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分数的加减法(一)_课件
- 格式:pps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4的分与合加减法PPT课件•数的分与合基本概念•4以内加减法运算规则•图形化表示方法助力理解•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操作目录•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数的分与合基本概念数的组成与分解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1和3,2和2,3和1组成4。
通过具体物品(如小棒、方块等)的分组与合并,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的分与合表示方法通过观察实物的分组与合并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分与合规律。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的分与合概念的理解。
利用小棒、方块等实物进行分组与合并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概念。
实物操作与数的分合对应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巩固学生对数的分与合概念的掌握。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与互动4以内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定义示例运算方法030201减法定义示例运算方法加减法运算符号认识与使用加号“+”01减号“-”02使用方法03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购物计算时间计算数量比较图形化表示方法助力理解图形化表示加减法运算过程使用圆形、方块等图形代表数字,进行直观的加减操作展示。
通过图形的合并与拆分,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利用动画效果,展示加减法运算的动态过程。
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进行加减法教学。
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物,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将抽象数学运算与具体实物相联系的能力。
图形化表示在实物操作中应用图形化表示在解决问题中作用创意图形化表示方法分享分享一些富有创意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如使用手指、脚印等代表数字进行运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操作小组竞赛活动设计方案01020304分组方式竞赛内容竞赛规则奖励措施个人挑战活动实施方案针对4的分与合、加减法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挑战题目。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2. 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时间、质量的计量4.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等例题。
结合实际操作,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等练习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识别几何图形。
通过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2. 数的运算: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4.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练习题。
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答案练习题答案。
生活几何图形描述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3. 布置拓展延伸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物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4的分与合加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分与合”中的加减法。
具体章节为第47页至第49页,内容包括: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操作道具(如小球、小棒等)、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实物操作道具(如小球、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利用实物操作道具,展示分与合的情景,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操作,进行分组、合并等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作业包括详细的题目和答案。
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与合+10以内加减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 题目:小华有5个橙子,他吃掉了2个橙子,请问小华还剩下几个橙子?答案:小华还剩下3个橙子。
简单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写算式。
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
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
-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如,4/4=1,1-1/4=3/4,1-2/4=2/4等。
五、小结:
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单元备课教学过程复备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24的因数 18的因数24和18共有的因数:1、2、3、6【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3.总结概括(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三、巩固练习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18的因数:1、2、3、6、9、18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列举法2:教学过程复备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2.4 分数的加减法(1)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22131=+ (B )11271183=-(C )21431215=-(D )6131211=--2.下列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 (A )111552>+ (B )18373>+ (C )18595>+ (D )15372>+ 二、填空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________,然后按照_______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一般地,分数运算的结果用_________表示.________207208)4(_______9295)3(________2522512)2(_______7372)1(=+=-=-=+=________ . 三、先通分,再加减.=+=-=-=+=-=-65-12543)6(2092)5(103157)4(127185)3(2165)2(2185)1(=-+=+4320953)8(15453-327)(24181++ 7143--10753-+ (12)121614131+++三、应用题1、小明带若干元去购物,他用其中的41买图书,51买零食,剩下的部分购买了航模材料。
问购买航模材料的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小莉这两天计划吃掉所买的苹果的92,第一天吃了所买苹果的152,第二天又吃了所买苹果的51,问小莉这两天实际吃掉的苹果比原计划多多少?2.4 分数的加减法(2)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_______,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_________.2. 一个正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相加所成的数叫做____________.3. 在分数7231565621,,,中,真分数有________,假分数有______,带分数有______,最简分数有__________.4. 将下列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_______436)2(______;851==5. 将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_______718)2(______;29)1(==6. 分数833介于正整数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7. 6364654)()(+=+=一个假分数的整数部分是2,分数部分是32,这个假分数是______.8. 化732为带分数是______. 4.化732为假分数是______9. 比较大小:433___415. 6.比较大小:8314.10. 以7为分母的真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比分数1331小的最大整数是 . 二、计算题7131762)4(3211635)3(411323)2(3443)1(+---+322533)8(32415)7(612834)6(4313)5(-++-三、解答题1、小华用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52,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1,求第三天小华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2、在周四的寒假生活中,小明第一周完成了寒假作业的72,第二周完成寒假作业的95,这两周小明完成的寒假作业哪一周多?多多少?两周小明共完成了寒假作业的几分之几?3、小明带若干元钱去超市购物,他用其中的41买图书,用其中的51买零食,剩下的部分购买了航模材料,问购买航模材料的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6)(6725)3(2)(34)3(9)(951)2(5)(521)1(====分数的加减法(3)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假分数的值大于1 (B )真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C )假分数一定不是整数 (D )假分数的值一定不小于1.2、下列分数中介于整数5与6之间的是……………………………………( ) (A )523 (B )623 (C ) 423 (D )723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5345326=-(B )738415323=+(C )1652765=-(D )6525313=- 4.下列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 (A ) 727653>(B )65)3121(1>--(C )13123>-(D )103112115323<++ 二、填空题1、带分数的加减运算,可将它们的_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所得结果合并起来,也可以试着将带分数化成___________再进行加减运算. 2.分数运算的结果如果是假分数,一般用_____________表示. 3.三、将以下的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假分数化为带分数 1. 12113 2. 977 3.8554.11123四、填空题3. 7374+= . 4.=+525 .5.=-5325 . 6.=+6121213 .7.=-15161582. 8.=+5623 .9.323612+= 10.654316+=10.4536-= 12.5325-=五、计算:1. 7111833+2. 117311441112++3. 61123312++ 4、2126792155753-++六、应用题1、小明打1000个字需要31小时,小强同样打1000字比小明多用121小时,问小强打1000字需要多少小时? 2、如果6x是真分数,求整数x 的值. 3、比较827 与720的大小.2.4 分数的加减法(4)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1. 一个数与325的差是512,设这个数为y ,则下面列方程正确的是…………( )(A )512325=-y (B )y =-512325(C )512315=+y (D )512315+=y2.已知523432,653312=+=+y x ,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y x > (B )y x < (C ) y x = (D )x 、y 的大小不能确定3、如果53113=+x ,那么x =………………………………………………………( ) (A )5548 (B )5526 (C )5518 (D ) 5564、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实际完成了工作总量的41,乙实际完成了工作总量的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B )两人正好完成工作任务 (C )两人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D ) 无法确定5、一个数减去326所得的差541,设这个数为x ,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x=541-326 (B )x =541-326 (C ) x+541326= (D ) x-541326=6.甲3分钟跑16米,乙4分钟跑21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A 的速度快 (B )B 的速度快 (C )两人速度一样快 (D )不能确定 7.甲、乙二人合作完成某项工作,若甲实际完成了总工作量的41,乙实际完成了总工作量的5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B ) 二人正好完成工作任务 (C )二人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 (D ) 不可能确定. 二、填空题1. 比213小311的数是 .2. 与213的和是5的数是 .3. 方程31156=-x 的解是 .4.方程314213=+x 的解是 .5.方程2134=-x 的解是 .6.方程475=+x 的解是 .7.一个数加上29等于10,这个数是 .8.9减去一个数等于3,这个数是 .5.小明8分钟行走了35米,那么小明平均每分钟行走了 米. 6.用30元钱买了16斤鱼,则平均每斤鱼的价格是 元. 三、计算题(1)851271-. (2)212 411+.(3)8334531+-. (4)576571-+.(5)12113530+- (6)213232+(7)11164- (8)13524326++(5)⎪⎭⎫ ⎝⎛-+21432214 (6)⎪⎭⎫⎝⎛+-14936252362512三、解方程 1. 713732=+x 2. 21413=-x 3.51201321573+=-x 4.836521+=+x四、解答题1. 817正好是一个数与718的差,这个数是多少?2. 一个数减去611的差同722与313的和相等,这个数是多少?3. 一个数减去152的差等于203,求这个数.4. 某数与322的和比243多41,求这个数.五、解答题1. 星期天小明用了311小时打篮球,小李用了65小时打篮球,问小明比小李多用了多少时间打篮球?2. 一块科技试验田中,313亩用来试验培育水稻,72亩用来培育水果,问用来试验培育水稻与水果的总亩数是多少?3. 某班学生的31参加了科技兴趣小组,另有班级学生的52参加了体育兴趣小组,问没有参加这两个兴趣组的学生是班级总人数的多少?4. 在某次数学测测验中,六(1)班38人共得总分3220分,六(2)班35人共得总分3020分,问哪个班的平均分较高?5. 一块试验田,第一试验组想用其中的52用来种水果,第二试验组想用其中的83用来种花木,第三试验组想用其中的72种玉米,试问他们的计划能否实行?为什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要先统一它们的表现形式。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6、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7、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即可,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2.2展开与折叠正方体展开图共11种1—4—1 型 6个2—3—1 型 3个2—2—2 型 1个 楼梯形型 1个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 +长×高×2 +宽×高×2(上下面) (前后面) (左右面)S 长=(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6S 正=棱长×棱长×6 (一个面的面积)2.4露在外面的面1、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进行观察,把漏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相加,得出露在外面面数的总个数。