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李小文(昆明城市学院ꎬ云南㊀昆明㊀650000)摘㊀要: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两个宏观经济问题ꎮ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ꎬ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很多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ꎮ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关系的曲线ꎮ文章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出发ꎬ以我国2011-2021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ꎬ对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ꎬ检验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ꎬ并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ꎮ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ꎻ失业率ꎻ通货膨胀率中图分类号:F241.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2-0135-04一㊁研究背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ꎬ稳定通货膨胀率和降低失业率一直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ꎮ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ꎬ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是低的失业率ꎻ反之ꎬ低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是高的失业率ꎬ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容忍高通货膨胀率来维持低失业率ꎬ也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ꎮ换言之ꎬ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ꎮ但是在不同的国家ꎬ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ꎬ甚至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不再适用菲利普斯曲线[1]ꎬ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适应性检验已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ꎮ尤其在美国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来的是两者不一样的关系ꎬ说明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在每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ꎮ文章以我国2011-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作为样本ꎬ通过建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计量经济模型ꎬ对我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ꎬ检验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我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的适应性ꎬ并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ꎬ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建议ꎮ二㊁失业㊁通货膨胀和菲利普斯曲线相关概述(一)失业及失业率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ꎬ失业最终表现为劳动力资源的闲置ꎬ是劳动力中有工作能力和意愿的劳动者没有找不到工作的现象ꎮ用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程度ꎬ失业率是劳动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2]ꎬ一般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程度ꎮ为了研究中国的失业率的变化情况ꎬ以2011-202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来分析ꎬ横轴表示年份ꎬ纵轴表示失业率ꎮ从图1中可以看出ꎬ2011-2015年即 十一五 期间失业率比较稳定ꎬ基本保持在4.1%左右ꎻ2016-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ꎬ2020年失业率明显提高ꎬ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ꎬ2021失业率出现了少幅下降ꎬ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ꎮ531作者简介:李小文(1984—㊀)ꎬ男ꎬ傈僳族ꎬ云南泸水人ꎮ主要研究方向:宏微观经济学㊁财务金融ꎮ图1㊀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趋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公布的数据整理(二)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ꎬ通货膨胀的出现最终会带来很多的社会经济影响ꎮ例如ꎬ通货膨胀会带来收入的再分配效应ꎬ尤其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最终还会带来失业ꎮ一般情况下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ꎬ由于衡量物价变动幅度的经济指标较多ꎬ通常习惯用CPI增长率来衡量物价变动的幅度ꎮ为了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情况ꎬ以2011-202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来分析ꎬ横轴表示年份ꎬ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ꎮ从图2中可以看出ꎬ2011-2015年即 十一五 期间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ꎬ由5.4%下降到1.4%ꎻ2016-2019年呈现上升ꎬ由2.0%上升到2.9%ꎻ2020-2021年通货膨胀率明显降低ꎬ由2.5%下降到0.9%ꎮ图2㊀2011-202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趋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三)菲利普斯曲线的相关概述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ꎬ菲利普斯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ꎬ揭示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ꎮ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和发展ꎬ把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ꎮ经过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ꎮ后来美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68年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ꎬ将预期通货膨胀率引入到菲利普斯曲线中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ꎬ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ꎮ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一个常数时ꎬ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变时ꎬ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ꎮ三㊁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一)样本数据选取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ꎬ以2011-2021年共11个年度数据作为样本ꎬ即以 十一五 时期及以后的数据作为样本ꎬ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失业率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代表通货膨胀率ꎬ用CPI增长率来表示ꎮ将2011-2021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ꎬ横轴代表失业率ꎬ用μ表示ꎬ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ꎬ用π表示ꎬ从而绘制出两者之间的散点图ꎬ如图3所示ꎮ从图3中可以看出来ꎬ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严格保持负相关关系ꎬ波动性比较大ꎬ不同时期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不确定ꎬ因此值得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4]ꎮ图3㊀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散点图(二)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检验在模型设定方面ꎬ文章采用的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ꎬ并用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来代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ꎻ以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ꎬ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被解释变量ꎬ以中631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ꎬ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ꎬ需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ꎮ1.平稳性检验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之前ꎬ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ꎬ即进行单位根检验ꎬ文章用的方法是ADF检验方法ꎮ通过单位根检验如果得出两个变量同时通过了原序列㊁一阶差分或者二阶差分检验ꎬ那么说明时间序列平稳ꎬ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归分析ꎮ通过对中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进行ADF检验ꎬ得到的结果ꎬ如表1所示ꎮ从表1中可以看出ꎬ变量π的一阶差分后的ADF值为-3.98不仅小于5%的临界值-1.99ꎬ同时小于1%的临界值-2.85ꎻ变量μ的一阶差分后ADF值为-4.42不仅小于5%的临界值-1.99ꎬ同时小于1%的临界值-2.84ꎬ说明中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时间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5]ꎮ表1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变量差分次数(CꎬTꎬK)DW值ADF值5%临界值1%临界值结论π1(0ꎬ0ꎬ1)1.39-3.98-1.99-2.85平稳μ1(0ꎬ0ꎬ1)2.05-4.42-1.99-2.84平稳㊀㊀2.模型的设定及分析根据上述的平稳性检验ꎬ说明中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年度数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ꎬ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ꎬ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结合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采用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ꎮ因此将模型设定为:πt=β0+β1πt-1+β2μt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ꎬ得到具体的回归模型为:πt=6.46+0.26πt-1-1.27μt(1.32)(1.30)(-1.00)R2=0.22ꎬD W=2.00ꎬSE=0.62ꎬF=0.98ꎬT=10从回归结果来看ꎬ因为β2=-1.27ꎬ说明失业率变量与通货膨胀率变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化ꎬ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ꎬ说明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实现低的通货膨胀率ꎬ或者通过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来实现低的失业率ꎮ模型设定之后ꎬ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年度数据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㊁自相关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ꎮ首先做正态性检验ꎬ表2为具体的检验结果ꎬ如果将 Jarque-Bera 项的伴随概率 Probabilitiy 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随机扰动项正态性假设成立ꎬ否则表明正态性假设不成立ꎮ检验的结果伴随概率为0.64247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ꎬ表明正态性假设成立ꎮ表2㊀正态性检验结果表统计量统计值统计量统计值Mean3.55e-16Skewness-0.726318Median0.047356Kurtosis2.883797Maximum0.655867Jarque-Bera0.884857Minimum-1.144672Probability0.642474Std.Dev.0.550168㊀㊀其次做自相关检验ꎬ表3为具体的检验结果ꎬ如果将 Obs∗R-squared 项的伴随概率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较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接受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ꎬ否则表明存在自相关ꎮ一阶自相关的检验结果伴随概率为0.231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ꎬ说明无自相关假设成立ꎮ表3㊀一阶自相关检验结果表统计量统计值伴随概率F-statistic1.0009030.3557Obs∗R-squared1.4296770.2318㊀㊀最后做异方差的White检验ꎬWhite检验包括:不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和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ꎬ如果将 Obs∗R-squared 项的伴随概率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较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ꎬ否则表明存在异方差ꎮ最后检验的结果不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和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731的White检验伴随概率分别为0.8408和0.4635ꎬ均大于显著性0.05ꎬ说明同方差假设成立ꎮ通过上述分析ꎬ该模型符合古典假设ꎬ即具有零均值㊁同方差㊁无自相关㊁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和正态性假定ꎮ但是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2=0.22ꎬ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差ꎬ在模型的总变差中ꎬ回归平方和所占的比重仅为22%ꎬ即能够由回归模型作出解释的部分较小ꎮ从中可以看出ꎬ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ꎮ四㊁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ꎬ一般情况下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是无法同时实现的ꎬ这两个宏观经济问题一直是无法同时实现的政策目标ꎮ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曲线方程可以看出ꎬ两个变量之间呈现出来的是负方向变动的关系ꎬ因此一国政府在实施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时ꎬ可以通过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来实现低的失业率ꎬ也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实现低的通货膨胀率ꎮ文章对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进行了检验ꎬ即以我国2011-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ꎬ通过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回归分析ꎮ从回归结果来看ꎬ总体上ꎬ在我国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ꎬ但是通过建模分析发现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ꎬ说明在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我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时ꎬ不能直接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ꎬ而是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ꎬ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ꎬ才能够保证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ꎮ(二)政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ꎬ政府不仅要注重就业质量ꎬ同时还必须关注物价水平ꎬ因此必须把稳就业和稳物价联系起来ꎮ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ꎬ具体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1)加大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力度ꎬ推动高质量就业ꎮ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保证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ꎬ只有不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ꎬ才能保证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实现ꎮ在 十四五 期间ꎬ应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ꎬ解决 就业难 和 招工难 并存的问题ꎬ需要加大就业引导ꎬ同时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ꎮ(2)宏观经济政策方面ꎬ必须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ꎬ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扩大政府支出以及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降低税率等方式刺激整个社会的总需求ꎬ从而刺激投资㊁扩大生产ꎬ降低失业率ꎻ货币政策方面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控制信贷规模ꎬ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改变利率水平ꎬ最终确保物价水平稳定ꎮ(3)由于高的失业率或者高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ꎬ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ꎬ可以发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方向变化的关系ꎬ政府应该确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社会临界点ꎮ若实际经济情况在临界点内ꎬ则政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ꎻ若在临界点之外ꎬ则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ꎮ即如果失业率超过临界值ꎬ需要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ꎬ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率ꎻ反之ꎬ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临界值ꎬ需要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ꎬ通过提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ꎮ参考文献:[1]刘伟峰.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J].经济纵横ꎬ2018(6):58-59.[2]江俊媱ꎬ朱琳.实证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J].现代商业ꎬ2020(29):130-132.[3]蒋欣.我国城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浅析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关系[J].财金观察ꎬ2022(1):15-27.[4]陈红ꎬ徐慧丹.我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 基于1980-2014年的实证[J].当代经济ꎬ2017(19):50-53.[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21.831。
从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2016-01-13 07:03:14 来源:和讯网作者:宗华烨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森德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
这篇文早具有一疋参考意义。
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9%,已经跌破了7%虽然比预期要高上0.1%,但是在这新增的6.9%里,有多少是过剩的产能,有多少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投资,又有多少是经过展期的债务,都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刨去这些部分,那么真实的GDP增速,可能已经令人相当不乐观了。
增速下降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令人恐惧的问题是面对增速的下降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再次采用像上一届政府的4万亿投资那样误国十年的政策。
宽松政策除了为以后的经济埋下更大的隐患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新增出来的货币并没有真正流向消费端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
如果印钞票能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那么津巴布韦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了。
我们一再提醒,经济的运行就像这个星球的春夏秋冬一样,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冬天已经来临。
已经到了直面冬天,拿出勇气面对我们这几十年积累下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了。
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我惊叹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奇迹,也坚信我们这个一路咬着牙,含着血和泪走过的民族一定是可以熬过这个冬天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
Forum学术论坛2462012年8月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基于2006~2011年的实证分析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张坤摘 要:本文总结了对于我国现期通货膨胀已有的研究,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对2006年~201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终推导出由四因素组成的长期均衡模型,得出本轮通胀属于混合型通胀,但需求拉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因素尤为突出。
本文最后根据我国实情进行了分析,对应对本轮通货膨胀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建议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246-02虽然2012年上半年我国CPI有下降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或有减缓,但一部分原因是由于2011年的基数太大。
为了弄清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以及影响,我们需要细致地考察引起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 文献综述通货膨胀是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我国国内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视点探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规律性:蒋淞卿(2010)、李晴(2010)认为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和货币投放量过多,造成了需求过大和流动性过剩,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王作文(2010)通过对物价水平和货币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性对物价水平具有长期持续的正面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会造成通货膨胀。
刘海影(2011)认为此轮通货膨胀不是由于过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而是由于经济周期而产生的产能释放。
另外,李辉(2010)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过成本加成、劳动力工资上升以及预期效应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倾向于混合型通胀的说法,认为此轮通胀属于混合型的通胀。
因此,本文对影响通胀的不同方面,分别选取代表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对其与通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2 实证研究2.1 变量选取通过对通胀观点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变量进行建模分析:解释变量:(1)外部输入性因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EXC;(2)货币方面: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3)成本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增长率OIL;(4)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COM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I。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一.通货膨胀简论㈠.通货膨胀的概念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发生过较为严峻的通货膨胀,针对通货膨胀的概念形式,M•布朗芬伦纳和F•D•霍尔兹曼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1.以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太多的货币追赶太少的商品的普遍的逾额需求状况。
2.以为通货膨胀是总的或人均的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增加。
3.以为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条件的物价水准上涨,它的预期是不完全的,它会通过本钱提高使物价进一步上涨;它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它比某种“平安”速度变更地更快一些,它由“货币”方面的问题引发,它是扣除间接税和补助的价钱气宇,而且它是不可逆转的。
4.以为通货膨胀是由外汇汇率或黄金价钱气宇的或是由黄金逾额需求或官方汇率计算的外汇额需求表示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
第一种是从大表现象上给出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没有指出这一现象的成因。
马克思给出的“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属于此种类型。
第二种试图给出通货膨胀的缘故,但仍然停留在大表现象层面,而且主观的偏向于收入因素,它能够归纳某些通货膨胀的成因但很不全面。
第三种也是突出强调是由货币方面因素引发,并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某些属性,专门强调了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这是很成心义的,但它没有进一步剖析这一现象的内在缘故,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
第四种给出的是一种货币层面的现象表述,从全然上舍弃了对其内在成因的探求。
咱们以为通货膨胀仅仅是一种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的强烈反映。
它通常表现为一个价钱水平持续上升货币持续贬值的进程,且趋势不可逆转,这一进程的不可逆转是由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造成的。
而这一进程能够由经济系统中各类经济因素的转变(如货币发行、需求、本钱、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引发。
关于通货膨胀的明白得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能够表现为多种情形。
中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与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先行指标与预测的研究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壮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不断加大。
如何找到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并进行预测,对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指货币或金融资产的货币价值不断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物价上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预示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虽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但是基本上都具有相关性。
三、先行指标的选择在研究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经济因素,例如货币政策、市场需求、供应过剩等。
因此,我们选取了以下五个先行指标:1)货币供应量: 这与货币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2)社融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流通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股票等。
社融规模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如果社融规模增长过快,就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3)PMI指数:PMI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于50表示制造业处于扩张阶段。
PMI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房价波动对社会的影响极大。
房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而房价下跌则可能反映经济下行动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5)进口商品价格:通货膨胀还可以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来预测。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意味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四、实证分析1)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居民储蓄增长的变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生。
2011年Q2到2016年Q3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快速,居民储蓄增速明显下降,包括委托贷款和银行汇票贴现等非常规货币等增长加剧,通过VAR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显著。
2)社融规模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过快的社融规模增长可能会导致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研究及对策分析作者:叶飞钜来源:《商情》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
就这一现象进行了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对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对策一、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也就是现实的购买力大于现实的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各种商品的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通胀,但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其进一步演进及发展到恶化的情景。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一)流动性过剩全球流动性过剩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流动性过剩在前一段时间是造成资产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但近期随着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过多的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同,过多流动性的积累必然会成为未来通胀的隐患。
(二)供给因素事实上价格的上升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是一种供求关系的体现。
首先,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的美国和欧洲影响最大;同时,也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升,拉高了国际贸易价格。
另外,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及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使得生物能源的比较优势呈现,发达经济体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其次,在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
由于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务农的边际收入不高,赶不上外出打工,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显然不高,结果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三)需求因素1.国内需求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完成工业化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耗地资源仍会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我国的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0年,即在未来15多年,人口还会继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食品的供给因素在减弱,而需求因素却不断加强。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V AR模型的分析上海金融学院方晏荷、程志远、谈松浩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3)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存在的问题 (5)三、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6)(一)模型假设 (6)(二)变量选取与来源 (6)(三)数据预处理 (8)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0)(一)VAR模型简介 (10)(二)单位根检验 (10)(三)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11)(四)脉冲响应分析 (14)(五)模型优缺点 (15)五、结论与建议 (16)(一)主要结论 (16)(二)政策建议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
继2003-2004年高通胀之后,近期通货膨胀水平继续走高,然而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影响因素更加趋于复杂,通货膨胀形势愈加严峻。
本文从我国现有资料和数据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2001-2010年十年的月度统计数据,通过选取适当指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货币供应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平均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并运用V AR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论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分析方式和途径。
接着结合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形成通货膨胀的特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了基本描述,从而得到了相关的解释变量。
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 AR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选出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显著的因素。
实证结果显示: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有重要影响。
同时,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一、引言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
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
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
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
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
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
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从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2016-01-13 07:03:14?来源:和讯网??作者:宗华烨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森德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
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 6.9%,已经跌破了7%。
虽然比预期要高上0.1%,但是在这新增的6.9%里,有多少是过剩的产能,有多少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投资,又有多少是经过展期的债务,都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刨去这些部分,那么真实的GDP增速,可能已经令人相当不乐观了。
增速下降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令人恐惧的问题是面对增速的下降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再次采用像上一届政府的4万亿投资那样误国十年的政策。
宽松政策除了为以后的经济埋下更大的隐患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新增出来的货币并没有真正流向消费端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
如果印钞票能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那么津巴布韦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了。
我们一再提醒,经济的运行就像这个星球的春夏秋冬一样,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冬天已经来临。
已经到了直面冬天,拿出勇气面对我们这几十年积累下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了。
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我惊叹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奇迹,也坚信我们这个一路咬着牙,含着血和泪走过的民族一定是可以熬过这个冬天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孟刚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6期【摘要】居民通货膨胀感受是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果能深入剖析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因素,对货币政策当局管理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并确保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感受 CPI 通货膨胀预期学术界对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欧洲21世纪初欧元诞生时期。
欧元区国家民众的通货膨胀感受在欧元诞生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实际上物价水平的变化并不明显。
从那时开始,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感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逐渐发现通胀感受的重大研究意义。
一、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研究意义经济学理论指出,通货膨胀预期对投资,储蓄和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它在不同情形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报告指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因此,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影响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很多,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就是其中之一。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是指t时期居民对过去一年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感受程度,研究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程度的理由是:通货膨胀感受度是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Benford和Driver(2008)通过研究英格兰银行通货膨胀调查问卷发现,40%的居民认为,对当期通货膨胀的感受程度是他们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感受度比问卷中提到的其他几个因素都来得重要,这些因素包括利率,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媒体报道。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特别是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为研究主题,对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
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
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 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
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摘要: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国家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款利率以及国务院的“国16”条等措施均表现了国家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应对措施通货膨胀历来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
现阶段,人民币面临着汇率上涨的巨大压力,大量热钱欲涌入中国。
而纵观历史进程,通货膨胀对国家发展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需要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1.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表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二者均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自2009年12月由负转正以来,我国cpi和ppi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充分表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2.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一个在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本次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
除此之外,国内货币超发拉动需求上涨、国际市场热钱输入、生产成本上升、居民通胀预期的心理作用、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各类游资对各种农产品的炒作等因素也在这次通货膨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征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呈现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从cpi、ppi指数来看,我国当前的物价水平已十分严峻,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物价波动的结构性本轮通货膨胀呈现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在cpi波动中,城市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效益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共3篇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1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是指总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并伴随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通货膨胀成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应该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宏观因素宏观因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之一。
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非常迅速,由于超发货币等因素,通货膨胀率也相应地非常高。
此外,政府对物价的管制不够严格,对于一些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的企业也没有很好的监管,导致物价上涨。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间接地影响物价水平。
当货币供应量大于实际需求量时,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通货膨胀。
三、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
这时,生产商会增加生产并逐渐提高价格,从而保持供需平衡。
这种情况在某些商品中尤为突出,如楼市等。
四、成本传递效应成本传递效应指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价格上涨。
如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生产赢利下降,可能会因此提高产品价格。
这种情况以工业品为突出。
总的来说,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我们应该关注并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解决问题。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趋势和货币政策,调整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此外,需要健全相关法规和措施,加强监管,严格打击滥用垄断地位和提高价格的企业,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我们不能忽视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对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多种因素,如垄断地位、货币政策、供求关系和成本传递效应等。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趋势,加强监管和打击滥用垄断地位的企业,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该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2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与贸易顺差关系研究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的关系,指出贸易顺差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而通货膨胀又反过来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并说明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在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上收效甚微,最后在分析贸易顺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顺差货币政策2009年末我国逐渐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2009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经历了9个月的同比下降之后终于出现同比上涨,表明经济由通货紧缩恢复正常。
但是,此后CPI一路走高,自2010年下半年各类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开始引起学界关切和民众担忧。
为了压制通货膨胀势头,央行连续上调利息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见效甚微。
进入2011年后,CPI继续攀升,我国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自2010年3月份算起已持续了17个月。
笔者考察了2000年到2011年第2季度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状态。
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从2001年初到2011年第2季度末,十年间我国外汇储备从1686亿美元急剧增加到3.197万亿美元,增速为世界罕见,并且从2006年起就一直高居世界第一。
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与贸易顺差的关系。
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的因果关系(一)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了通货膨胀根据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赚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兑换成等值的人民币,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最终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于是,巨额顺差带来的大量外汇流入直接造成了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央行大量购入外汇后必须投放基础货币进行对冲,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44.81%增至2009年的134.12%,基础货币被动性的长期大量投放无疑会使流通中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造成物价的全面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
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
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成三种类型。
由货币供应过多形成市场需求
远超市场商品供应量,从而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能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劳动报酬过快增加趋近生产增长速度,从而推动商品价格最终上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国际化大背景下,一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上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来游资的大量流入而推动或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现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据此分析本通胀是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结合。
其中,需求拉动型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放量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外汇占款5.7万亿,两者相加接近25万亿,相当于我国1949年至2009年货币投放总量的53.4%,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我国gdp是美国的1/3,而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0%。
如此之大的货币供应量必然伴随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并将会演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抗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没问题,但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却一点意义都没有。
对抗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只有减税,而中央政府已经没有减税的空间。
如此看来,通货膨胀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估计在”十二五”前期和中期,都会有较大的通胀压力。
三、政府的调控措施及今后面临的压力
针对2011年的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维持从紧。
结合近期基准利率和存准率的密集上调频率以及对信贷的严格控制,足见央行的主动紧缩决心较为坚定,
控房价、抗通胀成为政府政策的主基调。
为了调节货币供给,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6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年内的第3次加息,也是自去年10月央行步入加息周期以来的第5次加息。
经过5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2.25%上调至3.5%,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25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通胀形势严峻,在实际负利率的现实情况下,广大储户实际上是蒙受着因物价上涨导致存款缩水的损失。
这样一来,出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考虑,可以说加息已经箭在弦上。
同时由于本轮通胀的成因比较复杂,政策打出的也是多方面的”组合拳”。
除了加息、提高存准备金率等,还加大强了囤积届奇、炒作的处罚规定,对于流通环节和炒作所带来的物价上涨有明显效果。
中国的食品流通环节比发达国家要多,中间费用很高,容易被炒作,因此这轮涨价中农民未必获得多少收益。
出台的行政措施,对于抑制炒作和中间环节的不当牟利将会有一定效果。
伴随着政府对通胀的重拳出击,到2011年第四季度,cpi开始下滑,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房地产市场上部分一线城市房价暴跌,多数人都认为房产市场出现拐点。
因此中国现阶段还不能过多的投放货币,否则会重新陷入通胀的危险局面正当此时,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窗口正式打开。
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央行将持续多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降至19%或19.5%,且调降举措将多集中于明年上半年。
虽然11月份cpi下降到了5%以下,却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经完全释放,仍然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假摔”。
笔者认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为全面放松货币政策打开空间,而是为未来通胀再度高企而需要收紧货币政策提供空间,毕竟从已经处于高位的存准率水平上再上调,银行压力将更沉重,今后高通胀反噬的风险将很大。
虽然11月份cpi将会降到5%以下,却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经完全释放,仍然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假摔”。
他表示,中国现阶段还不能过多的投放货币,否则会重新陷入通胀的危险局面。
一方面,当前全球物价下跌的原因是欧债危机恶化,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避险。
但全球流动性泛滥情况依旧存在,大量资金很有可能再度流向新兴经济体,从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另一方面,为解决债务危机以及刺激经济,欧美国家仍在不断释放流动性,这也为未来通胀高企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另外从中国来看,如果中国gdp增速放缓至9%甚至8.5%以下,中央政策就很可能转向以”保增长”为主,其间,势必伴随着一定的通胀上升。
参考文献:
[1]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直面通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胡作华.等,”.中性偏紧”治理通胀新周期[j].瞭
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