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图的测绘
- 格式:pptx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41
第八章——地籍图测绘第一节地籍图一、地籍图概述1、概念1)地籍图:表示地籍要素及与地籍要素相关的地物和地貌,并按地籍要求对相应的内容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来的正形投影图。
地籍图的数字化成图是以电子计算机以及与之相联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为基本工具,并以数学逻辑方法为科学语言来完成地籍图编绘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应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地籍信息的快速采集、识别、存贮、处理、传输和提供等过程。
它为地籍信息的查询、存贮、处理、输出和更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利用现有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是建立数字地籍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之一。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
2)地形图:凡是在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和地表面上一系列固定物体的平面位置,并且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的正形投影图。
由地形图与地籍图的概念可得知a.测绘的内容有所差别:地形图反映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及其相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
地籍图主要反映土地及其上附着物(建筑、植被等)的位置,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主要用于土地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参考图件。
b.测绘的要求不一样地形图的精度、地物、地貌的取舍受其比例尺精度制约,符号和注记较简单。
地籍图测绘时,图面内容的精度除了受比例尺精度制约外,还要考虑界址点的精度,地物的取舍主要考虑地物作为地籍要素的重要程度,而且地籍图上编号注记相应要复杂得多。
2、地籍图集1)分幅地籍图;按统一的规定得分幅编号方法,以一定的比例尺一幅一幅测绘的,是一行政区域地籍资料中的基本图件。
2)细部图:宗地图-房产分丘图,房产分户图;3)各种附图:宗地草图、房屋用地略图、房屋权属界线示意图;4)各类专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3、地籍图分类1)内容上分:分幅地籍图—基本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土地估价图等。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本讲内容)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5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知识点1 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行政区划要素(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2)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3)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4)地籍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二)地籍要素(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2)界址线与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
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4)地籍图上,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标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地籍图上注记地类的二级分类,按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
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
地籍图的测绘第二部分地籍测量第六章地籍测量第四节地籍图的测绘一、地籍图的概念1.含义所谓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通过标识符使地籍图、地籍数据和地籍簿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2.分类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3.现状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二、地籍图比例尺(一)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1.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2. 建设密度和细部要求3. 测量方法(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地籍图比例尺系列一般规定为:城镇地区(指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选用1:500、l:1000、1:2000,其基本比例尺为l:1000;农村地区(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地籍图的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万、1:2.5万、1:5万。
三、地籍图的内容(一)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①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②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相应的精度③地籍图能用于多目的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地理参考系统,因此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④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二)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①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②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③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④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⑤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⑥另外,还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⑦注记部分⑧标识符(三)地籍图的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①各级行政境界②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③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④地籍号注记⑤土地利用分类二级分类注记⑥土地权属主名称⑦土地等级2.地物要素①作为界标物的地物②房屋及其附属设施③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④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⑤城镇街巷⑥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应择要表示⑦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不表示⑧地下管线、地下室一般不表示⑨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⑩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提、坝等应表示⑾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⑿地理名称注记3.数学要素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②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③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四、分幅地籍图的测制(一)成图基本方法1. 解析法2. 部分解析法3. 图解法(二)平板仪测图(三)编绘法成图(四)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五)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
地籍测绘操作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明确土地权属、保障土地交易安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操作方案。
二、测绘准备(一)资料收集1、收集测区范围内的已有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相关图件。
2、收集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土地登记资料等权属资料。
3、收集测区的控制点成果,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二)仪器设备准备1、准备全站仪、水准仪、GPS 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并确保其性能良好、精度满足要求。
2、配备计算机、绘图仪、打印机等数据处理和输出设备。
(三)人员组织成立地籍测绘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包括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等。
(四)技术设计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测绘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技术设计方案,包括测量方法、精度要求、作业流程等。
三、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1、根据测区的地形和已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如导线测量、GPS 测量等。
2、按照规范要求布设控制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后续碎部测量的需要。
3、对控制点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计算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二)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2、布设高程控制点,确保其均匀分布在测区内。
3、进行高程观测和数据处理,计算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值。
四、界址测量(一)界址点的确定1、依据土地权属资料和实地调查情况,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2、对于明显的界址点,如墙角、拐点等,可直接测量其坐标。
3、对于不明显的界址点,可采用交会法、截距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二)界址点测量1、使用全站仪、GPS 接收机等仪器对界址点进行测量,获取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2、测量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精度。
3、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五、地籍要素测量(一)地物测量1、测量测区内的各类地物,如房屋、道路、桥梁、河流等。
地籍图测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潘正风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土地面积计算等。
一、地籍与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地籍图和房产图均为平面图,一般不要求高程测量。
只有需要时才进行高程测量。
地籍和房产平面控制网采用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或城市的坐标系统相统一。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级和形式,可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地形情况而定,有条件的应利用已有的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加密建立。
基本平面控制网(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的建立,可参照《城市测量规范》中平面控制网的规定,对于图根控制,为提高细部测量的精度而有其特殊的规定。
图根导线依据等级控制点,分两级进行加密,布设形式为结点导线网或附合导线网。
二.地籍调查1.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城镇地籍调查的内容,依据它的具体任务而定。
为土地登记发证服务的地籍调查,调查内容为权源、权属界线、权属面积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地籍要素和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
为土地定级估价服务的地籍调查,除调查上述内容外,还应调查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等状况。
地籍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与变更地籍调查。
凡首次为建立完整的地籍档案、测绘地籍图而进行的地籍调查称为初始地籍调查;地籍档案建立以后,因土地权属及土地本身状况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调查称为变更地籍调查。
2.初始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源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地籍调查的核心是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地调查中绘制的宗地草图,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不仅为地籍测量提供依据,而且是地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土地权属土地权属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现在合法的土地使用权的归属。
⑵权属调查的单元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也称为一丘地)。
宗地是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
一般情况下,一宗地内为一个权属单位。
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的若干地块,则每一地块分别划宗。
地籍测绘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面积、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和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税收征管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和数据支持。
为了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度,特制定本地籍测绘方案。
二、测区概况本次地籍测绘的测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测区内地形较为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
测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
测区内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
三、测绘目的本次地籍测绘的目的是为了查清测区内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等情况,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籍信息,为土地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四、测绘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94)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4、《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5、《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6、测区所在地区的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五、测绘内容1、权属调查查清测区内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地址、土地用途、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期限等。
调查土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走向,绘制土地权属界线图。
2、地籍控制测量建立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地籍碎部测量提供起算数据。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或导线测量技术,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技术。
3、地籍碎部测量测量测区内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等要素,绘制地籍图。
地籍图的比例尺为 1:500 或 1:1000,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测绘。
4、面积量算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计算每宗土地的面积,并进行面积汇总和统计。
5、地籍数据库建设将地籍测绘成果录入计算机,建立地籍数据库,实现地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