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亲自耐心整理,一笔一划打出来的啊!)
- 格式:ppt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30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教育 创新型、能力本位型;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 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 灵活便捷的个性化教学, 混合教学 传统教育知识型、学科本位型 以学校、教室为中心 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 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 说①教育目标: ②教学环境:③教师地位: ④教学方式: 教性讲授 ⑤教学手段: 段 ⑥教学内容: ⑦教学资源: ⑧教学评价: ⑨教育制度: 2、 AECT 的定义: 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 促进学习 (一个目标) ,对有关的 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五个领域)的 理论 与实践启示: 1、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 现代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 ★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 4、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 包括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道德 等。
5、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 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 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
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6、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概念:美国 1906 年 《视觉教育》 1910 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影片记录 7、 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 30年代至 20世纪 50年代) 1946 年,拉森制定研究生教学计划,首次开设视听教育课程,培养视听教育方面的的专 门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1-2章目录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技术定义四、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二、教学理论三、传播理论四、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变革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第一节现代教学媒体一、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分类二、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三、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应用第二节现代教育环境一、现代教育环境的概念二、现代教育环境教学功能第三节现代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一、校园网二、多媒体教室三、网络技术四、数字图书馆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分为三条脉络:一是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经历程序教学,最后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发端于直观,经历视觉教学运动,视听教学运动,最终形成的媒体教学;三是由经验性的教学系统方法发展形成的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一)直观教学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二)视觉教学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三)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四)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五)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970年6月25日,全美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正式更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早期,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为“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创的名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中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1919年,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始运用幻灯进行教学,这是我国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
我国的电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一)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已经称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根据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的和无形(智能形态)的技术。
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或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信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
教育技术学是连续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明确的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
教育技术的内涵:①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②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③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研究形态(理论、实践)、研究内容(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研究对象(资源、过程)、媒体}“电化教育”是我国的特有名词。
而我国影响最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电化教育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从概念的本质上来看,“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想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
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因此,1993我国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也于2002年11月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doc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与经验的总和”。
它分为有形教育技术和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有形的教育技术:也可称为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
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教学媒体中的科学技术。
包括从黑板、粉笔、标本、书本、模型等传统教具到现代的幻灯、投影、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有形教育技术的功能:有形教育技术包含着人类在教育过程中应用的一切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借助它进行信息传递、加工、处理、呈现的有效手段,是人类实现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2)无形的教育技术:也可称为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
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用以指导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它的特征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包括技术应用原则、原理、策略和方法等。
无形教育技术的功能: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能够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有形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的两个层面——有形教育技术和无形教育技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以有机整体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
2.美国AECT的1994教育技术定义1994年AECT发表了巴巴拉·西尔斯与丽塔·里奇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学习资源:是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
一般具有五种形态:教学人员、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设施和教学活动。
学习过程:学习者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自主认知过程,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三、相关概念辨析 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