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性出任桂冠诗人开先河
- 格式:pdf
- 大小:165.57 KB
- 文档页数:2
英桂冠女诗人称诗歌为短信“前身”英国女诗人卡罗尔•安•达菲近日表示,青少年发短信和微博的过程其实是在“磨练”他们的诗歌创作技巧,诗歌其实是短信和微博的“前身”。
她的这一观点与教育专家的看法截然相反。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现代语言正在被“Facebook一代”毁灭。
而达菲不但认为诗歌是短信和微博的“前身”,同时还指出流行说唱歌手的创作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们与诗歌一样,都是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容。
现年55岁的达菲是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也是除莎士比亚外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最常选择的研究课题。
她目前担任曼彻斯特大都会大学写作学院的创意总监,英国中学阶段的教材中都包含有她的作品。
Children who us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text messaging to communicate are “perfecting” their poetry skills, Carol Ann Duffy, the Poet Laureate, has said.The 55 year-old said communicating via mobile phones and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uch as Facebook and Twitter, helped teenagers condense their thoughts.Britain’s first female Poet Laureate, who is second only to Shakespeare as the subject of choice for undergraduates studying English, said poetry was the “original” form of te xt messaging.Her views are in stark contrast to other education experts who have lamented how modern language is being killed off by the so-called “Facebook generation”.But launching a defence of younger generations, the creative director of Manchester M etropolitan University’s writing school, said modern musicians used language in a poetic way."The poem is a form of texting ... it's the original text," said the poet, whose work is studied in schools at 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A-level.“It's a perfecting of a feeling in language –it's a way of saying more with less, just as texting is.“We've got to realise that the Facebook generation is the future –and, oddly enough, poetry is the perfect form for them.”Asked if poetry wo uld survive in the “age of Twitter and BlackBerry Messenger”, she said: “I think increasingly in this century poetry is probably the literary form that will last the most.“Poems are the original text messages in that they use language in a very concise way and I think they will become more relevant in this century than in the last century.“We are reading less now than we did and a lot of young people spend a lot of time in front of a computer on Facebook or tweeting.“So the poem is the literary form that is the most accessible simply because of its brevity.”Duffy, a passionate advocate of poetry teaching in schools, dismissed suggestions from some teachers that it was "difficult" or "complicated".The Scottish poet and playwright, who grew up in a “bookless house”, said that poetry was undergoing a major revival in the nation's classrooms.Duffy, whose 10 year-term as Poet Laureate ends in eight years’ time, added: “It's a kind of time capsule – it allows feelings and ideas to travel big distances in a very condensed form."Asked if modern day teenagers were better at poetry than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s, she told The Guardian: "I think it's most obvious in music."If you look at rapping, for example, a band like Arctic Monkeys uses lyrics in a poetic way. And using words in an inventive way is at the heart of youth culture in every way."She added: “I know children love poetry. When I go into schools to give readings or do workshops, teenagers come up to me afterwards and ask me to read their poems.“For them, poetry is a way of talking to themselv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feelings.“If you look at forms like rap, they are skilfully using language, rhyme, and rhythm. Rap is a form of poetry. So the word is very important to young people.”。
英国三大桂冠诗人介绍
英国三大桂冠诗人是约翰·德莱顿、卡罗尔安达菲、威廉·华兹华斯。
约翰·德莱顿介绍
是英国剧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是英国戏剧史上戏剧评论的鼻祖人物。
从王政复辟(1660年)到十七世纪结束,他一直是英国文学界的主导人物,1668-88年,担任桂冠诗人一职。
他影响了亚历山大·蒲柏和其他年轻的作家,被这些人称为“光荣约翰”。
生于北安普敦郡一个清教徒的家庭。
约在1644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学的教育。
卡罗尔安达菲介绍
是苏格兰诗人与剧作家。
艾略特诗歌奖评委会主席大卫·康斯坦丁称赞《狂喜》是“一本自始自终洋溢着热情的诗集,融合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重新鼓舞和延续了诗歌关注爱与失落的悠久传统。
”她的诗作常以平近易懂的语言,传达有关压迫、性别与暴力等议题的理念。
当诗歌正日益失去其读者群时,达菲的诗集却是英国图书畅销榜的常客,为数众多的达菲诗歌“粉丝”使得达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当代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介绍
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推动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曾当上桂冠诗人,代表作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水仙花》。
1。
专八英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英国文学作家列表8世纪~15世纪:中古英语文学:romance传奇1.Beowulf 《贝奥武夫》2.Thomas Marlory 托马斯·马洛礼《亚瑟王之死》3.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格兰《耕者皮尔斯》4.Geoffre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十四世纪重要诗人、首创heroic couple、英国小说之父、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时期:humanism、戏剧1.Edmnud Spenser 埃蒙德·斯兵塞《仙后》、斯宾塞诗体2.Thomas More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3.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Essays4.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莎士比亚前最伟大的剧作家、大学才子、首创无韵诗、《帖木儿》5.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tobe or not t o be”6.Ben Johnson 本·琼森剧作家《狐狸》Vopone7.John Donne 约翰·多恩玄学派Metaphysical创始人、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8.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17世纪重要诗人、无韵诗大师、文体学家、《失乐园》17世纪中期~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感伤主义、现实主义、墓畔派1.John Bunyan 约翰·班扬清教徒、《天路历程》2.John Dryden 约翰·德莱顿英国批判文学之父、桂冠诗人20年、复辟时期最著名的作家、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先驱、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All for Love 3.Alexande Pope亚历山大·蒲柏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首次把理性主义带入英国A Essay on Criticism、Essay on Men、The Rape of the Lock4.Samuel Johnson塞穆尔·约翰逊批评文学The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诗人传》、《莎士比亚续集序言》5.Daniel Defoe丹尼尔·笛福The discoverer of themodern novel、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小说6.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个木桶的故事》7.Henry Fielding 亨利·菲尔丁英国小说之父、《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8.Samuel Richardson 塞缪尔·查理逊Pamela—伤感文学先河、开创了家庭小说9.Tobias Sterne 托比亚斯·斯特恩《蓝登传》/doc/ec2031882.html,w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恩伤感主义文学小说家、《项狄传》Tristram Shandy出现乐谱省略号等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11.Oliver Goldsmith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荒村》12.Thomas Gray 托马斯·格雷墓畔派领导人《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13.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理查德·布利斯里·谢丽丹18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造谣学校》—风俗喜剧,是继莎翁之后最好的14.James Thomson 詹姆斯·汤姆逊The seasons—浪漫主义前第一部优秀的作品15.William Collins 威廉·柯林斯Ode to Evening16.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浪漫之歌》《天堂与地狱的婚姻》17.Robety Burns 罗伯特·彭斯苏格兰农民、《我的心在高原》《一朵红红的玫瑰》、Auld Lang Syne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时期1.William Wordworth 威廉·华兹华斯桂冠诗人、《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早春》)《我似流云天自流》、The Solitary Reaper、《序曲》2.Samuel Taylor Coleridge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3.Robert Southey 罗伯特·骚塞《圣女贞德》Joan of Arc4.George Gordon Byron 乔治·戈登·拜伦拜伦式英雄、《她在美中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5.Percy Bysshe Shelley 珀西·比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云雀颂》《诗辩》《无神论的必然》6.John Keats约翰·济慈“美就是诗,诗就是美”“为艺术而艺术”《希腊古瓷颂》On a Grecian Urn、《秋颂》《夜莺颂》《心灵颂》《忧郁颂》On Melancholy7.Charles Lamb 查尔斯·兰姆散文家、集思乡幽默和细致入微的观察Old China8.William Hazlitt 威廉·哈兹利特The Spirit of the Age9.Walter Scott 沃尔特·司各特他的去世标志英国浪漫主义结束,为现实主义铺平道路Waverley、Ivanhoe10.Jane Austen简·奥斯汀英国第一个女小说家,浪漫主义时期作家,但作品带有现实主义风格《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1.Charles Dickens 查尔斯·狄更斯该时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匹克威克外传》《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2.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9世纪欧洲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名利场》3.Charlotte Bronte 夏洛蒂·勃朗特女权主义先驱《简爱》4.George Eliot 乔治·艾略特女作家真名Mary AnnEvans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5.Alfred Tennyson阿尔弗雷德·尼丁生人民的诗人、《拍岸曲》《尤利西斯》6.Robert Browing罗伯特·布朗宁戏剧独白、《我的前公爵夫人》My Last Duchess7.Mattew Arnold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8.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过渡作家、“regionalnovels”、《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威塞克斯:哈代家乡古地名景象为虚构室外桃园丁尼生、布朗宁、阿诺德被称为维多利亚诗人“三巨头”20世纪初~“二战”后:现代主义时期1.Oscar Wilde奥斯卡·威尔德《道林·格林的画像》《快乐王子故事集》2.Bernard Shaw萧伯纳莎翁之后最伟大的戏剧家1925诺贝尔《鳏夫的房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伤心之家》(一战)《皮革玛丽翁》3.W. B. Yeats 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诺贝尔《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4.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OfHuman Boundage5.Joseph Conrad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6.Herbert George Wells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7.Hohn Golsworthy 约翰·高尔斯华绥1932诺贝尔TheForsyte Saga《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8.T. S. Eliot T. S. 艾略特生于美国的英国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1948诺贝尔《荒原》《空心人》《四个四重奏》《教堂谋杀案》《鸡尾酒会》、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9. D. H. Lawrence D. H. 劳伦斯心理小说家、把人类关系的疏远归于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儿子与情人》《虹》、LadyC hatterley’s Lover10.James Joyce 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的先驱《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11.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20世纪女作家、小说改革者、女权运动的倡导者《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奥兰多》当代文学1.George Orwell 乔治·奥威尔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一九八四》2.William Golding 威廉·戈尔丁《蝇王》3.John Fowles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4.Iris Murdoch 艾利斯·默克多《在网下》《沙堡》《钟》5.John Osborne 约翰·奥本斯《愤怒的回顾》标志着20世纪英国戏剧第二次高潮6.Samuel Beckett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7.Arnold Wesker 阿诺德·韦斯克戏剧《大麦鸡汤》8.Doris Lessing 多丽丝·莱辛女作家2007诺贝尔、《金色笔记》9.V. S. Naipaul V. S. 奈保尔2001诺贝尔《比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
【名人故事】英国皇室任命百年来首位女性桂冠诗人,英国任命首位女性桂冠诗人、任务是创作诗篇纪念王室婚礼、葬礼等重要庆典和全国性活动。
英国皇室1日任命卡罗尔?安妮?达菲(上图)为新一任英国桂冠诗人。
达菲成为这一职位设立134年来首位女性获任者,也是首位同性恋获任者。
光荣受命达菲1日正式从上一任桂冠诗人安德鲁?莫辛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一任桂冠诗人,任期10年。
“我倍感荣幸,”达菲发表当选感言时说,“我不仅想起17世纪以来历任桂冠诗人,还想起很多优秀的当代诗人。
”桂冠诗人先由英国政府提名,后由女王任命。
作为桂冠诗人,达菲将创作诗篇纪念王室婚礼、葬礼等重要庆典和全国性活动。
成为桂冠诗人后,达菲可获5750英镑(约合8600美元)年薪。
按照传统,她还将获得一桶雪莉葡萄酒的额外福利。
达菲已在任命现场宣布把薪水全数捐赠给英国诗词学会,用来资助每年最佳出版诗集的评选工作。
开创先河达菲现年53岁,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市,是一名女性同性恋者。
作为女性,达菲当选为此前被男性垄断的桂冠诗人一职开创先河。
达菲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次当选是对当代优秀女诗人的认可……这是我决定接受任命的理由之一。
”英国诗词学会干事朱迪丝?帕尔默认为达菲当选“极大鼓舞人心”,因为这能引起人们对活跃在英国诗坛的广大女性诗人的关注。
另外,作为一名同性恋者,达菲当选也表明英国社会正悄然发生变化。
早在1999年,达菲就参与竞争上一任桂冠诗人,但当时英国媒体担心她的同性恋倾向会引起公众不满,致使达菲惜败于莫辛,与桂冠诗人职务擦肩而过。
不过,眼下达菲可自信地说:“自己是同性恋无关紧要。
”“我认为过了10年,我们都已经改变,”达菲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就我的亲身经历,我想对收看采访的人说,如果曾经对自己的性倾向羞于启齿或感到不安,现在都应该感到自信、快乐。
”任重道远桂冠诗人这一称号是英国诗界至高无上的荣誉。
不过一旦获得任命,桂冠诗人将接受社会监督,面临压力也不小。
《圣塞西莉亚节的赞歌》中的英雄偶句诗体【内容提要】约翰.德莱顿是17世纪英国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开创了英国诗以英雄偶句诗体为主的百年局面。
这里选他的颂诗《圣塞西莉亚节的赞歌》为例,探讨一下这首诗中的英雄偶句的影子。
【关键词】约翰.德莱顿,圣塞西莉亚节的赞歌,英雄偶句诗体正文:《圣塞西莉亚节的赞歌》(Song ofSt.Cecilia’s Day, 1687)这首颂歌的作者约翰.德莱顿是17世纪英国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开创了英国诗以英雄偶句诗体为主的百年局面。
英雄偶句诗体由五音步抑扬格的押韵对偶句组成。
一般来说,每行五个抑扬音部,跟无韵体以及十四行诗的诗行是一样的,其所不同在于每两行一韵,有时偶而三行一韵。
约翰.德莱顿以独特英雄偶句诗体,把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新鲜、独特、优美的建行,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在约翰.德莱顿早期写的这首《圣塞西莉亚节的赞歌》中就可以发现不少英雄偶句诗体的影子。
(1)诗歌中的韵律这首诗与音乐结合在了一起,仔细品读可以感受到这就像是一首歌,以Stanza 2为例:What passion cannot music raise and quell!When Jubal struck the corded shell,His list'ning brethren stood aroundAnd wond'ring, on their faces fellTo worship that celestial sound:Less than a god they thought there could not dwellWithin the hollow of that shellThat spoke so sweetly and so well.What passion cannot music raise and quell!细心的读者肯发现了,这首诗的尾部的单词有什么特点,quell,Shell,fell,dwell,shell,well,quell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O F E N G L I S H7“桂冠”(laurel )一词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是指当时人们赠送给他们所崇拜的杰出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的用月桂树枝叶编成的冠 冕。
因此,桂冠代表着胜利、成功和荣誉,是“出类拔萃”的标志。
关于laurel 这一象征意义的由来,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Apollo )出言不逊激怒了爱神丘比特(Cupid )。
丘比特便把一只点燃爱情烈焰的尖头金箭射进阿波罗的骨髓,同时又以一只熄灭爱情之火的钝头铅箭射在河神佩纽斯(Pe n eu s )的女儿——水泽仙女达芙尼(Daphne )的心上,顿时爱情之火在阿波罗心中熊熊燃烧。
他一看见路过的达芙尼便向她倾吐恋慕之情,那知达芙尼对爱情已经变得冷若冰霜,她一看见阿波罗转身就跑,阿波罗在后面紧追不舍,跑到河边达芙尼已气喘吁吁,情急之下只得祈求父亲解救。
刹那间,达芙尼消失了,在阿波罗眼前出现了一株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月桂树(laurel tree )。
阿波罗悲痛欲绝,他把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的神庙旁,并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时时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芙尼的倾慕和思念。
于是月桂树变成了阿波罗的圣树(the laurel of Apollo )。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据此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凯旋而归的英雄和音乐、体育等竞赛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成了欧洲的一种习俗。
由于阿波罗是主司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
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 )人文主义(humanism )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 1304—1374)。
到了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欧洲历史上指封建社会时期,约在公元5—17世纪),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号,但这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类似现在职务、学衔的专有名称。
英语故事Carol Ann Duffy英国第一位女桂冠诗人Carol Ann DuffyPoet, playwright and freelance writer Carol Ann Duffy was born on 23 December 1955 in Glasgow and read philosophy at Liverpool university. She is a former editor of the poetry magazine ambit and is a regular reviewer and broadcaster. She moved from London to Manchester in 1996 and began to lecture in poetry at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Her papers were acquired by the Robert W. Woodruff library of Emory university in 1999, and in October 2000 she was awarded a grant of 75,000 over a five-year period by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arts.Her poetry collections include standing female nude (1985), winner of a Scottish arts council award; sellingManhattan (1987), which won a Somerset Maugham award; the other country (1990); mean time (1993), which won the Whitbread poetry award and the forward poetry prize (best poetry collection of the year); and the world’s wife (1999). A feminine gospel (2002)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female condition. The good child’s guide to rock n roll (2003) is her latest collection for children. In out of fashion (2004) she creates a vital dialogue between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oets over the two arts of poetry and fashion.Carol Ann Duffy is also an acclaimed playwright, and has had plays performed at the liverpool playhouse and the alameda theatre in London. Her plays include take my husband (1982), cavern of dreams (1984), little women, big boys (1986) and loss (1986), a radio play.She received an Eric Gregory award in 1984 and a Cholmondeley award in 1992 from the society of authors, the Dylan Thomas award from the poetry society in 1989 and a Lannan literary award from the lanai foundation (USA) in 1995. She was awarded an OBE in 1995, a CBE in 2001 and became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in 1999.Carol Ann Duffy lives in Manchester. Her latest collection of poetry is rapture (2005), winner of the 2006 T. S. Eliot prize.。
2∞2010.06桂冠诗人达菲和她的诗歌2009年5月1日,英国王室宦布卡罗尔安达菲(C ar ol A nn D uf l y)为新任桂冠诗人,此项殊荣341年来一直被男性垄断的神话终于被打破,达菲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桂冠诗人,她还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苏格兰人。
“桂冠诗人”这一名称源自古希腊神话故事,最初是英国王室颁给优秀诗人的非正式称号。
1668年,查理二世任命约翰德莱顿为桂冠诗人。
德莱顿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任命的桂冠诗人,专为皇搴歌功颂德以及为重大庆典赋诗作词,享有俸金和俸酒。
1998年以前桂冠诗人为终身制,1999年自安德鲁莫辛开始改为十年任期。
尽管有诗才卓越之人不为声名所动拒绝接受此职衔,但自华兹华斯以后,“桂冠诗刘敏霞人”逐渐被认为足英国官方授予的最高文学荣誉,是诗人至高无.卜的荣耀。
因此,53岁的达菲一夜之间成为英同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达菲曾是1999年桂冠诗人的热门人选,但因其性取向而最终与之失之交臂,十年后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决定权交给了公众。
最终,达菲众望所归,登上了英国诗坛的最高峰。
达菲1955年12月23日出生于格拉斯哥,是家中长女,有四个弟弟。
父亲是苏格兰人,修理工,母亲是爱尔兰人,擅长讲故事,和达菲关系尤为密切。
达菲6岁时,举家搬至斯塔福,达菲在此接受教育,中学时文学天赋被老师发现并给予积极鼓励。
1974年至1977年,达菲在利物浦大学攻读哲学,因经济原因,达菲半工半读,靠做酒吧女招待完成学业。
在一次诗歌朗涌会上,16岁的达菲有幸结识了有“利物浦诗人”称号的诗人兼画家艾德瑞恩亨利,两人相见恨晚。
在诗歌创作方面,亨利给了达菲很多建议和鼓励,通过他达菲认识了一些画家和剧作家,开始从事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带走我丈夫》(Take m y H us band,1982)、《梦之洞》(C aver n of D r eam s,1984)、《小女人,大男孩》(Li t t l e W om en,B喀B oys,1986)和《损失》(L oss,"r R A N SLA T I O N S译林外国作家介绍1986)等,但达菲最大的愿望依然是成为一名诗人。
英国文学史(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其实从18世纪中叶已经开始了,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开了个先河,到19世纪,华兹华斯拉开序幕,再到司各特去世,浪漫主义时代结束,其中鼎盛时期不过30多年,这一时期要讲的主要是六个诗人湖畔派诗人那三个较为消极的还有拜伦雪莱那一伙积极的,再加上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简·奥斯丁,还有一个司各特。
多的可能会补充。
这块先看看背景,再说一下,浪漫主义为什么会在英国兴起。
一、历史背景政治上来讲,当时英国的情况,应该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文化上面,当时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已经到了高潮,人民追求自由、平等之思想已经到了极致,可是呢,法国大革命一结束,启蒙思想家所谓革命之后的理想社会,并没有出现,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失望的情绪,对于原来古典主义所谓追求理性的观点,产生了排斥,不少作家开始,追求自我精神世界,强调自由、自然、自我,注重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
这个时候,经过感伤主义和前浪漫主义时期的铺垫,浪漫主义时期来临,诗歌上面得到极大发展,当然流行的都是抒情诗(lyrics),最先开始就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这一派因为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得名,又应诗歌题材大多写田园生活,远离尘世,显得十分消极,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编的《抒情歌谣集》(The lyrical ballads)下面先来讲一下,华兹华斯。
二、代表人物诗歌:1、挚爱自然的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读书的时候,除了学习拉丁语和古典文学就是流连于山水之间,培养对自然的爱好,后来他去了剑桥大学读书,期间,研究斯宾塞,乔叟等人的文学,随后,徒步旅行到法国,被法国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所吸引,在那里住了一年多,随后“九月大屠杀”和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大大地浇灭了他对于革命地热情,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湖区的乡舍中住了两年,这个时期基本热心于创作,期间还认识了柯勒律治,两个人经常相互切磋诗艺,1798年,就联手出版了《抒情歌谣集》,开一代诗风,诗集没出版的时候,华兹华斯就在致力于写作他自己的《序曲》(The Prelude ),后面就是在他离世之前,分别迁过两次,都在湖区住了七八年。
Poets Laureate 桂冠诗人英国1668-1688 John Dryden 德莱顿1689-1692 Thomas Shadwell托马斯·沙德韦尔1692-1715 Nahum Tate内厄姆·泰特1715-1718 Nicholas Rowe尼古拉斯·罗1718-1730 Laurence Eusden劳伦斯·尤斯登1730-1757 Colley Cibber科利·西伯1757-1785 William Whitehead威廉·怀特黑德1785-1790 Thomas Warton 托马斯•沃顿1790-1813 Henry James Pye亨利·詹姆斯·派伊1813-1843 Robert Southey 骚塞1843-1850 William Wordsworth 华兹华斯1850-1892 Alfred Lord Tennyson 丁尼生1896-1913 Alfred Austin 阿尔弗雷德·奥斯丁1913-1930 Robert Bridges罗伯特·布里吉斯1930-1967 John Masefield 约翰•梅斯菲尔德1968-1972 Cecil Day-Lewis塞西尔·戴·刘易斯1972-1984 Sir John Betjeman约翰·贝杰曼1984-1998 Ted Hughes 泰德•休斯1999-2009 Andrew Motion安德鲁·姆辛2009-2019 Carol Ann Duffy 卡罗尔•安•达菲(女)美国1937-1941 Joseph Auslander艾伦约瑟夫奥斯兰德1943-1944 Allen Tate艾伦泰特1944-1945 Robert Penn Warren罗伯特潘沃伦1945-1946 Louise Bogan露易丝博甘1946-1947 Karl Shapiro卡尔夏皮罗1947-1948 Robert Lowell罗伯特洛厄尔1948-1949 Leonie Adams莱奥妮亚当斯1949-1950 Elizabeth Bishop伊丽莎白毕晓普1950-1952 Conrad Aiken康拉德艾肯1952-1956 William Carlos Williams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956-1958 Randall Jarrell兰德尔贾雷尔1958-1959 Robert Frost罗伯特弗罗斯特1959-1961 Richard Eberhart理查德埃伯哈特1961-1963 Louis Untermeyer路易昂特迈耶1963-1964 Howard Nemerov霍华德奈莫洛夫1964-1965 Reed Whittemore里德惠特莫尔1965-1966 Stephen Spender斯蒂芬斯彭德1966-1968 James Dickey詹姆斯迪基1968-1970 William Jay Smith威廉杰伊史密斯1970-1971 William Stafford威廉斯塔福德1971-1973 Josephine Jacobsen约瑟芬雅各布森1973-1974 Daniel Hoffman丹尼尔霍夫曼1974-1976 Stanley Kunitz赤柱库尼兹1976-1978 Robert Hayden罗伯特海登1978-1980 William Meredith威廉梅勒迪斯1981-1982 Maxine Kumin玛克辛区民1982-1984 Anthony Hecht安东尼赫克特1984-1985 Robert Fitzgerald罗伯特菲茨杰拉德1984-1985 Reed Whittemore里德惠特莫尔1985-1986 Gwendolyn Brooks格温德林布鲁克斯1986-1987 Robert Penn Warren罗伯特潘沃伦1987-1988 Richard Wilbur理查德威尔伯1988-1990 Howard Nemerov霍华德奈莫洛夫1990-1991 Mark Strand马克斯特兰德1991-1992 Joseph Brodsky约瑟夫布罗茨基1992-1993 Mona Van Duyn莫娜凡达因1993-1995 Rita Dove丽塔达夫1995-1997 Robert Hass罗伯特哈斯1997-2000 Robert Pinsky罗伯特平斯基1999-2000 Rita Dove, Louise Glück, and W.S. Merwin 丽塔达夫,路易斯格鲁克,和WS默温2000-2001 Stanley Kunitz斯坦利库尼兹2001-2003 Billy Collins比利柯林斯2003-2004 Louise Glück路易斯格鲁克2004-2006 Ted Kooser泰德库赛2006-2007 Donald Hall 唐纳德霍尔2007-2008 Charles Simic查尔斯西米奇2008-2010 Kay Ryan凯瑞安。
丁尼生:英国人民的诗人作者:缪胤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1期摘要: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由于他创作了很多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言诗,并影响了英国民间诗人的创作,因此被誉为“人民的诗人”。
本文主要介绍丁尼生成为“人民的诗人”的时代背景,其方言诗的题材、内容与意义,以及他对平民诗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丁尼生维多利亚时代诗歌方言诗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被称为“女王的诗人”,也是当时的“桂冠诗人”,但丁尼生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称号:“人民的诗人”。
他的诗歌记录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与人民所经历的快速变迁,反映当时不断改变的社会、工业、科学、政治与宗教面貌。
他的诗歌不仅为英国上流社会所称道,而且在普通劳动人民中广为流传。
丁尼生诗歌形式、内容和创作手法影响了无数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民间诗人的创作,他本人也受到了劳动人民诗歌的影响,其创作的“方言诗”(dialect poems)即用劳动人民熟悉的语言形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声。
一、“人民的诗人”为人民诗歌在英国源远流长,是一种传统文艺形式,写诗和吟诗在英国是一种主要社交形式,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阅读和创作诗歌。
丁尼生被誉为“人民的诗人”首先因为他关心民间诗人的创作。
19世纪的英国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进行诗歌和文学创作。
同时随着报纸税的取消,英国各地出现了众多新兴期刊和报纸,使民间诗人有更多机会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诗作。
此外,在英国当时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中,受过一定教育的民间学者致力于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尤其是诗歌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表达进行无产阶级斗争、要求社会政治改革的呼声。
因此当时的英国诗人辈出。
作为桂冠诗人,同时是英国文学史上唯一平民出生的诗人,丁尼生创作的诗歌成为英国各个阶层诗人尤其是民间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虽然丁尼生不是英国历史上首位桂冠诗人,但由于媒体业在19世纪迅速发展,公众人物有了更多曝光机会,因此丁尼生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接地气的桂冠诗人,并且是“当时英国仅次于女王的公众人物”(Ledbetter,2007:144),因此,民间诗人纷纷想方设法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寄给丁尼生,请求丁尼生阅读、指导,一旦他们的诗作能得到桂冠诗人的点评与认可,那么他们就能为整个英国社会所认可,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英国桂冠诗人列表Poets Laureate (UK)Laureateship PoetGeoffrey Chaucer1619-37 Ben Jonson1638-? Sir William D'Avenant1668-89 John Dryden1689-92 Thomas Shadwell1692-1715 Nahum Tate1715-18 Nicholas Rowe1718-30 Laurence Eusden1730-57 Colley Cibber1757-85 William Whitehead1785-90 Thomas Warton1790-1813 Henry James Pye1813-43 Robert Southey1843-50 William Wordsworth1850-92 Alfred Lord Tennyson1896-1913 Alfred Austin1913-30 Robert Bridges1930-67 John Masefield1968-72 Cecil Day-Lewis1972-84 Sir John Betjeman1984-98 Ted Hughes1999 Andrew Motion英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 1907,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ower of observation,originality of imagination, virility of ideas and remarkable talent for narration which characterize the creations of this world-famous author The Jungle Book, Kim2. 1923,威廉·勃特勒·叶芝(W. B. Yeats),Irish poet and playwright for his always inspired poetry, which in a highly artistic form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spirit of a whole nation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丽达与天鹅》Lida and the Swan3. 1925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a playwright, for his work which is marked by both idealism and humanity, its stimulating satire often being infused with a singular poetic beauty. Widower’s House s Major Barbara Pygmalion, Saint Joan4.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An American writer, for his vigorous and graphic art of description and his ability to create, with wit and humor, new types of characters.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Main Street5. 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 John Galsworthy),British Novelist and playwright for his distinguished art of narration which takes its highest form in The Forsyte Saga.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6.尤金·奥尼尔(Eugene Gladstone O’Neill),American playwright, for the power, honesty and deep-felt emotions of his dramatic works, which embody an original concept of tragedy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Works:Beyond the Horizon , Strange Interlude, L 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7. 1938年赛珍珠(PEARL BUCK)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American writer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Works: The Good Earth8. 1948年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poet, critic and playwright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Works: The Waste Land, The Four Quartets9. 1949年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an American writer for his powerful and artistically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American novel.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Works: The Sound and the Fury,As I Lie Dying,Go Down Moses10.1951伯特兰·罗Ear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a philosopher, mathematician, and writer in recognition of his varied and significant writings in which he champions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freedom of thought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3年)Works:Religion and science11. 1953,温斯顿·丘吉尔,politician, historian, biographer, for his mastery of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description as well as for brilliant oratory in defending exalted human values.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4年) Works: The Second World War, Memoir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12. 1954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an American novelist for his 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 most recently demonstra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for the influence that he has exerted on contemporary style.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Work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Sun Rises, For Whom the Bell Is Ringing13. 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 an American novelist, for his realistic and imaginative writings,combining as they do sympathetic humor and keen social perception.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73年 )Works: The Grapes of Wrath, Of Mice and Men14. 1969, Samuel Beckett for his writing, which - in new forms for the novel and drama - in the destitution of modern man acquires its elevation Works: Waiting for Godot15. 1973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rite an Australian author, playwright, for an epic and psychologicalnarrative art which has introduced a new continent into literature.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Works: The Eye of Storm16.1976, Saul Bellow, American novelist, for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subtl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hat are combined in his work.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1978年)Works: Herzog, Seize the Day , Henderson the Rain King17. 1978,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an American author, for his impassioned narrative art which, with roots in a Polish-Jewish cultural tradition, brings universal human conditions to life.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Works:《魔术师·原野王》18.1981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英国德语作家 for his writings marked by a broadoutlook, a wealth of ideas and artistic power.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1983年 )Works: 《迷惘》Blendung,The Torch in My Ear, Agony of Flies19. 1983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a British novelist, for his novels which, with theperspicuity of realistic narrative art and th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 of myth, illuminate the human condition in the world of today)Works: Lord of the Flies, The Inheritors20. 1981, 约瑟夫·布罗茨基,苏裔美籍诗人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1991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21. 1991,内丁·戈迪默,南非作家 who through her magnificent epic writing has - in the words of Alfred Nobel - been of very great benefit to humanity.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1993年Works: Lying Days Burger's Daughter July's People22.1993,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an American Writer who in novels characterized by visionary force and poetic import, gives life t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American reality.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Works: Beloved, The Bluest Eye The Song of Solomon, Jazz, Tar Baby, Sula, Paradise23.1995年希尼,爱尔兰诗人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24. 2001年维·苏·奈保尔,V. S. Naipaul Indian British novelist, for having united perceptivenarrative and incorruptible scrutiny in works that compel us to see the presence of suppressed histories.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3年The House for Mr. Biswas, The Bend in the River,25. 2003, 库切,南非作家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who in innumerable guises portrays the surprisinginvolvement of the outsiderDisgrac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In the Heart of Darkness,Elizabeth Costello: Eight Periods of Class26.2005 年Harold Pinter,a playwright, who in his plays uncovers the precipice under everyday prattle and forces entry into oppression's closed rooms27. 2007年Doris Lessing,The Golden Note Book, The Sweetest Dream, The Grass is SingingThe spokeswoman of the female experience, who with skepticism, fire and visionary power has subjected a divided civilization to scrutiny.。
华兹华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湖畔派”诗人的重要代表。
华兹华斯曾热情歌颂法国大革命,但后来法国革命激化,他同情的吉伦特派(温和派)收到雅各宾各派的镇压,遂产生幻灭之感。
1843年被英国王室封为“桂冠诗人”。
他对诗歌作出了著名的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
”主要作品:抒情诗《丁登寺》《孤独的割麦女》《咏水仙》组诗《不朽颂》《露茜》自传体长诗《序曲——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拜伦,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英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闲暇的时刻》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压制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东方叙事诗》《路德之歌》《贝波》《审判的幻境》《青铜世纪》《今天我活了三十六岁》诗体长篇小说《唐璜》雨果,19世纪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篇序言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书,雨果从此成为浪漫派的领袖。
雨果在语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比原则”。
他认为“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1830年,戏剧《欧那尼》上演,在激烈的冲突中,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1831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发表。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1851年,雨果反对帝制失败,被迫流亡海外19年。
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海上劳工》《笑面人》《悲惨世界》是雨果人道主义主题的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的小说代表作。
1874年,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发表,展现了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变换. 主要诗集《秋叶集》《晨夕集》《心声集》《光与影集》《静观集》《林园集》等。
其中,《东方集》是雨果转向浪漫主义的第一部作品,《惩罚集》是抨击拿破仑第三次复辟帝制反动行径的政治讽刺诗,《凶年集》反映普法战争,《历代传奇》三集是以东西方远古典籍(如圣经,希腊史诗)为题材的史诗作品。
Laureate的由来1. 引言Laureate是一个常见的英文词汇,源自拉丁语中的”laureatus”,意为”戴桂冠者”。
根据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出Laureate与荣誉、奖励、成就等相关。
事实上,在现代英语中,Laureate常用来指代获得某种特殊奖项或成就的人。
2. 古罗马时期的桂冠要理解Laureate一词的由来,我们需要回溯到古罗马时期。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桂冠是一种象征着胜利和荣誉的头饰。
它由桂树的枝叶制作而成,并经常佩戴在胜利者或有特殊功绩者的头上。
据史书记载,最早被授予桂冠的是公元前4世纪活动在意大利半岛上的伟大战略家皮布里乌斯·科尔维努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他在与迦太基人进行长时间战争后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被授予了这一特殊荣誉。
从那时起,桂冠成为了罗马帝国中表彰英雄和杰出人物的标志。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桂冠的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扬。
在这个时期,桂冠成为了一种象征着文学和诗歌成就的荣誉。
被授予桂冠的诗人被称为”Laureate Poet”,他们以自己的诗歌才华获得了这一殊荣。
最著名的Laureate Poet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授予桂冠的Laureate Poet。
莎士比亚在159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一世剧团中担任编剧和演员,并以其卓越的戏剧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Laureate Poet之一。
4. 现代Laureate奖项随着时间的推移,Laureate这个词开始超越桂冠和文学领域,被用来指代各种荣誉和奖项。
现代Laureate奖项是一种特殊的奖励,通常授予在某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最著名的现代Laureate奖项之一是诺贝尔奖(Nobel Prize)。
诺贝尔奖由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于1895年创立。
英国桂冠诗人有哪些从传统习惯上说,桂冠诗人的职责是写诗以歌功颂德、悼念志哀,以及为各种重大庆典而恭写贺词。
那么,英国桂冠历任诗人有谁呢?相继担任桂冠诗人:托马斯·沙德韦尔,1689—1692;内厄姆·泰特,1692—1715;尼古拉斯·罗,1715—1718;劳伦斯·尤斯登,1718—1730;科利·西伯,1730—1757;威廉·怀特黑德,1757—1785;托马斯·沃顿,(Thomas Warton)1785—1790;亨利·詹姆斯·派伊,1790—1813;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813—1843;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843—1850;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50—1892(丁尼生死后,4年没有选定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奥斯丁,1896—1913;罗伯特·布里吉斯,1913—1930;约翰·梅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1878—1967),1930—1967任桂冠诗人;塞西尔·戴·刘易斯(Cecil Day Lewis,1904—1972),1968—1972任桂冠诗人;约翰·贝杰曼(John Betjeman,1906—1984),1972—1984任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 ed Hughes,1930—1998),1984—1998任桂冠诗人;安德鲁·姆辛(Andrew Motion,1952—),1999—2009任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1955—),2009年5月被任命为桂冠诗人,任期为十年。
达菲也是英国首位女性桂冠诗人。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亲切感人。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一、生平和创作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
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
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
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
豪渥斯是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
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
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里。
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
那里的条件极差,教规却非常严厉,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又动辄要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
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都痛苦地死了。
这之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她永远忘不了这段生活,后来在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里后,生活又像过去一样,但她和妹妹们的兴趣却更加广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