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的分级
- 格式:ppt
- 大小:598.50 KB
- 文档页数:27
我国的粒级分级制这个标准是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石粉粒径:粒径小于0.075 mm的岩石颗粒,粗砂粒径:2~0.5mm中砂粒径:0.5~0.25mm;细砂粒径:0.25~0.05mm石子粒径:5—40mm片石粒径:80mm以上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不指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5%;中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小于2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粗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小于4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
石灰稳定土: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足量的石灰(水泥)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石灰(水泥)稳定土。
石灰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石灰(水泥)土。
水泥砂:用水泥稳定砂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砂。
石灰砂砾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得到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原材料为天然砂砾土时,简称石灰砂砾土(水泥砂砾)。
石灰碎石土:原材料为天然碎石土时,称为石灰碎石土(水泥碎石)。
废渣稳定土:一定数量的石灰和粉煤灰或石灰和煤渣与其它集料相配合,加入适量的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简称石灰工业废渣)。
其中,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细粒土(含砂)、中粒土和粗粒土时,视具体情况可分别简称二灰土、二灰砂砾、二灰碎石、二灰矿渣等。
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按粒径和颗粒形状可进一步划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具体划分见表1-5。
表1-5 碎石土的分类(GBJ 7-89)土的名称颗粒形状粒组含量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 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 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角砾棱角形为主。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颗粒级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一批颗粒物料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分类分级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对颗粒物料的粒径、比表面积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颗粒级配是颗粒物料工程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颗粒级配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通过控制颗粒级配,可以使颗粒物料具备更加理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这对于各类颗粒物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颗粒级配的分类主要依据颗粒物料的尺寸大小。
一般将颗粒物料分为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三个级别。
其中,粗颗粒指的是较大的颗粒,尺寸通常大于5mm;中颗粒指的是中等大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在5mm到0.5mm之间;细颗粒指的是较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小于0.5mm。
颗粒级配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
筛分法是将颗粒物料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根据能够通过筛网的尺寸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级别。
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颗粒物料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颗粒级配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颗粒级配可以对颗粒物料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颗粒物料符合要求的技术指标。
其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混合、输送、储存、加工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再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在不同的工程应用中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工程要求。
最后,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总的来说,颗粒级配是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分级的技术手段,它主要用于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颗粒级配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为颗粒物料的应用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固体颗粒物等级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固体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固体颗粒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固体颗粒物进行等级划分,对于环境保护、健康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固体颗粒物等级的相关问题,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固体颗粒物的来源与分类固体颗粒物可来源于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土壤扬尘、火山喷发等;人为源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城市生活等。
根据颗粒物的大小、成分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等不同类型。
三、固体颗粒物的危害固体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颗粒物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颗粒物还会对建筑材料、植物和城市景观造成损害。
四、固体颗粒物等级的划分标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固体颗粒物污染,国际上制定了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颗粒物的浓度、粒径、成分等参数,并根据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具体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级:1.一级标准:此级别表示颗粒物浓度最低,对环境和健康影响最小。
多用于自然保护区或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
2.二级标准:适用于大部分城市和工业区。
此级别要求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空气质量。
3.三级标准:针对特定工业区或高污染地区,要求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
此级别通常要求颗粒物浓度达到最低可行水平。
4.四级标准:针对非常严重的污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颗粒物浓度。
此级别通常在空气质量极度恶劣时启动。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固体颗粒物等级标准,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例如,中国在“大气十条”中明确提出要降低PM2.5浓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部分城市已达到二级标准。
塑料颗粒加工级别划分
塑料颗粒的加工级别通常可以根据其用途和质量特性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原料级别,这是最高级别的塑料颗粒,通常用于生产高品质
的塑料制品。
原料级别的塑料颗粒要求质量稳定,无杂质,颗粒大
小均匀,化学成分纯净,适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对原料要求
严格的领域。
2. 注塑级别,注塑级别的塑料颗粒适用于注塑成型工艺,要求
颗粒流动性好,成型后的制品表面光滑,尺寸稳定,力学性能优异。
这种级别的塑料颗粒常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如日常用品、工业
零部件等。
3. 挤出级别,挤出级别的塑料颗粒适用于挤出成型工艺,要求
颗粒的熔体流动性好,成型后的制品表面光滑,尺寸稳定,耐热性好。
这种级别的塑料颗粒常用于生产塑料管材、板材、薄膜等制品。
4. 通用级别,通用级别的塑料颗粒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适
用于各种塑料加工工艺,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价格相对较低。
这
种级别的塑料颗粒常用于生产一般塑料制品,如日常用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
总的来说,塑料颗粒的加工级别划分主要是根据其用途和加工工艺的不同来进行的,不同级别的塑料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加工特性,满足了不同领域对塑料原料的需求。
制砖原料颗粒如何分级?各级颗粒作用如何?
由于黏土矿物大部分存在于小于0.002mm的颗粒中,而原料的许多性能又取决于黏土矿物组成,所以国际上不少国家都是以大于0.02mm、0.02~0.002mm、小于0.002mm 来分级的。
大于0.02mm 的颗粒称砂粒,它没有粘结性能,在干燥和焙烧过程中主要起骨架作用,它的含量多少影响着坯体成型、干燥和焙烧性能。
如原料中砂粒的含量少,则成型比较容易,但干燥比较困难,焙烧温度降低;反之,如原料中砂粒的含量多,则成型比较困难,但干燥比较容易,焙烧温度提高。
0.02~0.002mm 的颗粒称尘粒,它有一定的粘结性能,但干燥后松散,它在坯体成型和焙烧过程中,一方面起骨架作用,另一方面起填充作用。
小于0.002mm 的颗粒称为粘粒,它有粘结性能,干燥后结合力强。
在坯体成型和焙烧过程中起填充作用,与水作用产生可塑性。
粘粒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多会导致干燥困难。
原料中的砂粒、尘粒和粘粒三组分要有合适的比例,才能作为制造砖瓦的原料。
73 原料的颗粒组成要求范围是哪些?原料的颗粒组成要求范围如表13 所示。
表13 原料的颗粒组成要求范围世界砖瓦网
当<0.002mm 的粘粒超过25% 时,将显示出较高的干燥敏感性、较大的焙烧收缩率和较高的制品密度。
第三章颗粒分级将固体颗粒物料按其大小进行分级的操作通常有筛分和流体分级。
利用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筛面,将固体颗粒物料,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级的操作称为筛分。
利用流体作用,将固体颗粒物料,按其大小进行分级的操作称为流体分级。
筛分一般适用于较粗的物料,通常与破碎作业配合;流体分级作业通常与粉磨作业配合使用。
第一节筛分一、筛分作业的分类及其作用筛分按其在工艺过程中所完成的任务不同,可分为独立筛分和辅助筛分。
独立筛分是将物料分为若干级别的筛分作业或将原料中过大或过小的颗粒除去的筛分作业,其目的是为直接获得粒度上合乎要求的最终产品。
在粉碎过程中加入的物料的大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在粉碎后分出合乎要求的产品,对粉碎过程起辅助作用的筛分作业称为辅助筛分。
在粉碎前进行的辅助筛分常称为预先筛分,它可在粉碎前分出粒度合格的部分,使粉碎机在适宜的条件下工作。
在粉碎后对所得产物进行筛分的辅助筛分称为检查筛分,它可以保证产品的最终粒度。
由于辅助筛分能提高粉碎作业的生产能力,改善产品的质量和降低能耗,因而带有筛分的粉碎作业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筛分效率对于筛分作业即要求生产能力大,又要尽可能将小于筛孔的细物料筛到筛下产物中去,常用筛分效率来表示筛分过程进行的完全程度和筛分产物的质量,筛分效率是衡量筛分过程和重要质量指标。
筛分效率有总筛分效率和部分筛分效率两种表示方法。
1.总筛分效率总筛分效率是指筛下级别的筛分效率,即指筛下物料与原物料中筛下级别的比值。
设:G1为过筛前的物料量;G2为筛下物的物料量;G3为未能过筛的物料量;α1为过筛前物料中筛下级别的含量百分率; α2为筛下物料中筛下级别含量有百分率; α3为过筛物料中筛下级别含量的百分率。
则总筛分效率η总为:η总=100×GG2211αα%在工业生产中,筛分过程是连续进行的,筛分前后物料的称量不易淮确,而只能采用取样的方法测定筛分物料的粒度,因此,应将公式改写成仅仅由粒度表示的形式。
颗粒分级的分类及原理颗粒分级是一种将物质按照其颗粒大小进行分类的方法。
颗粒分级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都有应用,例如颗粒技术、颗粒材料、颗粒物理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颗粒分级的分类及原理。
颗粒分级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颗粒直径:根据颗粒直径的大小将颗粒进行分类。
这是最基本的颗粒分级方法,常用于粉体工程领域。
按照颗粒直径,可将颗粒分为超细颗粒、细颗粒、中等颗粒和粗颗粒等不同等级。
2. 基于颗粒比表面积:根据颗粒的比表面积将颗粒进行分类。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颗粒的表面积,常用于研究颗粒的活性和反应性。
比表面积大的颗粒一般具有更好的吸附、催化和反应性能,可以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
3. 基于颗粒形状:根据颗粒的形状将颗粒进行分类。
颗粒的形状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球形颗粒的流动性好,包覆性强,而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
4. 基于颗粒密度:根据颗粒的密度将颗粒进行分类。
颗粒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颗粒的质量,常用于研究颗粒的流动性和分离性。
密度大的颗粒一般比密度小的颗粒更易于分离和筛选。
颗粒分级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颗粒的沉降速度:根据颗粒的直径和密度差异,可以通过测量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来进行分级。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和流体的粘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颗粒在不同速度下的沉降速度,可以确定颗粒的分级。
2. 颗粒的筛分:根据颗粒的大小将颗粒进行筛分。
筛分是将物料通过机械筛分设备(如筛网等)进行分级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筛孔大小和筛网运动轨迹,可以实现对颗粒的分离和分类。
3. 颗粒的离心分离:根据颗粒的密度差异,可以通过离心力将颗粒分离。
离心分离是利用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级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节离心力大小和离心时间,可以将颗粒按照密度进行分离。
总结起来,颗粒分级是将物质按照其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形状和密度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清洗机颗粒度标准
清洗机的颗粒度标准通常是指在清洗过程中,从被清洗物品表面去除的污垢、颗粒物的大小。
颗粒度标准的设定是为了确保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能够满足特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颗粒度标准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清洗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颗粒度标准范围:
1. 宏观颗粒:大于100 微米的颗粒,通常肉眼可见,如沙子、污垢等。
2. 微观颗粒:10 微米至100 微米之间的颗粒,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细菌、酵母菌等。
3. 亚微观颗粒:0.1 微米至10 微米之间的颗粒,如病毒、蛋白质等。
对于一些高要求的清洗应用,如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颗粒度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要求去除更小的颗粒物,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清洗机的颗粒度标准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清洗要求来确定
的,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在选择清洗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并了解其颗粒度标准是否符合要求。
pm10标准分级PM10标准分级。
PM10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PM10进行标准分级是非常必要的。
PM10标准分级是根据颗粒物的浓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不同级别的标准对应不同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PM10标准分级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PM10污染。
一、PM10标准分级的依据。
PM10标准分级是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的。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相关要求,PM10浓度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标准。
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研究,PM10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不同的程度,这也是制定标准分级的依据之一。
二、PM10标准分级的具体内容。
1. 一级标准,PM10浓度低于35μg/m³。
这个级别下,空气质量优,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适宜户外活动。
2. 二级标准,PM10浓度在35-75μg/m³之间。
这个级别下,空气质量良好,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一般人群可以正常活动。
3. 三级标准,PM10浓度在75-115μg/m³之间。
这个级别下,空气质量轻度污染,对健康有轻微影响,老年人、儿童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减少户外活动。
4. 四级标准,PM10浓度在115-150μg/m³之间。
这个级别下,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对健康有较大影响,老年人、儿童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避免户外活动。
5. 五级标准,PM10浓度高于150μg/m³。
这个级别下,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对健康影响极大,老年人、儿童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三、PM10标准分级的意义。
制定PM10标准分级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更好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不同级别的标准对应不同的行为建议,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国际土壤粒径分级标准
稿子一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国际土壤粒径分级标准。
你知道吗,这标准就像是给土壤颗粒们分班级一样,可有趣啦!
小颗粒们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超级可爱。
那些小于 0.002 毫米的黏粒,它们小小的,抱在一起,决定着土壤的保水性。
再大一点的,像 0.002 0.02 毫米的粉粒,就像是小学生,也有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而 0.02 2 毫米的砂粒呢,就像中学生,比较活泼,影响着土壤的透气性。
最大的砾石,大于 2 毫米,就像是大学生,在土壤里特别显眼。
这个分级标准可重要啦,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脾气和性格。
比如说,要是黏粒多,那土壤可能就比较能保住水分和养分;要是砂粒多,那土壤就会更透气透水。
稿子二
嗨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跟大家唠唠国际土壤粒径分级标准。
这标准啊,其实就像是给土壤里的小家伙们排排队。
想象一下,那些超级小的黏粒,小于 0.002 毫米,它们就像一群小不点儿,紧紧地挨在一起。
然后是粉粒,0.002 0.02 毫米,它们稍微大了一点点,就像一群乖巧的孩子。
接着是砂粒,0.02 2 毫米,它们就比较活跃啦,在土壤里跑来跑去。
还有那大大的砾石,超过 2 毫米,简直就是大块头。
这个分级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哟!它对农业生产那可太有用啦。
要是咱想种小麦,就得先看看土壤里的颗粒大小合不合适。
黏粒多的土,可能更适合种水稻;砂粒多的呢,种花生也许不错。
这国际土壤粒径分级标准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能让我们更懂土地,更好地利用它。
是不是很厉害呀?。
车间尘粒等级划分
车间尘粒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在工作区域内悬浮的颗粒数和大小对车间空气质量进行分级。
这是衡量车间环境卫生和操作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车间尘粒等级划分可以帮助企业掌握车间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根据车间尘粒等级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洁净车间。
在洁净车间内,颗粒大小小于0.5微米的颗粒数量为1个立方米内的颗粒数量不超过35个。
这类车间主要用于精密电子元器件、食品、制药等行业的生产。
第二等级:净化车间。
在净化车间内,颗粒大小小于0.5微米的颗粒数量为1个立方米内的颗粒数量不超过3500个。
这类车间主要用于制造大型机械、发动机和汽车等行业的生产。
第三等级:普通车间。
在普通车间内,颗粒大小小于0.5微米的颗粒数量为1个立方米内的颗粒数量不超过35000个。
这类车间主要用于普通钢结构、木材、化工等行业的生产。
需要注意的是,车间尘粒等级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工艺
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车间尘粒等级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企业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维护车间尘粒等级。
最后,车间尘粒等级划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车间尘粒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改善车间空气质量。
颗粒分级的名词解释颗粒分级,即将物体或物质按其颗粒大小进行分类和分级的过程。
颗粒分级广泛应用于诸如颗粒物分析、粉体工程、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将颗粒按其大小分为不同的类别,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颗粒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和工艺的影响。
颗粒分级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
颗粒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并且其大小可以从纳米级到数毫米不等。
通常,颗粒分级能够分辨出微细粉末、沙子、颗粒物、气溶胶以及其他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
在分级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如筛分、沉降、离心、光散射和图像分析等,来对颗粒进行分类。
在颗粒分级的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筛分。
筛分是指将颗粒置于具有特定孔径的筛网上,并通过物料自身的震动或外部力量的作用,使较小的颗粒通过筛孔,而较大的颗粒被阻挡在筛子上。
通过筛选过程,人们可以确定颗粒的粒径分布,并据此进行有效的分级和分析。
除了筛分外,沉降分级也是常见的颗粒分级方法之一。
沉降分级是通过浸泡颗粒物于特定的液体介质中,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级。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成正比,可以根据沉降时间来推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沉降分级适用于颗粒物的密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混合物中的重型颗粒分离。
另一种常见的颗粒分级方法是离心分级。
离心分级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颗粒物质按照不同的大小和密度分离。
在离心过程中,颗粒物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沉降到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分级。
离心分级广泛应用于诸如细胞分离、染料分析和生物科学领域。
光散射分析也是颗粒分级的一种常见方法。
光散射法基于颗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通过测量颗粒物质对光的反射、散射和透射的特性来区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光散射法可以通过颗粒对光的散射角度、散射强度以及散射光的波长分布等信息来确定颗粒的尺寸和形状。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纳米颗粒的分级。
图像分析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技术的颗粒分级方法。
通过获取颗粒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颗粒的大小、形状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