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3)
- 格式:doc
- 大小:53.22 KB
- 文档页数:5
第3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考点一电解的原理1.电解定义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2.能量转化形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电解池(1)构成条件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盐)。
③形成闭合回路。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如图)(3)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特别提醒电解时,在外电路中有电子通过,而在溶液中是依靠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电子本身不会通过电解质溶液。
4.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和OH-)。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Fe3+>Cu2+>H+(酸)>Fe2+>Zn2+>H+(水)>Al3+>Mg2+>Na+>Ca2+>K+。
阳极: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①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②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是:阳极:Cl->OH-;阴极:Ag+>Cu2+>H+。
③电解水溶液时,K+~Al3+不可能在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得到K、Ca、Na、Mg、Al等金属。
(4)分析电极反应,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5)最后写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深度思考1.用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分析电解下列物质的过程,并总结电解规律(用惰性电极电解)222入酚酞试液,哪一极附近溶液变红?答案 放H 2生碱型实质是水电离出H +在阴极上放电,破坏了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OH -浓度增大,若滴入酚酞试液,阴极附近溶液变红;放O 2生酸型的实质是水电离出OH -在阳极上放电,破坏了阳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H +浓度增大。
三罗马人的法律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的地位与成就(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2)由蕞尔小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创制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十二铜表法》(1)背景①早期罗马人用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引起平民不满。
②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贵族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2)制定: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
(3)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4)评价①局限性: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②进步性: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十二铜表法》维护的不是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从限制贵族特权的角度说的,并非真正保护平民的利益。
其实质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
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二者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不成文法和成文法的区分。
知识点二从治“公民”到治“万民”1.公民法(1)含义: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的统称。
(2)特点①对象:适用于罗马公民。
②运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③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2.万民法(1)背景①伴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突出。
②罗马设置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
(2)特点①对象: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运用: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③内容: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公民法与万民法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
万民法并不。
第3讲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考情分析] 高考对这部分知识考查侧重三个方面:一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二是求椭圆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问题;三是抛物线的性质及应用问题.考点一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核心提炼1.圆锥曲线的定义(1)椭圆:|PF1|+|PF2|=2a(2a>|F1F2|).(2)双曲线:||PF1|-|PF2||=2a(0<2a<|F1F2|).(3)抛物线:|PF|=|PM|,l为抛物线的准线,点F不在定直线l上,PM⊥l于点M.2.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先定型,后计算”所谓“定型”,就是确定曲线焦点所在的坐标轴的位置;所谓“计算”,就是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p的值.例1 (1)(2020·广州四校模拟)若椭圆+=1(其中a>b>0)的离心率为,两焦点分别为F1,F2,M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M的周长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A.+=1B.+=1C.+=1D.+=1答案 D解析 椭圆+=1(其中a>b>0)的两焦点分别为F1,F2,M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M的周长为16,可得2a+2c=16,椭圆+=1(其中a>b>0)的离心率为,可得=,解得a=5,c=3,则b=4,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1.(2)(2020·全国Ⅰ)设F1,F2是双曲线C:x2-=1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C上且|OP|=2,则△PF1F2的面积为( )A.B.3C.D.2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由题意知a=1,b=,c=2,F1(-2,0),F2(2,0),如图,因为|OF1|=|OF2|=|OP|=2,所以点P在以F1F2为直径的圆上,故PF1⊥PF2,则|PF1|2+|PF2|2=(2c)2=16.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1|-|PF2||=2a=2,所以|PF1|2+|PF2|2-2|PF1||PF2|=4,所以|PF1||PF2|=6,所以△PF1F2的面积为|PF1||PF2|=3.方法二 由双曲线的方程可知,双曲线的焦点F1,F2在x轴上,且|F1F2|=2=4.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解得|y0|=.所以△PF1F2的面积为|F1F2|·|y0|=×4×=3.易错提醒 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双曲线的定义中忽略“绝对值”致错;椭圆与双曲线中参数的关系式弄混,椭圆中的关系式为a2=b2+c2,双曲线中的关系式为c2=a2+b2;圆锥曲线方程确定时还要注意焦点位置.跟踪演练1 (1)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M在C上,|MF|=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的方程为( )A.y2=4x或y2=8x B.y2=2x或y2=8xC.y2=4x或y2=16x D.y2=2x或y2=16x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因为以MF为直径的圆过点(0,2),所以点M在第一象限.由|MF|=x M+=5,得x M=5-,即M.从而以MF为直径的圆的圆心N的坐标为.因为点N的横坐标恰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圆与y轴相切于点(0,2),从而2=,即p2-10p+16=0,解得p=2或p=8,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2=4x或y2=16x.方法二 由已知得抛物线的焦点F,设点A(0,2),点M(x0,y0),则AF=,AM=.由已知,得AF·AM=0,即y-8y0+16=0,解得y0=4,M.由|MF|=5,得=5.又因为p>0,解得p=2或p=8,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或y2=16x.(2)已知椭圆C:+=1(m>4)的右焦点为F,点A(-2,2)为椭圆C内一点,若椭圆C上存在一点P,使得|PA|+|PF|=8,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6+2,25] B.[9,25]C.(6+2,20] D.[3,5]答案 A解析 椭圆C:+=1(m>4)的右焦点F的坐标为(2,0).设左焦点为F′,则F′(-2,0).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PF|+|PF′|,即|PF′|=2-|PF|,可得|PA|-|PF′|=|PA|+|PF|-2=8-2.由||PA|-|PF′||≤|AF′|=2,可得-2≤8-2≤2,解得3≤≤5,所以9≤m≤25.①又点A在椭圆内,所以+<1(m>4),所以8m-16<m(m-4)(m>4),解得m<6-2(舍)或m>6+2.②由①②得6+2<m≤25,故选A.考点二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核心提炼1.求离心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求出a,c,代入公式e=.(2)根据条件建立关于a,b,c的齐次式,消去b后,转化为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2.与双曲线-=1(a>0,b>0)共渐近线bx±ay=0的双曲线方程为-=λ(λ≠0).例2 (1)设F1,F2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过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AF1·AF2=0,AF2=2F2B,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 )A.B.C.D.答案 C解析 ∵AF2=2F2B,设|BF2|=x,则|AF2|=2x,∴|AF1|=2a-2x,|BF1|=2a-x,∵AF1·AF2=0,∴AF1⊥AF2,在Rt△AF1B中,有(2a-2x)2+(3x)2=(2a-x)2,解得x=,∴|AF2|=,|AF1|=,在Rt△AF1F2中,有2+2=(2c)2,整理得=,∴e==.(2)(2020·莆田市第一联盟体联考)已知直线l:y=x-1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M是AB的中点,则点M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 )A.B.4C.7D.8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y=x-1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1,0),如图,AA′,BB′,MM′都和准线垂直,并且垂足分别是A′,B′,M′,由图象可知|MM′|=(|AA′|+|BB′|),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A′|+|BB′|=|AB|,∴|MM′|=|AB|,联立得x2-6x+1=0,设A,B两点的坐标为(x1,y1),(x2,y2),x1+x2=6,∴|AB|=x1+x2+2=8,∴|MM′|=4.二级结论 抛物线的有关性质: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l过点F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x1,y1),B(x2,y2),则(1)|AB|=x1+x2+p=(α为直线l的倾斜角).(2)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3)+=.跟踪演练2 (1)已知F是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抛物线C的准线与双曲线Γ:-=1(a>0,b>0)的两条渐近线交于A,B两点,若△ABF为等边三角形,则Γ的离心率e等于( )A.B.C.D.答案 D解析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x=-,联立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与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得解得y=±,可得|AB|=,由△ABF为等边三角形,可得p=·,即有=,则e====.(2)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M(x0,2)是抛物线C上一点,圆M与线段MF相交于点A,且被直线x=截得的弦长为|MA|,若=2,则|AF|等于( )A.B.1C.2D.3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MF|=x0+.∵圆M与线段MF相交于点A,且被直线x=截得的弦长为|MA|,∴|MA|=2|DM|=2.∵=2,∴|MF|=|MA|,∴x0=p.又∵点M(x0,2)在抛物线上,∴2p2=8,又∵p>0,∴p=2.∴|MA|=2=2,∴|AF|=1.考点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核心提炼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利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解题要点如下:(1)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2)联立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3)消元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4)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5)把题干中的条件转化为含有x1+x2,x1x2或y1+y2,y1y2的式子,进而求解即可.例3 (2020·全国Ⅲ)已知椭圆C:+=1(0<m<5)的离心率为,A,B分别为C的左、右顶点.(1)求C的方程;(2)若点P在C上,点Q在直线x=6上,且|BP|=|BQ|,BP⊥BQ,求△APQ的面积.解 (1)由题设可得=,得m2=,所以C的方程为+=1.(2)设P(x P,y P),Q(6,y Q),根据对称性可设y Q>0,由题意知y P>0.由已知可得B(5,0),直线BP的方程为y=-(x-5),所以|BP|=y P,|BQ|=.因为|BP|=|BQ|,所以y P=1.将y P=1代入C的方程,解得x P=3或-3.由直线BP的方程得y Q=2或8,所以点P,Q的坐标分别为P1(3,1),Q1(6,2);P2(-3,1),Q2(6,8).所以|P1Q1|=,直线P1Q1的方程为y=x,点A(-5,0)到直线P1Q1的距离为,故△AP1Q1的面积为××=;|P2Q2|=,直线P2Q2的方程为y=x+,点A到直线P2Q2的距离为,故△AP2Q2的面积为××=.综上,△APQ的面积为.规律方法 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注意点(1)注意使用圆锥曲线的定义.(2)引入参数,注意构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组.(3)注意用好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4)注意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之间的转化.跟踪演练3 (1)(2019·全国Ⅰ)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过F2的直线与C 交于A,B两点.若|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 )A.+y2=1B.+=1C.+=1D.+=1答案 B解析 由题意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连接F1A,令|F2B|=m,则|AF2|=2m,| BF1|=3m.由椭圆的定义知,4m=2a,得m=,故|F2A|=a=|F1A|,则点A为椭圆C的上顶点或下顶点.令∠OAF2=θ(O为坐标原点),则sinθ==.在等腰三角形ABF1中,cos2θ==,因为cos2θ=1-2sin2θ,所以=1-22,得a2=3.又c2=1,所以b2=a2-c2=2,椭圆C的方程为+=1.(2)设F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斜率为k(k>0)的直线过F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FA|=3|FB|,则直线AB的斜率为( )A.B.1C.D.答案 D解析 假设A在第一象限,如图,过A,B分别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A作EB的垂线,垂足为C,则四边形ADEC为矩形,由抛物线定义可知|AD|=|AF|,|BE|=|BF|,又∵|FA|=3|FB|,∴|AD|=|CE|=3|BE|,即B为CE的三等分点,设|BF|=m,则|BC|=2m,|AF|=3m,|AB|=4m,即|AC|===2m,则tan∠ABC===,即直线AB的斜率k=.专题强化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0·福州模拟)已知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C. D.答案 C解析 因为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e====.2.(2020·全国Ⅰ)已知A为抛物线C:y2=2px(p>0)上一点,点A到C的焦点的距离为12,到y轴的距离为9,则p等于( )A.2B.3C.6D.9答案 C解析 设A(x,y),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A到准线的距离为12,即x+=12.又因为点A到y轴的距离为9,即x=9,所以9+=12,解得p=6.3.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左、右顶点分别为M,N,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异于M,N),△AF1B的周长为4,且直线AM与AN的斜率之积为-,则C的方程为( )A.+=1B.+=1C.+=1D.+y2=1答案 C解析 由△AF1B的周长为4,可知|AF1|+|AF2|+|BF1|+|BF2|=4a=4,解得a=,则M,N(,0).设点A(x0,y0)(x0≠±),由直线AM与AN的斜率之积为-,可得·=-,即y=-(x-3),①又+=1,所以y=b2,②由①②解得b2=2.所以C的方程为+=1.4.设F为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以OF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a2交于P,Q两点.若|PQ|=|OF|,则C的离心率为( )A.B.C.2D.答案 A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以OF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y2=,①将x2+y2=a2记为②式,①-②得x=,则以OF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a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所以|PQ|=2.由|PQ|=|OF|,得2=c,整理得c4-4a2c2+4a4=0,即e4-4e2+4=0,解得e=.5.(2020·潍坊模拟)已知点P为双曲线C:-=1(a>0,b>0)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为C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C的一条渐近线垂直,垂足为H,若|PF1|=4|HF1|,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答案 C解析 如图,取PF1的中点M,连接MF2.由条件可知|HF1|=|PF1|=|MF1|,∵O是F1F2的中点,∴OH∥MF2,又∵OH⊥PF1,∴MF2⊥PF1,∴|F1F2|=|PF2|=2c.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2a+2c,∴|HF1|=,直线PF1的方程是y=(x+c),即ax-by+ac=0,原点到直线PF1的距离|OH|==a,∴在△OHF1中,a2+2=c2,整理为3c2-2ac-5a2=0,即3e2-2e-5=0,解得e=或e=-1(舍).二、多项选择题6.(2020·新高考全国Ⅰ)已知曲线C:mx2+ny2=1.( )A.若m>n>0,则C是椭圆,其焦点在y轴上B.若m=n>0,则C是圆,其半径为C.若mn<0,则C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xD.若m=0,n>0,则C是两条直线答案 ACD解析 对于A,当m>n>0时,有>>0,方程化为+=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故A正确.对于B,当m=n>0时,方程化为x2+y2=,表示半径为的圆,故B错误.对于C,当m>0,n<0时,方程化为-=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其中a=,b =,渐近线方程为y=±x;当m<0,n>0时,方程化为-=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其中a=,b=,渐近线方程为y=±x,故C正确.对于D,当m=0,n>0时,方程化为y=±,表示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D正确.7.已知双曲线C过点(3,)且渐近线为y=±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的方程为-y2=1B.C的离心率为C.曲线y=e x-2-1经过C的一个焦点D.直线x-y-1=0与C有两个公共点答案 AC解析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可设双曲线方程为-=λ,代入点(3,),得λ=,所以双曲线方程为-y2=1,选项A正确;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选项B不正确;双曲线的焦点为(±2,0),曲线y=e x-2-1经过双曲线的焦点(2,0),选项C正确;把x=y+1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2-2y+2=0,解得y=,故直线x-y-1=0与曲线C只有一个公共点,选项D不正确.8.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l的斜率为且经过点F,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一象限),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若|AF|=8,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4 B.DF=FAC.|BD|=2|BF|D.|BF|=4答案 ABC解析 如图所示,分别过点A,B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M,连接EF.抛物线C的准线交x轴于点P,则|PF|=p,由于直线l的斜率为,则其倾斜角为60°.又AE∥x轴,∴∠EAF=60°,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E|=|AF|,则△AEF为等边三角形,∴∠EFP=∠AEF =60°,则∠PEF=30°,∴|AF|=|EF|=2|PF|=2p=8,解得p=4,故A正确;∵|AE|=| EF|=2|PF|,PF∥AE,∴F为线段AD的中点,则DF=FA,故B正确;∵∠DAE=60°,∴∠ADE=30°,∴|BD|=2|BM|=2|BF|(抛物线定义),故C正确;∵|BD|=2|BF|,∴| BF|=|DF|=|AF|=,故D错误.三、填空题9.(2019·全国Ⅲ)设F1,F2为椭圆C:+=1的两个焦点,M为C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若△MF1F2为等腰三角形,则M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 (3,)解析 不妨令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根据题意可知c==4.因为△MF1F2为等腰三角形,所以易知|F1M|=2c=8,所以|F2M|=2a-8=4.设M(x,y),则得所以M的坐标为(3,).10.(2020·全国Ⅰ)已知F为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A为C的右顶点,B 为C上的点,且BF垂直于x轴.若AB的斜率为3,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如图,A(a,0).由BF⊥x轴且AB的斜率为3,知点B在第一象限,且B,则k AB==3,即b2=3ac-3a2.又∵c2=a2+b2,即b2=c2-a2,∴c2-3ac+2a2=0,∴e2-3e+2=0.解得e=2或e=1(舍去).故e=2.11.设双曲线mx2+ny2=1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x2的焦点相同,离心率为2,则抛物线的焦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抛物线x2=8y的焦点为(0,2),∴mx2+ny2=1的一个焦点为(0,2),∴焦点在y轴上,∴a2=,b2=-,c=2.根据双曲线三个参数的关系得到4=a2+b2=-,又离心率为2,即=4,解得n=1,m=-,∴此双曲线的方程为y2-=1,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y=0,则抛物线的焦点(0,2)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d==.12.如图,抛物线C1:y2=2px和圆C2:2+y2=,其中p>0,直线l经过C1的焦点,依次交C1,C2于A,D,B,C四点,则AB·CD的值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易知AB·CD=|AB|·|CD|,圆C2的圆心即为抛物线C1的焦点F,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所以A,B,C,D,|AB|=|CD|=,所以AB·CD=·=;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A(x1,y1),D(x2,y2),则|AB|=|FA|-|FB|=x1+-=x1,同理|CD|=x2,设l的方程为y=k,由可得k2x2-(pk2+2p)x+=0,则AB·CD=|AB|·|CD|=x1·x2=.综上,AB·CD=.四、解答题13.(2020·全国Ⅱ)已知椭圆C1:+=1(a>b>0)的右焦点F与抛物线C2的焦点重合,C1的中心与C2的顶点重合.过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C1于A,B两点,交C2于C,D两点,且|CD|=|AB|.(1)求C1的离心率;(2)设M是C1与C2的公共点,若|MF|=5,求C1与C2的标准方程.解 (1)由已知可设C2的方程为y2=4cx,其中c=.不妨设A,C在第一象限,由题设得A,B的纵坐标分别为,-;C,D的纵坐标分别为2c,-2c,故|AB|=,|CD|=4c.由|CD|=|AB|得4c=,即3×=2-22,解得=-2(舍去),=.所以C1的离心率为.(2)由(1)知a=2c,b=c,故C1:+=1.设M(x0,y0),则+=1,y=4cx0,故+=1.①由于C2的准线为x=-c,所以|MF|=x0+c,而|MF|=5,故x0=5-c,代入①得+=1,即c2-2c-3=0,解得c=-1(舍去),c=3.所以C1的标准方程为+=1,C2的标准方程为y2=12x.14.已知点F为抛物线E:y2=2px(p>0)的焦点,点A(2,m)在抛物线E上,且到原点的距离为2.(1)求抛物线E的方程;(2)已知点G(-1,0),延长AF交抛物线于点B,证明:以点F为圆心且与直线GA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相切.(1)解 由题意可得解得p=2,所以抛物线E的方程为y2=4x.(2)证明 设以点F为圆心且与直线GA相切的圆的半径为r.因为点A(2,m)在抛物线E:y2=4x上,所以m=±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不妨取A(2,2).由A(2,2),F(1,0)可得直线AF的方程为y=2(x-1),联立得2x2-5x+2=0,解得x=2或x=,从而B.所以直线GB的方程为2x+3y+2=0,易知直线GA的方程为2x-3y+2=0,从而r==.因为点F到直线GB的距离d===r,所以以点F为圆心且与直线GA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相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课程标准]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1.背景:早期的罗马国家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________并随意曲解法律,欺压平民;平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
2.颁布:公元前________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3.特征:是以往________的汇编,保留了古老习俗和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
4.影响: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__________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二、从治“公民”到治“万民”1.公民法(1)时间范围:公元前________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2)特点:专门适用于________的法律;注重形式,程序繁琐;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2.万民法(1)背景:随着罗马__________,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
(2)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3)实质: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3.自然法(1)含义: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________。
(2)观点: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______________,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3)意义:标志着罗马法学的__________。
三、罗马法的影响1.维系了罗马的持久统治:在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________积极性;在帝国时期,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机动的实用性,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__________,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必修二专题六: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宿州市一模21题)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①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②实行“福利国家”政策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③④不属于干预的措施,排除.故选C。
2.(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21题)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
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和所学史实说明福利国家的建设也要针对本国史家情况,不能搞统一标准、普享、均一,过于平均会使生产者的积极性下降,助长懒汉群体。
3.(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5题)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众公司”和所学史实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人民资本主义的特点,但是并未改变资本家对企业的控股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权的变化。
专题六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课后练习()1、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都有罗马神话中的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的雕像,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对该女神像的理解错误的是A.右手提天平,象征公平裁判,正义面前人人平等B.左手执剑,代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不可抗拒C.眼蒙白布,表示摒弃亲疏远近,理性客观D.体现了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威慑()2、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A.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习惯总结→习惯法→法律总结C.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3、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4、(2014·新课标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
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6、《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一部分。
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罗马帝国的元老院编订颁布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形式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摒弃了习惯法中原始的古老习俗()7、(2012·海南卷)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锦囊00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也有可能在借方)【例题2•单选题】2012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12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 05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2万元。
该债券系乙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每张债券面值为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利息。
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1 050B.1 062C.1 200D.1 212【答案】B【解析】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的入账价值=1 050+12=1 062(万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1200贷:银行存款 1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38【易错易混问题】如果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金额则回答1200万元。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1.实际利率的计算(题目往往直接给出)根据公式,初始成本(不含应收利息)=未来现金流量×(某折现率的系数),得出的折现率是实际利率。
(1)如果债券是按面值发行,实际利率=票面利率;(2)如果债券是按溢价发行,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3)如果债券是按折价发行,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
2.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下面调整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3)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必修一专题六:3、罗马人的法律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4题)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题干中“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说明无论奴隶还是奴隶主都得遵循法律的规定。
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但在一定能够程度上调和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维护了正义,AB项错误;D项从材料上没有体现。
2.(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8题)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点拨】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和罗马的万民法没有拓宽官吏选拔途径,排除A;只有梭伦的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排除C;实现了选贤任能,不属于他们的作用,排除C;不管是科举制、财产等级制、还是外民法他们都使统治的基础扩大,故正确答案为B。
3.(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5题)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
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C.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答案】C4.(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17题)《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专题六第三、四节西方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三、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一、呼唤民主和自由——启蒙运动。
1、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要求思想上反映自己的利益。
(根本原因)2)政治上:封建专制压制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于是他们在思想上开展反封建宣传,为夺权斗争作准备。
3)思想上: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②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4)西欧历史的变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性质:是一场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3、范围:起源英国、高潮中心是法国、扩展到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
4、核心:理性主义(Rationalism)【思考:什么是理性主义?1)“理性”的概念: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
2)理性主义的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3)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
4)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
(反对一切外在权威,不管它是来自教会或国王。
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当打倒。
)】5、斗争矛头:封建主义6、主要内容:集中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个人自由、权利平等、政治民主和科学7、意义及影响:A、对欧洲: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②推动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B、对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C、对人文精神:启蒙主义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高中语文专题六赠序第3课赠黎安二生序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第3课 *赠黎安二生序1.知信乎古而不知符合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赠黎安二生序》2.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假设不可极者也。
——《赠黎安二生序》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5.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一、字词积累1.字音遗.(wèi)余 闳.(hóng)壮 隽.(jùn)伟 庸.(yōng)讵.(jù) 2.一词多义(1)遗⎩⎪⎨⎪⎧①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动词,遗失②商君遗.礼义,弃仁思 动词,抛弃③深追先帝之遗.诏 名词,前人遗留下来的④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动词,给予,赠送 (2)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 动词,担忧②有备无患.名词,忧患,灾难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名词,毛病④时有患.疟疾者 动词,得……病 (3)诚⎩⎪⎨⎪⎧①诚.闳壮隽伟 副词,确实,实在②帝感其诚.名词,真心,诚心③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连词,如果,表假设(4)使⎩⎪⎨⎪⎧①使.生持吾言而归 连词,假使②使.负栋之柱 动词,让 (5)善⎩⎪⎨⎪⎧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动词,善于②谓余之迂为善.形容词,好,好的(6)信⎩⎪⎨⎪⎧①知信.乎古而不知符合世 动词,相信②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老实③原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 (7)固⎩⎪⎨⎪⎧①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副词,固然,诚然②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副词,当然,自然 3.词类活用①辱.以顾余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受辱 ②穷.尽事理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竭力探究 ③假设不可极.者也 形容用作动词,看到尽头 4.古今异义①余之同年..友也 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登科第。
《多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多糖的观点,掌握常见的多糖种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识别不同类型的多糖,培养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多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多糖的观点和常见的多糖种类。
2. 教学难点:理解多糖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多糖在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实验器械、多糖样品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书籍、文献、实验试剂等。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课时,约45分钟。
4. 设计的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介绍相关书籍和文献,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实验讲解:详细介绍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预期结果,使学生了解实验目标和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讨论与总结: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并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撰写实验报告,以稳固所学知识。
结语:本节课旨在通过相关书籍、文献和实验试剂等教学材料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请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教学过程:本节教学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 导入新课设计思路:糖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由糖与淀粉的相同点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出多糖观点。
2. 探索新知(1)多糖分类: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多糖的结构: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说明它们的基本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
由于这些化合物都是由许多葡萄糖单元通过共价键毗连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称为多糖。
多糖又根据是否分支分为线型结构多糖和支链型结构多糖。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三)——专制下的启蒙班组姓名:组评:师评:1、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启蒙运动的背景、性质以及各个思想家的主张。
2、通过“智能提升”能概括出各个思想家的主张,锻炼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课前利用自习课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并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以备展示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2)课中认真倾听、记录,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展示等活动。
3)课后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并将仍然未能解决的或有疑惑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导学一】呼唤民主与自由(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概况)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材料二 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批判封建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理性。
自然科学上的发现,使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坚信,人类社会也有支配其发展进步的永恒法则;人们只要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同样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
问题生成: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A】。
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武器:4.思想基础:思考:在具备以上经济、阶级、思想等基础的条件下,启蒙运动诞生了,那么,什么是启蒙运动呢?它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他们共同的主张有哪些?启蒙运动的含义是:就是用理性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么的智慧,使人们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导学二】主要启蒙思想家以及思想主张材料一:霍布斯:(1)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这就剥掉了国家、君主所披挂的“神”的外衣。
(2)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将“君权神授”变成了由社会契约所授予的,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他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
材料二:洛克:(1)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
但在国家职能问题上,他认为按契约成立的国家不仅保障公民的自然权利,还要保护私有财产。
(2)在国家政权形式上,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应分别属于议会和君主,所以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他还承认分权中的立法权应占优越地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早期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A+B】霍布斯:洛克:(二)高潮1.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材料二: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其他)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
——伏尔泰材料三: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
——伏尔泰《哲学通信》材料四: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伏尔泰的基本主张?2、孟德斯鸠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行使,且各自独立,互相制约和平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孟德斯鸠的基本主张?【A+B】3、卢梭的基本主张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材料二:“据我的阐述,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
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思考: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那些主张?【A】第二部分:智能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
——孟德斯鸠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
【A+B】(2)材料二中两人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A】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A+B】达标检测题1、【A】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促使17、18世纪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有( )。
①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兴起③新航路的开辟④近代科学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B】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3、【A】“因为每一个臣民都是主权者每一行为的授权人,所以他(主权者)除开自己是上帝的臣民……以外,对其他任何事物决不缺乏权利。
于是,在一个国家中,臣民可以、而且往往根据主权者的命令被处死,然而双方都没有做对不起对方的事。
”该言论属于( )。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4、【B】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本思想B.主权在民C.教权至上D.君主立宪5、【B】“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成英国的君主立宪”。
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6、【B】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曾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
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
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7、【A】“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8、【B】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阅读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主流派别著作的人数。
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奉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
卢梭的思想在大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思维方式更贴近法国B.文章情感丰富自然,最具感染力C.适应了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追求D.启蒙运动营造了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氛围9、【B】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我最大的收获:我的疑惑:答案(1)伏尔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权利的制约与平衡卢梭:倡导社会契约论(2)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