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度 教学周 19 周 讲 课 学时 2012 -2013 实 验 学时
- 格式:pdf
- 大小:91.45 KB
- 文档页数: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课程教学进度表
说明:
1、课程代码由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填写。
2、课后答疑方式专职教师需注明每周三次答疑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兼职教师需注明可行性的具体联系方式。
3、考核方式建议增加辅助考核措施,引入形式多样化的全程式考核。
4、“教学周”依据学年校历安排填写;“课次”对应每次课程安排,一般每次课时以2课时计;“各章节教学内容纲要”
应简要概括内容主题;“教学形式”指“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主讲人”系指该次课程安排的主要承担者。
5、该课程教学进度表须于开学前交给教学秘书。
6、此表可续页。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部制。
面向对象课程设计心得篇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总结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总结0923010208指导老师:庄育飞这学期学院开设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这门课,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一些相关书籍的阅读和实践作业的完成,逐步对课程有了由浅及深的认识。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还是受益匪浅的。
面向对象是一门以实践为主课程,课程中可以分开两块OOA(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OOD(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OOA(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主要内容: 研究问题域和用户需求,运用面向对象的观点和原则发现问题域中与系统责任有关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OOA不涉及针对具体实现采取的设计决策和有关细节,独立于具体实现的系统模型。
是一个完整确切反映问题域和用户需求的系统模型。
OOA的优势:复用、可扩展、可维护性、弹性。
OOD(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以OOA 模型为基础,按照实现的要求进行设计决策,包括全局性的决策和局部细节的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条件相关。
OOD的步骤:细化重组类→细化和实现类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可见性→增加属性,指定属性的类型和可见性→分配职责,定义执行每个职责的方法→对消息驱动的系统,明确消息传递的方式→利用设计模式进行局部设计→画出详细的类图和时序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致力于解决传统软件研发过程中由于软件模块化结构化程度不高带来的软件重用性差、软件可维护性差、开发出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等方面问题。
面向对象的概念包括:对象、对象的状态和行为、类、类的结构、消息和方法。
对象概念将包含对象唯一性、抽象性、继承性、多态性的重要特征。
面向对象的要素包含:抽象、封装性、共享性三方面。
在设计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组选择的是迭代器(Iterator)的设计模式研究。
完成设计研究后,我对迭代器的设计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迭代器(Iterator)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务部制。
3.1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中西合璧的教学思想,实施国际化的全人教育。
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具备国际贸易业务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涉外经济事务操作、管理和策划的国际性、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工作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关税制度和国外经济政策、国际法、国际惯例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动态;2. 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市场调研、外贸单据制作、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涉外经济事务处理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高级计算机应用能力;3. 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坚强的意志力,勇于创新并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结算、海关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实验、外贸制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课程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实验、证券投资实验、毕业实习)、部分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和能力拓展。
(五)学制、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六)教学进程安排注:1. 通必:通识必修课;2. 通选:通识选修课;3. 专基:专业基础必修课;4. 专必:专业核心必修课;5. 专选:专业方向选修课;6. 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必修课;7. 拓展:能力拓展选修学分。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对实践教学学时进行了统一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教育部实践教学一周学时的具体安排。
二、实践教学学时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学时占学生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30%。
以下为教育部实践教学一周学时的具体要求:1. 本科阶段: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32学时。
2. 研究生阶段: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40学时。
三、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1. 实验: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实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熟悉岗位要求,提高综合素质。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一周学时安排以下为教育部实践教学一周学时安排,供各高校参考:1. 周一至周五:(1)实验课程:4学时,每天上午进行。
(2)实习课程:4学时,每天下午进行。
(3)实训课程:4学时,每周五下午进行。
(1)社会实践:6学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
(2)毕业论文(设计)指导:2学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设计)指导。
3. 周日:(1)休息:学生进行休息和自主学习。
(2)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论文(设计)撰写。
五、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学时满足要求。
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细则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妥善解决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和教学工作量的通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合理解决体育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稳定队伍,促进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和教学工作服装供应等作出如下规定: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具有室外工作的特点,工作十分辛苦,各部门要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二、体育教师工作量就包括体育教学,组织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统计等。
三、体育教师人基本工作量每周,按省有关规定为:小学14-16学时,中小学每一节体育课为一学时,四、体育教师组织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计算工作量的具体办法为:早操每5次算2学时,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一次算一个学时,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每一次算为一学时,体育教师组织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校内竞赛每天按8学时计算,校外竞赛每天按10学时计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统计工作也应一定工作量计算。
五、纳入计划从事科学研究和教材、教学资料编写工作的体育教师,可按核准的工作时数计入工作量。
六、兼任行政、党务和体育社团工作的体育教师,应根据其兼任工作任务情况,酌情计算工作量。
七、对年老体育教师和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要给予相应照顾,适当减轻工作量。
八、体育教师课时酬金和超工作量计酬标准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九、要坚持按国家标准规定供应体育教师工作服装,体育教师按每人每年不低于200百元的标准发放,并随物价的变化予以变化。
关于妥善解决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落到实处,合理解决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稳定队伍,促进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提出以下意见: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具有室外工作的特点,工作十分辛苦,各学校要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按照《条例》规定,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工作量计算,劳动报酬和教学工作服装等有关政策性问题。
《教育学基础》教学进度表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时间:2008年作者: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学周:18 每周三课时教学时数:54学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第一周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4第二周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第二节教育的个体2第三周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4第四周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2第五周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4第六周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2第七周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4 《教育学基础》教学进度表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时间:2007年作者:褚远辉等教学周:18 每周三课时教学时数:54学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第八周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2第九周第六章课程第二节课程组织第三节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4第十周第七章课堂教学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2第十一周第七章课堂教学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4第十二周第七章课堂教学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2第十三周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第三节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第四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第五节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4《教育学基础》教学进度表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时间:2007年作者:褚远辉等教学周:18 每周三课时教学时数:54学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第十四周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组织2第十五周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第四节班主任工作第十章学生评价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第二节学生学业评价4第十六周第十章学生评价第三节学生品德评价第四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第十七周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第一节教师即研究者第二节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第三节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第十八周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问题第二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第三节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第四节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2第十九周备注第周星期第节(课时)年月日课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课时 2教学目的1.掌握: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文化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概念;2理解:(1)教育学是什么样的学科?(2)教育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3)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学重点1.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2.教育学历史阶段分期。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构成教学工作量是指把实际教学学时按照规定计算办法折算的标准学时。
教学工作量(指标准学时,以下同)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科竞赛、教材编写工作量等。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一)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和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计算;增加开课学时或增设课程必须于开学前办理教学计划异动申请手续,批准后开设或增加的学时方可计算,否则不予统计。
(二)教学工作量任务定额:专任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为360课时(每学期180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全年教学工作量最多不能超过720个学时。
行政及教辅人员以搞好本职工作为主, 兼课平均每周(授课总学时÷18周)不超过4.5学时为宜(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指导和利用晚上、周末排课的公共选修课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需安排晚上、周末授课的实验实训课)。
行政及教辅人员未按要求办理兼课审批手续执行兼课的,不予以核算学时酬金。
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的,按月发放补贴,不计工作量。
三、各类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含由同一老师指导一体化教学或有课内实验且不分批的课程)任务含量:制定教学文件、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A、B两套)、评阅试卷(正考)、质量分析、成绩登记等。
计算公式:G=S×C×RG——教学工作量(以下同)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际学时数C——第1教学班为1,重复班的系数为0.8(重复班是指课程大纲、教材相同的课程)。
R——教学班级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 人,R=1.2;101-120 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
(二)分多批进行或多人指导的实验课工作量计算实验课含分多批进行的课内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一样进行排课、按课堂纪律要求进行上课的、不含集中整周(连续数天)进行或者分散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前期课程有:《测量基本技能训练》《数字化测图》;并行课程有:《桥隧施工测量》《控制测量与平差》《测量程序编制》;后续课程有: 《工程测量项目实训》《GNSS测量项目实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顶岗实习》。
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现代测绘新技术,在掌握测绘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地籍图编绘与建库等测绘技术;能够掌握地籍图的编绘、地籍信息的整理和搜集、房屋产权面积和土地面积的量算等基本的地籍管理技术工作。
培养学生的工程安全意识、测绘产品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领域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加深对不动产知识的理解,掌握地籍图测绘的技术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土地权属调查和土里利用现状调查的初步能力,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地籍调查的内容,权属调查内容及相关概念;②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指标;③掌握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地籍要素的内容,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指标及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④掌握地籍图的构成,地籍要素的表示方法;⑤掌握地籍建库的方法与原理。
2、技能目标①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地籍调查工作,并填写地籍调查表;②会以小组为单位布设地籍控制点,会用全站仪或GPS开展地籍控制测量并进行精度评定;③会以小组为单位用全站仪采集地籍碎部点;④会用南方cass编绘地籍图并进行面积量算;⑤会根据地籍建库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各项处理和检查。
3、职业素质目标:1.通过教师示范和学习规范,培养学生按规范和操作流程作业的职业态度;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做事严谨的职业精神;3.通过校内和生产实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4.通过校内和生产实训,保护小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责任意识。
班号:班级名称:09 强化班人数:19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人数:72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应用化学人数:3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师范)人数:37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制表人:赵妙琴联系电话:67060350 打印日期: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数:31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环境工程人数:2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材料化学人数:3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数:39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高分子人数:42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无机非人数:35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附表一江苏省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表专业学制招生对象学校(盖章)填报日期附表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进程表(—学年第学期)制表部门学校(盖章)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进程表(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进程表(二)40附表三: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任务书老师:—学年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已定,请你按教学大纲和校历编排学期注:1、具体上课周次详见校历和教学进程表。
2、考查科目应按排在期末考试前一周随堂进行,教务处不再另行安排。
专业办(专业部或系)年月日附表四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课程类别专业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校附表五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进度检查表(—学年第学期)说明:教学进度检查表按课程记录,连续使用。
46江苏省职业学校选用教材审批表(—学年第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教材使用情况登记表(—学年第学期)附表八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附表九江苏省职业学校实习课程教师教案本(—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校实习课日安排(分课题操作教学安排)附表十江苏省职业学校(—学年第学期)班级日志学校专业班级班主任附表十一江苏省职业学校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学年第学期)附表十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实验开出项目汇总表(—学年第学期)填表人填表日期教务处(签字)附表十三江苏省职业学校附表十四江苏省职业学校—学年第学期期成绩考核质量分析表课目任课教师一、成绩统计二、成绩分布频数表四、试题评析五、答题分析六、分析结论七、改进措施教研组长专业办(专业部或系)主任教务处主任填表日期附表十五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检查记录表教师姓名授课课程学校(盖章)检查日期检查人(签名)教务主任主管教学校长附表十六教师教学常规检查情况表检查人签名:、、专业办(专业部或系)主任签名:日期:66附表十七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情况登记表(—学年第学期)教师姓名任职部门学校填表日期2、表中“实习指导”一项中的“类别”系指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教 学 进 度 表
教学周 19 周 讲 课 72 学时 实 验 学时机 动 4 学时 总 共 76 学时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系 _____专业 二 年级 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名称:常微分方程 任课教师:倪维明、毕平
教材名称(版次):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第四版)
出版社名称: Springer 教材编者:Martin Braun 出版时间: 1994年1月 日期 周
次 讲课内容分章和分节的名称
课堂时数课外时数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课堂练习内容课堂时
数课
外 时 数 实验、实习或科学研究名称 课堂时数课外时数
月 日 2 19 21
1
First order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eparable equations, Population models
4 2 26 28
2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Applications 4 3 5
7
3 Applications 4
3
12
14
4 Supplementary material 4 3 19 21
5 Algebraic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Linear equation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The nonhomogeneous equations
4
3 26 28 6 The method of variation of parameter
The method of judicious gues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4 4 2 4 7 Series solutions
4
4 9
11
8 Laplace transform 4 4
16 18 9 Difference equations Higher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4 4 23 10 Review 4 4 2
5 10 Midterm Exam
4
4 302 11 The eigenvalue/eigenvector method of finding solutions Complex roots 4
5 7 9
12 Equal roots 4
5 14 1
6 13
Fundamental matrix solutions
The nonhomogeneous equation Variation of parameters 4
5
21 23 14
Stability of linear systems 4 5 28 30
15
Stability of equilibrium solution
The phase plane 4 6
4
6
16 Qualitative properties of orbits 4 6 11 13 17 Phase portraits of linear systems
Long time behavior of solutions The Poincare Bendixson Theorem 4 6 18 20
18 Applications 4
25 27 19 Final Exam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