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课件--复式记账法的应用(doc57页)
- 格式:docx
- 大小:95.68 KB
- 文档页数:53
会计课件–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一、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现代会计体系中最主要的核算方法。
通过复式记账法,可以准确地记录和追踪企业的财务交易,实现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它具有记账准确、分析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
在复式记账法中,每一个财务交易都需要至少两个账户进行记录,即借方和贷方。
借方表示账户的增加,而贷方表示账户的减少。
通过对借贷双方进行记录,可以确保财务交易的平衡和完整。
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复式记账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会计等式原则复式记账法核算的基础是会计等式原则,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根据这一原则,每一笔财务交易都必须同时影响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至少两个项目。
2. 借贷相等原则在复式记账法中,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如果一笔交易对一个账户进行了借方记账,那么必须对另一个账户进行贷方记账,并且金额相等。
只有借贷相等,才能保证财务交易的平衡。
3. 实际发生原则复式记账法要求只记录实际发生的交易,而不是计划或预期中的交易。
只有真正发生并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的交易,才需要进行记账。
三、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演示其操作流程。
假设某公司收到了来自客户的现金支付10000元的货款。
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这个交易需要选择两个账户进行记录。
一般来说,现金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是最常见的选择。
1.首先,在现金账户中进行记录,选择借方记账。
记账金额为10000元,表示现金账户增加了10000元。
2.然后,选择应收账款账户进行贷方记账。
记账金额同样为10000元,表示应收账款减少了10000元。
通过以上操作,完成了这笔交易的复式记账。
四、复式记账法的优势复式记账法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记账准确复式记账法通过将借方和贷方进行明确记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财务交易的本质和影响。
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学习目标】本章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例,较详细地阐述了账户和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知晓企业筹资、供应、生产、销售、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内容,了解其账户的设置,熟练掌握具体的核算方法(即会计分录的编制)。
另外,要求一般掌握相关的成本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企业筹资、供应、生产、销售、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具体核算方法(即会计分录的编制)。
【学习内容】第一节复式记账法应用的概述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复杂,其会计业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章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为例来说明复式记账法的应用。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按照这三个阶段从货币资金开始,然后依次是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并不断地循环周转。
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起点。
企业通过吸收投资人的投入资本和向银行等债权人债款来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
企业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首先表现为货币资金。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储备以供生产之需。
这时资金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变为储备资金形态。
其主要经济活动是支付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以及因材料采购而发生的增值税核算,同时还会与材料的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业务等。
生产过程是产品制造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工人借助于劳动资料把劳动对象加工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生产过程一方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消耗过程,即要发生各项生产费用,如材料的消耗,工资的支付,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等。
各项生产费用具有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用途,但是最终都要归集和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以便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便成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形态又从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在产品资金)和成品资金。
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要销售产品,收回货款,还要发生销售费用,计算交纳销售税金,同时,还会与产品的购买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业务等。
企业通过产品的销售,取得销售收入,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
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过上述三个过程,即完成了一个生产经营循环。
为了及时地总结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成果,必须计算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对于实现的利润,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包括上交国家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等。
在工业企业里,对主要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都要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确定各该对象的实际成本。
例如,计算和确定供应过程中的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销售过程中的产品销售成本等。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正确地计算成本也是为了正确计算企业财务成果的需要。
因此,企业必须应用成本计算的专门方法,正确、及时地计算成本。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有:1.资金筹集的经济业务;2.供应过程的经济业务(含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3.生产过程的经济业务(含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4.销售过程的经济业务(含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5.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的经济业务。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管理上的要求,相应地设置不同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在相应的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记录,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第二节资金筹集的核算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资基础。
资金的具体占用形态即为资产。
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金,总是有其提供者,即来源渠道。
资金的提供者对企业资产所拥有的权利,会计上称之为权益。
目前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二:一是吸收投资,二是对外举债。
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通常称为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称为股本),是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部分。
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资金,则属于企业的负债,亦称债权人权益。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一)资本金制度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这是国家批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条件。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注册资金,或称注册资本。
资本金按投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等。
投资者可以用现款、实物财产、无形资产等向企业投资。
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在企业经营期内,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投资人一般不能要求收回。
企业扩大规模增资或收缩规模减资都要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投资人投入的所认缴的资本金称为投入资本(或实收资本)。
投资人投入的超过其所认缴的资本金的数额,不能计入实收资本,而只能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二)账户设置为了核算和监督投资人的投资,应设置两个主要账户:“实收资本”账户和“资本公积” 账户。
现将这两个账户以及核算所要涉及的“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的核算内容、性质、结构及明细账户的设置等作简要介绍。
在本章中,对所涉及的主要账户都将从这几方面加以列项介绍。
所谓账户的性质,就是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该账户反映的会计要素类别。
所谓账户的结构,就是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内容,贷方登记什么内容,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1.“实收资本”账户(1)核算内容:核算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2)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3)结构: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借方登记因减资而依法退还给投资者的资本金。
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资本金的实有数额。
(4)本账户一般按投资者设置明细账。
2.“资本公积”账户(1)核算内容:核算企业资本公积金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2)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3)结构:贷方登记企业因资本溢价、接受捐赠等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的数额;借方登记企业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的减少数。
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金的期末实有数额。
(4)本账户一般按资本公积的具体来源项目设置明细账。
3.“银行存款”账户(1)核算内容:核算企业存放在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贷方登记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取或支付的款项。
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银行存款的期末实有数额。
(4)本账户一般按开户银行及存款户头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
4.“固定资产”账户(1)核算内容: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是指购建某项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支出。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会逐渐损耗并转移出去,该损耗部分的价值称为折旧。
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不在本账户核算,而另设“累计折旧” 账户核算。
关于“累计折旧”账户,将在本章生产过程的核算部分介绍。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实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4)本账户一般按固定资产类别及项目设置明细账。
5.“无形资产”账户(1)核算内容:核算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实际支出数;贷方登记无形资产的转让和分期摊销数。
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无形资产的实有数额(摊余价值)。
(4)本账户一般按无形资产的项目设置明细账。
(三)核算举例现以四海企业某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其核算方法。
『例1』四海企业收到投资者张三投入的货币资金1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100 000 元,另一方面使企业接受的投资增加了100 000 元。
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到“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银行存款”的增加应计入借方,“实收资本”的增加应计入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00 000 贷:实收资本100 000『例2』四海企业收到通达企业投入的新设备一套,价值250 000 元,投入使用。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设备的原始价值(固定资产)增加了250 000 元,另一方面使企业接受的投资增加了250 000 元。
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到“固定资产” 和“实收资本” 两个账户,“固定资产” 的增加应计入借方,“实收资本”的增加应计入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250 000 贷:实收资本 250 000『例 3』 四海企业接受兴华企业投资的专利权一项,价值 50 000 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一方面使企业的专利权 (无形资产)增加了 50 000 元,另一方面使企业接受的投资增加了 50 000 元。
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 发生涉及到“无形资产”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 “无形资产”的增加应 计入借方,“实收资本”的增加应计入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无形资产贷:实收资本『例4』 四海企业接受新瑞企业捐赠的货币资金2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 200 000 元,另 一方面使企业接受的捐赠(资本公积)增加了 200 000 元。
因此,这项经济 业务的发生涉及到“银行存款”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 “银行存款”的 增加应计入借方,“资本公积”的增加应计入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资本公积 200 000『例 5』 经批准,四海企业将资本公积金 150 000 元转增资本金。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资本公积金减少了 150 000 元, 另一方面使企业的资本金增加了 150 000 元。
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 及到“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 “资本公积”的减少应计入借 方,“实收资本”的增加应计入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资本公积 150 000 贷:实收资本 150 0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一)借款的分类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 除了吸收投资人的 投资以外, 还经常需要对外举债, 主要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企业的借 款按偿还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也可称之为流动资 金借款,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长期借款一般要有特定的项目,如 购置大型设备、 技术改造等,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
短期借款形成企业的流动 负债, 长期借款形成企业的长期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