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技术在产品分离精制中的应用1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8
纳滤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摘要: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文章综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分离机理,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及其在水处理、制药业、食品及染料等行业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更广泛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纳滤; 纳滤膜; 膜分离; 应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纳滤(NF)与反渗透和超滤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
它通过膜的渗透作用,借助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对两组分或多组分混合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
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纳滤膜在分离过程中表现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因为纳滤膜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对离子有静电相互作用,所以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2000,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1]。
纳滤膜的表另一个是其截留分子量为200~层孔径处于纳米级范围,在渗透过程中截留率大于90%的最小分子约为1nm,因而称为纳滤[2]。
1.纳滤膜的分离机理纳滤膜分离机理的研究自纳滤膜产生以来一直是热点问题。
尽管纳滤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迁移机理还没能确切地弄清楚。
传统理论认为纳滤膜传质机理与反渗透膜相似,是通过溶解扩散传递。
随着对纳滤膜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纳滤膜在分离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就目前提出的纳滤膜机理来看,表述膜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数学模型有电荷模型、道南-立体细孔模型、静电位阻模型。
电荷模型根据对膜内电荷及电势分布情形的不同假设,分为空间电荷模型(the SpaceCharge Model)和固定电荷模型(the Fixed-Charge Model)。
空间电荷模型[3]最早由Osterle 等提出,该模型的基本方程由Poisson-Boltzmann 方程、Nernst-P1anck 方程和Navier-Stokes 方程等来描述。
运用空间电荷模型,不仅可以描述诸如膜的浓差电位、流动电位、表面Zeta 电位和膜内离子电导率、电气粘度等动电现象,还可以表示荷电膜内电解质离子的传递情形。
纳滤膜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纳滤膜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发酵法生产的微生物制药的分离和纯化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含量低、活性高、易失活、提取收率低等。
膜分离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现代生物制药分离工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膜分离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现代生物制药分离工程总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已经用于酶、活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疫苗等物质的分离纯化,而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纯中的应用也是重点推广的领域之一。
传统抗生素提纯工艺:
发酵液→ 过滤或离心或大孔树脂吸附、萃取→浓缩→脱色→干燥→产品
采用膜分离技术工艺可简化为:
发酵液→超滤→纳滤→脱色→干燥→产品
相对传统工艺,膜分离具有以下优点:
1、大大简化了工艺,一次性投资少,维护、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节省资源;
2、运行无相变不破坏产品的结构,分离效率高,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质量;
3、不需要溶剂或溶剂用量大大减少,因此废水更易处理。
传统生物发酵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领域,目标产品分子量大致在200-1200道尔顿之间,因此纳滤膜特别适合对该类分子进行浓缩、除盐、脱色和分离等操作。
我们的纳滤膜元件采用卷式膜形式,其中膜片为三层复合膜结构:
纳滤膜是如何达到选择性分离的目的呢?
超薄分离层的化学合成机理如下图所示,由均苯三甲酰氯和间苯二胺或哌嗪通过界面聚合工艺形成。
通过调节不同的有机相、单体浓度、添加剂种类及含量等因素,可以控制分离层聚合体中酰胺或哌嗪的聚合程度,形成不同孔形状、
孔分布和电荷性质的纳滤膜。
从而制造出对不同盐类或溶质有选择性截流的纳滤膜,以达到选择性分离的目的。
纳滤膜及其应用摘要:纳滤膜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
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纳米而得名,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
被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脱除地下水的硬度,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果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物质等。
纳滤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由于其截留的颗粒比超滤小些,其透过率比反渗透大些操作压力也不太高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是当前膜分离技术与开发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综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分离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纳滤;纳滤膜;分离机理;制备方法;应用1、纳滤及纳滤膜的概述纳滤(NF)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同属于压力驱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适宜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在200 Da以上、分子大小约为1 nm的溶解组分,一般认为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00~1 000之间,对NaCl的截留率一般为40%~90%,对二价或高价离子的截留率高达99%。
由于操作压力一般小于1.5 MPa,也被称为低压反渗透膜或疏松的反渗透膜。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为1~10 nm,同时它是带电荷的,荷电纳滤膜可通过静电斥力排斥溶液中与膜上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吸附与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
因此,荷电膜对物质的分离性能主要是基于电荷效应和膜的纳米级微孔的筛分效应。
它的过滤范围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推动了膜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并已在石化、生化和医药、食品、造纸、纺织印染等领域及水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1]。
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上或者膜中存在带电基团,因此纳滤膜分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这就是膜的筛分效应。
膜的电荷效应又称为Do nnan效应,是指离子与膜所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纳滤膜分离原理的应用1. 纳滤膜的基本原理纳滤膜是一种具有特定孔径的膜过滤材料,可以通过其孔径选择性地分离溶液中的不同成分。
纳滤膜的分离原理主要基于膜孔直径的差异和溶质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的应用领域有:•膜分离技术–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浓缩、脱色、去盐等过程;–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分离和提取;–药物生产中的分离纯化;•环境保护领域–水处理中的脱盐、去污过程;–污水处理中的废水回用;•医药领域–生物药物和疫苗的纯化和浓缩;–血浆分离和血液过滤;•电子工业领域–半导体和光伏产业中的清洗和脱盐过程;–电子废弃物处理。
2. 纳滤膜分离原理的应用案例2.1 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应用纳滤膜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果汁浓缩过程中,可以使用纳滤膜将其中的水分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浓缩果汁。
另外,纳滤膜还可以用于脱色、去盐等过程,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2.2 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分离和提取过程也可以借助纳滤膜进行。
使用纳滤膜可以将目标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从其他污染物中分离出来。
这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纳滤膜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纳滤膜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颗粒和有机物,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此外,纳滤膜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中的废水回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 医药领域的应用在医药领域,纳滤膜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工具。
例如,纳滤膜可以用于生物药物和疫苗的纯化和浓缩。
此外,纳滤膜还可以用于血浆分离和血液过滤,对于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2.5 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纳滤膜在电子工业领域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半导体和光伏产业中,纳滤膜可以用于清洗和脱盐过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纳滤膜还可以用于处理电子废弃物,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纳滤膜分离原理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纳滤膜分离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许多优势。
精品整理
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滤膜分离技术是八十年代在反渗透复合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早期被称作低压反渗透膜或松散反渗透膜。
目前,纳滤膜已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分离技术。
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RO)和超滤膜(UF)之间,因此称为“纳滤“,弥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
纳滤膜的表层较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UF膜的要致密得多。
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的表层孔。
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1~1nm,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0.5~1MPa)。
纳滤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滤技术也是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的淡化方面。
由于该技术对低价离子与高价离子的分离特性良好,因此在硬度高和有机物含量高、浊度低的原水处理及高纯水制备中颇受瞩目,在食品行业中,纳滤膜可用于果汁生产,大大节省能源,在医药行业可用于氨基酸生产、抗生素回收等方面,在石化生产的催化剂分离回收等方面更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纳滤膜浓缩分离技术在酒品业中应用说明
近年来,低度酒品饮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这主要出于人们对一些健康因素的考虑,比如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纳滤技术在酒精饮料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用于控制酒精含量,从酒中去除部分糖,减少酒中的挥发性酸度以及酒的酸化。
尽管使用热蒸发也可以生产酒精含量非常低的酒品饮料,但大多数挥发性芳香化合物在乙醇去除的同时也会丢失。
因此基于膜分离的处理工艺似乎适合生产低酒精度的饮品。
低温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酒的热影响。
纳滤NF和反渗透RO是在酒品脱醇备受推崇的两种技术,其中纳滤运行压力低,通量高,相应的运行成本也较低、效率高。
通常,纳滤脱醇过程是以错流过滤的模式进行的,使得酒品中的酒精含量降低,而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得以保持。
另外,使用纳滤技术也能减少酒品饮料中糖分的含量,使用UF—NF集成系统,其中适宜的UF膜允许糖分子渗透,而NF膜则能够截留糖分。
在膜组件的材料选择上,应考虑聚合物膜组件在乙醇环境中的耐受性,陶瓷膜组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乙醇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关于纳滤膜浓缩分离技术在酒品工业中的应用小编今天就先介绍这里。
纳滤膜在功能性低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2020.08.17纳滤膜在功能性低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功能糖是一类具有特殊功效的糖类碳水化合物,由于其突出的抗肿瘤、抗放射、抗凝血、抗氧化、消炎和调节免疫等医疗保健作用,在食品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生产工艺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酸解法和酶解法等,所制备的功能糖中常存在较多的杂质。
这些杂质的存在削弱了功能糖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限制了功能糖的应用范围,降低了其经济附加值,亟需开发用于功能糖的高效分离和纯化技术。
目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离心法、层析法和膜分离法等。
其中,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功能糖的分离纯化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低聚果糖是一种典型的益生元,可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菌群、改善脂质代谢、抑制肠道腐败、促进钙镁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免疫力以及降低癌症风险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低聚果糖粗品中通常还会含有一些蛋白、菌体及颗粒物等杂质。
采用纳滤膜可以有效的将50型低聚果糖提纯为90型低聚果糖。
在进行纳滤提纯之前可采用超滤或微滤对料液进行预处理,从而提高纳滤膜的效率和产品的纯度。
低聚半乳糖是一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乳汁中存在微量的低聚半乳糖成分,而人母乳中含量较多,对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群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低聚半乳糖的提纯也是目前纳滤膜在功能性低聚糖方面报道较多的应用。
近年来,将纳滤膜分离与酶解反应耦合用于低聚半乳糖的高效制备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为了将低聚木糖中的非功能性糖杂质去除,提高产品纯度。
可采用截留分子量约为250的纳滤膜对秸秆低聚木糖溶液进行提纯。
低聚异麦芽糖被称为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具有难龋齿、改善便秘和减肥等生理功能。
酶法生产的低聚麦芽糖常含有葡萄糖等杂质,影响生理功能,需要对其进行去除。
采用纳滤膜提纯低聚异麦芽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纯度,还有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吸湿性和热敏性,避免后续喷雾干燥过程中的黏壁问题。
纳滤膜技术及应用介绍
1.食品和饮料工业:纳滤膜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果汁、啤酒等食品和饮料工业中。
通过纳滤膜的过滤作用,可以去除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和微生物,从而得到清澈透明的产品。
2.药品制造:在药品制造过程中,纳滤膜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品。
通过纳滤膜的选择性过滤,可以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3.生物技术:纳滤膜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常用于生物分离和提取。
例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纳滤膜可以用于分离细胞和培养基,实现细胞的收集和培养基的回收利用。
4.环境保护:纳滤膜技术可以通过过滤作用去除废水和废气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提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效果,保护环境。
5.海水淡化:纳滤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纳滤膜的渗透作用,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可以被滤除,得到清净的淡水,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用途。
总之,纳滤膜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溶液的过滤和分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保护环境,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断的研发创新,纳滤膜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品整理
纳滤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纳滤分离作为一项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技术原理近似机械筛分。
但是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
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
纳滤分离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食品和医药等行业,诸如超纯水制备、果汁高度浓缩、多肽和氨基酸分离、抗生素浓缩与纯化、乳清蛋白浓缩、纳滤膜-生化反应器耦合等实际分离过程中。
与超滤或反渗透相比,纳滤过程对单价离子和分子量低于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分子量介于200~5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基于这一特性,纳滤过程主要应用于水的软化、净化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在百级的物质的分离、分级和浓缩(如染料、抗生素、多肽、多醣等化工和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级和浓缩)、脱色和去异味等。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在治理废水的同时实现有价物质的回收,比如:大豆乳清废液中含有1%左右的低聚糖和少量的盐,亚硫酸盐法制备化纤浆和造纸浆过程出现的亚硫酸钙废液中含有2%~2.5%的六碳糖和五碳糖,制糖工业中出现的废糖蜜中含有少量的盐等等。
纳滤的原理及应用1. 纳滤的原理纳滤(Nanofiltration,NF)是一种介于超滤(ultrafiltration,UF)和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之间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基于有选择性的透过分子的大小和电荷。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在1-10纳米之间,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
纳滤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聚酰胺、纳米粒子等材料。
纳滤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纳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筛选相对较小的分子,如单糖、氨基酸等小分子。
•纳滤膜具有一定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带正电荷的分子或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等。
•纳滤膜具有一定的截切分子量,能够选择性地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2. 纳滤的应用纳滤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水处理纳滤膜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重金属离子、溶解有机物等。
由于纳滤膜的孔径较小,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质。
2.2 食品加工纳滤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纳滤膜对果汁、乳制品等进行浓缩和脱盐处理。
由于纳滤膜对大分子物质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可以保留食品中的营养物质。
2.3 医药领域纳滤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的制备和纯化过程中。
例如,可以利用纳滤膜对药物溶液进行浓缩和纯化,去除杂质和水分,得到纯净的药物。
2.4 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纳滤技术可以用于溶剂的回收、废水处理、分离纯化等方面。
例如,可以利用纳滤膜对溶剂进行回收,提高溶剂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2.5 生物技术纳滤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纳滤膜对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进行浓缩和纯化。
2.6 其他领域纳滤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工程、能源领域、电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纳滤的优势与展望纳滤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过滤和化学处理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纳滤技术效率高,处理速度快,可以实现连续操作。
纳滤膜技术在物料分离中的应用
纳滤膜技术在物料分离中的应用
纳滤膜技术主要特点是对二价离子、功能性糖类、小分子色素、多肽等物质的截留性能高于98%,而对于一些单价离子、小分子酸碱、醇等有30-80%的透过性能。
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滤膜技术的性能突出,使得它在许多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出现不仅完善了膜分离过程,而且正在逐渐替代某些传统的分离方法。
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膜,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纳米级孔径。
纳滤膜的相对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
2、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脱除率,大多数纳滤膜是复合膜,其表皮层由聚电解质构成,膜的分离性能与原料液的pH 值之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
3、对疏水型胶体、油、蛋白质和其它有机物有较强的抗污染性,相比于RO,NF具有操作压力低、通量大的特点,纳滤膜的操作压力一般低于1MPa。
纳滤膜技术作为新型的分离膜,以其良好的分离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降低能耗、环境保护、优化工艺和经济发展
中必将发挥推动作用。
纳滤膜技术分离特性不断提升,备受人们的关注。
纳滤技术简介及水处理中的应用一、纳滤技术简介纳滤(NF)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
纳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膜孔径约为1nm,适宜分离大小约为1nm 的溶解组分,故称为"纳滤"。
纳滤的操作压力通常为0.5~1.0 MPa,一般比反渗透低0.5~3 MPa,并且由于其对料液中无机盐的分离性能,因此纳滤又被称为"疏松反渗透"或"低压反渗透"。
纳滤技术是为了适应工业软化水及降低成本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压力驱动膜过滤。
纳滤膜分离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于质量高于200 的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价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实现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纯水的制备、食品、化工、医药、生化、环保、冶金等领域的各种浓缩和分离过程。
纳滤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膜表面或膜中存在带电基团,因此纳滤膜分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这就是膜的筛分效应。
膜的电荷效应又称为Donnan 效应,是指离子与膜所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对不带电荷的分子的过滤主要是靠筛分效应。
利用筛分效应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 而对带有电荷的物质的过滤主要是靠荷电效应。
纳滤与超滤、反渗透一样,均是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膜过程,但其传质机理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超滤膜由于孔径较大,传质过程主要为筛分效应; 反渗透膜属于无孔膜,其传质过程为溶解—扩散过程(静电效应);纳滤膜存在纳米级微孔,且大部分荷负电,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度的影响。
对于纯电解质溶液,同性离子会被带电的膜活性层所排斥,而如果同性离子为多价,则截留率会更高。
我国中草药制品普遍存在服用量大、制剂粗糙、质量不稳定等缺点,传统的中药制剂工艺,如浸渍法、蒸馏法和沉淀法等,杂质不易除尽,且有效成分易损耗,还需消耗大量有机溶剂,成本高,污染较大。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提纯或富集的新型分离技术。
该法具有许多优点[1]:过程简便,无相变,适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不消耗有机溶剂,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操作。
依据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 ,MWCO )]的不同,可分为微滤(microfiltration ,MF )膜、超滤 (ultrafiltration ,纳滤分离技术在制备中草药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邵江娟1,吴 昊2*(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简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及分离机制,并介绍了纳滤分离技术在多糖、苷类等成分及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该技术在制备中草药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纳滤膜;分离;提取;中药;综述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09)05-0388-05收稿日期:2008-07-17;修回日期:2009-01-05作者简介:邵江娟(1976-),女,硕士,讲师,从事中药化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及科研。
通信联系人:吴 昊(1976-),男,硕士,讲师,从事生物分离工程研究。
Tel :013002554755E-mail :laowuhao@Application of Nanofiltration Technology to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O Jiang-juan 1, WU hao 2*(1.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paration mechanism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nanofiltration technology to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glycosides, etc and prepar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reviewed. Existent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nanofiltration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Key Words: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extr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UF ) 膜、纳滤 (nanofiltration ,NF ) 膜、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RO )膜4类。
纳滤膜技术及应用介绍纳滤膜技术是一种通过纳米孔径膜进行分离和过滤的膜技术。
纳滤膜又称为纳米滤膜,其孔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比传统微滤膜的孔径小得多。
由于其极小的孔径,纳滤膜能够有效地分离和过滤大部分微观粒子和溶质,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纳滤膜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饮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纳滤膜通过其微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等有害物质,从而提高水质水量。
其次,在生物医药领域,纳滤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的药品提纯、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由于其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特点,纳滤膜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分离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医药制药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纳滤膜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
例如,纳滤膜可以用于果汁的澄清和浓缩、啤酒的酵母分离、乳制品的浓缩和蛋白质分离等工艺中,能够提高食品饮料的品质和口感。
另外,在化工领域,纳滤膜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有机溶剂的回收、脱盐水的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满足工业生产中对溶剂和水质的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纳滤膜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起初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随着纳米技术和膜技术的不断发展,纳滤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膜分离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液浇铸法、溶胶凝胶法、电渗析法、原子层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不同材质和结构的纳滤膜,如聚合物膜、陶瓷膜、金属膜等,以满足各种不同领域的需求。
纳滤膜的材料选择对其性能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材料包括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醚砜、聚醚酮、纳米复合膜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满足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果汁浓缩分离应用的纳滤膜都具有哪些优势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开始从饮食上不断追求新鲜,所以出现了市面上各色各异的饮品,其中果汁较为受欢迎。
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其生产过程中的浓缩分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针对果汁饮料对风味要求高的特点,建议采用纳滤膜技术,该技术保留了大部分的浸提液有效成分,滤液进入纳滤膜浓缩工艺可以提高浓缩汁浓度和收率,在尽量保持饮料原有风味。
果汁生产中应用纳滤膜技术都具有哪些优势,具体介绍如下:
1、采用纳滤膜进行果汁浓缩分离,可保证浓缩分离效果稳定,且过滤精度高。
2、纳滤膜可耐高温、耐腐蚀,分离效率高,过滤质量稳定,产品质量好。
3、纳滤膜可实现无菌过滤,产品色、香、味俱佳。
4、纳滤膜整体应用过程无相变,有效保留营养物质和芳香成分。
5、无需添加药剂,无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
6、工艺简化,流程短,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综上,纳滤膜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高温浓缩果汁口感差、营养成分损失的问题,也可以用于高浓度盐分浓缩,可谓是一举两得。
纳滤膜技术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而且可以减轻膜污染,很适合在果汁浓缩分离中进行应用。
纳滤膜技术有效解决锂镁分离难题作为21世纪的新能源金属,锂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锂资源主要存在于自然界,即人们早就提到卤水,特别是盐湖卤水,占锂资源总储量的80%。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锂市场的不断扩大,锂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镁和锂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镁和锂的分离更加困难。
传统提锂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溶剂萃取、沉淀、离子交换、碳化等,多存在工艺复杂,试剂消耗大,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提取锂资源的预处理工艺难度、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与卤水中锂的浓度和镁锂比密切相关。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盐湖提锂过程中,经过纳滤膜处理,可以有效去除,钙,镁,硫酸根等杂离子,大幅度降低镁锂比。
纳滤膜的分离存在筛选效应,即通过小于膜孔径材料的材料可以被大于膜孔径的材料截留。
通常,纳滤膜是带电的。
当电解液通过纳滤膜时,有一个Donnan效应,因此二价和多价电解液,包括镁离子,将被拦截。
由于纳滤膜的纳米孔径,电解质溶液通过纳滤膜时会产生介电排斥效应。
介观排斥效应的大小只与材料的价态有关。
价态越高,排斥效应越大。
在屏蔽效应、Donnan效应和介观排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纳滤膜能有效地截留二价镁离子并通过一价锂离子。
因此,纳滤膜在盐湖卤水镁锂分离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纳滤膜技术应用镁锂分离的特点:1、工艺生产中能耗低,而且具有很高的回收率,从而提高了溶液中的锂离子浓度,提高产品产量。
2、整体生产成本低与传统工艺、而且改良后的工艺具有连续可控、可靠性高等优势。
3、工艺改良整合,不但减少了投资,也大大缩减了工艺生产设备占地总面积。
德兰梅尔纳滤膜具有高通量、运行稳定、化学清洗周期长等特点,利用多级纳滤膜浓缩分离锂镁的膜工艺,可有效去除镁离子,解决卤水中锂镁分离难题,并将分离后的滤液进行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