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1.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2.通过事例与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
3.明白把梦想变成现实要付出努力。
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导入:图片名人的梦想。
知识点1 有梦就有希望1.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名人的梦想问:(1)这些人梦想分别是干什么?(2)让我们来分享以下自己的梦想。
(七嘴八舌)教师?富翁?科学家?考古家?医生……我的梦想:①“我以后想当超人,帮助好人,战胜坏蛋”;②“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教别人学知识”;③“我长大了想飞上太空去看看”;④“我长大了要养好多小动物,让他们不再孤独”;⑤“我想快点长大,长大了可以照顾爸爸妈妈,因为我爱他们”……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
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什么是梦想?(2)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3)青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4.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展示 1 2 3评价 4 5 6(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
梦想的含义:梦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
①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②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三)你说我说案例:1、“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能实现吗?2、梦想为“莱特兄弟”飞翔成功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对照课本9--10页)明确:1、实现了。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成长节拍》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由“有梦就有希望”和“有努力就有改变”两目组成,主要学习内容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梦想的意义,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共同编织梦想;引导学生探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本框不仅是第一单元甚至是整本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点睛之作。
Ⅱ【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初中生活充满期待、希望,学生求知欲较强,正处于编织人生梦想的一个关键时刻。
然七年级的学生对梦想只有一个粗浅模糊的认知与理解,还不具备自己独立思考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今天所将要学习的“梦想”话题理解与认知也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激励的力量,帮助学生明确梦想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榜样,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Ⅲ【设计思想】在实施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追梦”和“圆梦”两个关键词,选取能够走进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心灵的榜样素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图片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激发学生敢于追梦,不断圆梦的热情有勇气。
同时,我在教学中通过榜样在儿时的梦想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梦想与生命成长的关系,展望自己的未来,开展人生规划,并借鉴榜样在面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如何用努力去搭起实现梦想的桥梁,用努力去圆梦。
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想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培养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把握人生机遇,促进自我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觉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Ⅴ【教学重难点】重点:少年为什么一定要有梦想;努力就有改变。
难点: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努力就有改变。
第一单元成长中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梦想的意义,懂得梦想与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把个人的理想与时代趋势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梦想付诸于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找到恰当的努力方法。
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2、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是梦想;通过举例或用散文、短句、小诗描述,理解梦想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懂得如何缩小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懂得如何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验法、故事薰陶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梦想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梦想的意义;怎样确定正确的梦想与方向并懂得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难点: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怎样确定正确的梦想与方向并懂得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梦想的视频和一些明星、名人的梦想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采访身边的人的梦想及对梦想的看法;上网查阅一些明星、名人、偶像实现梦想的故事、对于梦想的理解、看法与忠告;预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活动一:观看视频,谈感想播放视频《理想的灯照亮前进的路》。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谈感想与梦想。
)教师导入:梦想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梦想吗?想知道梦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想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吗?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活动一:畅谈梦想视频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着。
《少年有梦》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小树立梦想,并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知识目标1.认识到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2.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努力”的方法,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计划。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努力就有改变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三、教学准备收集与课时内容贴切的相关新闻热点事件(文本、图片、视频均可)、其他相关图片资源。
四、相关资源1/ 7【典型案例】有梦就有希望“尝试一切——疯狂动物城主题曲”;活动设计:创作一首梦想的小诗;【典型案例】瑞恩的井视频;自己下载插入视频安徽卫视播出的少年中国梦之少年机器人的梦想;【知识解析】少年有梦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视频:你的梦想是什么?引出课题【板书】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一、讲授新课【探究分享】你的梦想是什么?请几位同学回答答:(PPT)小美:我的梦想是到火星去生活小优:我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小艺:我长大后要周游世界,做一名探险家要去南极探险教师总结: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2/ 7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板书】一、有梦就有希望(一)梦想是什么(二)梦想有什么作用【探究分享】故事:肖恩的井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答:瑞恩的梦想是为非洲小孩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
他的梦想给自己带来了动力,也鼓舞感召了许多成年人,大家纷纷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答:我们要从小树立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我们树立梦想时,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把“个人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等。
教师总结:(三)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3/ 7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宝贵时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憧憬。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扰和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让他们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梦想,找到人生的方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自己的梦想,找到人生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宝贵时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找到人生的方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少年梦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在少年时代的梦想和努力,让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实现梦想的过程,从而明确自己的梦想和人生方向。
第一课中学序曲
第一课时少年有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已有经验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仍带有“后小学”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害怕、忐忑等复杂的情绪。
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对于梦想这个话题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有想法但不明确──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
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
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梦想,也许发生了变化,有的更加明确,有的可能更加模糊了,而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问题但不具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自身的不断调整。
第三,有目标但没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确立新目标,重新规划新生活。
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与小学阶段会有许多不同,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76年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蒸汽机),1879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方夜谭”(电灯);1886年,如果没有卡尔·本茨的“荒诞无稽”(汽车);1903年,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痴人说梦”(飞机)……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些“异想天开”“天方夜谭”“荒诞无稽”“痴人说梦”?
小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梦,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继续;梦,是创造的源泉。
”。
如果没有梦想,我们的世界将会失去很多色彩,正是因为这些梦想,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人类需要梦想,我们青少年更需要梦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有梦》。
(一)环节一:少年有梦,为梦而行——有梦就有希望
出示任务:玩游戏“谁是卧底”,讲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详见PPT),请大家在游戏中思考:从同学们对梦想的描述中,你怎样认识梦想呢?
反馈指导:在讲解游戏规则时,要讲解清楚,同时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在游戏之后,反思总结学生对于梦想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个活动的破冰过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了解身边同学、朋友的梦想,回想自己父母儿时的梦想,思考自己的职业梦想、学业梦想是什么?同时,出示哈佛大学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尝试从中推断结论。
小结:有梦就有希望。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二)环节二:少年有梦,心向远方——努力就有改变
出示任务: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曲《尝试一切》,并仔细品味其歌词含义。
反馈指导:
欣赏完视频之后请大家思考问题:(1)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歌词是什么?为什么?(2)对于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歌中反复强调的词是什么?为什么反复出现?
小结: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自己。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三)环节三:少年有梦,勇往直前——我的努力计划表
出示任务:阅读教材P11—12“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理解什么是努力。
反馈指导:
思考问题:(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拓展空间部分: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做出怎样的努力?并请同学们自己书写“我的努力计划表”。
小结: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以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为基础的,努力也有具体的方法。
我们从现在做起,确定我们初中的目标,并写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四)环节四:少年有梦,民族有望
出示任务:首先请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
然后阅读资料: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他们都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反馈指导:
教师提问:结合《少年中国说》和素材,思考“少年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每个人有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都是有梦想的。
我们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
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五)课后作业
写一首与“梦想”有关的小诗,表达你对梦想的认识和理解。
形式不限,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