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讲义第四章下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4
人的心理与运动不同方面。
(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区分为不同方面是为厂研究的需要。
)实际上,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各种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综合地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并在行为上得到体现。
哲学上讲,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客观现实和周围的环境。
每一个具体的人所想、所作、所为均有两个方面,两者在范围上有所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心理和行为都是用来描述人的内外活动,但习惯上把“心理”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内部活动(但心理活动要涉及外部活动),而将"行为"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外部活动(但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发自内部的心理活动)。
行为是有机体对于所处情境的反应形式。
心理学家将行为的产生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即S-O-R,内外刺激-人-行为反应1围绕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都可以看看成环境刺激因素,同时也可以把刺激看作信息,人们对接受的外界信息会自动处理,做出反应。
(就如前面讲到的信息处理的过程)下图为刺激来源及分类。
在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而感受到。
皮肤可以感受到环境温度的冷热;眼睛可以看到色彩和光的明暗;耳朵可以听到悦耳的美声也可以听到喧闹的噪声;鼻子则可以区分空气中的气味或香或臭;舌头则可以品尝入口食物饮料的苦辣酸甜咸以及其他美味。
这些外在环境物理刺激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经过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各种感觉。
体外表感觉器官,但需借助于体外刺激因素,如化学刺激,人们日常饮食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被身体吸收,废物被排出体外,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等等,既表现为生物化学过程,也属于生理化学刺激。
这种刺激表现为自律性,人的主观意识是不能控制的自动过程。
内在生理刺激有时也会借助于外在物理刺激,但其途径并不借助于身体外表感觉器官,而是借助于物理手段,如在医疗过程中对神经系统的电刺激、电震颤、电疗等,均属于生理物理刺激。
安全人机工程学教材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1.1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目标1.2 人机交互的重要性1.3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章:人机界面设计2.1 人机界面的定义和功能2.2 人机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2.3 人机界面设计的常见方法和工具第三章:用户认知与信息处理3.1 用户认知过程与心理模型3.2 用户信息处理的特点和限制3.3 如何优化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理解第四章:任务分析与用户建模4.1 任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2 用户建模的目的和步骤4.3 如何运用任务分析与用户建模提高系统安全性第五章:人机交互设计原则5.1 可用性与可控性的平衡5.2 反馈与确认的重要性5.3 设计易于学习与记忆的界面第六章:界面评估与测试6.1 界面评估的目的和基本原则6.2 如何进行用户测试和可用性测试6.3 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改进人机界面设计第七章:安全人机工程学7.1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述和意义7.2 安全人机界面设计的要求7.3 安全人机工程学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应用第八章:用户认证与授权8.1 用户认证与授权的概念和目的8.2 常见的用户认证与授权技术8.3 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的用户认证与授权系统第九章:错误处理与紧急情况响应9.1 错误处理的重要性与原则9.2 如何设计有效的错误提示与解决方案9.3 环境监测与紧急情况响应的设计考虑第十章:人机界面的可持续发展10.1 人机界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挑战10.2 设计绿色人机界面的方法与原则10.3 可持续发展对人机工程学的影响和意义附录: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设计、用户体验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应用。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献、经典著作和实践案例,供读者深入了解和学习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该教材将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并特别关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教材,了解如何将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纳入设计考虑,并掌握评估与测试人机界面安全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