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59.55 KB
- 文档页数:1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
以下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置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造成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多因猝受秽浊毒气所致。
本病发病急,病势险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其具体的处置流程如下:
1、第一时间关闭明火
闻到有煤气味后,不开灯,不接触门铃,不点明火,防止发生爆炸。
救护人员要确保安全(用湿毛巾捂口鼻),关煤气等。
2、脱离中毒环境
打开封闭房间的门窗,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
3、合适的卧位
(1)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且无旁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的同时,还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2)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人肺内导致窒息。
4、氧疗
氧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给氧能加速血液COHb解离和一氧化碳排出。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若是中重度中毒,需采取高压氧治疗。
第1页共1页。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多因家庭使用煤炉、室内通气不良或煤炉排气管道、煤气管道、液化气钢瓶、灶具、热水器等漏气而造成。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臭、无味、无色、无刺激性气体,不宜被人们所察觉。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轻、中、重之分。
轻度中毒:患者仅有头晕、眼花、头痛、心慌、胸闷、腿软、耳鸣、恶心等症状。
若及时将患者移出中毒环境,使之吸入新鲜空气,这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中度中毒:除具有上述症状外,患者呼吸、脉搏增快,颜面潮红、四肢冰凉、嗜睡、全身无力。
患者的口唇、胸部及四肢皮肤潮红,如樱桃颜色,这是煤气中毒后典型症状。
若及时让患者吸入新鲜空气或吸氧后,患者也可很快苏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重度中毒:患者昏迷、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全身软瘫,瞳孔散大,皮肤呈青紫色或灰白色。
这是由于中毒时间过长,吸入的一氧化碳量大,导致脑水肿、肺水肿等造成的。
这时即使抢救成功,也易留下神经精神障碍的后遗症。
因此,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具体方法是:首先应立即把现场门窗打开,迅速将患者移出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之处,解开衣扣,但要注意保暖。
有条件的可以立即给患者吸氧。
若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了,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要注意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其口、鼻中的呕吐物及分泌物,摘下假牙。
或患者已昏迷,可立即针刺其人中(鼻唇沟中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点)、涌泉(位于足底,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十宣(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1分)等穴,以促其苏醒。
若患者能饮水,可给予热糖茶水或其他热饮料。
轻度中毒者,在空气新鲜处休息2-3小时后可基本恢复正常。
中、重度中毒者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中毒情况,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抢救预案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的五个部分,包括中毒症状的识别、急救措施、呼吸支持、心血管支持以及进一步的治疗。
一、中毒症状的识别:1.1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促、胸闷等症状。
1.2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1.3 皮肤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
二、急救措施:2.1 立即转移: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一氧化碳。
2.2 呼叫急救: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地点。
2.3 切勿拖延:立即开始急救措施,不要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
三、呼吸支持:3.1 氧气吸入:给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3.2 呼吸机辅助: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3.3 人工气道建立: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或创开气道,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四、心血管支持:4.1 监测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功能。
4.2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压稳定。
4.3 心脏复苏: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脏复苏,包括心肺复苏和除颤。
五、进一步的治疗:5.1 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中,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5.2 抗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适当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5.3 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康复和心血管康复。
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危险的中毒情况,但通过正确的抢救预案,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中毒症状的识别、急救措施、呼吸支持、心血管支持以及进一步的治疗是抢救预案的五个重要部分。
及时的急救措施和全面的治疗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及处理
1. 确保安全,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环境中有一氧化碳泄漏的可能,要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呼叫急救人员和消防队。
2. 将受害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果可能的话,将受害者迅速转移到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以减少进一步暴露在一氧化碳中。
3.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4. 提供氧气,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受害者提供氧气,以帮助他们呼吸,并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
5. 注意保暖,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因此受害者可能会感到寒冷。
要确保他们保持温暖,但同时要避免过度覆盖,以免影响呼吸。
6. 观察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受害者的症状。
如果他们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要及时
通知急救人员。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处理时要迅速、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受害者的安全,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减少伤害并挽救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目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急救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2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结果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采取高压氧舱治疗及对症处理,病情明显好转,重症病人经急救处理后送至ICU继续接受治疗,基本脱离危险。
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对于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率有着极大作用,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标签:一氧化碳;急救;护理;高压氧舱近期由于寒流的侵袭,造成了天气的骤然降温。
居民为了抵御寒冷,在家洗浴的时候,往往会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热量,同时由于燃气热水器在使用中会由于燃烧的不充分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被呼吸道吸入后就很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比和氧结合的亲和力大300倍,一旦和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就很难分解,导致患者血液内的氧含量降低而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大脑和心脏首先受损,而发生各种心脏疾病,如:脑水肿。
缺氧性脑病,心肌损害,心率失常等[1]。
中毒后人的大脑皮质会首先被麻痹损害,患者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近期我院接诊了30多名由于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导致的中毒患者,其中选择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及护理做出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近期我院就诊的2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导致中毒的原因均为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引发。
在20例患者中,2例较重处于昏迷状态,牙关紧闭,伴有抽搐,二便失禁,4例嗜睡状态,脸色潮红,唇色鲜红,脉快,躁动,13例较轻神志清楚、但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浑身无力等症状明显,另1例引起心肌受损严重。
所有患者均在急诊科进行了紧急处理、及时给予高压氧舱及药物治疗后留院观察。
重症病人经急救处理后,送至ICU继续治疗。
1.2 方法1.2.1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家属的求救电话后,指导家属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来源开关,将中毒者迅速移出房间至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预案,包括相关知识、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认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 一氧化碳的来源: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的燃料,如煤气、石油、木材等。
1.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意识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1.3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等方法可以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2.1 立即转移受害者: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打开窗户通风。
2.2 呼叫急救: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3.1 氧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氧疗,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3.2 血液透析: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液透析,通过清除体内的一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来加速康复。
3.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解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来缓解症状和加快康复。
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4.1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燃气设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来源,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燃气热水器等设施的安全性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4.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所应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并采取措施避免中毒发生。
4.3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使用燃烧器具时要保持通风良好。
五、结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症状,及时的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和护理的有效措施。
方法: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7例,通过院前出诊到达现场以后迅速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快速有效地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药物治疗,尽快改善缺氧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1]。
结果:经有效的院前救治后,病情明显得到改善、4例患者中度昏迷转为嗜睡、3例重度昏迷患者因中毒时间长病情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在医护人员到达时已死亡。
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和护理,给予合理的氧疗和急救措施,可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护理一氧化碳(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一定时间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所致的急性缺氧性疾病。
以脑缺氧最为突出。
近几年来煤气灶和煤气热水器的广泛使用,使一氧化碳的中毒率大为增加。
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称之为沉默的杀手,人体吸入后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的症状仍不知何故,从而继续处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直至死亡。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且不易分离使血红蛋白丧失协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缺氧,尤其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轻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中毒者可当场死亡。
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对减少缺氧性损害以及各种后遗症和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7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均符合一氧化碳中毒的标准,轻度中毒37例,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嗜睡,血液HBCO浓度10%~20%;中度中毒6例,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色,大量出汗,躁动,处于浅昏迷和中度昏迷之间,血液HBCO浓度30%~40%;重度中毒患者3例表现为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高,血压下降,血液HBCO浓度>50%、1例死亡。
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①电话指导:接到120指挥中心的指令后立即组织出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出诊途中可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病情,如确定为一氧化碳中毒指导患者家属尽快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抬至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
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方法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1.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为密闭居室开窗通风,松开病人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纠正缺氧立即吸氧,吸氧可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有条件的应立即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如属昏迷或碳氧血红蛋白>25%,即使病人未发生昏迷,均属于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
如无高压氧设备,应采用高浓度面罩给氧或鼻导管给氧。
3. 改善脑组织代谢昏迷时间较长,高热或频繁抽搐者,可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以减少脑代谢率,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
早期给予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静脉滴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应用脱水剂、利尿剂以防止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与速尿联合或交替使用。
4. 对症治疗低血压休克者给予扩容抗休克,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肺部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1.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
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
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
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4.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病症,一旦发生,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1.1 头痛和头晕: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引起头痛和头晕。
1.2 恶心和呕吐: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1.3 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中毒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2.1 立即转移患者: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2.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治,同时告知患者所处位置和症状。
2.3 保持患者清醒: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其进食或饮水,以免加重中毒症状。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3.1 给予高浓度氧气:将患者置于高浓度氧气下吸氧,以帮助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迅速排出。
3.2 进行血液透析:对于中毒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3.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后续处理4.1 应及时就医:即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后续并发症。
4.2 避免再次中毒:患者康复后,应注意避免再次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3 进行康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患者应进行康复治疗,恢复身体功能。
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5.1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定期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燃气设施,确保正常使用和通风。
5.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并采取措施。
5.3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结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症,正确的抢救预案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气体中毒急救方法及措施
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及措施包括:
1.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如果患者已经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及时拨打120或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此外,根据导致中毒的气体类型不同,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要尽快纠正缺氧,帮助患者呼吸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就医。
硫化氢中毒,需要用高压氧舱治疗,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需要进入有通风设备的房间。
氨气中毒,立即离开中毒环境,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呼吸停止或呼吸窘迫,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就医。
氮气中毒,主要是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到通风透气的环境下。
以上就是针对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及措施和不同类型气体中毒的应对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同时请注意,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务必确保自身安全,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必要的处理。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为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在现实生活中,CO中毒常见于自杀或者意外伤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发生在浴室内CO中毒现象也日渐增多。
急性CO中毒昏迷超过4 h,即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本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抢救的56例CO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患者,男18例,女38例;年龄18~58岁,平均33岁;就诊时间最早10min,最迟2h。
发生原因:洗澡时发生意外35例,自杀6例,烧煤取暖时发生意外3例,矿山爆破烟尘中毒12例。
1.2 结果心跳、呼吸骤停11例,6例抢救无效死亡,50例现场救治成功,其中32例患者神志转清醒,大部分患者有头晕、心悸、恶心症状,部分有畏寒、寒战。
10例意识障碍,8例神志仍呈昏迷状态。
合并颅脑损伤5例,四肢软组织挫伤9例。
对所有现场救治成功者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急救护理2.1 现场急救护理2.1.1 现场生命急救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搬到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处,松解衣扣,平卧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检测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如呼吸、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不要轻易放弃。
必要时予电击除颤。
在现场救治成功50例患者中,11例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其中5例得到及时、合理的现场CPR救治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进行CPR的同时,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快速开通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静脉留置针肘静脉给药,心搏骤停者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争取及早恢复,静注洛贝林、纳络酮等以恢复呼吸,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在纠正低血容量休克时采用706代血浆等抢救治疗措施。
2.1.2 现场心理护理 CO中毒患者清醒后往往有巨大的恐惧感,情绪激动、烦躁,医生、护士给予适当的治疗外,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指导。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4-30T23:59:51.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高天群徐春清陈丽红[导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发生在浴室内CO中毒现象也日渐增多
高天群徐春清陈丽红(吉林省白山市板石矿业医院吉林白山 134304 )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39-01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为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在现实生活中,CO中毒常见于自杀或者意外伤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发生在浴室内CO中毒现象也日渐增多。
急性CO中毒昏迷超过4 h,即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本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抢救的56例CO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患者,男18例,女38例;年龄18~58岁,平均33岁;就诊时间最早10min,最迟2h。
发生原因:洗澡时发生意外35例,自杀6例,烧煤取暖时发生意外3例,矿山爆破烟尘中毒12例。
1.2 结果心跳、呼吸骤停11例,6例抢救无效死亡,50例现场救治成功,其中32例患者神志转清醒,大部分患者有头晕、心悸、恶心症状,部分有畏寒、寒战。
10例意识障碍,8例神志仍呈昏迷状态。
合并颅脑损伤5例,四肢软组织挫伤9例。
对所有现场救治成功者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急救护理
2.1 现场急救护理
2.1.1 现场生命急救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搬到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处,松解衣扣,平卧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检测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如呼吸、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不要轻易放弃。
必要时予电击除颤。
在现场救治成功50例患者中,11例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其中5例得到及时、合理的现场CPR救治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进行CPR的同时,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快速开通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静脉留置针肘静脉给药,心搏骤停者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争取及早恢复,静注洛贝林、纳络酮等以恢复呼吸,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在纠正低血容量休克时采用706代血浆等抢救治疗措施。
2.1.2 现场心理护理 CO中毒患者清醒后往往有巨大的恐惧感,情绪激动、烦躁,医生、护士给予适当的治疗外,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指导。
另一方面,患者中毒前绝大多数为健康的人,重危者虽经尽力抢救,部分仍不能挽救其生命,家属情绪波动大,心理上难以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和劝导,体现对死者和家属的同情、尊重和人文关怀。
2.2 合并伤的急救护理本组病例大部分都发生在浴室内,14例有合并伤的患者,都是患者晕厥跌倒时碰到硬物所造成,其中5例合并颅脑外伤,9例合并四肢软组织挫伤,经过正确的院前急救处理,伤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或改善,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3 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
在患者呼吸、心跳稳定后,应快速、安全、平稳转送,途中严密观察病情,持续氧疗,做好转诊记录。
随时与医院保持联系,通报患者的病情以及救护车返回时间,通知相关科室尤其是高压氧舱做好接诊、抢救的准备。
3 讨论
CO是最常见窒息性气体。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
当吸入气中CO含量超过5×10-4(即0.05%)或30 mg/m3时,就可产生中毒。
因此要预防浴室内CO中毒,最重要是改善通气,改善CO中毒患者的组织供氧,尽快促使血红蛋白(Hb)恢复携氧能力,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所以氧疗是最基本治疗措施,其中高压氧是CO中毒治疗绝对适应证。
通过为患者提供优质、快速的院前医疗服务,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从而提高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魏红云,方玉桂等.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48-49.
[2] 赵崇梅,胡文彬.专科急危重症抢救护理预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