个LED(靠近USB接口),我们可以拿这个LED1来测试。先来看下板子的电路图。其中的R10,板子上面没有焊。LED部分电路图: 也就是说LED1和GPIO16连接到一起,低电平就可以点亮。而GPIO16对应的编号则是0。先用.mode配置GPIO16为输出模式。使用.write可以设置电平,设置成gpio.LOW会看到板子上的蓝灯亮起了。使用.read可以得到pin状态,这里使用print把读到的值打印出来。lua 没有printf函数,用起来真费劲。另外,为了能够看到灯亮,这里用了一下tmr.delay做一下延时。程序如下:教程不做程序的讲解,请使用者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自行学习。

光电耦合器件简介

光电耦合器件简介 光电偶合器件(简称光耦)是把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体)和光敏器件(如光敏三极管)组装在一起,通过光线实现耦合构成电—光和光—电的转换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很多种类,图1所示为常用的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原理图。 当电信号送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发光二极体通过电流而发光,光敏元件受到光照后产生电流,CE导通;当输入端无信号,发光二极体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CE不通。对于数位量,当输入为低电平“0”时,光敏三极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1”;当输入为高电平“1”时,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0”。若基极有引出线则可满足温度补偿、检测调制要求。这种光耦合器性能较好,价格便宜,因而应用广泛。 图一最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之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二光电耦合器之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三光电耦合器之部结构图双发光二极管输入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四光电耦合器之部结构图可控硅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五光电耦合器之部结构图双二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光电耦合器之所以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尖脉冲和各种杂讯干扰,使通道上的信号杂讯比大为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只有几百欧姆,而干扰源的阻抗较大,通常为105~106Ω。据分压原理可知,即使干扰电压的幅度较大,但馈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杂讯电压会很小,只能形成很微弱的电流,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而不能使二极体发光,从而被抑制掉了。 (2)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系,也没有共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极小,而绝缘电阻又很大,因此回路一边的各种干扰杂讯都很难通过光电耦合器馈送到另一边去,避免了共阻抗耦合的干扰信号的产生。 (3)光电耦合器可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即使当外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输入信号线短接时,也不会损坏仪表。因为光耦合器件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千伏的高压。 (4)光电耦合器的回应速度极快,其回应延迟时间只有10μs左右,适于对回应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 微机介面电路中的光电隔离 微机有多个输入埠,接收来自远处现场设备传来的状态信号,微机对这些信号处理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在现场环境较恶劣时,会存在较大的杂讯干扰,若这些干扰随输入信号一起进入微机系统,会使控制准确性降低,产生误动作。因而,可在微机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介面,对信号及杂讯进行隔离。典型的光电耦合电路如图6所示。该电路主要应用在“A/D转换器”的数位信号输出,及由CPU发出的对前向通道的控制信号与类比电路的介面处,从而实现在不同系统间信号通路相联的同时,在电气通路上相互隔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将类比电路和数位电路相互隔离,起到抑制交叉串扰的作用。 图六光电耦合器接线原理 对于线性类比电路通道,要求光电耦合器必须具有能够进行线性变换和传输的特性,或选择对管,采用互补电路以提高线性度,或用V/F变换后再用数位光耦进行隔离。 功率驱动电路中的光电隔离 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大量应用的是开关量的控制,这些开关量一般经过微机的I/O输出,而I/O的驱动能力有限,一般不足以驱动一些点磁执行器件,需加接驱动介面电路,为避免微机受到干扰,须采取隔离措施。如可控硅所在的主电路一般是交流强电回路,电压较高,电流较大,不易与微机直接相连,可应用光耦合器将微机控制信号与可控硅触发电路进行隔离。电路实例如图7所示。

HighTek HK-7002-3-4串行口光电隔离器

RS-232 串行口光电隔离器 HK-7002/7003/7004产品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二或连续重量:、性能参数 接口:符合和异步协议连接器:两侧都使用连接器传输模式:异步,全双工,全透明 隔离电压:脉冲电源:从端口供电(,或)EIARS-232CCITTV.24DB92500Vrms RS-232TXD RTS DTR 500VDC 30g 传输速率:外形尺寸:使用环境:℃到℃,相对湿度为到300BPS-57600BPS 63mmX33mmX17mm -40855%95% 四、连接器和信号 符合EIARS-232C、CCITTV.24的标准。2、3脚是数据发送与接收:7、8引脚是RTS与CTS;4、1引脚是DTR和DCD;6引脚是DSR;5引脚是GND。 RS-232接口(TODTE):连接器:使用DB-25/9孔型连接器信号:内部信号线均是独立的。1、型号选择 用户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RS-232系统使用了几条 信号线,然后选择适当的型号来保护自己的RS-232通信系统。例如:对于DB9的传统2、3、5三线的终端,可以选择支持三线两路一收一发的隔离器HK-700X;对于2、3、4、5、7五线的终端,可以选用支持五线四路两收两发的隔离器如九线需全部隔离,则选择HK-7004; 1HK-700X RS-232RS-232TODTE TODCE PC DTE MODEM DCE DTE DCE RS-232DB252DTE 2DCE DTE RS-232HK-700X HK-700X TODTE TODCE UNIX RS-232MODEM 、连接方法 可以串接于原来系列的联接线和设备的接口之间,在任何一端均可,注意和的方向。一般而言,、多用户属于设备,、终端属于设备、但也不一定。真正判断设备是或设备,还应该从该设备的接口的信号线来入手。如接口引脚发送输出的是;引脚接收输入的是。 所以,如果两个设备(如终端和多用户卡)使用交叉的电缆相联,在使用时,不论插在哪一侧,都应将的一侧接设备,将的一侧接电缆。五、应用领域:等各种多用户系统保护种类多用户终端与主机 保护程控交换机、计费终端、话务台保护卫星接收机保护多用户卡 不共地的设备间的提款机保护、路由器 HK-700X HK-700XRS-232ISOLATORS RS-232RS-232RS-23290%RS-232A B RS-232A B 50V 80V RS-232RS-2322500Vrms 500VDC RS-232RS-232HK-700X RS-232UNIX ATM 串行口光电隔离器又称为串口隔离器(),它采用了先进的光电隔离技术,极大限度地保护了串行接口设备,避免了地线回路电压、浪涌、感应雷击、静电、热插拔等恶劣环境对设备的损坏。 接口的损坏是通信设备硬件的损坏,造成的原因以上是由于两端设备不共地、各类浪涌、感应雷击、静电干扰、热插拔,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对设备的损坏。比如设备和设备使用接口相连,如果和之间的地线之间有大于的电压差(经常会达到以上),则通信就会不正常,接口可以随瞬间,连续的峰值电压差,还可以吸收静电和电磁干扰,保护设备的接口。 由于采用了光电隔离技术,完全隔离了两端设备的电气与地线回路,使得一侧的电信号变成光信号以后传到另一方,在变回到电信号,从而保护通信设备免受电源地线回路和浪涌的干扰和损坏,明显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与稳定性。 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保险、电信、银行、证券、程控等行业的点到点通信系统、多用户系统、监视控制系统、程控交换机计费终端、卫星接收机、自动提款机等领域。有效铁路、邮局、金融、DTR GND D S R RTS CTS RI 保护地 数据终端准备信号地数据装置准备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响铃指示发送数据接收数据SOUT (TXD)SIN(RXD)三、连接器和信号:RS-232CDTE 端引脚分配 DB9(PIN)孔型123456789 RS-232C 接口信号 RS-232CDCE 端引脚分配 SIN(RXD)SOUT (TXD)DTR GND D S R RTS CTS RI 保护地 接收数据发送数据数据终端准备信号地数据装置准备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响铃指示DB9(PIN)针型123456789 RS-232C 接口信号 注:三线光电隔离转换器 五线光电隔离转换器 全线(九线)光电隔离转换器 HK-7002HK-7003HK-7004

0-20mA转0-3v0-10v四路光电磁电隔离传感器

0-20mA转0-3v 0-v5 0-10v四路光电/磁电隔离传感器 信号隔离器产品隔离器中的低功耗的设计技巧,技术人员在设计低功耗时应注意的各方面,产品各方面的特点的掌握的重要性。 隔离器产品的功耗是各个功能单元功耗的总和,只有降低隔离器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耗才能使得总得功耗降低,增加产品的热稳定性和寿命。隔离器主要在输入、输出、电源、隔离四个单元进行技术改进。这四个单元也是隔离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不能忽视! 1、隔离器输出单元模块的自适应负载技术 输出模块可以根据负载的大小动态调整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减少自身的发热。传统的负载设计是根据额定负载的大小设计输出功率,当输出负载非常小时,多余的负载功率就耗散在仪表内部,从而时仪表自身发热。假设一台隔离器的输出负载设计为750欧姆,那么输出驱动功率一般设计为0.5W。如果在实际应用中此隔离器的负载使用在50欧姆的环境下,那么就有0.5W –0.02W = 0.48W的功率转换为仪表自身的发热。如果时多路输出将产生更多的热量,而降低输出模块的额定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应付市场的复杂状况。 2、隔离器隔离单元模块的低功耗改进 隔离单元是决定产品技术指标的重要单元。技术指标是体现产品的优质的关键因素。 目前隔离技术主要有磁隔离与光隔离两大类。隔离电路形式有直接调制耦合,反馈调制耦合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要根据产品的技术指标而定。总的来讲可以大致分为开关量信号采用光隔离,模拟量信号采用磁隔离的方式。 主要特性: >>精度等级:0.1级、0.2级。产品出厂前已检验校正,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所有输入、输出及供电电源之间全部互相隔离。 >>辅助电源:5V/12V/15V/24VDC(范围±10%) >>四路国际标准信号输入:0-5V/0-10V/1-5V,0-10mA/0-20mA/4-20mA等 >>四路输出标准信号:0-5V/0-10V/1-5V,0-10mA/0-20mA/4-20mA等,具有高负载能力 >>全量程范围内极高的线性度(非线性度<0.2%) >>标准DIN35 导轨式安装(尺寸:120 x 70 x 43mm) >>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和高频信号干扰能力 应用: >>模拟信号数据隔离、采集和变换,信号隔离器 >>隔离4-20mA或0-20mA信号传输 >>工业现场信号隔离及变换 >>信号长线无失真传输 >>仪器仪表信号收发 >>电力监控、医疗设备隔离 >>变频器信号隔离采集 >>PLC/FA 电机信号隔离控制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一、RS485总线介绍 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RS485电路总体上可以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隔离型比非隔离型在抗干扰、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有一些场合也可以用非隔离型。 我们就先讲一下非隔离型的典型电路,非隔离型的电路非常简单,只需一个RS485芯片直接与MCU的串行通讯口和一个I/O控制口连接就可以。如图1所示: 图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非隔离型) 当然,上图并不是完整的485通信电路图,我们还需要在A线上加一个的上拉偏置电阻;在B线上加一个的下拉偏置电阻。中间的R16是匹配电阻,一般是120Ω,当然这个具体要看你传输用的线缆。(匹配电阻:485整个通讯系统中,为了系统的传输稳定性,我们一般会在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加匹配电阻。所以我们一般在设计的时候,会在每个节点都设置一个可跳线的120Ω电阻,至于用还是不用,由现场人员来设定。当然,具体怎么区分

第一个节点还是最后一个节点,还得有待现场的专家们来解答呵。)TVS我们一般选用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的讲解。 RS-485标准定义信号阈值的上下限为±200mV。即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1”;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0”。但当A-B在±200mV之间时,则总线状态为不确定,所以我们会在A、B线上面设上、下拉电阻,以尽量避免这种不确定状态。 三、隔离型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虽然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RS-485接收器的极限接收电压,即大于+12V或小于-7V时,接收器就再也无**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通过DC-DC将系统电源和RS-485收发器的电源隔离;通过隔离器件将信号隔离,彻底消除共模电压的影响。实现此方案的途径可分为: (1)传统方式:用光耦、带隔离的DC-DC、RS-485芯片构筑电路; (2)使用二次集成芯片,如ADM2483、ADM2587E等。 传统光电隔离的典型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基于电子墨水屏的无线电子标签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7卷Vol.27第6期No.62019年3月Mar.2019 收稿日期:2018-07-10稿件编号:201807040基金项目:2017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810336037) 作者简介:贺轶烈(1997—),男,浙江台州人。研究方向: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随着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iFi 技 术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与认可, 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热潮,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 和良好的发展前景。WiFi [1]是Wireless Fidelity 的缩写,即无线高保真传输协议。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WiFi 作为电子标签[2]通信模块是最好的选择,WiFi 传输速率快,并提基于电子墨水屏的无线电子标签设计 贺轶烈,许晓荣,楼丁溧,袁瑞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基于电子墨水屏的无线电子标签是一种可以代替传统纸张显示货物信息的低功耗电子显示设备。它由电源转换模块、MSP430F5529开发板、电子墨水屏、NodeMCU 模块组成。将NodeMCU 模块内置的WiFi 无线模块ESP8266设置成WiFi 网络接入点。通过设置接入点密码,手机连接到NodeMCU 接入点。采用开发的手机APP 软件通过TCP 协议对NodeMCU 发送信息,NodeMCU 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MSP430F5529,MSP430F5529进行数据处理后控制电子墨水屏显示货物信息,从而实现用户通过手机APP 远程监控电子标签。设计的低功耗无线电子标签实用性高、安全性好、大大减少了系统能耗。用户通过手机APP 实现对电子标签货物信息的远程监控,丰富了物联网对于智能商品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线电子标签;电子墨水屏;MSP430F5529开发板;NodeMCU 模块;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9)06-0138-04 Design of wireless electronic label based on E?ink screen HE Yi?lie ,XU Xiao?rong ,LOU Ding?li ,YUAN Rui?mi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 Abstract:Wireless electronic label based on e-ink screen belongs to low power consumption electronic display equipment that can replace traditional commodity information display via paper.Wireless electronic label is composed of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MSP430F5529development board ,E-ink screen and NodeMCU module.WiFi module ESP8266that is built in the NodeMCU module can be set as WiFi access point (AP ).Smart phone can be connected to NodeMCU AP through setting the AP login name and 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ers implement smart phone APP software to send message to NodeMCU via TCP protocol ,and NodeMCU forwards the received data to MSP430F5529through serial port.The corresponding commodity information can be displayed on E-ink screen after MSP430F5529data processing.Hence ,users can remote control electronic label via their smart phone APP software.The designed wireless electronic label has the features such as higher practicability and safety.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can be effectively https://www.doczj.com/doc/0c12312241.html,ers can remote control the commodity information display on the electronic label through their smart phone APP ,which enrich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o the intelligent commodity management. Key words:wireless electronic label ;E-ink screen ;MSP430F5529development board ;NodeMCU module ;smart phone APP --1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