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是指大气中降水的酸度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业与交通排放的大量气体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大气中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
这些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发电厂和交通运输等源头。
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后,它们会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1.生态环境受损:酸雨导致了土壤和湖泊的酸化,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酸性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生长,造成植物凋落,影响农作物产量。
湖泊和河流受到酸雨的腐蚀,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2.建筑物损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的腐蚀。
大量的酸性降水侵蚀了建筑物的表面,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和质感。
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受到极大的威胁。
3.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问题和气喘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通过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和内脏器官损害。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环境法规和管理,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推广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工业和交通行业采用先进的减排技术,如烟气脱硫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3.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推动全球酸雨治理工作。
四、个人应对之道1.节约能源:减少个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如开关灯时注意节约用电,避免过度空调和取暖。
2.减少车辆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减少个人车辆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减少焚烧和堆填的有害排放。
酸雨的三大严重危害是什么
人类在近现代的工业发展中使用的大量的石油和煤炭,这些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碳氧化物和硫化物,当这些有害气体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之后,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之后就会形成酸性水滴,落到地面就是酸雨。
酸雨的危害很大,总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酸雨对人类的危害。
酸污染对人类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酸雨间接的影响就是它会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虽然不直接影响,但是吃下这些东西却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累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所关联;动物器官中的另一种金属──铝与肾脏问题有关,近来也被怀疑与老年痴呆症具关联性。
第二、对建筑物和雕像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说明
(1)对土壤生态的危害。
酸性物质不仅通过降雨湿性沉降,也可通过干性沉降于土壤。
一方面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被淋溶,导致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酸化的土壤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2)对水生生态的危害。
酸雨可使湖泊、河流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
当水体pH<5时,鱼类的生长繁殖即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湖、河底泥中的有毒金属,如铝等则会溶解在水中,毒害鱼类。
水质变酸还会引起水生生态结构上的变化;酸化后的湖泊与河流中鱼类会减少甚至绝迹。
(3)对植物的危害。
受到酸雨侵蚀的叶子,其叶绿素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作用受阻,使农作物产量降低,也可使森林生长速度降低。
(4)对材料和古迹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及通信电缆等材料的腐蚀,还能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不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可危害人体的健康,这种危害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酸雨是指富含酸性物质的降水,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已引起全球关注。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两亿吨酸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导致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酸雨的侵蚀,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酸雨的影响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水源酸雨使得地表水、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释放出来,会导致水源污染,影响水质。
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吞噬植被酸雨中的含硫和硝酸根离子会伤害植物叶面,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叶片枯黄和凋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酸雨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进一步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 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含硫酸和硝酸根离子的酸性物质会与建筑物、文物等物质反应,使它们的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导致龟裂、腐蚀、漆层脱落等问题,对文物和建筑物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
酸雨的解决方案酸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努力,包括国家的政策制定、企业的环境保护等。
1. 国家政策的制定政府应通过法律和政策制定来限制大气排放的酸性物质,控制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引导社会公众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2. 企业的环境保护企业在产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控制废气和废水释放,整改污染行为,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来贡献环保事业。
3. 个人的环保行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例如: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减少汽车使用;鼓励种植植树,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控制废弃物的排放,进行分类,贡献环境保护事业。
结语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付诸实际行动。
我们需要从个人、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合作,加强合作,形成更强有力的环境保护体系,为治理酸雨,改善环境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酸雨的三大严重危害是什么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那么大家知道酸雨都有哪些危害吗?酸雨的三大严重危害是什么?
酸雨的三大严重危害是什么?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
以及人类本身。
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
3、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造成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下降。
酸雨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更为显著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
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加强技术研究,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
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简介酸雨是指降水中酸性物质过多,导致降雨酸性增加。
酸雨对人类健康、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建筑物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酸雨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酸雨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雾霾天气中的酸性物质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此外,酸雨还会使空气湿度升高,导致眼睛、鼻腔、喉咙等部位的不适感。
2.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酸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对树木、植被和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
酸性降水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使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根系受损。
此外,酸雨还会引起水域的酸化,导致水生动植物死亡,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3.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上的金属构件和石材表面,加速建筑物的老化和破坏。
许多古建筑、文化遗产等宝贵文物都受到了酸雨的严重损害,导致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断减少。
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缓和控制酸雨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减少大气酸性物质排放降低大气酸性物质的排放是最有效的酸雨防治措施之一。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减少废气中的酸性物质排放。
此外,也应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2.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支持,鼓励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
3. 提高车辆尾气净化技术对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应该加强监管并推动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引入净化装置,如颗粒捕集器和催化转化器,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大气酸性物质的排放情况以及酸雨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的危害。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只有加强跨国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酸雨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被雨水淋溶流失,从而使土壤贫瘠,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当酸雨降落在植物表面,会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变黄直至脱落;再加上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会造成森林和农作物的病虫害明显增加、作物产量下降以及森林衰退等。
例如近些年来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由于受到酸雨的污染,冷杉林成片死亡。
一旦受到酸雨影响,河流和湖泊水体中碱性物质的含量会逐渐下降,缓冲能力降低,当超过某一临界点时便会出现急剧酸化,严重时会引起鱼虾等水生物的死亡,还会引起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的减少。
数据显示,当湖水pH值低于5.0时,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
此外,酸雨更是建筑材料和文物古迹腐蚀破坏的罪魁祸首。
酸性物质对金属、石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铁轨、桥梁、输电线路等金属设施都难逃其魔爪,而基本采用石材和水泥建设的房屋及露天艺术品也难免遭受破坏。
如果说酸雨对材料破坏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那么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难以估价。
欧洲是世界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的地区,但同时也是酸雨重灾区,在酸性物质的腐蚀下,大量的雕塑和古建筑己面目俱非,给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酸雨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
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刺激呼吸道,酸雾则可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呼吸道疾病,另外酸雨还能通过污染水体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目前,可采取的全球性防治对策主要集中在调整能源战略上。
一方面要做到节约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量,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则应开发新能源,尽快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水利发电等。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是一种由大气中的硫酸和硝酸形成的降水,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被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是显著的。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离子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导致土壤酸化。
酸性土壤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还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释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此外,酸雨还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其变得松散,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酸雨对水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酸雨降落在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上时,其中的酸性物质会使水体的pH值下降,造成水体酸化。
这不仅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酸性水体中的铝离子会释放出来,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鳃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加速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溶解和扩散,对水源地的安全构成威胁。
最后,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接触到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表面的蜡质层受损,增加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的损失。
同时,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被植物吸收,使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被破坏,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一些植物对酸性土壤和酸性水体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酸雨对它们的伤害更为明显。
这不仅威胁到植物的生存,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监管,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排放技术。
其次,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和预警酸雨的分布和程度,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高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人们意识到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才能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总之,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土壤酸化、水体酸化和植被受损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测和预警,以及提高公众意识。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酸雨作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建筑物等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危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所致。
其中,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而硫化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燃烧。
这些酸性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
首先,酸雨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水源的酸碱度,导致水质污染。
当人们饮用酸性水源时,会对肠胃系统产生刺激,引发胃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还会附着在植物表面,使其失去养分,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人们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酸雨会直接降落在土壤和水域中,使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
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水体酸化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对森林造成伤害,导致树木凋落和枯死,破坏生态平衡。
最后,酸雨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表面,使其失去原有的光泽和色彩。
特别是对于古建筑和雕塑等文化遗产,酸雨的侵蚀更加明显。
长时间的酸雨侵蚀会导致文化遗产的破损和腐蚀,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酸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的酸性物质,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酸雨的分布和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酸雨治理中来。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一、成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
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
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
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酸雨的危害及预防保护措施酸雨的危害酸雨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科学家曾经试验给植物浇酸水,只要水的pH值低到3以下,水稻、松树、向日葵等叶子表面就会出现坏死斑点;而且酸水夺去了植物体内的钙镁等物质使植物逐渐衰弱。
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例如,冬小麦在pH为3.5的酸雨影响下将减产13.7%,pH 为2.5时更减产34%。
更为严重的是,酸雨还使土壤中的铝、汞等十分有害的金属离子游离出来,这不仅对陆地植物,而且对水生的动植物都是十分有害的。
欧洲和北美几千个湖泊鱼类灭绝成为死湖,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今欧洲已有30%的森林因酸雨而退化;酸雨造成美国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43%的土地已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
大理石含钙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蚀。
例如,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
酸雨同样也腐蚀金属文物古迹。
例如,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酸雨的防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1、原煤脱硫技术。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酸雨的危害
资料来源: /web/chemonnet/chap4/chap4_2_2_a.htm 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降水,是大气污染所产生的后果之一。
纯水的pH
值为7,但因为空气中含有CO
2,所以雨雪会因溶入CO
2
而呈酸性。
空气中的CO
2
浓度一般约为350m1·m3左右,它可使降水的pH值降低到5.6,因而认为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遭受了污染。
这主要是由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而造成的。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煤和石油中合有硫、燃烧后会排出SO
2
,硫化物金属矿冶炼时
更要释放出SO
2。
SO
2
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硫酸。
在大气中的烟尘等固体颗粒物(含
Fe、Cu、Mg、V等)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O
3和H
2
O
2
等也
是使SO
2氧化为SO
3
的氧化剂。
这些是酸雨中硫酸成分的主要来源。
而酸雨中的
硝酸成分则来自氮氧化物。
氮气和氧气在发电厂、民用炉灶或汽车发动机中的高
温下生成NO,再与氧反应生成NO
2
,最终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其实,自然界对酸雨也有一定的缓冲或抵抗能力,如大气飞尘中的氧化钙
(CaO),土壤中的碳酸钙,天然或人为来源的氨 (NH
3
)等,这些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
但若超出其抵御能力时,就难免出现种种灾害。
酸雨可降落在发生源本国境内,也可随风飘移而降落到几千里外的别国国土上,造成大范围的公害,酸雨直接降落到植物表面会使植物和农作物受害或枯死;使土壤酸化引起有害金属元素溶出而伤害植物根部;使江河湖泊酸化,导致鱼类和两栖动物丧失繁育能力;酸雨还腐蚀各种建筑材料和古迹,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如至1985年底,欧洲15个国家,大约共有700万公顷森林,因有来自跨国界的酸雨而受到不向程度的损伤,引起许多国际纠纷。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
酸雨降落到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可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
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到水中,毒害鱼类。
水体酸化还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还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土壤中钙、镁、钾等营养因素,使土壤贫瘠化。
酸雨损害植物的新生叶芽,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
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2.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
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
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
从欧美各国的情况来看,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危害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如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影响而退化。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特别是一些湖泊受害最为严重,湖泊酸化导致鱼类灭绝。
另据报道,从1980年前后,欧洲以德国为中心,森林受害面积迅速扩大,树木出现早枯和生长衰退现象。
加拿大和美国的许多湖泊和河流也遭受着酸化危害。
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
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